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docx

    • 资源ID:18942145       资源大小:26.88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docx

    1、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一、课程简介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和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正确就业、成功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一)面向对象传媒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二)开设目的及主要内容1.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与指导:首先,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从而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成长经历选择合适的职业。其次,根据个人的特点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制定短期和长期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检验其可行性。再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学会推销自己,包括简历的准备,面试的技巧,如何

    2、选择,如何决策,如何求职、就业与创业,以及如何可持续发展等。使学生掌握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促进职业发展,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职业观决定学生的职业态度和工作态度,就业观决定就业心态和就业选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就能帮助学生正确的作出职业和就业选择,实现自身的价值。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业和就业的关系: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动力,努力完成学业,提升职业能力。4.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成功就业与创业: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求职与创业必备的知识、能力和技巧,成功就业与

    3、创业。(三)课程特色1.逻辑性原则。该课程以求职过程的内在逻辑为主线,从对就业的总体正确认识开始讲解,让学生认识到就业的重要性,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理解并把握国家的就业政策,接着讲解求职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注意事项,分别是信息的搜集与辩别、求职材料的制作方法、求职的面试技巧和求职权益的自我保护等,最后讲解试用期期间的处世之道。?2.实用性原则。该课程突出实用,让学生学习后能直接用到,可操作性强。二、课程挖掘的思政资源分析(一)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动员学生积极参加“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

    4、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的考试,引导教育学生去基层就业,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二)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工匠精神大学生在学好自己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等,这些都是企业对人才的必备要求。所以,大学生在学校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还要积极参加学校和团体组织的各项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和加强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工匠精神。三、案例信息(一)教学目标1.认清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2.了解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3.认识和分析行业、职业、组织环境,明确职业目标。4.全面认知自我

    5、,提升竞争实力。(二)教学内容分析1.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2.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3.就业形势的应对措施4.解读毕业生就业政策(三)课堂组织与实施第一讲:认清就业形势,解读就业政策随着高校扩招,连续几年我国就业市场都被冠以“最难就业季”,2022年毕业生人数将再创新高,预计有近1000万名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成为全社会瞩目的焦点。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问题是世界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当前,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与挑战依然严峻。(一)毕业生人

    6、数增加,总体就业率下降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由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大学生就业市场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持续大幅度增加。高校毕业生数量从2000年的94.98万直线上涨到2020年的874万,20年的时间涨了约9倍。202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规模达到909万,同比增长35万,与此相对应的是大学生总体就业率明显下降,并且待业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二)“围城北上广”,二线明星城市同样就业难毕业生对一线城市的“围剿”,被近几年不断升温的二线明星城市打破,毕业生选择一线城市就业的趋势有所下降,“逃离北上广”的流行口号正逐

    7、渐成为现实。随着阿里巴巴等企业知名度提升,加上近几年“人才回流”的热潮,毕业生转而关注如杭州、西安、天津、苏州等二线明星城市。与此同时,“逃回北上广”的现象依旧存在,即北上广本地求职者逃离到二线明星城市,而外地求职者依旧向往一线城市。“围城效应”造成北上广与二线明星城市双双“就业难”。反观其他二、三线城市,就业缺口仍然存在。(三)朝阳产业竞争力暴涨,传统行业受冷落毕业生简历扎堆在IT、环保、能源、信息产业等朝阳产业,传统医药、制造、加工行业遇冷。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的大热导致求职倾向明显,阿里、腾讯、百度等成为校园招聘中最受关注的公司。而招聘热度上升最快的企业当中,汽车、科技、制造成为校园招聘潜

    8、力行业。以往以高薪、高职、明星人物频出为优势的IT、信息、电子等行业依然受到广大求职者追捧,“人才热”现象导致朝阳产业人才局部饱和。从近几年的薪酬趋势来看,朝阳行业的高薪优势明显丧失,而企业淘汰率高、人员流动过快等不安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发展。反观医药、制造、加工等传统行业,出现技术、生产人才巨大缺口,近年来薪酬增长速度惊人,正成为高薪人才的“摇篮”。(四)毕业生就业市场整体呈现“结构性矛盾”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整体呈现结构性矛盾,具体表现为院校、专业和区域等方面。在院校方面,由于直属高校、部门高校和地方高校在软、硬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因而培养的毕业生的专业水平也存在差异。另外,用

    9、人单位越来越看重毕业院校的类别,经常对此做出限制。在专业方面,存在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高校不注意专业的设置与市场的结合,导致就业指导观念落后,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在区域方面,学生的就业首选地区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西部欠发达地区对于大学生缺少吸引力,这就导致东部地区就业压力过大,就业竞争十分激烈,西部地区人才相对短缺。二、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造成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内容。(一)就业观念存在问题1.“学而优则仕”的优越观念由于几千年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依然存在,部分大学生认为只有在公、

    10、检、法等部门工作,才能被人瞧得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当代社会,他们仍改变不了“只往高处走”的传统观念,放不下架子,不愿意去一些普通而平凡的岗位。2.“强调专业对口”的传统观念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的是专业性的大学教育,并且认为大学的专业分得越细越好,无形中在各专业之间产生了不可逾越的鸿沟,客观上使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导致对大量工作机会的冷眼相对、漠不关心,最终与工作失之交臂。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是相当小的,大学毕业生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就业层次一直比较高。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到来,若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仍停留在“精英”上,对自身的定位过高,认为只有在比较高的就业层次

    11、、留在大城市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们将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3.“博弈”心理毕业生求职时,会综合各种因素形成就业期望值。我们不妨设定一个毕业生对待遇的期望值为100,当A单位招聘提供的待遇为90时,由于博弈心理的存在,他认为以后还会出现待遇高于90的单位,所以即使A单位愿意要这个学生,该学生也不会与这个单位签约。在以后的日子里,如果没有单位能提供的待遇达到100,且这个毕业生又不愿意降低自己的期望值的话,他就会处于失业的状态中。(二)用人机制不够合理1.用人单位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大学生不仅要有宽博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各种各样的综合技能。这

    12、固然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许多单位盲目地提高对大学生的要求,条件越来越苛刻,把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合格证书都列入基本的条件之中,并且对应届大学毕业生要求有实践经验。而缺少实践经验是大学生最大的劣势。甚至还有单位把身高、长相等作为选择的条件,造成很多优秀的大学生都被拒之门外。2.用人单位的高学历现象严重随着高等教育由大众化走向普及化,众多本科生、研究生走上社会,就业市场供大于求,毕业生处于买方市场。很多用人单位不愁招不到人,致使有些单位盲目攀比,为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就盲目地提高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而忽略实际需求。事实上有些适于专科生的职位却被本科生占据,有些适于本科生

    13、的职位却被研究生所占据,造成严重的学历浪费现象。事实证明,高学历的人在同一职位上的工作能力并不一定比低学历的高。(三)社会就业服务欠佳在就业日益市场化的今天,社会上的中介机构和学校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而建立起与时代相适应的服务机制,缺乏对毕业生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导致毕业生毕业后没人管、没人问。此外,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高校的就业及创业教育不足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不可忽视的原因。【播放视频】女大学生就业难三、就业形势的应对措施(一)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在大学教育向普及化转变的当今社会,大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稀缺而受欢迎了,大学生择业也应适时转变观念,变通就业思路。无论白领还是蓝领

    14、、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管理人员还是技术人员、公务员还是大学生村官、东部还是西部、高薪还是低薪,这些都不应成为束缚大学生择业的因素。大学毕业生可以去基层,到部队,进农村,可以创业,可以考研继续学习,也可以放宽思路“先就业、后择业”。大学生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和积累,不断增加实践经验,提高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增加在社会上的立足资本和优势。【播放视频】形势严峻,大学生择业观更务实(二)合理进行市场定位就业市场化意味着各类人才要主动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要遵循人才市场的规律,要从自身职业发展的空间考虑,找到合理的职业定位,先就业,后择业。在整体就业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毕业生不应该对单位过分挑剔

    15、,先找一个单位工作是最务实的做法。(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要想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首先应该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并且把目标进行分解,然后设计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图,并且付诸行动,经过不断地努力和调整,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案例分析】正确规划职业,迈出成功第一步小胡就读于一所热门的职业技术学校。在进校之前,小胡就曾听说过一些优秀校友的事例,有的当上了大公司的总经理;有的当上了销售总监;有的自己创业成为了私营企业的大老板。这些成功的事例深深地激励着他,成为了他学习的动力。然而,虽然他很刻苦,但学习成绩一直很一般。小胡对自己的能力有着清醒的认识,为了增加就业的成功率,他

    16、为自己制订了个符合自身条件的应聘方案:先就业再创业,从低职位做起。在人才招聘会上,当大家都一窝蜂地涌向那些高端企业时,小胡专门找了一些刚起步、比较有发展前景的私营企业。小胡通过现场与一家私营企业老板的交谈,了解了该企业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后,感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公司发展方向很吻合,当即表达了自己想加入公司的意愿,老板也很高兴,当场决定录用这个朴实而有理想的小伙子。小胡对自己有充分认识,并进行了正确的职业规划,这为求职成功奠定了基础。同时,小胡在求职时没有一味地“舍低求高”,而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岗位,自然更容易面试成功。(四)提高个人综合实力大学生在学好自己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培养人际交往能

    17、力、社会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等,这些都是企业对人才的必备要求。所以,大学生在学校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还要积极参加学校和团体组织的各项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和加强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四、解读毕业生就业政策(一)拓宽就业领域,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1)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各地各高校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落实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要继续配合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好“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结合地方实际适当扩大地方基层项目的

    18、实施规模。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引导毕业生到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等领域就业创业。要发挥服务业最大就业容纳器的重要作用,鼓励毕业生到文化创意、健康养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就业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社会组织就业。 (2)促进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各地各高校要鼓励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实体经济部门就业,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作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中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的社保补贴、培训补贴、降税减费等优惠政策。要加强与中小微企业沟通联系,广泛收集中小微企业招聘信息,积极组织中小微企业进校园招聘,进一步办好“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等。(3)服务国家战略开拓就业岗位。各地各高校要主动

    19、对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雄安新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引导毕业生到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要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鼓励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创业。要加大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脱贫攻坚力度,结合实际制定激励政策,引导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4)拓展新兴业态就业空间。各地各高校要结合学科专业特色,主动对接以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为特点的新业态人才需求,充分利用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支持鼓励毕业生实现多元化就业。配合有关部门落实相应的社会保障政策

    20、和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引导毕业生主动适应新就业形态、新用工方式。(5)继续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各地各高校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新入伍大学生回信和勉励语精神,认真落实学费资助、复学升学、就业创业等优惠政策。要密切配合兵役机关,面向毕业生、在校生、新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集中播放征兵公益宣传片,发放应征入伍宣传单。落实好预定兵工作机制,为大学生入伍开辟绿色通道,鼓励更多大学生参军入伍。(6)支持大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各地各高校要加大经费资助、教育教学、升学就业等政策支持力度。高校要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加大双语种或多语种复合型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将国际组织基本情况、职业发展路

    21、径等内容,纳入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材和课程。进一步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及时收集发布国际组织招聘信息,开展专家讲座、政策咨询、社团活动等系列指导服务。鼓励高校与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交流,进一步拓展实习任职渠道。【拓展阅读】基层就业项目(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是为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新教师补充机制,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逐步解决教师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对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农村中小学,在不改变教师管理事权的前提下,在现有教师编制内设立特别岗位,由国家公开招募高校毕业生担任特别岗位教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

    22、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18号)精神,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编办联合颁发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方案,决定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二)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2006年,原人事部联合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原卫生部、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中央等7个部

    23、委,组织实施了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医、支农和扶贫工作,简称“三支一扶”计划。十多年来,全国共选拔招募3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参与“三支一扶”计划,一方面充实了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另一方面,也拓宽了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渠道,促进了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加深了大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认识,为国家培养和储备了一批后备人才。实践证明,“三支一扶”计划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一种好形式。(三)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003年,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保障部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联合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简称“西部

    24、计划”,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到西部基层开展为期1-3年的志愿服务工作。西部计划按照服务内容分为基础教育、服务三农、医疗卫生、基层青年工作、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新疆、服务西藏7个专项。西部计划实施以来,综合成效明显。作为就业促进工程,引导和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并为他们搭建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干事创业的通道和平台;作为人才流动工程,鼓励和引导东、中部大学生到西部基层工作生活,促进优秀人才的区域流动;作为助力扶贫工程,以西部计划志愿者为载体推动校地共建,引导高校资源参与到当地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播放视频】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

    25、业(二)推动双创升级,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1)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各地各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开展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奋斗精神。(2)落实完善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各地要配合有关部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落实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培训补贴等优惠政策。各高校要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要求,进一步细化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弹性学制管理、保留学籍

    26、休学创业、支持创新创业学生复学后转入相关专业学习等政策,允许本科生用创业成果申请学位论文答辩。(3)加大创新创业场地和资金扶持力度。各地各高校要加强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场地支持。各高校要积极推动各类研究基地、实验室、仪器设备等教学资源向创新创业学生开放。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推进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高校要通过政府支持、学校自设、校外合作、风险投资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4)加强创业指导与服务。各地各高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项目对接、财税会计、法律政策、管理咨询等深度服务。鼓励各高校聘请行

    27、业专家、创业校友、企业家等担任大学生创业团队指导教师,鼓励专业教师、实验室教师全程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三)强化服务保障,着力提高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水平(1)健全精准信息服务机制。加强部省校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毕业生求职和用人单位需求数据库,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供需智能匹配,为毕业生精准推送政策、岗位和指导。要进一步发挥校园招聘市场的主体作用,鼓励组织分层次、分类别、分行业的校园招聘活动,支持举办区域性、行业性联合招聘活动。高校举办的大型校园招聘活动要向其他高校有组织开放。做好在内地(祖国大陆)高校就读的港澳台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2)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各地各高校要加强高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28、教育,对低年级学生着重进行职业生涯启蒙,对高年级学生着重提升职业素质和求职技能。要结合就业形势和毕业生特点,帮助毕业生调整就业预期,找准职业定位。要多方搭建社会实践、实习实训、职业体验等实践平台,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鼓励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考取行业企业认可度高的培训(或认证)证书。(3)强化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各地各高校要准确掌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少数民族、身体残疾等毕业生情况,建立帮扶台账,做到分类帮扶、精准发力。高校要建立校院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等全员参与的“一对一”精准帮扶机制。充分挖掘校友、行业企业等社会资源,优先为困难群体推荐岗位。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专项资金,开展就

    29、业困难毕业生专项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求职创业补贴政策,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工作。(4)切实保护毕业生就业权益。各地各高校要加强校园内招聘活动管理,严禁发布性别、民族、院校、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歧视性信息,严格审核用人单位资质、工作岗位信息,重点审核就业中介机构和境外用人单位,严密防范招聘陷阱、就业欺诈、“培训贷”、传销等不法行为。普及就业创业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加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诚信教育和管理,做到诚信签约、诚实履约。(5)加快高校就业创业指导队伍建设。各地各高校要加快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创业指

    30、导队伍,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中充分考虑指导教师的工作性质和工作业绩,予以适当支持。要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培训机制,开展专业培训,鼓励指导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要定期对辅导员、班主任等就业工作人员集中轮训,全面提高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6)积极发挥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作用。各地各高校要进一步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制度,着力完善统计指标和内容,按时向社会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加快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各地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本地区毕业生就业总体状况,主动对接地区、行业、产业需求,进一步建立完善高校学科专业、培养层次、培养类型动态

    31、调整机制,实现本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和结构的科学配置和布局。(四)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深化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1)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各高校要认真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切实做到“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四到位。高校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院系领导要落实责任,辅导员(班主任)要密切关注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健全就业、招生、教学、学工、团委、科研等机构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2)深化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各地各高校要组织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教育引导毕业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当中,鼓励毕业生到基层、西部、祖国最需

    32、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要广泛宣传解读国家和地方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帮助毕业生知晓政策、用好政策,营造就业创业良好舆论氛围。(3)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规范管理。各地各高校要建立就业统计工作责任制,健全毕业生参与的就业状况统计核查机制。各高校要认真落实统计工作“四不准”要求,即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协议,不准将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四)教学效果分析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认识自己的短板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同时让学生能够学会用唯物辩证法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注意事项

    本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