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大全素材新人教版.docx

    • 资源ID:1895804       资源大小:38.66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大全素材新人教版.docx

    1、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大全素材新人教版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大全中学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本文拟就几种最常见的意象进行解读。一、“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

    2、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二、“燕”的意象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

    3、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

    4、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

    5、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

    6、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

    7、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三、“水”的意象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

    8、愁。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四、“月”的意象1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9、。”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2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3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4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10、五、“风”的意象风,无形可观,无神可凝,无肤可触,可它能“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动枝生乱影,吹花送暖香”。这大自然的精灵,飘荡天宇,无孔不入,使世间万物动容变形,摇曳生姿。而一旦入诗入词,它又活跃于文学殿堂,穿行于诗苑词林,恰似一位善感怀春的姑娘,风姿绰约,又像一个手执铁板的关东大汉,豪气干云,真可谓是多姿多彩,“风”情万种。在古代诗词中,风,成了诗人表情达意的载体,它充满灵性,蕴含诗意,呈现出众多不同的意象:1、和谐、自然、美丽的天使习习之风,柔美轻拂,祥和静谧。“吹面不寒杨柳风”若母亲般温暖、轻柔,“漫想春风外,柳丝千万缕”,又如少女般轻盈、妩媚。“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和风送暖,鱼

    11、游燕翔,自有一番闲情;“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清风徐来,树影婆娑,别有一番飘洒。“崇峰云霞锦旗卷,伊水细浪鳞甲生”,小河流水,悠悠吟唱,风使它别开生面;“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偿”,春日明丽,百花争放,风使之满室生香。风,成了播洒美的天使!2、生机盎然、活力四射的催生者“东风一夜花千树”“春风又绿江南岸”,千树花开,江南岸绿,这是春风之生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枯草逢春,暖风催生,这是春风之活力!“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春风,剪出了细细的柳叶,是春风,裁出了复苏的早春;“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是春风,唤醒了花仙,吹开了百花,迎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

    12、。紧接着,“风送落红搀身过,春风更比路人忙”,春风拂过,落英缤纷,红花满地,足见春风之忙碌,更显生机之盎然。3、豪迈、慷慨之壮歌高祖刘邦一统天下,意气洋洋,豪情满怀,不禁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壮士荆轲心系国家,身赴险境,义无反顾,踏歌而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李白面对世事的艰难,感慨万千,但并未决志于去,反而豪气顿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破浪济海,气概轩昂!这里的“大风”、“长风”、萧萧之“风”,充溢着豪迈、慷慨的气势。4、欣喜得意的载体孟郊因进士及第,得意之极,“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岑参面对一片白皑皑的世

    13、界,看着梨树满枝的雪花,喜不自禁,挥毫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晏几道感受到明快轻灵的和风飘然而至,欣喜万分,不由吟道“二月和风到碧城,万条千缕绿相迎”,借柳枝飘拂,深情迎候,对“和风”真是赏爱有加。5、邪恶、敌对势力的象征东风送暖,万物复苏,但同时“东风妒花恶,吹落枝头嫩萼”,它又成了摧折“鲜花”的凶手;陆游与唐婉本是恩爱夫妻,但因“东风恶”而导致“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忧国忧民的杜甫感概仕途的坎坷,怀才不遇,不禁长叹:“落落盘据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孤高正直却招来烈风摧撼;南宋诗人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宁死也不肯投降元人。“东风”“烈风”“北风

    14、”在这里成了邪恶势力、敌对的象征。6、离愁、忧怨、伤感的“愁种子”“秋风几分萧瑟感,凄凉一片随之来”,在诗人眼中,秋风总夹杂着几分寂寞冷落,所以他们多用秋风抒写内心的悲凉、愁意。如“秋风萧萧愁煞人”“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萧条去国意,秋风生故关”“何堪老泪交流日,多是秋风摇落时”等等。其他的如:“古道西风瘦马”,借“西风”极写满怀羁情;“杨柳岸晓风残月”,借“晓风”直抒凄凄别情;“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此时的“春风”成了一种难以驱遣的哀怨之风,道尽了千古思妇的缠绵难寐之怨

    15、;“小楼昨又东风”,故国已非,江山易主,而“东风”无情,缠绵依旧,平添李煜无限伤感。六、“菊”的意象菊与梅、兰、竹,自古就是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四君子”。菊花不仅是中国文人人格和气节的写照,而且被赋予了广泛而深远的象征意义。1、隐士的象征自从被陶潜先生垂青之后,菊花就成了“花之隐者也”。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正是体现了他对羡慕幽静安逸生活的向往。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2、斗士的象征一改菊花隐逸者形象的,当然要数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了。“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16、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其带有明显寓意和倾向性的诗作里,菊花成了饱经沧桑的勇敢坚强的斗士,为民请命,替天行道。同时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菊花也成为战士的代表。3、伤感的象征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菊花,在她笔下成了抒发情思的对象。“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用“瘦”字抒发内心对久别丈夫的感受

    17、。4、高洁品格的象征菊花残谢后一般不会凋落花瓣,不会像桃花一样,一片一片掉下来,落英缤纷的。故诗人说“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故诗人一般都赞赏其凌寒的品格例如:唐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也有因风雨关系而散落的。宋朝有“王苏改诗”的故事,见载于冯梦龙的警世通言,说的是苏东坡有一次去相府拜见王安石,刚好王不在,只见案上有咏菊诗,只写下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看了暗自好笑,他认为菊花即使干枯,也不会落瓣,于是他步原韵,续写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读过苏东坡有嘲笑之意的续句以后,觉得苏东坡观察不

    18、够全面。后来二人政见不和,苏东坡被贬滴黄州。苏到黄州后,一天正值风雨交加,苏与友人在菊园赏菊,亲眼看到了落英缤纷,“满地铺金”的场面。这时才懂得了当初错批了王安石,还是自己见识不广。)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主要意象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

    19、的留恋、追怀。桃花:象征美人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3、动物类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鸿鸽::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沙鸥:飘零伤感鸟:象征自由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20、4、风霜雨雪水云类: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海浪:人生的起伏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云:游子飘泊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天阴:压抑愁苦寂寞天晴:欢愉光

    21、明金风:秋风5、器物类玉:高洁地重游脱俗珍珠:美丽无瑕簪缨(冠):官位名望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西楼小楼:闺怨之情;丝竹:音乐;汗青:史册;须眉:男子;巾帼:妇女;桑梓:故乡;轩辕:祖国;三尺:法律;寸管:笔;青鸟:信使船: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

    22、,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巨大转变,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带漂泊达11年之久,最后病死于自潭州赴岳州的一条小船上。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他最终的归宿。他在诗中反复写到“船”意象,“危樯独夜舟”“老病有孤舟”,船是诗人漂泊身世的象征和写照。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写下了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

    23、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饯别校书叔云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韦诗描写春花、春草春树春鸟春潮春雨等明丽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中心意象,既是写实化描写,又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化表现。6、颜色类白:纯洁无暇丧事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绿:希望活力和平蓝:高雅忧郁黄:温暖平和

    24、紫:高贵神秘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7、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英雄:追慕自愧自叹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娥眉(蛾眉):美女峨眉:高尚的德行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诗人常常用诗歌里的“山林”和“宫阙”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所谓“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8

    25、、地点: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扑美好安逸宁静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凭栏:思念故国、故乡、亲人。南山代表隐居的地方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柳营: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天地尘世:鸿蒙、希夷、太清、太虚。细柳营: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王维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9、其他类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

    26、儿像灰狗。破晓:初现希望深夜:愁思怀旧雪:琼玉、碎玉、冰花、六出;信:鸿雁、尺牍、尺素亡国:后庭花。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浮生:表示短暂虚幻的人生。朝阳:希望朝气活力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正午: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

    27、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

    28、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

    29、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

    30、,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

    31、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


    注意事项

    本文(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大全素材新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