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工作地点的化学安全.docx

    • 资源ID:1929766       资源大小:36.61K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工作地点的化学安全.docx

    1、工作地点的化学安全工作地点的化学安全安全使用化学消毒剂指引劳工处职业安全及健康部 职业安全健康局工作地点的化学安全安全使用化学消毒剂指引劳工处职业安全及健康部 本指引有劳工处职业安全及健康部编辑 2007 年1 月初版本指引可以在职业安全及健康部各办事处免费索取,亦可于劳工处网站(http:/www.labour.gov.hk/public/content2_8c.htm)下载。有关各办事处的地址及查询电话,请致电2559 2297 查询。欢迎复印本指引,但作广告、批核或商业用途者除外。如须复印,请注明载录自劳工处刊物 工作地点的化学安全:安全使用化学消毒剂指引 。目录1 序言 12 引言 2

    2、3 化学消毒剂的类别 33.1 酒精类 3 3.2 醛类 3 3.3 氯化合物 3 3.4 碘化合物 3 3.5 酚类 3 3.6 季铵化合物 4 3.7 氧化剂 4 3.8 其他 44 危害 54.1 概述 54.2 化学危害 54.3 健康危害 65 化学安全计划 75.1 概述 75.2 主要元素 7 6 风险评估 86.1 概述 86.2 风险评估须考虑的因素 87 安全措施 10 7.1 制订安全措施的策略 107.2 替代消除 107.3 工程控制措施 107.4 行政控制措施 117.5 个人防护装备 117.6 处理和贮存时的安全措施 137.7 健康监察 148 紧急应变准备

    3、 15 8.1 概述 15 8.2 紧急应变计划 15 8.3 紧急设备 169 传达危害讯息 17 9.1 概述 17 9.2 危害资料的来源 179.3 危害讯息的传达方法 1710 资料、指导及训练 19 10.1概述 19 10.2资料及指导 19 10.3训练雇员 20附录 21一些常见的化学消毒剂 21附录 24一些化学消毒剂的潜在危害 24参考资料 25查询 26投诉 261 序言化学消毒剂泛指用于控制、 预防或消灭有害微生物的化学物质。在医院、医疗护理设施、禽畜业设施、屠场、食品制造工场、清洁及同类服务等行业工作的工人,会经常使用化学消毒剂以消灭可致病的微生物。如果化学消毒剂处

    4、理不当,可能会危害工人的安全。部分化学消毒剂具易燃性及会引起爆炸,若与不相容的化学品混合可严生猛烈的反应及释放有毒气体。基于本身的特性,所有化学消毒剂对生物都有潜在危害或毒性。因此,化学消毒剂像其他有毒物质一样,在进入人体后可对身体造成伤害。不过,只要在处理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化学消毒剂是有效和安全的工具;一旦误用,则会对工人构成危害。本指引旨在为化学消毒剂的使用者提供参考,让他们认识在使用该等物品时可能出现的危害及应采取的有效安全措施,并且鼓励他们参照本指引所提供的资料,以制定适合本身工作环境的化学安全计划。12 引言消毒是透过化学或物理方法控制或消灭能致病的微生物的操作程

    5、序。消毒程序可根据其功效分为三个级别1(即高级、中级和初级消毒)。消毒剂指能用以控制或消灭有害微生物(如细菌、 病毒或真菌)的物质。很多消毒剂具非针对性功用,能对付多种微生物。化学消毒剂可根据其化学特性分类,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消灭微生物,例如使细胞壁破裂、 令蛋白质或脂质变质、 产生氧化和烷化作用等。消毒剂的效力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浓度、接触时间的长短、温度、 酸硷度,以及有机物和金属离子数量的多寡等。选用何种消毒剂是因应个别情况而定的。为达至有效的消毒效果,有时会选用某些能够消灭多种微生物的消毒剂。若对消毒程度要求不高,有时会选用一些只能消灭较少种类的致病微生物的化学消毒剂,因为它们对人体所产

    6、生的毒性较低甚至不含毒性。有些消毒剂具备表面活化效能,在使用时可一次过发挥清洁和消毒的功用。在医院、医疗护理设施、禽畜业设施、屠场、食品制造工场、清洁及同类服务等行业工作的工人,会经常使用化学消毒剂以消灭可致病的微生物。部分化学消毒剂具易燃性及会引起爆炸,而有些化学消毒剂与不相容的化学品混合时可严生猛烈的反应和释放有毒气体,对工人造成危害。基于本身的特性,所有化学消毒剂对生物都有潜在危害或毒性。像其他有毒物质一样,化学消毒剂能从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其中包括透过皮肤或黏膜吸收、呼吸和进食。有时,化学消毒剂能以多于一种途径进入人体。不过,只要在处理化学消毒剂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化学消毒剂是有效和安

    7、全的工具;一旦误用,则会对工人和环境构成危害。1 高级消毒可消灭所有微生物,大量细菌孢子除外。中级消毒可控制结核杆菌、细菌繁殖体、大部分病毒和真菌,但不一定能消灭细菌孢子。初级消毒可消杀灭大部分细菌、某些病毒及真菌,但不能用以消灭抵抗力强的微生物,例如结核杆菌或细菌孢子。23 化学消毒剂的类别化学消毒剂可根据其化学成分来分类,每类消毒剂的特性、危害和毒性不同,消灭各种微生物的效力也各异。化学消毒剂的分类如下:3.1 酒精类酒精是常用的局部消毒剂,通常含70 异丙醇或60 至80 乙醇,能有效消灭细菌和有外膜的病毒。酒精不能消灭细菌孢子和没有外膜的病毒。这类消毒剂的杀菌速度较慢。3.2 醛类醛是

    8、用途广泛的消毒剂。最常用的醛类消毒剂是甲醛和戊二醛。醛对于消灭细菌、真菌、病毒、分枝杆菌和细菌孢子十分有效。3.3 氯化合物氯化合物是用途厂泛的消毒剂,可有效消灭细菌、有外膜的和没有外膜的病毒、分枝杆菌和真菌,高浓度的氯化合物更能杀灭细菌孢子。最常用的氯化合物消毒剂是次氯酸钠(氯化漂白水)和次氯酸钙。3.4 碘化合物碘化合物的消毒剂用途厂泛,能有效消灭各类细菌、分枝杆菌、真菌和病毒。碘酒可用作皮肤割伤和擦伤时的消毒药水。碘化合物与季铵化合物和有机碎屑接触,便会失去杀菌功效。碘伏是碘和增溶剂或载体的合成物,能持续释放碘元素。在水溶液中,碘伏会释出小量的游离碘,可杀灭微生物。3.5 酚类这类消毒剂

    9、是酚(石碳酸)的衍生物,有独特的松焦油气味,在水中呈乳状。含酚量5 的消毒剂足以杀灭细菌、 肺结核菌、真菌和有外膜的病毒。酚类消毒剂遇上有机物时,杀菌效力较碘或含氯的消毒剂更强。甲酚、六氯酚、烷基衍生物、 氯化衍生物和二苯基的灭菌效能较酚本身为高。33.6 季铵化合物季铵化合物(如:氯化苯二甲烃铵)一般无味无色,不含刺激性,具吸臭功效。这类化合物有消毒作用,部分更可用作清洁剂。不过,肥皂或肥皂的残留物能使某些季铵化合物失去消毒功效。季铵化合物遇上有机物时,抗菌能力会减弱。这类化合物能有效杀死细菌,但对真菌及病毒则成效有限。3.7 氧化剂常用的氧化剂包括有过氧化氢、臭氧、 过乙酸和高锰酸钾。过氧

    10、化氢常用作消毒药水,也是物品的有效消毒剂。在高温下,过氧化氢能杀死细菌孢子。过乙酸是其中一种能有效杀灭细菌孢子的消毒液。这种化学品不会留下有毒残馀物,故广泛用作食物加工器具和医疗仪器的消毒剂。高锰酸钾具有厂泛的抗菌特性,是有效的杀藻剂 ( 0.01浓度)和病毒消毒剂(1 浓度)。高锰酸钾浓度大于1 : 10,000时,则会刺激生物组织。3.8 其他环氧乙烷具有广泛抗菌活性,能杀灭细菌孢子和病毒。这种化学品高度易燃,且具毒性,可引致细胞突变和致癌。另一种广泛使用的消毒剂是氯胍,这种双肌化合物能杀灭大部分细菌,不会刺激生物组织。双胍有广泛抗菌功效,但对病毒的成效有限,也不能杀灭孢子、分枝杆菌和真菌

    11、。44 危害4.1 概述4.1.1化学消毒剂只要使用得宜,是安全和有效的消毒用品,可杀灭病毒和微生物, 但使用不当则会造成危害。这些消毒剂可能有危险性,会对工人构成潜在危 害,例如环氧乙烷便是高度易燃易爆的化学品,而某些化学消毒剂(如强氧 化剂)与其他化学品发生化学作用时,则会释出有毒气体。4.1.2 很多化学消毒剂如不安全处理,会对工人构成危害。一些化学消毒剂会刺激 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高腐蚀性的消毒剂如与皮肤或眼睛接触,可引致严 重损伤。在通风不良的地方使用消毒剂时,挥发于空气中的消毒剂亦可引致 呼吸问题。4.1.3 在选用化学消毒剂作特定用途时,应顾及该化学品的有害特性。此外,所有 使

    12、用各种消毒剂的人员,应阅读和了解相关的物料安全资料单的内容。4.2 化学危害4.2.1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易燃性是其中一项潜在危险。酒精是易燃液体,使用 时如靠近火焰、火花或任何火种,便会燃点起来,尤以使用酒精喷雾为然。 环氧乙烷是高度易燃易爆的气体,爆炸浓度为3 至100 % (以体积计)。 甲醛液或多聚甲醛粉释出的甲醛气体,含独特的辛辣气味,且高度易燃。甲 醛气体与空气混合后,会产生易爆炸的混合物,爆炸浓度为7 至73 % (以 体积计)。过氧化氢具强烈的氧化特性,高浓度的过氧化氢如溅溢在易燃物 质上,会即时导致火警。次氯酸钠在水溶液中不具爆炸性,但脱水的次氯酸 钠则是爆炸性物质。次氯酸钙

    13、并非易燃化学品,但与可燃物料接触时会成为 助燃的氧化剂。4.2.2 混合化学消毒剂和其他化学物质可构成危险。次氯酸钠(漂白剂)与酸(例 如酸性洗洁剂)混合时,会迅速释出有毒的氯气,在这情况下,工人可因暴 露于高浓度的氯气而致命。次氯酸钙与水接触或加热时,会迅速分解,释出 氧气和有毒的氯气。次氯酸钙如与氨、胺类或还原剂接触,则可能引致爆炸。 甲醛与强力氧化剂混合,也会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把甲醛溶液(福尔马林) 与高锰酸钾液混合,可能引起爆炸。54.3 健康危害 4.3.1 甲醛是有效消毒剂,也是有毒物质及致癌化学品,可刺激眼睛,并引致咳 嗽、呼吸短促、皮肤过敏、 慢性支气管炎和令哮喘病情加剧。甲

    14、醛与氯经 化学反应后会严生另一种致癌物质。环氧乙烷含毒性,可经呼吸途径进入 人体,并且刺激皮肤、 眼睛和呼吸道。环氧乙烷可损坏神经系统,这种化 学品也是致癌物质。 4.3.2戊二醛会强烈刺激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接触后可导致皮肤敏感,引发 过敏性接触皮肤炎。暴露于戊二醛可令哮喘病情加剧。高浓度的次氯酸则 刺激黏膜、眼睛和皮肤。高浓度的过氧化氢具腐蚀性,而家用浓度的过氧 化氢液体可引致局部灼伤,并会刺激黏膜、眼睛和皮肤。季铵化合物可引 发轻微至严重的黏膜和皮肤过敏,受影响的程度视乎化合物的化学特性和 浓度而定。工人在处理碘溶液和碘伏时,或会引起皮肤过敏。高浓度的碘 化合物会刺激皮肤。酚类消毒剂可

    15、刺激皮肤,引致局部灼伤、头痛、呕吐 和腹泻,情况严重的更会损害肾脏。酒精类消毒剂可刺激受伤皮肤,吸入 高浓度的酒精蒸气则可引致呼吸道不适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65 化学安全计划5.1 概述5.1.1为确保雇员在处理消毒剂时的安全及健康,制订周详的化学安全计划至为重 要。化学安全计划的目标是有系统地辨识和调查潜在的危险,以减少在工作 场所因暴露于化学品而构成的健康及安全风险。计划的第一步是辨识消毒剂 的化学危害,然后对工作情况和涉及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以制订可消除或 减轻这些风险的适当预防及或控制措施,并定期监察和检讨有关措施的成 效。所有受影响的雇员均应获悉有关的危害资料及防护措施,而化学安全计

    16、 划亦应包括紧急应变计划及员工训练等其他元素。5.1.2化学安全计划须有条理,能与工作地点的整体安全管理系统相结合,以利有 效推行。雇主亦应确保有足够的人力及资源,以制订、实行和持续推行该计 划。5.2 主要元素 5.2.1 化学安全计划应包括下列各项主要元素: (a)风险评估辨识在消毒剂使用过程中所用物料及各项工序的潜在危 害,并因应现行控制措施的足够和有效程度,评估相关危害的风险; (b)安全措施采取和持续推行预防及或管制措施,以消除风险或 把风险减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c)紧急应变淮备制订紧急应变的计划及程序; (d)危害讯息的传达提供足够的指导及训练,以适当和有效的方式, 向员工传达关

    17、于物料及工序的安全及健康资讯;以及 (e)监测和检讨监测现行安全措施的成效,并定期加以检讨和修订; 当物料或工序有任何新规定或重大改变时,亦可能需要这样做。 5.2.2 因应个别工作地点的情况,雇主可能会认为在化学安全计划中加入其他 元素(如视察、意外调查及健康监察),作用会更大。76 风险评估6.1 概述6.1.1风险评估旨在评定风险水平,以决定风险是否可以容忍或接受。在进行风险 评估前,须先辨识工序及所使用消毒剂的危害性,然后就可能受危害影响的 人员、其暴露于危害的程度,以及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及潜在影响,进行风险 评估,以制订和实施适当的安全措施,并定期加以监察和检讨。6.2 风险评估须考虑

    18、的因素 6.2.1许多因素都可以影响在工作场所中使用化学消毒剂的相关危害风险。这些因 素包括消毒剂的物理、化学和毒性等特性、工作模式、暴露的性质和持续 时间、联合暴露的影响、消毒剂进入人体的途径,以及工人受影响的程度。 6.2.2很多化学消毒剂均是专利配方,其化学成分未必详列于容器上。雇主在使用 化学消毒剂时,应向有关严品的供应商索取产品的详细危害资料,以及使 用者应采取的安全预防措施。 6.2.3 在决定是否需要采取安全措施,以及所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否足够时,应参 照相关的法例、工作守则、指引和行业的最佳作业模式。雇主应记录工作 地点的所有化学品,辨识各种化学品是否有危害性,并确保这些化学品以

    19、 安全的方式处理和贮存。此外,亦有需要向供应商索取化学消毒剂的物料 安全资料单,因为资料单载有详尽的资料,对评估风险和制订安全措施及 紧急应变计划,必不可少。 6.2.4 应定期就风险评估进行检讨;如有任何迹象显示风险评估可能不再有效, 或接受风险评估的情况出现重大变化时,亦应对风险评估再作检讨。在下 列情况下,尤应重新评估工序及化学消毒剂可带来的风险: (a)任何工序或其规模有所改变; (b)所使用的物料有所转变;或 (c)因近年科技进步而有更安全的程序或更有效的安全措施可供采用的切 实可行范围内可予采用。 8 6.2.5 在评估空气中的暴露时,应参照劳工处发出的控制工作地点空气杂质(化 学

    20、品)的工作守则。 6.2.6风险评估应由合资格人士进行,这些人士应对有关的化学消毒剂及相关工序 的各种危害(包括在工序每个阶段的物理及化学变化)有充分的认识。如 有需要,应徵询专业人士或专家的意见。 6.2.7 劳工处编印的 工作地点的化学安全风险评估指引及制订安全措拖的 基本原则,详列了有系统地评估化学危害风险的方法。97 安全措施 7.1 制订安全措施的策略 7.1.1主要考虑的事项,是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例如以消除或替代的方法, 直接在源头消除危害。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改用较安全的化学消毒剂 或工序,以消除风险,或把风险减至可接受的水平。如这些措施不可行, 则应隔离处理有关的消毒剂或工序

    21、,或采取其他控制措施。使用个人防 护装备只应视为一种辅助措施或最后的办法,以尽量减少工人暴露于危 害之中。 7.1.2 安全措施可透过工程方法和行政方法来实施。工程控制措施(例如安装 合适类型的通风设备)可以在源头消除或减少空气中的消毒剂。行政控 制措施(例如实行安全工作模式,以及安排休息或轮更时间表)可以限 制工人接近危害的时间,从而降低他们暴露于危害的水平。就消毒剂而 言,良好的场地管理措施至为重要。 7.1.3 在设计或采购阶段,应一并考虑有关物料、 工序和设备的安全及健康 问题,这样不但可省却日后为符合安全标淮作出改动所引致的额外开 支,而且往往可以减轻改动方面的实际困难。此外,管理层

    22、应经常留意 市场上可提供的安全设备或将会推出的安全替代品。 7.1.4 所有安全措施应予记录,例如列入标准工作程序内,并应让有关的雇员 知悉。应经常监察和检讨该等措施的成效,确保已采取足够的安全措施。 如须修改使用消毒剂的标准工作程序,应重新进行风险评估,并把经修 订的防护措施列入标准工作程序内。 7.2 替代消除 7.2.1在一些情况下,可选用危害较少的化学消毒剂代替有危险性的化学消毒 剂,以减低或消除风险,例如,邻苯二甲醛(OPA)已用来代替戊二醛。 7.2.2除使用化学消毒剂外,还可以适当地利用热力和辐射或其他物理方法减少 或消除微生物,因此,在适用的情况下,具危险性的化学消毒工序可用

    23、物理方法替代。高压水蒸气(高压蒸气灭菌装置) 、乾热(火焰、烘焙) 或伽马辐射均能有效发挥消毒作用。 7.3 工程控制措施 7.3.1 采取工程控制措施的首要目的,是在源头消除或减低风险。工程控制措 施包括通风、密封及隔离三种方式。10 7.3.2 通风是防止爆炸性易燃性混合物的蒸气积聚,以及避免在工作地点吸 入有毒气体或蒸气的有效工程控制措施之一。通风控制措施可分为一般 稀释通风和局部抽气通风两种,不论采取哪一种通风方式,通风控制措 施应与其他安全控制措施一并使用,以增强安全防护效果。在排放废气 方面,必须留意相关的环保规定,以防污染外间环境。如果不能以消除 或替代的方法除去危害性物质或工序

    24、,则可改用密封方式。剧毒化学品 可放在密封式手套箱内处理。隔离是另一种可控制暴露于危害中的风险 的安全措施,例如采用隔离间等工程控制措施,可使工人与具危害的工 作环境隔离。7.4 行政控制措施7.4.1行政控制措施指编排工作时间表和制订安全的工作模式,以减低个别雇员暴 露于化学消毒剂的风险。雇主应确保已在切实可行的范围内,于管理系统内 加入这些措施。减低工人接触化学消毒剂的暴露量的典型安全工作程序应包 括: (a)确保尽量减少接近危害的工作时间。在工作时,工人不应留在工件与 抽气系统之间的地方; (b)载有化学消毒剂的罐或搏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 (c)避免与化学消毒剂有皮肤接触; (d)在工

    25、作地点保存最少量的化学消毒剂以供使用,数量通常不多于半天 或一更工作所需的供应量;以及 (e)采取一般的良好场地管理措施。7.5 个人防护装备7.5.1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首要目的,是以这些设备作为辅助控制措施,以减低工 人透过吸入或皮肤接触等途径而暴露于化学消毒剂的风险。个人防护装备只 是被动的保护措施,不可取代预防措施。就本章概述的安全措施而言,个人 防护装备一般只应视作最后的预防措施。7.5.2应根据化学消毒剂的危害和物理特性,以及这些化学品进入人体的途径,选 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参照物料安全资料单及风险评估的资料,有助定出 对个人防护装备的要求。在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之前或之后,均应检查装

    26、备是 否有损坏的迹象。个人防护装备应定时清洁,妥为贮存;如经污染,则应适 当处理或妥善弃置,并须另外添置个人防护装备,以作替换。个人防护装备 不可以长期发挥保护作用,所以亦应制订计划,定期更换这些装备。 11 7.5.3错误选择个人防护装备,或不当使用或保养这些装备,只会弊多于利,因为 使用者可能误以为安全。有关的详细资料,可参阅工作地点的化学安全: 使用及处理化学品的个人防护装备指引。防护衣物 7.5.4防护衣物用于保护皮肤或个人衣物,以免身体或衣物与化学消毒剂有所接触, 并可防止污染扩散。在处理(例如配制及贮存)化学消毒剂或进行涉及化学 消毒剂的工序时,雇员应常穿上适当的防护衣物。防护衣物包括手套、 围 裙、 罩袍及连身工作服。选用防护衣物时,须确保其物料不会受所有关的 化学消毒剂渗透或损坏。7.5.5为审慎计,应经常与化学消毒剂供应商核对资料,并参照有关化学品的物料 安全资料单。面部与眼部的防护7.5.6 如有理由估计可能会出现眼睛受损的风险,应佩戴合适的眼罩、 眼杯式或 覆盖式护目镜。专用护


    注意事项

    本文(工作地点的化学安全.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