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八年级上册物理电子教案人教版.docx

    • 资源ID:1937695       资源大小:215.98KB        全文页数:10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八年级上册物理电子教案人教版.docx

    1、八年级上册物理电子教案人教版浏阳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NO1 )科目物理年级八班级161授课时间2015年8月31日课题节次“三维”目标(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和能力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过程和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2.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重点: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

    2、差和错误的区别教法提示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具准备含课件、电教手段等停钟、手表、三角板一副、直尺、皮尺、游标卡尺、小木块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学生观察下面的图,判断图中两条线段的长度是否相等。再找学生用尺子进行测量,并与观察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测量的重要性。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长度的测量。 二、自学寻疑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什么?常用单位有哪些?长度的测量工具是什么?如何使用?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什么?常用单位有哪些?时间的测量工具是什么?如何使用? 3.什么是误差?减少误差的方法有哪些?误差是错误吗? 三、交流合作、精讲点拨1.实验室

    3、中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准备的刻度尺,思考下面的问题: A、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B、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C、它的零刻线在哪里?是否磨损了?师:现在请各组同学分别用自己准备的刻度尺测量一下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 长度a/cm 宽度b/cm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为了使测量的结果准确,每个小组是怎样做的?请各个小组发表意见:各个小组在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1)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3)为了测量更准确,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 依据同学们的测量和记录,每个小组的读数都一样吗?你自

    4、己每次的读数都一样吗?与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2.教师引导后,让学生交流讨论体会到:在测量时,由于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等的影响,测量的结果和真实值之间总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就称为误差。 对于测量来说,误差是越小越好,那么如何减小误差?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3.时间的测量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的测量,那么时间的测量工具是什么?师:对照使用说明书,观察桌上的停表,学会使用停表。师:以小组为单位,用停表测量一个同学从教室一端走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作好记录。 各组成员分工合作,并互相交流。师:既然能制作随身携带的“人体尺”,那么能否制作一个随

    5、身携带的“生物钟”?能否用这个“生物钟”再来估测一个同学从教室一端走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四、达标反馈1、完成单位换算:(1)125cm= m= mm= nm. (2)0.25km= m= um(3)1.25h= m= s (4)9000S= m= h2、下列物体中,长度约为1.73102cm的物体是( ) A 一个乒乓球的直径 B 一支钢笔的长度 C 一位同学的身高 D 一幢楼房的高度3、小华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一物体的厚度,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 A 180.0mm B 18.0cm C 0.18dm D 1.80dm4、王小帅同学测一物体的长度,正确记录的结果是4.85cm,从他测量

    6、的数据看: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该数据的准确值为( ),估计值为( )。 5、小燕同学用一把刻度尺对一物体进行了四次测量,记录数据是18.21cm、15.31cm、18.25cm、18.20cm,其中测量错误的是( ),该物体的真实长度应为( )二次备课教 学 后 记浏阳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NO 2)科目物理年级八班级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题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节次“三维”目标(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过程与方法: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

    7、相对的,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学习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学习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法提示讲解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含课件、电教手段等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教学过程: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1)运动的分类;(2)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运动的分类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物理学中用物体位置的变化来描写物体的运动。观察课件上的四幅图片教师提问:图中的物体的运动路线有什么区别?可否根据物体运动的不同路线对物体的运动进行分类?从而引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当然这里是根据运动的路线进行分类,也可以根据

    8、物体在运动中的快慢进行分类,这在下节课内容我们将学习。2.参照物【问题导引】:现在我们坐在教室里,那我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呢?“静止,平时我们认为我们没有动就是静止。但是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本身自转又公转,那我们岂不又是运动的?”提问:那我们坐在教室里究竟是静止还是运动的呢?【问题导引】:同学们,你们的个子是高还是矮呢?“高,你有姚明高吗?;矮,你有何平平矮吗?(观察课件中高个子姚明和小矮人何平平的图片)”通过判断高和矮要有一个比较的标准,引出参照物的概念。解释上面提的问题:我们坐在教室里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地面(或者是教室中的桌、椅等);我们坐在教室里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太阳 (外

    9、面行驶的汽车等)。参照物的选择学生应明确两点:(1).要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和方便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2).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略去不提。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见课件判定图。(回忆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变化)物体参照物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物体参照物位置无变化物体是静止的根据课件上的“课堂达标”进行练习。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学们建立了参照物的概念,就不难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这种性质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生可通过课件中图片的一些应用实例来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四.板书设计

    10、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一、运动的分类运动的分类:1.直线运动 2.曲线运动 二、参照物 1参照物的概念 2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物体参照物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物体参照物位置无变化物体是静止的.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五.作业 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在这两句歌词中,分别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来表示什么物体的运动?2.直升机上飞行员看到地面的楼房竖直向上运动,则该飞行员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面B、楼房C、直升机D、水平飞翔的小鸟二次备课教 学 后 记本节课内容较少,但一些学生对我们平时说的运动和静止观点有些根深蒂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不容易理解,是这节课的难点,需要老师多举贴

    11、近生活的事例,培养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拓展他们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浏阳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NO 3)科目物理年级八班级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题运动的快慢节次“三维”目标(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

    12、法“频闪摄影”教法提示引导-探究;参与-活动教具准备含课件、电教手段等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讨论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8min)师平时我们是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比较、判断的?讨论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和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播放视频1视

    13、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播放视频2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总结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6min)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总结(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

    14、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三)速度(10min)结论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讨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总结因为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则速度越大;而单位路程的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小,故虽然后者也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比较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时间的路程来表示速度。播放视频3速度的引出?公式,用符号表示为。单位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或ms-1。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单位换算:1m/s=1=36km/h练习:1km/h=_m/s。一些

    15、物体的速度阅读课文第31页的速度(说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练习:速度的单位换算典型例题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哪个大( )A蜗牛:15毫米秒B炮弹:1000米秒C发射人造卫星的最起码速度:79千米秒D火车:360千米时例题两例题先让学生看,然后变换一些数值进行计算,变换已知条件进行计算,让学生再命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另外的学生计算。(四)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10min)频闪摄影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我们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将运动物体的位置凝固住,会看到这样的两种不同情况。看课本图1222,比较两种运动的差异。播放视频4运动的快慢。结论物体沿着直

    16、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如物体沿着直线、快慢是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如 计算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直接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虽然固定,但我们也可以比较它们整个路程的速度,我们把它叫做平均速度。公式,s是整个路程的长度,t是完成整个路程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平均速度。播放视频5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速度表练习:有关平均速度的计算匀速直线的图像将频闪照相与图像结合,会得出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练习:有关图像的判断、选择题等。播放视频6频闪灯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知道了为什么要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是物体运

    17、动的速度,其实单位路程的时间也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只不过后者比较起来不方便罢了;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以后我们学习的关键,我们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会从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关于速度计算的条件,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四、作业布置P30动手动脑学物理2、3、5。五、板书设计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1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2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取单位时间或路程来比较它们的路程或时间。三、速度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公式:;3单位:即m/s或ms-1;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

    18、。四、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1概念;2变速直线运动计算公式二次备课教 学 后 记浏阳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NO 4)科目物理年级八班级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题测量平均值节次“三维”目标(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

    19、单的实验报告。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教法提示教具准备含课件、电教手段等课前准备:秒表、小红旗、口哨、长卷尺。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者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根据公式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二、新课学习(一)钟表在物理实验中,我们一般用停表、光电计时器来计时。机械

    20、停表可以读到0.1s,而更高级的电子系统可以读到0.001S了,甚至1.010-6S或更小。观察停表,各指针在转动时,每个刻度代表多少分钟?多少秒?设想一下,测量你正常行走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量?只要测量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即可(二)分组实验本次实验是学生在操场上以小组合作的行驶完成的,所以要提高效率,之前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实验过程,明确实验目的,正确操作仪器,注意实验纪律,上好本节课。1.明确实验内容和目的,知道自己的责任。2.严格按照教师安排的程序进行实验。3.实验中要严肃认真,操作仪器要准确,记录数据要讲究实事求是。4.要认真遵守实验纪律,注

    21、意爱护仪器。5.每组安排好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进行,避免挣抢动手能力强、细心、态度积极的学生和愿意被动接受的学生互相组合成组,合理搭配。实验步骤:1分组:每组至少6人或根据实际人数调整,不少于6人。2测距离:指导学生量出30m的路程,每隔 10m做一记号,并站上一位记时员。3指导每组选出一名发令员,一名被测选手,一人负责记录。4一人测量完毕,按顺序轮换角色,被测同学也可竞走或跑步。5.指导学生设计数据表格,计算出平均速度。6.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实际测量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记录相应数据,老师进行指导。测量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距离可以远一点,老师可以根据操场的大小或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三)小结我们今

    22、天测量了人行走或跑步或者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主要是把路程和时间测量出来就可以了。如果我们要测量其他物体如火车、汽车的平均速度,你会设计实验方案吗?其实是一样的,只要能够测量出路程和运动时间就可以利用公事了。在实验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的合作与协调也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原因,只有好的实验方案配合默契的协调,客观的记录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实验结果。老师点评一些同学或小组的表现,指出高效和低效的原因,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二次备课教 学 后 记浏阳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NO5)科目物理年级八班级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题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节次“三维”目标(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一、

    23、知识与能力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

    24、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教法提示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具准备含课件、电教手段等.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实物投影仪、录像带、电视机、录像机.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二、进行新课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师生共同活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想想议议师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师同学们刚才列举了生活与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

    25、,而且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很好.关于声音的发生,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呢?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师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证实你的猜想.师刚才同学设计的这个实验简单易行,而且有力地说明了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medium).师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实大家的想法.演示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同学们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师请同学们再注意观察: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师启发学

    26、生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师经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同学们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的正确结论.实际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师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看录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想想议议师同学们已经知道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那么,声能在液体中传播吗?请同学们找出事实或实验来支持你的想法.师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演示实验、想想议议,我们已经知道了:气体、液体和固体都

    27、可以做媒介将声音传播出去,那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图表: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师同学们刚才设计的方案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祝贺同学们成功的设想,课后若同学们能通过实验测出声速,就更加完美了.动手动脑学物理1.学生想出了许多办法说明桌子声是由桌面的振动引起的.方法(1):在桌子上固定一根弹性较好的细棍,细棍顶端固定一根细弹簧,弹簧上连接一个轻质小球,敲打桌子,轻质小球也随着跳起舞来.方法(2):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纸屑,用力敲打桌面,纸屑会跳动起来.方法(3):把手放在桌面上,当用力敲打桌面时,感觉手在振动,说明桌面在振动2.能听到两次敲打声.

    28、第一次声音是由铁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由铁管中的空气传来的.三、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四、布置作业P16动手动脑学物理1、2、3写在作业本上.五、板书设计二次备课教 学 后 记浏阳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NO 6 )科目物理年级八班级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题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节次“三维”目标(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二、过程与方法1.

    29、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教学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教法提示探究法、演示法.教具准备含课件、电教手段等钢尺(若干)、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磁带、录音机.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二、进行新课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师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办法使钢尺发声.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


    注意事项

    本文(八年级上册物理电子教案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