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土力学》教学教案1.docx

    • 资源ID:1869842       资源大小:126.17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土力学》教学教案1.docx

    1、土力学教学教案1土力学教案参考书: 土力学,张克恭,刘松玉主编,中国建筑出版社 土力学地基基础 清华大学(第三版) 建筑基础工学,山肩帮男,永井兴史郎,富永晃司,伊藤淳志 著,朝仓书店 土质力学,山口柏树 著,技报堂出版。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土力学的主要任务是:保持土力学系统性和科学性,突出重点,避免与已修课程的简单重复,将重点放在与工程应用有密切关系的工程地质和土力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上,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学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课程。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绪论1 土力学的概念及学科特点(Concept of soil mechanics and its ch

    2、aracteristics)2 土力学的发展史 (Development of soil mechanics)3 本课程的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Content, demand and study techniques) 第1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nd its sorts)1.1 概述(Outline)1.2 土的组成Soil constitution)1.2.1 土中固体颗粒(Soil particle)1.2.2 土粒粒度分析方法(Method of particle size analysis)1.2.3 土中水和土中气

    3、(Water and air in soil)1.2.4 粘土颗粒与水的相互作用(interaction of clay particle and water)1.2.5 土的结构和构造(Soil structure)1.3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Phase relationship)1.3.1 指标的定义(Definition of phase)1.3.2 指标的换算(Conversion among phase)1.4 无粘性土的密实度(Density of sandy-soil)1.4.1 沙土的相对密(实)度(Relative Density of sand)1.5 粘性土的物理特征(Ph

    4、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lay)1.5.1 粘性土的可塑性及界限含水量(Plasticity of clay and its consistency limit (Atterberg limit) )1.5.2 粘性土的可塑性指标(plastic index of clay) 1.5.3 粘性土的结构性和触变性1.5.4 粘性土的胀缩性,湿陷性和冻胀性1.6 土的分类标准(Soil classification)1.6.1 土的分类原则(Principle of sorting soils)1.6.2 土的分类标准 (Benchmark of soil sorts

    5、)1.7 地基土的工程分类(Sorts of soil in engineering)1.7.1 建筑地基土的分类(Soil sorts in architechtural foundation)1.7.2 公路桥涵地基土的分类(Soil sorts in bridge and culvert foundation)1.7.3 公路路基土的分类(Soil sorts in roadbed foundation)思考题与习题(Problems)第2章 土的渗透性及渗流(Soil permeability and seepage)2.1 概述(Outline)2.2 土的渗透性(Soil perm

    6、eability)2.2.1 土的层流渗透定律(permeability law)2.2.2 渗透试验与渗透系数(permeability test and coefficient of permeability)2.3 土中二维渗流及流网简介(2D seepage and introduction of flow net)2.3.1 二维渗流方程(Equation of 2D seepage)2.3.2 流网特征与绘制(Characteristic of flow net)2.4 渗透破坏与控制(Breakage due to permeability and its control)2.4

    7、.1 渗流力(seepage force)2.4.2 流砂或流土现象(Sand boiling)2.4.3 管涌现象和潜蚀作用()思考题与习题第3章 土中应力(Soil stress)3.1 概述(Outline)3.2 土中自重应力(Stress due to soil deadweight)3.2.1均质土中自重应力(Stress due to deadweight in homogeneous soils)3.2.2成层土中自重应力(Stress due to deadweight in layered soils)3.2.3地下水位升降时的土中自重应力(Stress due to de

    8、adweight when soil is layered)3.3 基底压力(接触应力)(Attached Pressure)3.3.1 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3.3.2 基层压力的简化计算(Simplified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contact pressure)3.3.3 基底附加应力(The contact pressure)3.3.4 桥台前后填土引起的基底附加应力(The additional contact pressure due to filling at the front and back of abutment )3.4

    9、地基附加应力(add-stresses of foundation)3.4.1 竖向集中力下的地基附加应力(add-stresses of foundation due to a point vertical load)3.4.2 矩形荷载和圆形荷载下的地基附加应力(add-stresses of foundation due to a uniform pressure in a rectangular area or in a circular area)3.4.3 线荷载和条形荷载下的地基附加应力(add-stresses of foundation due to a line load

    10、and/or a pressure in a strip area)3.4.4 非均质和各向异性地基中的附加应力(add-stresses in nonhomogeneous or anisotropic soils)思考题与习题(problems)第4章 土的压缩性及固结理论(Soil compression and consolidation theory)4.1 概述(Outline)4.2 土的压缩性(Soil compression)4.2.1 固结试验及压缩性指标(Consolidation test and the parameters of soil compression)4

    11、.2.2 现场载荷试验及变形摸量(In-situ load test and distortion modulus)4.2.3 土的弹性摸量(Elastic modulus)4.3 饱和土中的有效应力(Effective stresses in saturated soil)4.3.1饱和土中的有效应力原理(Principle of effective stresses in saturated soil)4.3.2 土中水渗流时的土中有效应力(Influence of seepage on effective stresses)4.3.3 毛细水上升时的土中有效应力(Influence of

    12、 suction on effective stresses)4.4 土的单向固结理论(Theory of 1D consolidation)4.4.1 饱和土的渗透(流)固结(Consolidation of saturated soils)4.4.2 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Terzaghis theory of consolidation)4.4.3 土的固结系数(Coefficient of consolidation)思考题与习题(problems)第5章 地基沉降(settlement)5.1 概述(outline)5.2 地基的最终沉降量(Final settlement)5.2.1

    13、 按分层总和法计算最终沉降量(Final settlement: one dimensional method)5.2.2 弹性力学公式计算最终沉降量(Final settlement by elastic equation)5.2.3 变形发展三分法(斯肯普顿法)计算最终沉降量(Final settlement by Skepton-Bjerrum method)5.2.4 最终沉降量计算方法的讨论(Discussion on methods of calculating final settlement)5.3 应力历史对地基沉降的影响(Influence of stress histor

    14、y on foundation settlement)5.3.1 沉积土层的应力历史(Stress history of deposit layers) 5.3.2 地基固结沉降的计算(Calculating the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 of foundation)5.4 应力路径法计算地基沉降简介(Introduction of the stress path method )5.5 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Relationship between foundation settlement and time)5.5.1 地基固结过程中任意时刻的沉降量(Settl

    15、ement at any time during consolidation)5.5.2 利用沉降观测资料推算后期沉降量(Estimating the later settlement by measurement)思考题与习题(problems)第6章 土的抗剪强度(Shear strength)6.1 概述(Outline)6.2 土的抗剪强度理论(Theory of shear strength)6.2.1 库仑公式及抗剪强度指标(Coulmb equation and shear strength indexes)6.2.2莫尔-库仑强度理论及极限平衡条件(The Mohr-Coulm

    16、b failure criterion)6.3 土的抗剪强度试验(Tests on shear strength)6.3.1 直接剪切试验(Direct shear test)6.3.2 三轴压缩试验(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6.3.3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6.3.4 十字板剪切试验6.4 三轴压缩试验中的孔隙压力系数Coefficient of void stress in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6.5 饱和粘性土的抗剪强度6.5.1 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不排水抗剪强度)6.5.2 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6.5.3 固结排水抗剪强度6.

    17、5.4 抗剪强度指标的选择6.6 应力路径在强度问题中的应用6.7 无粘性土的抗剪强度 思考题与习题第7章 土压力7.1 概述7.2 挡土墙侧的土压力7.3 朗肯土压力理论7.3.1 主动土压力7.3.2 被动土压力7.3.3 有超载时的主动土压力7.3.4 非均质填土的主动土压力7.4 库伦土压力理论7.4.1 主动土压力7.4.2 被动土压力7.4.3 粘性土和粉土的主动土压力7.4.4 有车辆荷载时的土压力7.4.5 朗肯理论与库伦理论的比较思考题与习题第8章 地基承载力8.1 概述8.2 浅基础的地基破坏模式8.2.1 三种破坏模式8.2.2 破坏模式的影响因素和判别8.3 地基临界荷

    18、载8.3.1 地基塑性区边界方程8.3.2 地基的临塑荷载和临界荷载8.4 地基极限承载力8.4.1 普朗德尔和赖斯纳极限承载力8.4.2 太沙基极限承载力8.4.3 汉森和魏锡克极限承载力8.5 地基容许承载力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思考题与习题第9章 土坡和地基的稳定性9.1 概述9.2 无粘性土坡的稳定性9.3 粘性土坡的稳定性9.3.1 整体圆弧滑动法土破稳定分析9.3.2 毕肖普条分法土破稳定分析9.3.3 杨布条分法土破稳定分析9.3.4 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及稳定安全系数的选择9.3.5 坡顶开裂时的土破稳定分析9.3.6 土中水渗流时的土破稳定性9.4 地基的稳定性思考题与习题第10章

    19、土在动荷载作用下的特性10.1 概述10.2 土的压实性10.2.1 击实试验及压实度10.2.2 土的压实机理及其影响因素10.3 土的振动液化10.3.1 土的振动液化机理及试验分析10.3.2 影响土液化的主要因素10.3.3 坡顶开裂时的土破稳定分析10.4 反复荷载下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10.5 土的动力特征参数简介思考题与习题绪论土力学的概念及学科特点土力学是研究土体的一门力学,它是研究土体的应力变形强度渗流及长期稳定性的一门学科。广义的土力学又包括土的生成组成物理化学物理生物及分类在内的土质学。在自然界中,地壳表层分布有岩石圈(广义的岩石包括基岩及其覆盖土)水圈及大气圈。岩石是一种

    20、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其工程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矿物成分,而土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土是由岩石经历物理化学生物风化作用以及剥蚀搬运沉积作用交错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所生成的各类沉积物。因此,土的类型及其物理力学性状是千差万别的,但在同一地质年代和相似沉积条件下,又有其相近性状的规律性。强风化岩石的性状接近土性,也属于土质学与土力学的研究范畴。土中固体颗粒是岩石风化后的碎屑物质,简称土粒。土粒集合体构成土的骨架,土骨架的孔隙中存在液态水和气体。因此,土是由土粒(固相)土中水(液相)和土中气(气相)所组成的三相物质;当土中孔隙被水充满时,则是由土粒和土中水组成的二相体。土体具有与一般连续固体材料(如钢木

    21、混凝土及砌体等建筑材料)不同的孔隙特性,它不是刚性的多孔介质,而是大变形的孔隙性物质。在孔隙中水的流动显示土的透水性(渗透性);土孔隙体积的变化显示土的压缩性胀缩性;在孔隙中土粒的错位显示土内摩擦和粘聚的抗剪强度特性。土的密度孔隙率含水量是是影响土的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土力学的发展史 18世纪:1) Coulmb,极大极小准则在若干静力问题中应用, 法国,17732) Darcy, 土的层流渗透定律,法国,18553) Rankine,土压力塑性平衡理论,英国,18574) Boussinesq,弹性半空间(半无限体)表面竖向集中力作用时土中应力变形的理论解,法国,1885 20世纪1) 19

    22、15年由瑞典,Petterson提出,经由瑞典Fellenius,Taylor进一步发展,土坡稳定分析的整体圆弧滑动面法。2) Prandtl,地基剪切破坏时的滑动面形和极限承载力公式,法国,19203) Terzaghi,土力学专著,美籍奥地利人,1925,从此土力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本课程的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本课程所含内容为:第1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 第2章 土的渗透性及渗流第3章 土中应力第4章 土的压缩性及固结理论第5章 地基沉降第6章 土的抗剪强度第7章 土压力第8章 地基承载力第9章 土坡和地基的稳定性第10章 土在动荷载作用下的特性 第1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学习要求: 了

    23、解土的成因和三相组成,掌握土的物理性质和物理状态指标的定义、物理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要求熟练地掌握物理指标的三相换算。了解地基土的工程分类依据与准确定名。1.1 概述“土”一词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其不同的涵义。就土木工程领域而言,土是指覆盖在地表的没有胶结和弱胶结的颗粒堆积物。土与岩石的区分仅在于颗粒间胶结的强弱。 物理风化指岩石经受风、霜、雨、雪的侵蚀,温度湿度的变化、不均匀膨胀与收缩,使岩石产生裂隙,崩解为碎块。这种风化仅改变颗粒大小与形状,不改变原来矿物成分。生成的土呈松散状态,无粘性土。化学风化指岩石碎屑与空气、水和各种水溶液相接触,经氧化、碳化和水化作用,改变原来矿物成分,形成新的矿

    24、物(次生矿物)。生成的土为细粒土,粘性土。生物风化由动物、植物和人类对岩体的破坏称生物风化1.2 土的组成(本章重点之一,布置作业加以巩固)1.2.1土的固体颗粒土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因此土粒的矿物组成将取决于成土母岩的矿物组成及其后的风化作用。成土矿物可分为两大类:原生矿物:由岩石经物理风化生成的,颗粒成分与母岩的相同,常见的有石英、长石和云母,颗粒较粗,多呈浑圆形状,吸附水的能力弱,无塑性。次生矿物 由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生成的新矿物,它的成分与母岩的完全不同,有高岭石、伊利石和蒙脱石粘土矿物,颗粒极细,且多呈片状,性质活泼,吸附水能力强,具塑性。水溶盐:可溶性次生矿物。常见的有岩盐、钾盐、石

    25、膏、方解石,硫酸盐类还对金属和混凝土有一定的腐蚀作用有机质:动植物分解后的残骸,称为腐殖质。其颗粒极细,粒径小于0.1m,呈凝胶状,带有电荷,具极强的吸附性。1.2.2 土粒粒度分析方法土的颗粒级配土颗粒的大小直接决定土的性质;粒径颗粒直径大小,界限粒径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粒组将粒径大小接近、矿物成分和性质相似的土粒归并为若干组别即称为粒组。可划分 200 60 2 0.075 0.005mm漂石 卵石 砾石 砂粒 粉粒 粘粒颗粒级配土粒的大小及组成情况,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来表示,称为土的颗粒级配。级配的测室方法:筛析法( 0.075mm)比重计法(10,且Cc=13)的土,较粗颗粒

    26、间的孔隙被较细的颗粒所填充,因而土的密实度较好,相应的地基土的强度和稳定性也较好透水性和压缩性也较小,可用作堤坝或其它土建工程的填方土料。习题1.2。1.2.3 土中水和水中气土中水处于不同位置和温度条件下,可具有不同的物理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液态水是土中孔隙水的主要存在状态,因其受土粒表面双电层影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结合水、毛细水、重力水。后两者也称为非结合水(自由水)。结合水: 土颗粒表面带有一定的电荷,当土粒与水相接触时,由于静电作用力,将吸引水化离子和水分子,形成双电层,在双电层影响下的水膜称为表面结合水。双电层的厚薄也反映了结合水的厚薄,结合水具有与一般自由水不同的性质,其密度较大、

    27、粘滞度高、流动性差、冰点低、比热较大、介电常数较低。这种差异随距离增加而减弱。自由水(非结合水):毛细水: 毛细水是受到水与空气交界面处表面张力作用的自由水。毛管现象是毛细管壁对水的吸力和水的表面张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重力水: 重力水是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适水土层中的地下水。它是在重力或压力差作用下运动的自由水,对土粒有浮力作用。重力水只受重力控制,不受土粒表面吸引力的影响。土中气:土中的气体: 与大气相通,压缩性高;与大气隔绝,降低透水性成分: 一般空气中成分;微生物产生可燃气体(H2S)1.2.4 粘土颗粒与水的相互作用本节以学生自学为主,使学生了解,粘土矿物的结晶构造和基本特性以及粘土颗粒

    28、与水的相互作用1.2.5 土的结构和构造1.定义: 指土颗粒的大小、形状、表面特征,相互排列及其联结关系的综合特征。2.土的结构 单粒结构 砂层,砾石层蜂窝结构 粉粒絮状结构 粘粒土的构造:指同一土层中成分和大小都相近的颗粒或颗粒集合体相互关系的特征。常分散构造的工程性质最好,裂隙状构造中,因裂隙强度低、渗透性大,工程性质差1.3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本章重点,亦为难点,课堂讲解,要求学生自行推倒关系式,布置课后作业)由于各类土的生成条件不同,它们的工程特性往往相差悬殊。1.搬运、沉积条件:通常流水搬运沉积的土优于风力搬运沉积的土。2.沉积年代:通常土的沉积年代越长,土的工程性质越好。3.沉积的

    29、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不同所生成的土的工程性质差异也很大。土的三相组成是指土由固体颗粒、液体水和气体三部分组成。土中的固体矿物构成土的骨架,骨架之间贯穿着大量的孔隙,孔隙中充满着液体水和气体。土体三相比例不同,土的状态和工程性质也随之各异,例如:固体+气体(液体=0)为干土,此时粘土呈坚硬状态, 砂土呈松散状态;固体+液体+气体为湿土,此时粘土多为可塑状态;固体+液体(气体=0)为饱和土,此时粉细砂或粉土遇强烈地震,可能产生液化,而使工程遭受破坏;粘土地基受建筑物荷载作用发生沉降需几十年才能稳定。土是由固相、液相、气相组成的三相分散系。固相包括多种矿物成分组成土的骨架,骨架间的空隙为液相和气相填满,这些空隙是相互连通的,形成多孔介质; 液相主要是水(溶解有少量的可溶盐类);气相主要是空气、水蒸气,有时还有沼气等。三相比例指标反映了土的干燥与潮湿、疏松与紧密,是评价土的工程性质的最基本的物理性质指标,也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内容。三相比例指标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试验指标(基本指标);另一种是换算指标。反映土的松密程度的指标有:土的孔隙比e、孔隙率n;反映了土的含水程度的指标有:含水量、饱和度Sr;特定条件下土的重度有:重度、干重度d、饱和重度sat、浮重度。三项基本指标(重度、比重Gs、含水量)1.3.1 指标的定义土粒比重(土粒相对密度),含


    注意事项

    本文(《土力学》教学教案1.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