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生物课时分解表.docx

    • 资源ID:1877179       资源大小:23.12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生物课时分解表.docx

    1、高中生物课时分解表必修 分子与细胞章节名称章节主要内容备注课时(h)第1章 走近细胞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初步学会从系统的视角看问题对本节中生命系统结构中的各层次概念不作拓展。1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2.简述细胞学说的要点。3.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能灵活选择观察方法,及时调整观察思路,学会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4.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1.“资料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只作为背景材料提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

    2、的科学史实。2.“科学前沿:组装细胞” 只作为背景材料提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1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基本元素。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学会正确地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实验误差,能对观察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学会预测的方法。 3.说出组成细胞的主要化合物及其相对含量。4.认同生命的物质性。5.解释碳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不要求掌握颜色反应的具体原理。 附:新旧教材的比较2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

    3、程。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3.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4.说明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的结构关系。5.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科学史话: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诞生”与“科学前沿: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只作为背景材料提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的内容。3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1.说出核酸的种类及分布。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3.说出DNA的基本结构及其多样性的特点1.遗传信息的深入理解放在遗传与进化中进行。2.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不作要求。2第4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3.说明生物大分子

    4、以碳链为骨架。4.理解多糖的种类与作用。1.各种糖类与脂质的结构不作拓展。2.“与生活的联系”小资料只提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的内容。 1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1.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2.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主要作用。3.尝试进行实验设计。3.理解结合水的概念。4.理解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有关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不作拓展。有关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不作拓展。1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1.说出细胞膜的各种组成成分。2.概述细胞膜的功能。3.运用证据作出合理判断。4.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运用证据进行论证。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的内容不作

    5、要求。2.本节只要求说出膜的成分,不要求了解各成分的作用,相关内容将在后续课程中学习。 3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选做2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1.识别几种细胞器形态。2.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3.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能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观察到的现象。4.简述细胞器的协调配合。1.关于线粒体、叶绿体的具体结构和功能作一般性描述,不拓展,详细内容将在第5章的第3、4节展开。2.科学家的故事:“细胞世界探微三例”只作为背景材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3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只要求仔细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的观察不作要求。 2第3

    6、 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1.描述细胞核的形态。2.简述细胞核的结构。3.概述细胞核的核膜、染色质、核仁的结构和功能。4.学会运用他人的资料进行论证和解释数据,能简要说出模型的含义。 5.通过学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学会运用他人的资料进行论证和解释数据。6.体验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的过程。“模型建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选做。1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2.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1.注意区分半透膜和选择透过性膜2.渗透吸水是植

    7、物吸水的主要方式,只有理解了渗透吸水的原理,才能理解细胞吸水的条件。3. 质壁分离以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可拓展运用于:证明成熟植物细胞能发生渗透作用;证明细胞是否是活的;作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的方法;初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小。但溶质如果是选择吸收的小分子或离子的溶液(如KNO3溶液、尿素溶液、乙二醇等),则不能用于本实验。2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理解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像,并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同时,理解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巨大作用。?2.说出细胞膜的成分为脂质和蛋白质,举例

    8、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3.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理解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包括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运动性),这种流动性对于活细胞的生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4.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对“生物膜结构的认识过程”的探究,体现科学研究的逻辑性和精确性。1.理解生物膜模型的建立过程和完善过程。根据对生物膜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和功能的认识,人们先后对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提出了多种模型。2.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研究往往立足于生物膜所具有的功能特点,因此,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是十分重要的。2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

    9、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其特点。?2.观察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示意图,说出两种被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3.分析教材中所列举的某些离子进入细胞的运输情况,得出主动运输的概念;进一步分析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阐明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1.学习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可采用比较的方法: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能量,是否顺浓度梯度进行,以及对细胞代谢的意义等。2. 明确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本质区别。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属于被动运输,主动运输是指通过细胞膜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分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在细胞膜的主动运输中,能量由细胞呼吸来供给3. 对于物质的跨膜运输,应明确不同

    10、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不同,有时同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也可能不同。如葡萄糖在动物和人体内,可以用协助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过程),也可以用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细胞膜(葡萄糖通过小肠绒毛的上皮细胞的过程)。2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2.通过观察“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的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现象,体验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区别;同时在实验探究中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学会如何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3.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4.完成影响酶

    11、活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体验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及特点。1.要结合已有的对消化酶的了解和经验,从教材提供的问题探讨“斯帕兰札尼研究鹰的消化作用”进入学习情境,进而明确生命体随时发生着数量巨大的生物化学反应,同时又是一个稳定的、开放的系统。对细胞来说,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细胞代谢,它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2.要通过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的条件下的分解”,追忆几种已知的无机催化剂的特点和作用,来认识酶的催化作用以及与无机催化剂的区别。在实验探究中要学会如何控制变量,掌握一般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和原则,体会在对照实验中要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的必要性;要通过对

    12、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过氧化氢酶比Fe3+的催化效率高得多。5.酶的特性都是在实验中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深刻理解酶的特性就要“从实验中来,到实验中去”。从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中加深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条件影响的特性。6.蛋白质分子具有特定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酶在其分子结构上有特定的活性部位,和底物之间具有“锁钥”关系,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7.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而蛋白质在高温、强酸、强碱、重金属、辐射等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使蛋白质变性,所以酶在同样的条件下当然也会变性而失去生物活性。8.学习过程中还要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 3二 酶的特性第2节

    13、细胞的能量“通货”-ATP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2.写出ATP的分子简式。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4.比较ATP与ADP的异同; 理解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意义。5.解释ATP的形成途径。1.结合ATP的分子结构正确理解ATP在能量代谢中的地位;ATP供能的快速、高效; ATP既解决了线粒体“产能”和细胞各处都要“用能”的矛盾,又解决了能量在糖类、脂肪等物质中“稳定储存”和细胞代谢需要“灵活利用”能量的矛盾,所以ATP在能量代谢的过程中扮演 “能量流通的货币”的角色。2.其次,正确理解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细胞代谢过程中的“动力核心”地位。从反应条件上看从反应时间上

    14、看从ATP合成与分解的场所上看从能量的来源和去路上看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并不表示化学上的可逆反应。 4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分析线粒体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举例说明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异同,解释有氧呼吸是生物体获得能量的主要代谢途径,认同生命过程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联系的观点。?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4.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1.总结出细胞呼吸的概念、方式和意义。?2.运用比较法,梳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各阶段发生的场所、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特点。?3.对有氧呼吸和无

    15、氧呼吸进行比较,对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过程和在生物体内的氧化分解具有的不同的特点进行比较。4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1.通过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培养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及对实验创新改进的能力。2.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分布位置和作用;3.说明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叶绿体结构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4.分析人类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理解科学过程,领会技术(同位素示踪法)与科学的关系。?5.尝试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理解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1.探

    16、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时,一定要明确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现象、结论、注意事项。2.注意比较四种色素的颜色、分布、功能;叶绿体与线粒体的结构;光反应与暗反应;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等。2二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3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 细胞的增殖1.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2.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3.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4.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1. 教学重点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2.教学难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

    17、以及DNA数量的变化。2第2节 细胞的分化1.说明细胞的分化。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3.进行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的资料搜集和分析。1.教学重点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细胞全能性的概念。2.教学难点细胞全能性概念及实例。1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1.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2.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3.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4.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问题的资料搜集和分析。1.教学重点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2.教学难点细胞凋亡的含义以及与细胞坏死的区别。1第4节 细胞的癌变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2

    18、.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1.教学重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致癌因子。2.教学难点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必修 遗传与进化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1.理解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包括选择材料、选择科学方法、进行统计处理实验结果等2.理解基因的分离规律,包括选材的原因、杂交的方法、对现象的解释与验证、定律的提出等1.理解基因的分离规律,包括选材的原因、杂交的方法、对现象的解释与验证、定律的提出等2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1.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包括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结果的解释、验证及定律的提出等1.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包括两

    19、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结果的解释、验证及定律的提出等2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 减数分裂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4.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5.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1.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3)受精作用的过程。2.教学难点(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3二 受精作用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

    20、验证据。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1.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2.教学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3第3节 伴性遗传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1.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2.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4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1节

    2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1.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第2 节 DNA分子的结构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3.讨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1.教学重点(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2.教学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第3节 DNA的复制1.概述DNA分子的复

    22、制。2.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1.教学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2.教学难点DNA分子复制的过程。2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1.举例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运用数学方法说明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3.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1.教学重点(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2.教学难点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2第4章 基因的表达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2.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1.教学重点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2.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3

    23、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解释中心法则。2.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1.教学重点(1)中心法则。(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2.教学难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1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1.教学重点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2.教学难点尼伦伯格和马太设计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0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1.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2.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2第2节 染色

    24、体变异1.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2.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3.进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1.教学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2.教学难点(1) 染色体组的概念。(2)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3)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2第3节 人类遗传病1.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2.进行人类遗传病的调查。3.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4.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1.教学重点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以及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2.教学难点(1)如何开展及组织好人类遗传病的调查。(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4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

    25、变育种(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作用及其局限性。)(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4)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异同点。1)尝试将你获得信息用图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2)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2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论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论的由来1.达尔文进化论的内容1.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生物的进化1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一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1.解释种群是生

    26、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说明基因频率的概念,学会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3.说明影响基因频率的条件。1.教学重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基因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教学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影响基因频率的条件。2二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必修 稳态与环境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 细胞的生活的环境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教学难点(1)内

    27、环境的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教学重点和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2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1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人脑的高级功能。2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2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1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

    28、调节。2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 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3讨论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4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1教学重点(1)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2)血糖平衡的调节。2教学难点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2第3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2.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3.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4.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教学重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2.教学难点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1第4节免疫调节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4

    29、.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1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1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教学难点探究活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1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1.列举其他植物激素。2.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3.尝试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并分析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资料。1.教学重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2.教学难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1第4章 种群和群落第1节 种群的特征1.列举种群的特征。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1.教学重点种群的特征。2.教学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2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4.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1.教学重点尝试建构种群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生物课时分解表.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