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程序.docx

    • 资源ID:1969261       资源大小:33.89KB        全文页数:5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程序.docx

    1、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程序附件1: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一、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本科课程要求(一)课程原则上要求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量大面广的专业课;且在本校连续开设了3年以上。(二)课程负责人为本校专职教师,具有教授职称,且近3年主讲此门课程不少于2轮。课程负责人只能是1名,已经是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的不能再申报同类课程。(三)课程内容应充分体现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要求(附件3)。(四)课程网站至少提供有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以及至少3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且

    2、必须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二、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高职课程须符合以下条件:(一) 申报课程应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体现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详见评审指标);(二)申报课程应由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建设,课程负责人以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为主,负责课程建设的规划、组织与实施;(三)课程网站应至少提供有该门课程的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四)申报课程的网上教学资源包含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不超过40分钟)和课程教学录像(不超过15分钟),

    3、其中,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以说课为主,包括教学设计以及相应的教学设施、环境和实训实习场景等介绍,并附相应文字说明。三、课程申报负责人要承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引用的课程资源要注明来源,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四、国家精品课程视为职务作品。凡申请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的高等学校和主讲教师将被视为同意该课程在享受“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期间,将其上网内容的非商业性使用权自然授予全国各高等学校。五、课程申报高校要为申报课程提供建设经费,申报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后,要保证课程网站畅通,免费开放课程资源,并不断更新上网内容。六、 教育部高教司将对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复核,根据复核情况决定是否保留或取消其国家

    4、精品课程称号。对于2003至2010年的国家精品课程,教育部高教司将按年度单独进行复核(复核办法另行通知)。附件2:2010年暂停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课程名单(本科)序号课程已入选数序号课程已入选数1财政学544传热学42货币银行学445大学计算机基础43计量经济学446电工学44西方经济学447电机学45政治经济学948电子技术基础56法理学549工程流体力学47刑法学550工程热力学48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951工程制图89大学体育652化工原理510排球453机械设计711古代汉语554机械原理712文学概论455机械制造技术基础413现代汉语456计算机组成原

    5、理414中国古代文学457理论力学1215中国古代文学史458路基路面工程416中国现当代文学459数据结构517中国现当代文学史560数字图像处理418大学物理861数字信号处理419大学物理实验1062水力学620动物生物学463通信原理421分析化学564信号与系统42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565自动控制原理723高等数学1066生态学524光学467植物生理学425结构化学468植物学426量子力学469作物育种学427生命科学导论470作物栽培学428数学分析671病理学629数学建模472妇产科学730数学实验473内科学631统计学474人体解剖学632微生物学575生理学733物理

    6、化学976生物化学734细胞生物学577药理学635线性代数478财务管理536仪器分析479电子商务概论437遗传学480管理信息系统438有机化学681管理学839运筹学482计算机网络440自然地理学583审计学441编译原理484市场营销学442材料科学基础585行政管理学443材料力学8附件3: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10)1评审指标说明(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7、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3)精品课程的评审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确保学生受益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并重视以下几个问题: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条件方面,重视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完善,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功能。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灵活运用多种教学

    8、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在教学队伍的建设上,注重课程负责人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教学团队结构的完善和水平的提高。(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评审指标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政策支持及辐射共享两部分,采用百分制,其中综合评审占80%,特色、政策支持及辐射共享占20%。(5)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2评审指标及内涵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

    9、评审标准分值(Mi)评分等级(Ki)ABCDE1.00.80.60.40.2教学队伍20分1-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教师风范、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课程负责人近三年主讲此门课程不少于两轮。6分1-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配置与青年教师培养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鼓励有行业背景的专家参与教学团队。6分1-3教学改革与研究教研活动与教学成果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

    10、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有省部级以上的教学成果、规划教材或教改项目;发表了高质量的教研论文。8分教学内容20分2-1课程内容1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内容设计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规律。10分理论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具有基础性、研究性、前沿性,能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实验课程内容(含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的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关系处理得当,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2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鼓励开展相关实习、社会调查或其他

    11、实践活动,成效显著。10分教学条件20分3-1教材及相关资料教材及相关资料建设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精品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高水平的自编教材);课件、案例、习题等相关资料丰富,并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文献资料;实验教材配套齐全,能满足教学需要。10分3-2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与开放性实践教学条件能很好满足教学要求;能进行开放式教学,效果明显(理工类课程能开出高水平的选作实验)。3-3网络教学环境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学校网络硬件环境良好,课程网站运行良好,教学资源丰富,辅教、辅学功能齐全,并能有效共享。10分教学方法与手段20分4-1教学设计教学

    12、理念与教学设计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能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8分4-2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效果重视教学方法改革,能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12分4-3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的应用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教学效果20分5-1同行及校内督导组评价校外专家及校内督导组评价与声誉证明材料真实可信,评价优秀;有良好声誉。4分5-2学生评教学生评价意见学生评价原始材料真实可靠,结

    13、果优良,应有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近三年的学生评教数据的佐证材料。8分5-3录像资料评价课堂实录能有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富有热情和感染力地对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内容娴熟、信息量大;课堂内容能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能启迪学生的思考、联想及创新思维。8分特色、政策支持及辐射共享专家依据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所报特色及创新点打分。40分所在学校支持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得力。30分辐射共享措施有力,未来建设计划可行。30分1 根据课程类型,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参照相应要求进行打分。附件4: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推 荐 单

    14、位 所 属 学 校 (是否部属) 课 程 名 称 课程类型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验(践)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课 程 负 责 人 申 报 日 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填 写 要 求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四、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五、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1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最终学历职 称电 话学 位

    15、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E-mail通信地址(邮编)研究方向1-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

    16、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最终学历职 称电 话学 位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E-mail通信地址(邮编)研究方向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

    17、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最终学历职 称电 话学 位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E-mail通信地址(邮编)研究方向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

    18、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

    19、性别出生年月最终学历职 称电 话学 位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E-mail通信地址(邮编)研究方向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

    20、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最终学历职 称电 话学 位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E-mail通信地址(邮编)研究方向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

    21、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3. 教学队伍情况3-1人员构成(含外 聘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3-3教学改革与研究近五年来教学改

    22、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3-4青年教师培养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4课程描述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4-

    23、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4-2-4考核内容与方法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4-6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5自我评价5-

    24、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6课程建设规划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7. 学校的政策措施7-1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7-2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8. 说明栏附件5:2006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分专业配额表(高职)所属大类配额余额2006年已入选课程2007年已入选课程2008年已入选课程2

    25、009年已入选课程农林牧渔62156101318交通运输6424414148生化与药品421537107资源开发与测绘28113464材料与能源341025710土建79365111413水利16101311制造1392615333431电子信息1032014232422环保、气象与安全16103120轻纺食品481269912财经851512172021医药卫生4613651111旅游33134484公共事业30202233文化教育521986811艺术设计传媒592628914法律20122222公安2453448公共基础20125310合 计1000324106172200200附件6: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10)1评审说明(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


    注意事项

    本文(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程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