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专题讲座训练十二.docx

    • 资源ID:1920798       资源大小:38.53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专题讲座训练十二.docx

    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专题讲座训练十二专题讲座训练(十二)1(2014淮北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太祖时,遇某官出缺,他叫宰相赵普拟名,赵普拟后交给太祖,恰好这人是太祖平时最讨厌的,他愤然说:“这人怎好用。”就把这名纸撕了,掷在地。赵普不作声,把地上废纸捡起来藏了。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早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浆糊黏贴了携带身边,即又把这纸送上。太祖诧问:“如何还是此人。”赵普答道,据某意见,暂时更无别人合适。太祖也悟了,点头说:“既如此,便照你意见用吧!”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政治制度是根本性的制度。“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创造是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国民性都由之决定。”

    2、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其根本的因素是:“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所以,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不是海外贸易,不是科学,也不是地理位置,而是宪政。钱乘旦英国式道路材料三1949年,毛泽东用同心圆、原子或者洋葱做比喻,给权力的构成下了定义。圆的核心是由工人阶级组成,通过代表它的党行使领导权。紧靠核心的是农民,他们构成了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接着是小资产阶级,他们主要是追随者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四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

    3、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于是每一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君相关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是否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2)如何理解“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不是海外贸易,不是科学,也不是地理位置,而是宪政”?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为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所做的努力。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对材料四的观点进行解读。【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信息

    4、可以概括出特点;第二小问要意识到这种情况是符合史实的;第三小问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第(2)问的第一小问重点要突出英国先进的政治制度对于英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第二小问要注意强调英国政治制度内部的各因素之间的制衡作用,而英国政治制度内部的因素,无非就是女王、首相、内阁、下院、两党制、选民,所以重点强调他们之间的制衡作用。第(3)问的第一小问回答新中国成立初的三大制度及基层制度;第二小问的要注意抓住材料四的主旨,即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要随着时代形势的发展而调整创新。【答案】(1)特点:相权对皇权有制约作用。情况:符合。说明:丞相制度自秦朝建立以来,都是皇帝的副手,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同时赋予宰相制约皇

    5、帝的权力,因此它是真实情况。情况:不符合。说明:宋代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及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及财权,相权削弱,皇权加强,这是当时的实际情况。材料中的情形不是宋代君相关系的普遍反映。赵普之所以能那样做,只因宋太祖信赖他,这是个例,不能以偏概全。(任答一种观点均可)(2)理解:英国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并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政体,是最早走上宪政道路的国家,先进的政体为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奠定了基础。说明: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

    6、。(3)努力: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扩大城乡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等。解读:材料四的观点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要随着时代形势的发展而调整创新。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在秦朝是三公九卿制、汉朝是中外朝制度、隋唐是三省六部制、元代是中书省制度,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完善,推动了古代中国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成为世界文明古国;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后,又经历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议会的不断改革,推动英国持续发展,成为二战以前的世界霸主;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我国国情和时代的发展,实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保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蒸蒸日上,综合国力

    7、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2(2014淮北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根据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整理材料二经济理论相当于基础科学,经济政策设计相当于应用科学。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深刻地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经济理论的研究,以使经济政策设计更为科学。没有经济理论指导的经济政策设计容易捉襟见肘,顾此失彼。那些违背经济学常识的政策设计,必然会遭到经济规律的无情惩罚。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必须汲取历史的教训。李义平经济理论对经济政策设计的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联)、美国、中国改革调整机遇的表现及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

    8、并运用所学知识,论述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00字左右。)【解析】第(1)问所谓“机遇”,应该指非常好的机会。对于苏、美、中三国而言,苏俄新经济政策、开创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模式的罗斯福新政或者探索坚持干预与自由相结合的混合经济的出现、坚持社会主义自我调整和完善的中国改革开放。第(2)问材料二的观点是要重视经济理论,经济政策如果违背经济常识,就会遭到惩罚。要运用所学知识,去论证经济理论指导下的经验与教训,论证时要坚持史论结合。【答案】(1)机遇的表现及特点:苏俄: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美国:罗斯福新政国家全面

    9、干预经济。(或答:混合经济,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与完善。(2)等次论证第一等认识全面,思路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密切,表达通顺第二等认识不够全面,有基本思路。史实基本准确,史论结合不够密切,表达较通顺第三等认识模糊,缺乏条理。未能结合史实。表达欠通顺参考答案:观点:经济理论对经济政策的设计有指导意义或违背经济学常识的政策设计,必然会遭到经济规律的无情惩罚。论述:从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经济理论对经济政策的制定的影响加以论证;从苏俄(苏联)及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述等。3科技的发展助推经济全

    10、球化,全球化引发新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70年以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成品、也提供农业成品的世界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技术革新向前推动了这个进程,使得浩如烟海的信息、图像、钱币、股票和其他可通过数字转换的东西得以即时传递。许多具有全球化经济特色的交易逃避了各国政府的控制,或者只受到最低限度的管理。既然国界对一些大公司的交易和许多支撑全球经济

    11、的金融过程越来越无关紧要,那么人们关注的重点就会从国家间关系转向全球关系。克罗卡特反美主义与全球秩序材料三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并没有完全陷入被动,正是它们在经济领域中的积极活动才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开放以及全球经济的整合。而事实也证明国家对迅猛的全球化进程,并没有茫然无措,相反,正在积极地调整既有的决策方式、政策选择以及行为轨迹。杨雪冬全球化:西方理论前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2)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经济全球化中民族国家的处境”问题多有争论。请举例论证材料二的观点。(3)对于“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职能”这一话题,材料三的观点更容易引起发展

    12、中国家的共鸣。试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日益重要等回答。第(3)问先根据材料三信息概括观点,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如中国为融入全球化而做出的努力,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对策等。【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工农业生产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促进交通、通讯工具的改进,提供联结纽带;刺激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形成。(2)例证: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民族国家的功能

    13、衰退。超国家的国际经济组织在世界经济整合和发展中日益重要,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示例:观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没有弱化民族国家的职能。论证:经济全球化发展中,民族国家仍然是非常积极、非常重要的推动者,例如中国在1992年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整合和发展;经济全球化面临环境污染、恐怖主义、能源危机等问题,也需要各国政府加强合作;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起了主导作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面临更多威胁,发展中国家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加强体制和技术创新,完善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总结:发展中国家既要积

    14、极投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去,也要坚定地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4图片、地图、表格等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概况地理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数学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物理机械工程邓玉函、王徽译绘远西奇器图说天文历算汤若望、徐光启编订崇祯历书水利技术熊三拔、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火炮制造徐光启将火炮运用到辽东战场欧洲古典哲学李之藻、傅汎际合译谈天(亚里士多德著)艺术美术西方绘画技法音乐西洋乐器建筑教堂、圆明园注: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历程鸦片战争后林则徐

    15、(钦差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令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徐寿翻译化学鉴原华蘅芳翻译地学浅识徐建寅翻译声学电学甲午中日战争后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自办)、译书出版社(留日学生自办)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原富(亚当斯密著)马君武翻译卢梭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杨廷栋翻译万法精理(孟德斯鸠著)民国以后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法国薛纽伯著)胡适翻译最后一课(都德著)、弑父之仇(莫泊桑著)材料二“国学热”的出现,是由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引起的,而民族的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支撑,因此在对过去的盲目“反传统”的反思中

    16、考虑到如何传承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并使之在新时代得到更新。人为地割断自身民族文化的民族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汤一介中国的启蒙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殖民主义体系瓦解,民族主义兴起;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民族主义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恐怖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问题。金冲及中国百年历程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概述从古代至近代,西学东渐中译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的具体表现,并分析近代以来的译书内容发生变化的原因。(2)结合材料一,指出从古代至近代,西学东渐活动有什么主要特点?简述古代和

    17、近代的西学东渐中译书活动的历史影响。(3)有人认为弘扬国学(民族文化)是支撑民族复兴的关键。还有人认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无须依靠国学的弘扬。你同意哪一种观点?为什么?对此你还有什么样的思考?(4)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民族主义浪潮的特点,并谈谈你对这一浪潮的历史认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信息,古代可以结合译述的领域总结其以科技、宗教等为主,近代结合译述的名称以及近代中国思想演进的历程,看出其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过程;第二小问结合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第(2)问的第一小问可以从翻译人员的组成、译述活动的目的等角度进行总结;第二小问可以从近代中国政治

    18、、经济、思想的演变历程结合分析。第(3)问的第一小问属于观点型问题,先亮明观点,再说明理由。第(4)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有效信息可得出民族主义双重性的特点;第二小问应充分利用材料信息,从民族主义的前提、动力、核心、背景、局限以及其与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等角度进行论述即可。【答案】(1)表现:古代以传播宗教与科技知识为主。进入近代,学习西方先后以科技书籍、政治内容为主;民国初由制度转向文化。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失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民族工业发展,洋务运动失败,知识分子不满专制。学习西方转向制度,推行政治改良和革命。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提倡科学精神

    19、,寻求思想解放。(2)特点:明清以传教士为主,与中国士大夫合作译书,向中国传教;近代后以知识分子为主体,官方和民间译书结合,救亡图存、强国御侮。影响:古代西学东渐促进东西方科技文化交流,孔子热对欧洲启蒙运动有重要影响。近代西学东渐促进了现代化起步;推动了救亡图存和社会进步;有利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3)赞同前一种观点。原因:人类现代化进程迅速,产生了较多的弊病。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解决当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矛盾的文化遗产。赞同后一种观点。原因:传统文化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维护专制;中国现代化要借鉴各国先进经验,而不能只依靠传统文化复兴。(本题还可从其他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只选择一种情况)(4)特点:民族主义有双重性。认识:民族独立是其前提;经济全球化是其动力;和平与发展是其核心。民族解放运动,第三世界崛起,民族国家数量越来越多。民族独立,区域集团推动了政治多极化。民族国家发展,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冷战、局部冲突、恐怖主义等都不能完全冲击全球化。不合理旧秩序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民族发展差异,民族主义必然会长期存在。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专题讲座训练十二.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