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docx

    • 资源ID:1868472       资源大小:55.37KB        全文页数:7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docx

    1、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语 文 教 案五年级下册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 校:年 班:教 者: 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科目:语文 年级:五年周次时间授课天数教学内容备注起止页13月1日3月4日418页23月7日3月11日5914页33月14日3月18日51518页43月21日3月25日51926页53月28日4月1日52732页64月4日4月8日53338页清明节放假74月11日4月15日53946页84月18日4月22日54752页94月25日4月29日55360页105月4日5月6日361页72页 五一放假115月9日5月13日57379页期中考试125月16日5月20日58085页1

    2、35月23日5月27日58691页145月30日6月4日59296页156月7日6月10日497101页端午节放假166月13日6月17日5102109页176月20日6月24日5期末复习186月27日6月30日5期末复习期末复习197月1日7月8日5期末考试考试批卷总体计划教学目标:1.学会本册会认和会写的生字以及生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动物与人的密切关系。4.掌握本册古诗和诗意,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5.通过学习课文建立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健康情感。 6.能根据习作要求写出完整流畅的习作。 7.理解童话内容,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

    3、动的描写,体会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8.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9.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文言文和议论文的意义,感受舍生取义的真谛。 10.学习课文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鼓励学生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教学重点:学会本册教材的生字 、新词 。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难点:培养写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教学方法:讲读法 读书指导法 讨论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情景教学法等教 具:字词卡片、小黑板、挂图 录音机、投影仪、多媒体课时安排:(96节)一板块:5节 二板块:11节 三板块:7节 四板块:13节五板块:10节 六板块:9节 七板块:

    4、9节 八板块:9节九板块:8节 十板块:7节 十一板块:8节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汉语家园教学目标:1、 认识每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认识几个部首。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 能在教师指导下,能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4、 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5、 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的喜爱之情。重点:学会本组课文的生字 、新词。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对联所描绘的情境。关键:初步了解对联的知识,喜欢这一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教法:讲读法、自学指导法、练

    5、习法。教具:投影仪、卡片、幻灯片。课时安排:5节 课 时 计 划 第 1节课题1-1 对子歌授课时间3月 1日课型新授课教法读书指导法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3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重点难点了解对子歌的特点,能正确朗读和背诵。正确掌握对子歌的特点,会仿写对子。教 学 过 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介绍“对子”。对子就是对偶的词句。对偶就是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比如: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对子歌的内容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对,三字

    6、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分韵排列,声调和谐,节奏响亮,对仗工整,义理健康,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古人在学律诗时,就先学写对子。学好对仗句,是学好律诗的基本功之一。因此,古时私塾学童首先学“对对子”。二、自由朗读,学习基础知识。1蓑su ,“衰”本为草雨衣的象形字。因为与草有关,所以后来增加一个草字头,写作“蓑”,即蓑衣,是一种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指导书写时应着重强调“蓑”的下部分是“衰”而不是“哀”。2“鸿”、“钧”的学习可以通过观察,练习书写。三、再读对子歌,指导朗读。1小组内读。2教师示范读。3在停顿、延长和语调的高低变化上。修 改 意 见 加:

    7、把不理解的词语在书中画出来。教 学 过 程4找一找,对子歌中蕴含了哪些相对的词语。5小组讨论:这些相对的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懂?现在小组内交流,再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6读出对子歌的节奏感和韵律,小组比赛。四、拓展与运用。1读一读。这是杭州孤山公园内的一副对联,全用叠音写成,而且还可以回文倒念,它起到了绘形绘色的作用。首先要认真地读,读出韵律、节奏,背诵、积累;再让学生试着画一画,说一说,上下两联哪些词语相对。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2写一写:溪对谷,水对,峻岭对。积累要求熟读背诵。个别生字可以查字典,了解字意,如:“萼”、“鹭”等。作业:写词语。修 改 意 见加:把学习到的课文

    8、读给自己的家人听。板 书 设 计11 对子歌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课后简记 课 时 计 划 第 2节课题 12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授课时间3月2日课型新授课教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3.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重点难点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掌握。教 学 过 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关于“郑板桥”,你知道哪些?2交流关于郑板桥的资料。3齐读题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郑板桥为

    9、什么给渔民题联?* 郑板桥给渔民题了怎样的对联?* 这副对联中蕴含了怎样的意思?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自由读课文,结合书后生字表和工具书读准字音。2值得注意的读音有:傍晚、袅袅、狂风骤起、菱藕、斛修 改 意 见加:相关郑板桥的资料幻灯或视频先给学生观赏。教 学 过 程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准字音。4通过查字典弄清字音与字义。斛:量器名,古时以十斗为斛,后来又以五斗为斛。5着重强调易错的生字,如:“艘”的笔顺;“骤”的第12笔是“丿”不能丢;“碑”的第11笔为“丿”。三、再读课文,体会当时作者见到的情景。1为生动形象地描绘郑板桥乘船去兴化途中所见的情景,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十分注重四字词语,请

    10、同学找一找。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湖光十色”、“轻烟袅袅”、“渔歌阵阵”等等。3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指导朗读。总结全文并布置作业:修 改 意 见加:先小组讨论后指生回答。板 书 设 计12郑板桥题联赠渔民傍晚、袅袅、狂风骤起、菱藕、斛课后简记 课 时 计 划 第 3节课题12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授课时间3月3日课型新授课教法讲读法法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2.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重点难点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掌握

    11、。教 学 过 程教学过程一、导语:对联,就是写对子,它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汉语言的独特表达形式。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对联的故事。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1自主读书。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2汇报交流(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修 改 意 见加:先教师朗读示范,后指生读课文。教 学 过 程3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指导朗读“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4画一画对联的第一句和文种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文中的哪些语句写了对联的

    12、后半句。5分别指导朗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6交流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想象郑板桥当时看到的画面。7回过头再来读这幅意味深长的对联。三、背诵与积累。1背诵对联。2背诵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语句。3阅读课后的“积累”中的文章斗鸡山上的对联。布置作业:修 改 意 见学生先小组合作交流后回答问题。板 书 设 计12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湖光十色”、“轻烟袅袅”、“渔歌阵阵”课后简记 课 时 计 划 第4节 课题13茶酒联趣授课时间3月4日课型新授课教法阅读指导法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

    13、拿壶酒来!”这副对联的妙趣。3. 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的喜爱。重点难点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对联的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教 学 过 程一、初读课文,学习基础知识。1. 吩咐(fu):口头指派或命令。“咐”为生字,注意读音为轻声。2“顾”、“悬”、“赐”让学生通过观察练习书写。二、分层次指导朗读。1根据本文“趣”的特点,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2要根据商人和学者各自的特点读出人物的不同的内心情感。3重点要指导怎样朗读这副对联,要根据三字对、四字对的特点,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感。4要根据对联的内容,读出情趣来。修 改

    14、意 见改:学生可以先小组内读,再自己自由读并通过各种学习方法进行对课文的理解。汇报交流时,学生可以随时质疑、解惑。教 学 过 程三、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生词。 1、先自己把认写生字分别圈出来,多读。2、小组合作,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3、分别利用多种识字法学习生字。4、互相考生字、生词。四、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1、指生分别认生字和词。2、指生领读后正确书写。五、仔细朗读课文后总结文章内容。作业布置:书写生字和词语。修 改 意 见加:朗读时,学生先指出朗读时的语气和升降调的方法再进行朗读指导并朗读训练。板 书 设 计13茶酒联趣吩咐(fu)“顾”、“悬”、“赐”课后简记 课 时 计 划 第 5

    15、节课题13 茶酒联趣授课时间3月4日课型新授课教法合作交流教具课件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这副对联的妙趣。3. 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的喜爱。重点难点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对联的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教 学 过 程一、新课朗读导入。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朗读。1了解内容,理清商人请人题上联,和学者巧对下联的经过。2理清这个过程还应注意两个方面,由于悬挂了上联,商人的生意才由“人不多”到“

    16、红火起来”;商人由“夸下海口”到“绝无戏言”,这个过程都与“对联”密切相关。3反复读,品味这副对联的妙处何在?从内容上看,上联下联内容完整,浑然一体。“为名忙,为利忙”,自然“劳心苦,劳力苦”;“忙里偷闲”、“苦中寻乐”自然是“饮杯茶去”、“拿壶酒来”为妙!人生的经历、人生的态度自然蕴含其中。4思考与交流。修 改 意 见改:听写学习过的本课的词语。加:学生发言可抓住要点来回答.教 学 过 程问题一“茶酒联趣”趣在哪里?要联系全文上联和下联的创作过程和“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这副对联的内容两个角度去思考、交流;问题二,这副对联“妙在何处”?可以

    17、从对联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去思考、交流。四、积累与背诵。1读课后“积累”中提供的对联,试着背诵2小组内背诵,评选“背诵小明星”。修 改 意 见加:学生集体评议结果并加以奖励。板 书 设 计13茶酒联趣“为名忙,为利忙”,自然“劳心苦,劳力苦”;“忙里偷闲”、“苦中寻乐”自然是“饮杯茶去”、“拿壶酒来”课后简记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古诗四首教学目标:1.认识每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认识几个部首。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掌握本组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并且背诵默写。3.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4、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5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热爱祖国语言

    18、文字的情感。重点:体会古诗德内在含义,感受作者豁达的情怀。难点:品味欣赏部分字在诗中的作用。关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教法:讲读法、自学指导法、练习法。教具:投影仪、卡片。课时安排:11节课 时 计 划 第 6节课题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授课时间3月 7日课型新授课教法讲读法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一些常识。2了解诗歌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3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重点难点1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2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教 学 过 程一、导入:同学们,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照片

    19、)准确来说,这是一张毕业照。翻到照片的背面,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样一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经常被引用到各种毕业照、留念册上。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句诗出自何处呢?其实,它就出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二、简介作者:(王勃(650-675),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一生短暂坎坷。有王子安集传世。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三、讲析诗歌:(一)教师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学生回答。明确:五言律诗。继续问律诗的四联分别称什么?(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诗歌中写的是什么事情?从哪里看出?学生回答。明确:送别友人,从题目中看出。修 改 意

    20、 见改:学生先自学后回答问题。教 学 过 程(二)题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动词,到的意思。回忆送孟浩然之广陵(三)字词学习: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阙(qu):皇宫前面的望楼。辅:护卫。五津:指四川岷江的五个渡口。宦(hun):做官的意思。无为:不要,不须。(四)分析诗句:1经过同学们的预习和刚才老师的朗读,诗中的哪句诗给同学们的感觉最直接?学生回答。明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句诗的?学生回答。明确:1、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这个知己,纵然我们分隔天涯海角仍像在一起一样。2、四海之内都有知己,纵然对“知己”的不同理解使得我们对这句诗有不同理解,“诗无达沽”。两种理

    21、解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也是诗人写这首诗的原因是什么?(离别)修 改 意 见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可以根据以前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回答。板 书 设 计 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雄伟的长安城有辅佐的三秦,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都是离家在外做官之人。只要四海之内有一知己朋友,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邻。不要因为我们就要离别两地,就像普通儿女一样泪湿衣襟。课后简记 课 时 计 划 第7节课题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授课时间3月8日课型新授课教法自学指导法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2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3培养学生

    22、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难点重点1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2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教 学 过 程一、朗诵导入本课。二、接着分析诗句:1诗歌中的颔联直接提到了“离别”,“同是宦游人”是离别的什么?(生)联系我们生活中的实际,与朋友离别时我们通常会说什么?(无非都是嘱咐朋友要保重身体,询问归期等等)但是,诗人在这里并没有对朋友的离开有只言片语的挽留,而是直接到出了离别的原因,这表明诗人是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与朋友的离别的?(坦然)诗人的这种坦然地心态影响了他笔下的景物,首联。2首联点明了哪两个地方?3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

    23、下首联,看看哪位有心人能发现问题?4组织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5在学习了诗歌的首联和颔联的基础上,我们再回到诗歌的颈联,也就是千古名句,同学们,现在大家对这句诗又有怎样的理解呢?6尾联中诗人宽慰友人不要哭泣,那言下之意要怎样呢?那就是说这里除了对友人的宽慰还要?(微笑)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积极进取)修 改 意 见改:让学生欣赏后用词语形容。加:表扬翻译好的学生。教 学 过 程三、小结:掌握诗歌中字词的解释;理解和感悟诗人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情感观和价值观。四、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五、作业:1背诵、默写全诗,并认真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送

    24、别的诗句?比较一下它们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什么同和不同,谈谈你的看法。六、教学效果评价:(一)讲解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和眼神,考察学生是否跟上讲课进度;(二)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考察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的深度;(三)根据学生朗读种子音和停顿的正确与否考察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和对诗歌情感的领会。修 改 意 见加:利用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意识。板 书 设 计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点明地点意境开阔颔联离别原因坦然面对颈联与友互勉乐观豁达尾联宽慰勉励积极进取课后简记课 时 计 划 第 8节课题2-2 滁州西涧授课时间3月9日课型新授课教法自主学习法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

    25、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景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境。教 学 过 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风景图: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配上黄鹂鸣叫的音乐背景。师:同学们,这幅美景被我们的一位诗人看到,用十四个字收藏在诗句里,大家同我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诗名滁州西涧)二、 赏析古诗,品读古诗。(一)、知诗人,解诗题。1、师介绍诗人韦应物。2、明白古诗的时空背静。修 改 意 见加:幻灯片图片。 拼读字词后,检查学习的情况。

    26、只要没有错别字就鼓励孩子们!教 学 过 程(二)明诗意,感情读。1、整体感知,自由读诗。 2、学生自学古诗里的生字和生词。3、小组合作字、词。(三)检查学生的生字和词语的学习情况。三、学生自己先用学习工具自学古诗翻译。四、学生自己工整书写生字。五、作业布置:熟读古诗修 改 意 见学生回答得贴切就算对。板 书 设 计 2-2滁州西涧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课后简记课 时 计 划 第9节课题2-2 滁州西涧授课时间3月9日课型新授课教法自学法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景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境。教 学 过 程一、背诵古诗导入:二、明诗意,感情读。1、整体感知,自由读诗。2、学习古诗前两行。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将读者引入一个碧草从生、涧水奔流、鸟鸣深材的清幽境界。师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独怜”,再指名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师小结:寥寥十四个字,诗人便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


    注意事项

    本文(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