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docx

    • 资源ID:1987118       资源大小:26.38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docx

    1、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编制说明 刑事诉讼法学是按照公安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要求开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刑事诉讼中公检法机关的办案程序与办案理念。通过本课程学习,力求使学生掌握刑事办案程序中的现代诉讼理念和具体办案程序的法律要求。 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公安工作实践,重点突出应用性和公安特色。 本大纲由孟璐起草,张桂霞审核,经法律系批准,于2017年9月实施。一、课程代码:07004二、课程名称:刑事诉讼法学 三、课程类型:公安基础课 四、适用对象:本科各相关公安专业五、课程学时:68,讲授学时:60,实践学时:8。六、教学

    2、内容: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概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掌握刑事诉讼法历史类型的特点、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制定和修改。第一部分 学生自学知识一、诉讼的概念二、刑事诉讼法的任务三、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第二部分 教师讲授重点第一节 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一、诉讼二、刑事诉讼(一)刑事诉讼的特征(二)刑事诉讼阶段三、刑事诉讼法(一)刑事诉讼法的概念(二)刑事诉讼法的性质(三)三大诉讼的区别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一、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一)刑事诉讼法律规范(二)研究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三)刑事诉讼实务-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四)外国刑事诉讼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二、

    3、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一)辩证思维(二)理论联系实际(三)比较借鉴法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一、刑事诉讼目的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一)惩罚犯罪(二)人权保障(三)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辩证关系二、司法公正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三、控审分离、控辩对抗和审判中立四、诉讼效率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和任务一、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二、刑事诉讼法的制定依据三、刑事诉讼法的任务第五节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一、外国刑事诉讼的历史沿革(一)奴隶社会的刑事诉讼法的主要特点(二)封建社会的刑事诉讼法的主要特点(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刑事诉讼法的特点二、中国刑事诉讼的历史发展(一)奴隶社会的刑事诉讼法的主要特点

    4、(二)封建社会的刑事诉讼法的特点(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制定和修改第二部分 思考与练习仔细研读本章内容,重在理解。第二章 刑事诉讼主体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刑事诉讼中国家机关的性质与职权,诉讼参与人的地位、权利和义务。 第一部分 教师讲授重点第一节 刑事诉讼中的审判机关一、审判机关的性质与职权(一)审判机关的性质(二)审判机关的职权二、审判机关的组织体系及上下级关系三、审判组织(一)独任庭(二)合议庭(三)审判委员会四、人民陪审员制度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的检察机关一、检察机关的性质与地位二、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三、检察机关的组织体系及其上下级关系第三节 刑事诉讼中的侦查机关一

    5、、侦查机关的类型二、公安机关(一)公安机关的性质(二)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三)公安机关的组织体系及其上下级关系三、其他侦查机关第四节 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一、当事人(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二)被害人(三)自诉人(四)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二、其他诉讼参与人(一)法定代理人(二)诉讼代理人(三)辩护人(四)证人(五)鉴定人(六)翻译人员第二部分 思考与练习查找关于监察委员会的相关资料,比较监察委员会与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地位等的差异;思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第三章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刑事诉讼原则的体系,理解并掌握

    6、重要的基本原则。第一部分 学生自学知识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四、依靠群众第二部分 教师讲授重点第一节 概述一、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含义二、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体系第二节 我国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一、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四、依靠群众五、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六、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进行法律监督七、审判公开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九、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第三部分 思考与练习课后思考,下节课提问:1如何看待无罪推定问题在中国的发展。2学习2013年11月9日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7、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了解当前司法改革的相关内容和精神。第四章 管辖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刑事诉讼法管辖的复杂性,掌握公安司法机关的立案管辖和人民法院的审判管辖。第一部分 学生自学知识一、专门管辖 第二部分 教师讲授重点第一节 管辖制度一、管辖的概念二、管辖的意义第二节 管辖的类型一、立案管辖(一)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二)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三)公安机关受理的刑事案件(四)立案管辖的交叉及其处理原则二、审判管辖(一)级别管辖(二)地域管辖(三)专门管辖(四)指定管辖三、并案管辖(一)并案管辖的法律效果是使得公检法三机关有权对案件“并案处

    8、理”(二)并案管辖只能由公检法三机关在“职责范围”对案件进行并案处理(三)并案管辖的案件限于关联案件(四)对“可以并案处理”的理解第三部分 思考与练习课后思考,下节课提问:1人民法院直接受理刑事案件的范围。 2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刑事案件的范围。 3级别管辖的具体规定。 4地区管辖的具体规定。 第五章 回避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刑事诉讼中回避制度的意义,掌握回避的概念、理由及回避的程序。第一部分 学生自学知识一、回避的意义 第二部分 教师讲授重点第一节 回避制度一、回避的概念和意义二、回避的方式第二节 回避的适用一、回避的适用人员二、回避的理由(一)诉讼回避(二)任职回避三、回避的程

    9、序(一)回避申请的提出(二)回避申请的审查和决定第三部分 思考与练习课后思考,下节课提问:【案例】某县法院法官甲担任县人民检察院起诉被告人某乙盗窃一案的审判长。开庭时,他向被告人交代诉讼权利时,被告人问:“什么叫做回避?”他回答:“回避就是你如果认为我水平不高,没有资格担任审判长,就申请换人,不要我担任审判长。”被告人回答:“我信得过你的水平,因为我的辩护人都是你推荐的,昨天他见我的时候还对我说,你办事很爽快,前天他请你吃饭的时候,求你对我网开一面,你很干脆地就答应了。我不申请你回避。” 【问题】审判长对回避的含义的解释是否正确?法院对审判长的回避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出庭支持公诉的公诉人对审判长

    10、的回避问题应该如何处理?第六章 辩护与代理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刑事诉讼中的辩护与代理制度的意义以及辩护人的地位、责任、权利、义务,掌握法律援助辩护的范围与辩护人的范围。第一部分 学生自学知识第二节 代理制度第二部分 教师讲授重点第一节 刑事辩护一、刑事辩护的概念与特征二、刑事辩护的历史发展(一)从自行辩护向辩护人发展(二)从委托辩护向法律援助辩护的发展(三)从审判中的实体辩护向审前阶段的程序辩护发展三、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基本内容(一)刑事辩护的种类(二)辩护人的范围(三)辩护人的责任(四)辩护人的诉讼地位(五)辩护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第三部分 思考与练习通过课堂教师讲授的辩护词

    11、的规范制作,课后查找资料进一步掌握辩护词的制作要点和核心。第七章 证据与证明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刑事证据的属性特征,学习证据制度的基本理论,掌握证据相关规则及证明相关理论。 第一部分 学生自学知识二、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 教师讲授重点第一节 证据制度概述一、刑事证据概念与要求(一)证据的概念(二)证据的要求: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二、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二)程序价值论三、证据裁判原则第二节 证据的种类和分类一、证据的种类(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六)鉴定意见(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八)视听

    12、资料、电子数据二、证据的分类(一)言辞证据与实物证据(二)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三)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四)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第三节 证据规则一、相关性规则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程序适用(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的证明规则三、最佳证据规则四、意见证据规则五、补强证据规则第四节 证明一、证明概述二、证明对象三、证明责任(一)证明责任的概念(二)证明责任的承担四、证明责任(一)证明标准的内涵(二)疑罪从无第三部分 思考与练习课后思考,下节课提问:1证据转化为定案的根据应符合哪些基本要求?2试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基点及适用范围。 3案例分析【案例

    13、】2013年3月15日上午8点,在某工厂单身宿舍里发现职工叶小英被杀。侦查过程中,通过勘验现场发现有模压底小波浪花纹鞋印,长28厘米,还发现一个棕色纽扣和一只打火机,上有指印一枚,室内抽屉被撬开。死者家属证明,丢失现金2000元。经侦查,发现嫌疑人赵三太,某饭店职工,29岁。刚被解除劳教。发案当天,他休息,不值班,有作案时间。当年“五一”准备结婚,急需钱用。现场打火机上所取指纹同赵三太劳教档案中指纹进行鉴定,认定属同一人指纹。对赵家进行搜查,发现一件灰色上衣上少一纽扣。其他纽扣同现场遗留的棕色纽扣完全相同。又发现模压底布鞋一双,经鉴定此鞋印与现场小波浪鞋印为同一鞋印。拘留赵三太以后,从其手表的

    14、表链夹缝中发现有血迹,经鉴定血型同被害人为同一血型,与赵三太血型不一致。据赵三太的11岁的外甥女说,15日早晨8点多钟,赵三太到她家,看见他的上衣、裤子、帽子上沾有红油漆似的东西。赵三太要了她父亲的衣服换上就走了。被告人赵三太被捕后,拒不承认杀人事实。【问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本案涉及的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以及其证明力。 第八章 强制措施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强制措施、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等概念,明确强制措施的性质和作用,掌握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适用的对象、条件和程序。 第一部分 学生自学知识一、强制措施的作用二、各种强制措施的执行程序第二部分 教师讲授重

    15、点第一节 强制措施概述一、强制措施的概念和特点 二、强制措施与其他相关法律措施的区别(一)与刑罚措施和行政处罚措施(二)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强制措施(三)公民扭送并非强制措施三、强制措施的适用原则(一)强制措施法定原则(二)比例原则第二节 拘传一、拘传的概念和特点二、拘传的适用程序 第三节 取保候审一、取保候审的概念和适用条件二、取保候审的方式(一)人保保证人保证(二)财产保保证金保证三、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四、取保候审的程序(一)有权申请取保候审之人(二)有权决定及执行取保候审的机关(三)取保候审的执行程序(四)取保候审的解除(五)取保候审的期间第四节 监视居住一、监视居住的概念和适用条件(一

    16、)一般监视居住(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二、被监视居住人的义务三、监视居住的程序(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交付执行(二)监视居住的执行(三)监视居住的期限第五节 拘留一、拘留概述(一)拘留的概念和特征 (二)刑事拘留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二、拘留的适用条件三、刑事拘留的程序(一)拘留的决定(二)拘留的执行(三)拘留的期间 第六节 逮捕一、逮捕的概念和适用条件(一)证据条件(二)罪责条件(三)社会危险性条件二、逮捕的权限三、逮捕的程序(一)批准、决定程序(二)执行程序(三)逮捕的变更、撤销和解除四、逮捕后的羁押必要性审查第三部分 思考与练习课后收集资料了解近年来我国超期羁押存在的现状及问题,下次课前提问。第九

    17、章 附带民事诉讼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与特点,掌握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条件。 第一部分 教师讲授重点第一节 附带民事诉讼概述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意义二、附带民事诉讼的特点第二节 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一、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二、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第三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 二、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一)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后提起(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第四节 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判一、审判原则二、财产保全三、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和裁判(一)案件受理(二)举证责任(三)调解与和解(四)附带民事诉讼的裁判第二部分 思考与练习课后思考,下节

    18、课提问:1对犯罪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能否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为什么?第十章 期间与送达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期间、送达的概念,送达的种类及其要求,掌握期间计算的相关规定。 第一部分 教师讲授重点第一节 刑事诉讼活动的期间一、期间的概念与确定的依据二、期间的计算(一)期间的计算单位(二)特殊情况的期间计算三、期间的耽误与恢复四、刑事诉讼的法定期间(一)强制措施期间(二)侦查羁押期间(三)审查起诉期间(四)一审程序期间(五)上诉、抗诉期间(六)二审程序期间(七)再审程序期间(八)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参与刑事诉讼的期间(九)执行期间第二节 送达一、送达的概念和特点二、送达的方式和程序(一)直接

    19、送达(二)留置送达(三)委托送达(四)邮寄送达(五)转交送达 第十一章 立案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立案的概念和材料来源,明确立案的条件、意义和程序。第一部分 学生自学知识一、立案的意义和功能二、立案的材料来源第二部分 教师讲授重点第一节 立案的概念与功能一、立案的概念二、立案的功能(一)开启刑事诉讼程序(二)为侦查提供依据和基础(三)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四)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供信息和依据第二节 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一、立案的材料来源(一)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自行发现的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二)单位和个人的报案或者举报(三)被害人的报案或者控告(四)犯罪人的自首二、立案的条件(

    20、一)事实条件(二)法律条件(三)管辖条件第三节 立案程序和立案监督一、立案程序(一)对立案材料的接受(二)对立案材料的审查(三)对立案材料的处理二、立案监督第三部分 实训项目1受案、立案相关法律文书的制作(1)具体要求要求每名同学熟悉受案、立案的程序,特别是立案的条件;要求熟悉受案、立案等相关法律文书的制作方法。(2)具体内容熟悉实训案例,明确各角色的岗位职责;巡逻民警将犯罪嫌疑人扭送到公安机关,民警模拟受案;制作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制作呈请立案报告书;第四部分 思考与练习课后思考下列案例,下次课前提问:【案例】曹女,8岁,某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一天,曹女在去上学的路上被一陌生男子逼迫至一无人

    21、处后奸淫。曹女来到学校后向班主任周老师诉说了被奸淫的经过。周老师立即到较近的乡派出所报案。派出所值班民警告诉周老师,她没有报案的资格,因为她不是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也不是近亲属,因此对她的报案不予接受。无奈,周老师只好回去将此事告诉了曹女的父母,让他们带着曹女去报案。曹女的父亲曹某带着曹女到派出所讲述案情,但派出所的人员却让曹某写一份书面材料,他们才能受理。 【问题】本案中公安人员有哪些地方违反了法律规定?第十二章 侦查程序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侦查的相关概念,掌握各种侦查行为的适用要求,以及侦查终结的条件和处理。第一部分 学生自学知识一、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程序规定对

    22、侦查程序的规定第二部分 教师讲授重点第一节 侦查基本理论一、侦查的概念和特征(一)享有侦查权的主体具有特定性(二)侦查活动的内容具有特定性(三)侦查权行使的合法性(四)侦查程序性质的双重性二、侦查的任务三、侦查工作的原则(一)迅速及时原则(二)客观全面原则(三)深入细致原则(四)遵守法制原则(五)保守秘密原则四、侦查行为的法律控制五、侦查中的人权保障第二节 侦查行为一、讯问犯罪嫌疑人(一)讯问犯罪嫌疑人概念和意义(二)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规则二、询问证人、被害人(一)询问证人概念和意义(二)询问证人的规则(三)询问被害人的概念和规则 三、勘验、检查 (一)勘验、检查概念和意义(二)勘验、检查的种类

    23、和规则四、搜查 (一)搜查概念和意义(二)搜查的规则五、查封、扣押物证、书证(一)扣押物证、书证概念和意义(二)扣押物证、书证的规则六、查询、冻结(一)查询、冻结的概念和意义(二)查询、冻结的规则七、鉴定 (一)鉴定概念和分类(二)鉴定的规则八、通缉(一)通缉概念和意义(二)通缉的规则九、特殊侦查措施(一)特殊侦查概念(二)技术侦查规则第三节 侦查终结一、侦查终结的概念和意义二、侦查终结的条件(一)案件事实已经查清(二)证据确实、充分(三)法律手续完备三、侦查终结的处理四、侦查中的羁押期限(一)一般羁押期限(二)特殊羁押期限(三)重新计算的羁押期限第四节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一、人民

    24、检察院在自侦案件中的侦查权限二、侦查终结后的处理第五节 补充侦查一、补充侦查的概念和意义二、补充侦查的种类和形式(一)审查批捕阶段的补充侦查(二)审查起诉阶段的补充侦查(三)法庭审理阶段的补充侦查第六节 侦查监督一、侦查监督的概念和意义二、侦查监督的范围三、侦查监督的途径和措施第三部分 实训项目一、讯问犯罪嫌疑人 目的:通过制作讯问笔录训练学生了解和掌握在刑事诉讼程序中侦查人员询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要求和特点。内容:讯问犯罪嫌疑人并制作讯问笔录。条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组织:1教师说明实训内容、目的和要求。2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别扮演

    25、侦查人员、犯罪嫌疑人。3模拟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并制作讯问笔录。4根据实训情况,填写实训报告 第四部分 思考与练习课后思考,下节课提问:1评析我国在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障措施。2试述侦查行为的种类和程序上的要求。3试述侦查终结的概念、条件及处理方式4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侦查程序有哪里特殊规定?请进行说明。第十三章 审查起诉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起诉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概念,明确提起公诉的任务和审查起诉的内容和程序,掌握提起公诉、不起诉的条件和程序。第一部分 学生自学知识一、公诉与自诉的划分第二部分 教师讲授重点第一节 审查起诉概述一、审查起诉的概念和特点二、审查起

    26、诉的意义第二节 审查起诉的程序一、审查起诉的内容二、审查起诉的步骤和方法(一)审阅案件材料(二)讯问犯罪嫌疑人(三)听取被害人的意见(四)听取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五)进行必要的鉴定活动(六)调查核实其他证据(七)补充侦查三、审查起诉的处理第三节 提起公诉一、提起公诉的概念、条件和功能二、起诉书以及证据材料的移送第四节 不起诉一、不起诉的概念二、不起诉的种类和适用条件(一)法定不起诉 (二)酌定不起诉 (三)证据不足不起诉三、不起诉的程序(一)不起诉决定书的制作和送达(二)被不起诉人和涉案财物的处理四、对不起诉决定的制约(一)公安机关的要求复议与提请复核(二)被害人的申诉或者起诉(三)被不

    27、起诉人的申诉第十四章 第一审程序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以及简易程序的特征,掌握法庭审判的阶段和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理解增设简易程序的重要意义。第一部分 学生自学知识一、第一审的庭审程序 第二部分 教师讲授重点第一节 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一、庭前审查(一)庭前审查的概念(二)庭前审查的内容和方法(三)审查后的处理二、开庭审判前的准备三、法庭审判(一)开庭(二)法庭调查(三)法庭辩论(四)被告人最后陈述(五)评议和宣判四、单位犯罪案件的审理程序五、法庭秩序六、法庭审判笔录七、延期审理、中止审理和终止审理八、第一审程序的期限九、人民检察院对审判活动

    28、的监督第二节 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一、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受理与审判(一)自诉案件的受理程序(二)自诉案件的第一审审判程序二、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特点第三节 简易程序一、简易程序的概念和意义二、简易程序的特点三、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四、简易程序在审判中的特点五、简易程序的决定适用和审判程序第四节 判决、裁定和决定一、判决二、裁定三、决定第三部分 思考与练习课后思考,下节课提问:1课下自学“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相关规定。2课下学习“被告人认罪的审判程序”的相关法律,并与简易程序进行比较。第十五章 第二审程序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二审程序与一审程序的不同,掌握提起方式及其差

    29、异,理解第二审程序的审判原则、方式和程序。第一部分 教师讲授重点第一节 审级制度一、审级制度概述二、两审终审制第二节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与功能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二、第二审程序的功能第三节 第二审程序的提起一、上诉(一)提起上诉的主体(二)提起上诉的期限(三)提出上诉的方式和途径(四)上诉的撤回二、抗诉(一)提出抗诉的主体(二)提出抗诉的期限(三)提出抗诉的方式和途径(四)抗诉的理由(五)抗诉的撤回第四节 第二审案件的审判一、第二审案件的审判原则(一)全面审查的原则 (二)开庭审理原则(三)上诉不加刑原则二、第二审案件的审理方式(一)开庭审理(二)不开庭审理三、第二审案件的直接裁判与发回重审(一)直接裁判(二)发回重审四、第二审案件的审理期限第二部分 思考与


    注意事项

    本文(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