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docx

    • 资源ID:1972179       资源大小:32.71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docx

    1、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一、教材分析: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共有六篇课文,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3、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课文概述了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反映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分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最后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但教材没有说明宋代的积贫积弱,没有把解决这一问题的改革活动呈

    2、现出来,也没有把宋代的积贫积弱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高度发展有机地融合。如果直接从唐朝跳到宋朝,会惊觉这两个时代的气质是如此不同。从唐到宋,中国转了个180度的大弯。唐人粗豪,宋人细腻;唐人热烈,宋人内敛;唐诗热烈,宋诗沉思。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两代面貌迥然不同?这一切,源于宋代统治者对武器的深深恐惧。也难怪,从开元盛世到宋朝建立的220年间,中国都是在打打杀杀中度过的:先是生灵涂炭的安史之乱,然后是动荡不安的藩镇割据,后来又是乱成一团的五代十国。以兵变从孤儿寡母手中夺了江山的赵匡胤不想再继续这无望的恶性循环,结束它的办法只有一个:建立新的游戏规则,让人们不再凭枪杆子,而是凭笔杆子进行竞争

    3、。因此,宋代政治设计的第一个特点是对武力的全方位防范。开国不久,赵匡胤就“杯酒释兵权”,戏剧性地解除了几位最有实力的将军的军权。接着,他又在制度设计上费尽了脑筋,从方方面面限制武将的权力,降低武官的地位。除了对武将大力防范,赵匡胤也没忘了给文臣套上笼头。精明的宋太祖运用分权和制衡之术,消除了文臣在制度上对皇权形成威胁的可能:他把宰相大权分割成几块,将军权交给枢密院,部分行政权交给新设立的“参知政事”,即副宰相。又设“三司”专门管理财政,分掉了宰相的财权虽然代价是形成难以根治的“冗官”格局,但是赵匡胤终于排除了一切使贵族阶层死灰复燃的可能,独揽军、政、财一切大权,达到“百年之忧,一朝之患,皆上所

    4、独当,而群臣不与”的乾纲独断境界。有宋一代,继秦朝之后,实现了专制政治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升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赵匡胤通过整体民族的文雅化保证了赵氏的身家安全,却导致整个民族失去了安全。虽然宋代物质实力远在四夷之上,社会发展也较有成就,人民生活相对安定,但缺乏战斗力的军队、过于分权的官僚体制,却使宋朝数百年间积弱不振。 二、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要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要求克服专业化和成人化倾向,提倡使用平等对话式和启发式的语言表述方式,避免说教式和灌输式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我基于自己对宋史的认识,补充教材,强调了宋代的立国艰难、和约多签、“三冗”问

    5、题及由此而致的“积贫积弱”,将自己成人化和个人化的观点和对宋代历史的片面认识,说教式地灌输给了学生。这和单元内容中呈现出的宋朝的发达似乎对立起来。学生们对“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及“怎样总结宋朝”等问题深感不解。三、教学设想:学生有了疑问,如何让学生正确、全面地了解宋朝并认同宋朝,进而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如何在平等的气氛中,启发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如何开展以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会探究问题、与别人合作?为此,特设计小结课。四、教学准备:学生:了解和阅读有关宋代人物的故事。如范仲淹、王安石、杨家将、包拯、水浒人物、岳飞、文天祥等,从他们身上体会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有条件的同

    6、学可以查阅相关史书。教师:查阅有关资料。主要有白寿彝新版的中国通史、柏杨的中国人史纲、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相关章节,李华瑞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宋史研究的新视点、王曾瑜宋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李裕民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邓小南近年来宋史研究的新进展等宋史研究论文。另就宋代人物研究成果请教李清凌等专家。五、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构建论据,独立思考,对宋代历史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做出自己的解释。2尝试课堂讨论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在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大历史观的视野下,把宋代的民族政权并立、积贫积弱,与宋朝政治、经

    7、济、文化、科技的巨大成就统一起来,指导学生用现代视角分析历史,用历史眼光观照现实,力求全面客观的认识宋朝形成对宋代社会认同感。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2南方商业的繁荣3.宋朝服饰、瓦子 4.“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5.“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6.活字印发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7.司马光与资治通鉴;8.宋词和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难点 : 1 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2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3从瓦子看城市商业繁荣问题4行省制度5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七、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活动、感悟历史 学法:分组合作、探究实践、比

    8、较、列表等八、教法建议 1、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头绪很多,需要指导学生掌握好重点问题,抓住中心问题:辽、宋、夏、金、民族政权的和与战.以契丹兴起、金的建立以及北宋与辽、南宋与金的关系为重点,认识先战后和的实质,以及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点。该课涉及的少数民族较多,须通过地图从空间上强化学生的民族政权统治区域的掌握。另外,对重要是史实,可以指导学生列表归纳掌握。2.第十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属于经济史的内容,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导入框、插图、引文、及“活动探究”部分的内容,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对教学的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对教材中

    9、所涉及的知识教师可指导学生列表归纳总结。对“活动探究”部分涉及的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将历史课的知识与一些现实问题结合起来组织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第十一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较为简单的原始文献、观摩当时人的美术作品或手工业品,想象当时人们的生活。特别可以利用清明上河图中关于服饰、饮食、交通工具、娱乐活动的描绘,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当时的生活和风俗。 4、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主要讲的元朝历史,内容较多,学习时可以把重点放在第二个子目。在学习本课时,注意理清线索,提取主要知识点,本课涉及三个年代、三个历史人物

    10、、三件大事。5、第13-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应该指导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注重归纳、总结,提炼本课的基本要点,自制图表,搜集资料,有助于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另外,还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联系,学习本课文化史内容可与同一时期的经济、政治特点联系在一起,加深理解和掌握宋元时期文化灿烂的背景,懂得文化的繁荣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附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导学案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导学案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导学案 第13-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导学案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1、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这

    11、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过程与方法】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

    12、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三、知识链接1. 阿保机(872926),即辽太祖,契丹国的建立者。出生于契丹迭剌部耶律氏贵族家庭,汉名亿。907年,他被推为部落首领,继而统一契丹八部, 916年,阿保机称皇帝。阿保机是契丹族的杰出政治家。2. 五代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的总称。3. 宋太祖即赵匡胤(927976),宋朝开国皇帝(960976年在位),涿郡(今河北涿州)人。祖上世代为官,其父赵敬为后周大将。赵匡胤于959年任后周殿前都点

    13、检,领归德军节度使,掌握禁军。第二年,他乘后周恭帝年幼,由部下拥立,做了皇帝,推翻后周,建立宋朝。四、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一)基础知识导读。浏览课本,注意基础知识的记忆及书写,完成下列内容。1.隋唐时期,契丹逐步强大起来,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 。2.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先后由五个朝代统治,960年,后周大将 发动兵变,建立宋朝,都城在 。3.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宋军打退辽军,辽宋议和,签订 。4.12世纪初,女真的杰出首领 起兵攻辽,接着在 称帝,国号 ,他就是金太祖。5.金先后灭辽、宋,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赵构于1127年登位,后来定都 ,史称 。6

    14、.南宋初年,抗金名将 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及许多失地,但后来却被 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二)问题探究:结合课本深入学习,边看书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2.为什么北宋在澶州打退了辽军,却要与辽讲和,并签定了屈辱的澶渊之盟?怎样评价澶渊之盟?五、目标检测1北宋与南宋的关系与下列哪一组相似? ( )A西汉与东汉 B西晋与东晋C前秦与后秦 D东魏与西魏2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的是:( )A赵高 B李林甫 C秦桧 D贾似道3.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不同点是: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15、 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六、知识网络七、作业布置1.记忆和理解第9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2.预习第10课,将第9课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八、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答案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三、知识链接南方经济的发展逐渐超过北方:秦岭淮河这道天然界线,大致把我国领土分成南北两半。历史上,南方的经济发展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远远落后于北方,但后来随着北方人口不断的南迁,南方经济不但赶上而且还大大超过了北方。这种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大体上经过三个阶段才最后得以完成:第一个阶段,是从远古到西晋。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北方经济的发展远远超

    17、过南方,政治和经济的重心相一致,都在北方。第二阶段,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上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第三阶段,从北宋到南宋。这是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后一个阶段,经济重心已不可逆转地移到了南方,并不断巩固和发展。南宋时期,因为南方经济发展已超过北方,因此宋王朝的财赋仰给主要靠南方支撑,把南方作为立国之本。此后,历经元、明、清三代,经济上南重于北的形势始终没有改变,南方经济更加繁荣。四、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一)基础知识导读。浏览课本,注意基础知识的记忆及书写,完成下列内容。1.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 ,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太湖流

    18、域的 、 成为重要的粮仓。2.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 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这里。 从 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3.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 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 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 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4.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上首位。东南沿海的 、 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5.宋代的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 和 。6.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有利于商业的发展。7.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 最后完成。(二)问题探究:结合课本深入学习,边看书边思考,完成以

    19、下问题。1. 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完成下列表格。类 别发 展 成 就农 业的发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商 业的繁荣商业都市对外贸易货 币2自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五 、目标检测1.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4.下列对唐都长安和北宋东京相同点叙述,不对的是: ( )A.有“市”、有“坊”,界限分明B.城内大街小巷店铺林立,热闹非凡C.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D.都居住着大量人口5、南宋

    20、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 )A、开封 B、 临安 C、 广州 D、 泉州6.和金属货币相比,纸币有哪些优点?它最早产生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它的出现反映了什么问题?起了什么作用?六、知识网络七、作业布置1.记忆和理解第10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2.预习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将第10课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 八、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穿着打扮、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方面。【过程与方法】学生或制作简单的道具

    21、,或参与表演,再现宋朝的社会生活,在亲身感受中了解宋朝的时代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的亲和力。二、学习重难点【重点】1.宋朝服饰2.瓦子 【难点】从瓦子看城市商业繁荣问题三、知识链接1.缠足:缠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陋习。女子用布帛紧扎双足,使足骨变形,脚形尖小,以为美观。这一畸形的行为出现于五代十国时期,宋朝开始大力推广。在清代,1664年(康熙三年) 曾下令禁止缠足,1668年又取消禁令。太平天国也曾禁止缠足。辛亥革命后,缠足之风始渐废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彻底根绝。四、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一)基础知识导读。浏览课本,注意基础知识的记忆及书写,完成

    22、下列内容。1.北宋初年,服饰上崇尚节俭,并受 影响。这一时期,由于一些士大夫的提倡,妇女 的陋习逐渐传开,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越来越严重。2.宋朝缺 ,人们出行多用 车和 车,达官贵人出门 。那时交通比较发达,供住宿的 很多,旅店业很兴旺。3.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 ”,它的圈中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4.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 、端午节、 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 ,最受重视。(二)问题探究:结合课本深入学习,边看书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1.假如你生活在宋代都城东京,有朋友来访,你打算怎样宴请他们?带

    23、他们去什么地方游玩?你一定会给他们介绍东京城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轶事吧!2依据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及本课的相关插图,你能讲述一下宋代人的衣食住行及娱乐活动吗?六、目标检测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一朝代的节日欢乐气氛?(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2北宋东京城里的“瓦子”是( )A专供演出的圈子 B娱乐兼商业的场所C穷苦艺人卖艺的地方 D小商贩摆摊的地方3.下面哪一种节日,在宋代还没有出现( )A春节 B端午节 C寒食节 D植树节6宋朝交通比较发达,街上见到最多的交通工具是( )A马车 B轿车 C牛车 D驴车7.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

    24、能看到的情景是( )A.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B.供住宿的邸店很多C.东京城内的市民在“瓦子”里娱乐D.许多读书人在书房里钻研八股文8.清明上河图有助于探究北宋城市( )A.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 B.兼收并蓄的对外交往C.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D.数量众多的自由工匠9.想一想,现代的春节和宋代的元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七、知识网络 八、作业布置1.记忆和理解第11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2.预习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将第11课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

    25、济发展情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

    26、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二、学习重难点【重点】1.“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2.“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难点】“行省制度”三、知识链接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名叫铁木真(11621227),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生于蒙古部孛儿只斤氏族的贵族家庭。少时父也速该被仇人毒死,部属离散,他随寡母度日,屡遭艰险。大约在金大定(11611189)末年建立宫帐,称汗。此后,他击溃蔑儿乞部,其他部落纷纷降附,统

    27、一了蒙古高原。泰和六年(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畔召开忽里勒台(大聚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蒙古国建立后,成吉思汗开始向南方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他三次进攻西夏,迫使西夏降服。又大举攻金,迫使金朝遣使求和。与此同时,他还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占领了中亚细亚直到欧洲东部和今伊朗北部,建立起一个以和林(今蒙古国乌兰巴托西南)为中心的横跨亚欧的蒙古大汗国,即位的第21年(1226年),成吉思汗再次进攻西夏,翌年在清水镇(今甘肃清水)病死。元朝建立后,被追尊为元太祖。四、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一)基础知识导读:浏览课本,注意基础知识的记忆及书写,完成下列内容。1.120

    28、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 为大汗,尊称他为 ,蒙古国建立。2.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 和 ,后来忽必烈即汗位,于1271年改国号为 ,次年定都 。 年,南宋灭亡。3.南宋灭亡后,抗战派大臣 继续抗元,最后被杀害。2.元朝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事所趋,而文天祥组织了抗元斗争,却又受到后人的敬佩,这是为什么?3.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它有哪些具体内容?有什么影响?六、目标检测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封建政权是( )A.秦 B.唐 C.元 D.隋2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正式行政区是在( )A唐朝 B元朝 C明朝D清朝3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A回鹘

    29、 B藏族 C蒙古族 D回族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作者是( )A岳飞 B文天祥 C王安石 D辛弃疾5.宋元时期,民族关系所具有的特点是( )既有战争,也有议和 由民族政权对峙到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新的少数民族形成A B C D三个年代:三个历史人物:三件大事:七、知识网络 八、作业布置1.记忆和理解第12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2.预习第13-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将第13-14课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5、预习部分(二)问题探究1、辽、西夏、金、元;蒙古族在铁木真的带领下,结束混战局面,建立蒙古国,随后又先后消灭西夏、金和南宋,实现统一全国。2

    30、、反映了当时蒙古各部之间相互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这种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人们渴望摆脱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铁木真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才能、坚强的性格,组织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的战争,实现了蒙古的统一。 第13-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沈括和梦溪笔谈、郭守敬和授时历。探究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和传播,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形象思维能力及概括、归纳的能力。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宋词、史学、绘画、书法)通过对不同风格作品的了解与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过程与方法】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分析宋元时期科技发达的原因,培养学生独立思索的能力。指导学生观察本课中的有关插图、阅读有关历史材料,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学习的习惯和依据史料获得历史信息的方法。通过资治通鉴和


    注意事项

    本文(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