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安徽省农业科技基本情况.docx

    • 资源ID:1927488       资源大小:36.43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安徽省农业科技基本情况.docx

    1、安徽省农业科技基本情况一、基本省情安徽位于华东腹地,辖17地级市,105县、市、区(56县,44市辖区,5个县级市),与江苏、浙江,湖北、河南,江西,山东六省接壤,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公元1667年(康熙6年)正式建省,取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境内有皖山、皖水,故简称皖。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2010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880万人,城镇化率4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85元;耕地408万公顷,水面105万公顷,其中可养面积48万公顷。全省地势

    2、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将全省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皖南山区。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是我省小麦、玉米的主产区;江淮之间西面为大别山区,东部为江淮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镶嵌其中,是我省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主产区和著名的鱼米之乡;皖南山区峰奇岭峻,分布有要黄山、九华山等著名山岳,隶属于长江、新安江两大流域。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以淮河为分界线,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侯,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侯。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

    3、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安徽资源条件优越,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是矿产资源大省,种类较全,储量丰富。煤、铁、铜、硫、磷、明矾、石灰岩等3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其中煤、铁、铜、硫、明矾石为五大优势矿产。煤炭、铁矿、铜矿、硫铁矿储量分别居全国第7位、第5位、第5位和第2位,是华东地区著名的能源基地。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十一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全面实施

    4、工业强省、东向发展、创新推动、中心城市带动、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翻了一番以上;中心城市进一步壮大,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发展势头强劲,皖北地区发展提速,一批经济强县快速崛起。地区生产总值自2009年起,成为全国第十四个迈进“万亿俱乐部”的省份之后,2010年,达到12000亿元;财政收入增长两倍以上,2010年达到2063.8亿元。在全国各省、区、市GDP含金量排名中,仅次于上海、北京,位列第三。中心城市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合肥经济圈联动发展成效凸显,皖江城市带增长势头强劲,皖北经济增速快于“十五”时期3个百分点以上,皖南旅游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

    5、人鼓舞的巨大成就。经济发展实现重大跨越,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全省生产总值由5350.2亿元增加到12263.4亿元,连跨7个千亿元台阶,提前一年实现万亿元目标,年均增速达13.4%。财政收入由656.5亿元增加到2063.8亿元,增长2.1倍。人均生产总值由1054美元提高到近3000美元,与全国相对差距缩小。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自主创新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工业增速连续五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工业化率由34.3%提高到43.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创历史新高,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以上。自主创新战略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奇瑞成为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6、加速涌现,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增长2倍,专利授权量增长7.3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8倍。家电、汽车等产品产量稳居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达27.5%,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三农”工作扎实有力推进。全省财政“三农”投入累计2650亿元,年均增长30.4%。粮食产量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2%,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3687.1亿元。防汛抗旱减灾效益明显,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成绩显著。新农村建设成果丰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化率由35.5%提高到43%以上。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固定资产投资累计36550亿元,增长3.6倍,是改革

    7、开放以来投入最大的时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1501公里增加到2929公里,建成“村村通”公路6万公里,以快速客运铁路为重点的大规模铁路建设全面铺开,港口吞吐能力达3.6亿吨,机场建设加速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确立。14项治淮骨干工程全面完成,淮北大堤保护区、蚌埠和淮南城市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覆盖全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基本建成,光纤通信线路、电话、互联网通达所有行政村。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动力活力不断增强的五年。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农村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省属国有及控股企业资产规模达6735亿元,效益质量明显提升,非公有制经济比重

    8、由49.5%提高到57%以上,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双双超万亿元。利用省外资金由801亿元增加到6863.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8倍,24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新落户我省,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3%和14.9%,均为“九五”以来最好水平。开创性实施民生工程,累计投入853.8亿元,惠及6000多万城乡居民。历史性地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向农村延伸,五项社会保险制度全面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社会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十一五”期间,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

    9、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益最多的一个时期,标志着安徽进入了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重要阶段,谱写了安徽发展史上光辉灿烂的壮丽篇章。可以说,安徽省的社会经济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三、“十一五”期间安徽农业建设主要成效“十一五”是农业大省安徽全面落实党的惠农政策的五年,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粮食产量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达到616亿斤,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农业综合生产力大幅提升,农业发展支撑条件极大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五年,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三个跨越、五大发展”。三个跨越一是粮食产量从2005年的521亿斤上升到2010年的616亿斤,总产居全国第6位,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

    10、,连续3年超过600亿斤以上。二是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2641元,先后迈上3000元、4000元台阶,达到2010年的5285元。三是农产品加工值由2005年的921亿元跨上3000亿元的台阶,达到2010年的3687亿元,5年翻了两番多。五大发展一是粮食生产实现了大发展,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总产的高产创建的新路子。随着小麦高产攻关、水稻产业提升和玉米振兴计划等粮食“三大行动”的实施,安徽粮食单产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迅速缩小。特别是小麦高产方面,通过5年的倾力研究,单产由2005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3公斤/亩,提高到超过全国水平18.6公斤/亩,全省累计增产超过79亿

    11、斤,累计增加产值65亿元,带动全省农民人均增收165元。二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大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形成了持续增长的新格局。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1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十五”时期高出8.5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个快速增长期;同时,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上升到5285元,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三是农村经济结构实现了大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得到迅猛发展,走出了一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十一五”期间,全省规模以上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300个,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40家,比“十五”末增加34

    12、家,一产就业的人员大幅度减少,农民在二、三产业的就业数在上升,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0.54:1提高到2010年的1.1:1。农业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水稻、小麦、玉米、畜禽、水产等十大主导产业正在朝着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群化的方向迈进,比较效益和特色经济发展日益扩大。2010年全省年加工产值超5亿元的产业集群达90个,产业化经营正由散状经营向集群园区聚集。四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大发展,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全面完成了总投资189亿元的14项治淮骨干工程,对1330座病险水库实施了除险加固,淮北大堤保护区、蚌埠和淮南城市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通过整合财政涉农

    13、资金累计投入近40亿元,改造中低产田620多万亩,建成“村村通”公路6万公里,基本建成覆盖全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光纤通信线路、电话、互联网通达所有行政村,防汛抗旱减灾效益明显,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成绩显著,全省森林覆盖率达27.5%,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农业因灾减产的波动性大为降低。五是民生工程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区域统筹取得较大发展。开创性实施民生工程,累计投入853.8亿元,惠及6000多万城乡居民,历史性地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向农村延伸,五项社会保险制度全面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城镇化率由35.5%提高到43%以上。新农村建设成果丰硕,实施了“千村百镇示

    14、范工程”,建立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1930个、示范镇202个,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2%,迈入持续快速发展轨道。以上变化充分表明,安徽农业发展正从量的积累逐步实现质的提升,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四、“十一五”安徽农业农村领域科技创新的主要成效一是农业科技支撑引领能力持续增强。全省农业科技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为目标,加强科技创新、技术集成和成果转化,组织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主持国家科技计划课题100多项,实施了粮食丰产工程、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大科技专项及一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增设省级农

    15、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攻克了甘蓝型油菜三系选育及制种方法、茶叶清洁化生产线等一批技术难题,培育主要动植物新品种(配套系)286个,粮丰工程为我省粮食总产“六连增”、“三超历史”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农业生物、信息、先进设施与装备等高技术对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不断显现,设施栽培面积184千公顷,农业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水平59.4%。“十一五”期间,我省农业领域共获国家、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20多项,授权发明专利300多项,申请专利3000多项。二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初显成效。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新建涉农省部级重点实验室9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9个;建设了一批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功能实验室、

    16、试验站,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引进培养了一批较高水平农业科技人才,组建了农业院士工作站,启动建设了21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和16个省级农业产业技术体系、78个功能研究室和100个综合试验站,人才队伍建设步伐显著加快。新建农业科技园298个,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验收,芜湖农业科技园进入国家行列,农业科技示范体系初步形成。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特派员、专业合作组织等组成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三是产学研结合日趋紧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初显成效,全省市、县各级政府搭建了产学研合作平台,出台了有力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安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重点

    17、科研单位,与全省50多个市、县签订了产学研合作战略协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联合日趋广泛紧密,共建了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量涌现,两系水稻、茶、休闲食品3个联盟进入省级试点联盟,参与建设了一批国家级试点联盟。建立省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95个,选派科技特派员2284名,多种产学研结合新模式广泛推广。四是地方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省、市、县三级政府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明显加大。全省有5个市、28个县被科技部授予全国县(市)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36个县成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涉农企业的研发经费稳步上升,半数以上的国家

    18、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研发投入超过销售额的3%,47家涉农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农业高新技术产品大幅增长。部分企业情况及科技需求蚌埠市鸿盛食品有限公司单位情况简介:蚌埠市鸿盛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安徽怀远县城西粮食加工区,创建于2006年8月。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拥有当今国内最先进的玉米食品加工技术及设备。公司承担的玉米深加工项目属国家发改委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深加工示范项目。产品以优质黄玉米,硬质糯玉米为原料,融生物技术和超微技术于一体,保持玉米特有的芳香,营养丰富,口感好,易消化吸收,实现了“粗粮”细作。其玉米黄金粉营养价值丰富,是健康长寿食品。公司现有员工68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

    19、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占90%以上。公司设有生产部、研发部、营销部、质检中心、财务部和办公室。公司占地面积约245亩,绿化率达40%,供电、供水、供热、消防设施齐全,交通运输便利。技术需求:1、玉米关键配套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2、玉米深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1)玉米深加工工艺与设备的研制(2)玉米深加工系列产品研发联系人:阙玉松联系电话:0552-8835528888安徽绿雨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单位情况简介:安徽绿雨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安徽绿雨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成立的集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现代民营科技企业,公司注册资本五千万元,主要经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种子的生产销售。技术

    20、需求:1、农作物新品种2、玉米新品种、高产栽培制种技术3、水稻安全、节本制种技术4、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联系人:赵斌联系电话:0552-2815527168安徽天达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单位情况简介:安徽天达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是在省畜牧局及省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中心的指导下,通过整合各方资源,由安徽天达集团、省畜保中心、合肥博大公司共同参加,于2010年9月注册成立的一家专业从事黑毛和牛良种繁育、种质资源开发、高档肉牛培育的现代化全链条型牧业公司。本公司辖三个事业部:种公牛站以原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种公牛站存栏的纯种黑毛和牛为基础,主要从事和牛种公牛的饲养、冻精制作、胚胎制作、遗传物质销售;亳州天和

    21、牧业有限公司位于亳州市工业园C区,主要从事应用生物技术开展黑毛和牛的快速纯繁、扩群,利用3-5年的时间,培育出全国最大黑毛和牛群体。技术需求:1、日本和牛与地方黄牛最佳杂交模式的筛选;2、和杂后代牛(培育雪花牛肉)的生产及饲养标准;3、和杂后代牛的强度育肥和A级牛肉(雪花牛肉)的分割加工。联系人:刘永文联系电话:0558-5215682261安徽良夫集团单位情况简介:安徽良夫集团是民营股份制企业,是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总部坐落在素有“安徽面粉城”之称的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工业区,是以面粉加工、面制食品制造为龙头,以发展优质小麦种植基地、加工、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股份制企业集团。

    22、集团拥有8万亩绿色小麦生产基地,78万亩优质原粮生产基地和近3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集团面粉公司拥有五条面粉生产线、六条挂面生产线,拥有员工930名,其中高、中技术人才156名。“良夫”牌系列面粉、挂面遍及全国近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日处理小麦1800吨,日加工高端营养型挂面300吨,2010年实现产值11.86亿元,总资产2.69亿元,利税2420万元。公司以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信誉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一流的产品,为合作者提供最好的服务。技术需求:1、低温面制品水分控制技术及贮藏保鲜技术2、高端营养面条营养调配及加工技术、3、小麦胚芽的超微粉碎技术及活性功能因子的现代分离提取技术等。联系人:张

    23、良夫联系电话:13856830666古井集团安徽瑞福祥食品有限公司单位情况简介:安徽瑞福祥食品有限公司是安徽古井集团下属的全资子公司,集食用酒精、无水酒精、谷朊粉、面粉、DDGS饲料等产品为主的现代化小麦深加工企业,公司年处理小麦30万吨。截止当前公司拥有总资产3.7亿元,其中固定资产2.5亿元,流动资产1.2亿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近4亿元,利税2000万元,出口创汇900万美元。技术需求:1、营养强化面粉生产技术(营养强化面粉配方);2、超级中性酒精生产技术(酒精异味处理);3、颗粒谷朊粉生产技术(小麦谷朊粉制粒);4、小麦组织蛋白生产技术(小麦谷朊粉机械挤压膨化技术);5、小麦深加工

    24、污水处理技术,小麦废水固液分离;6、新型厌氧发酵处理废水技术;7、生物活性饲料生产技术(生物活性菌饲料发酵技术,增加蛋白和活性益生菌);8小麦加工方便食品开发。联系人:李彬联系电话:0558-5586816869安徽省东升食品有限公司单位情况简介:以生猪屠宰、肉食品加工为主的肉类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5.3亿元。技术需求:1、肉类深加工工艺;2、休闲食品加工工艺;3、延长高低温食品保质期技术。联系人:代修珍联系电话:0558-7699671299无为四海食品有限公司单位情况简介:面条,方便面条、粉丝和调味品生产。技术需求:方便粉丝调味料的开发,蟹精的产业化。联系人:缪其满联系电话:1390565

    25、7088安徽富硒香生物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单位情况简介:生物有机食品。技术需求:黑豆粉、黑豆粉丝技术及产业化。联系人:黄鹤春联系电话:13013038598池州市梅里生态米业有限公司单位情况简介:池州市梅里生态米业有限公司位于国家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安徽省池州市境内的梅里生态工业区。公司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60亩,总建筑面积达25000,拥有3条精米加工生产线及系列先进生产设备,年加工能力达11万吨;拥有日产200吨稻谷烘干车间。公司信誉可靠,是安徽省粮食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池州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池州市军粮供应配送中心、池州市农业发展银行AA级信用企业,2008年6月通过ISO9001

    26、-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9年11月获得第八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金奖大米”。2010年6月,公司产品被选为上海世博会参展展品,并被评为安徽周博览会“商标最佳奖”。2010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莅临公司视察。技术需求:1、富硒米、特色米深加工技术研发;2、富硒米营养物质加工防流失技术研发。联系人:李志忠联系电话:13905661559东至县天野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单位情况简介:东至县天野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以技术开发、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综合开发企业。企业以养殖野猪为主,开发“野猪沼气牧草水产、畜禽”立体循环的生态种养模式,实行各种废

    27、弃物资源合理利用,即野猪养殖产生大量粪便,粪便通过沼气池厌氧发酵产生沼液、沼气、沼渣;沼液用于喂猪、喂鱼,沼气用于燃料(烧饭、照明、取暖),沼渣作为有机肥种植牧草;牧草用于喂猪、鱼、鸡、鸭、鹅。经多年的积累已经掌握了野猪的繁育、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等核心技术,以及相关配套技术。技术需求:1、特种野猪肉保鲜及休闲食品;2、特种野猪低成本专用饲料及检测技术研发;3、仔猪和商品猪转场应急综合症处理防治;4、特种野猪标准化养殖技术完善。联系人:汪新春联系电话:13905666520青阳平云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单位情况简介:青阳平云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是集皖南土鸡林网化养殖、种蛋生产、鸡苗孵化供应及商品鸡、商品蛋

    28、销售为一体的省级龙头企业。经过几年努力发展,到2010年底公司总资产达2160万元。年生产皖南土鸡种鸡10万套,种蛋150万枚,商品雏鸡800万只,商品鸡150万羽,商品蛋225吨。2009年公司营业收入达7080万元,2010年公司营业收入达11235万元。“平云牧业牌”皖南土鸡和鸡蛋获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并于2006年获省名优农产品称号。2009年皖南土鸡获“证明商标”(原产地证明)。技术需求:皖南土鸡选育种优化技术。联系人:刘平联系电话:18905665666滁州市滁菊研究所单位情况简介:滁菊研究所是省、市重点扶持的科技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先后承担国家星火计划、农业科技转化资金项目和国家科

    29、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等国家、省重点项目等14个,滁菊是国家绿色食品、中国名牌农产品和享有国家标准的地方特色农产品,是安徽省四大道地药材。企业年产值4000多万元。技术需求:1、滁菊鲜花、干花的保鲜;2、滁菊药用成分深加工。联系人:龚建国联系电话:13956281932安徽菊泰滁菊草本科技有限公司单位情况简介:主要从事滁菊种植和加工,公司现为省民营科技企业,滁州市龙头企业。现拥有滁菊种植示范基地和加工基地,建立健全的销售网络。技术需求:1、滁菊高产种植技术和滁菊深加工技术;2、滁菊有效成分提取后市场应用技术。联系人:史亚东联系电话:0550-3026888定远县康华养殖有限公司单位情况简介:年

    30、出栏优质种猪和商品猪18000头.技术需求:1、标准化养殖;2、循环经济及疫病综合防控技术。联系人:张宗宏联系电话:13505503389安徽小岗宝迪种猪科技有限公司单位情况简介:公司位于凤阳县小岗村,公司注册资本金人民币5,000万元,主要经营范围:繁育和销售。总投资54682.02万元,占地800亩。规模为年产10万头种猪,将于2011年6月正式投产,届时将会成为亚洲规模最大、高标准、高规格的现代化养殖基地。技术需求:在优质安全猪肉的全程养殖过程中,能否通过技术方法或手段保证养殖全程无污染?如何解决养殖场母猪群整体膘情较差的技术问题;如何解决公猪蹄裂现象严重的技术问题;企业需从哪些技术角度

    31、来实现养殖的生态循环发展?联系人:王雅静联系电话:13682182610凤阳大明牧业养殖公司单位情况简介:肉牛育种养殖,存栏量1200头左右,年出栏量3000多头。技术需求:1、肉牛养殖技术;2、有机蔬菜种植技术。联系人:赵勇联系电话:13805508327滁州健颐源蜂业有限公司单位情况简介:公司集养殖、生产、销售于一体。通过了ISO9001、HACCP和有机产品认证。先后被评为“滁州市民营科技型企业”、“市级蜂业产业化专家大院”,“安徽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等。技术需求:1、菊花蜜提取技术;2、蜂蜜产业科技型技术人才需求。联系人:孙健联系电话:13301365677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单位情况简介: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5月,主营业务为粗粮杂豆的生产加工销售以及以粗粮杂豆为主料的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主导产品:粗粮杂豆、干果干菜、杂粮深加工食品。产品加工技术来源为产学研合作和自主研发。是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技术需求:1、适用于超市开放式柜台销售展示的保质期需要的杂粮防霉防虫技术;2、食品原料中易滥用的的添加剂的快速检测方法;3、粉体食品的杀菌技术;4、含脂类物料的粉碎技术;5、含脂类物料的抗氧


    注意事项

    本文(安徽省农业科技基本情况.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