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3年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手册.pdf

    • 资源ID:18634466       资源大小:6.39MB        全文页数:18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手册.pdf

    1、2023 年年全国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手册技术手册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大豆玉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家组带状复合种植专家组2023 年年 2 月月1目目录录1.全国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22.河北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103.山西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244.内蒙古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345.江苏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466.安徽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567.山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658.河南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739.湖北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8110.湖南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8

    2、811.广西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10312.重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11413.四川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12114.贵州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12815.云南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14016.陕西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14717.甘肃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15818.宁夏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1732全国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全国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为了进一步促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应用,提高技术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增强有效性、针对性和适配性,保障玉米不减产、亩增 100 公斤左右大豆,特制定全国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一、搞好播前准备播前准备主要包括定品种、定模式、定播种

    3、机。(一)定品种(一)定品种科学的品种搭配是充分发挥玉米边行优势、降低玉米对大豆遮荫影响,确保稳产增产的基本前提。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生态气候特点和生产条件选配适合带状复合种植要求的大豆玉米品种,带状间作区玉米品种应稍早熟于大豆。要提前做好适宜品种的引种备案,种源不足的应及时调配。玉米:玉米:在选用株型紧凑、株高适中、熟期适宜、耐密、抗倒、宜机收的高产品种基础上,黄淮海地区要突出耐高温、抗锈病等特点,西北地区要突出耐干旱、增产潜力大等特点,西南及南方地区要突出耐苗涝、耐伏旱等特点。大豆大豆:在选用耐荫、抗倒、耐密、熟期适宜、宜机收的高产品种基础上,黄淮海地区要突出花荚期耐旱、鼓粒期耐涝等特点,西北

    4、地区要突出耐干旱等特点,西南及南方地区3要突出耐干旱等特点。各省具体适宜品种可参照各省技术方案。(二)定行比(二)定行比科学配置行比既是实现玉米不减产或少减产、亩多收100 公斤以上大豆的根本保障,同时也是实现农机农艺融合、平衡产量和效益的必然要求。各地都应明确 4:2 为主导模式(大豆:玉米行比配置,下同),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生产条件的其它行比配置。黄淮海和西北地区可选择 6:2、6:4,西南及南方地区可选择 3:2、2:2(带状套作)。所有行比配置大豆玉米间距 6070 厘米,大豆行距 30 厘米,玉米行距 40 厘米,4 行玉米中间两行玉米行距 80 厘米。(三)定播种机(三)定播种机优

    5、先选用与行比配置相适应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各地应根据现有的播种机保有情况,参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配套机具应用指引调整改造播种机,相应技术参数必须达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要求,播量可调、播深可控、肥量可调。二、提高播种质量确定适宜播种时间、播种方式和播种粒数是提高播种质量、保证出苗率的关键。(一)确定播种时间(一)确定播种时间各地根据前后茬和春季耕作层温度稳定在 10以上时间确定适宜的播期。黄淮海地区应在麦收后及时播种;西北4地区无前茬根据气温回升情况,在 4 月下旬5 月中旬播种;西南及南方地区夏播应根据前茬和夏伏旱发生情况确定播期。墒情适宜时抢墒播种,墒情不足时造墒播种,做到精

    6、细播种、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二)选择播种方式(二)选择播种方式机播机播:选择符合农艺要求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覆土等工序。大豆播深 34 厘米、玉米播深 45 厘米。粘性土壤,土壤墒情好的,宜浅播;沙性土壤,墒情差的,可适当增加播深。建议播种作业时安装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和播种报警装置,有效提高作业精准度和衔接行行距均匀性。人工播种人工播种:应严格按照行比、间距、行距、株穴距开沟单粒点播;也可打窝点播,穴距加倍,下种量加倍,玉米穴留 2 株,大豆穴留 23 株;玉米也可育苗移栽,穴距加倍,穴栽 2 株。(三)确保亩播粒数(三)确保亩播粒数苗全

    7、苗齐苗壮是确保玉米稳产、大豆增产的基础。玉米大豆产量太低均是出苗不足所致。为了保障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密度与净作相当,大豆密度达到净作的 70%以上,建议各地根据当地气候生态条件、土壤肥力条件和品种特性等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黄淮海地区:玉米亩有效穗 4000 穗以上、亩播粒数 4500 粒以上,大豆亩有效株 6000 株以上、亩播粒数 9000 粒以上。西北地区:玉米亩有效穗 4500 穗以上、亩5播粒数 5000 粒以上,大豆亩有效株 8000 株以上、亩播粒数11000 粒以上。西南及南方地区:玉米亩有效穗 3500 穗以上、亩播粒数 4000 粒以上,大豆亩有效株 7000 株以上、亩播粒数

    8、 10000 粒以上。注意:无论采用哪种行比配置,都可通过调节株距来确保大豆玉米亩播粒数一致。以黄淮海为例,要确保“玉米亩播粒数 4500 粒以上、大豆亩播粒数 9000 粒以上”目标,4:2 的生产单元宽度 2.7 米,玉米、大豆的株距都应为 11 厘米;6:4 的生产单元宽度 4.3 米,玉米株距应为 14 厘米,大豆株距应为 10 厘米。三、科学施肥大豆、玉米分别控制施肥,玉米要施足氮肥,大豆少施或不施氮肥;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单株施肥量与净作玉米单株施肥量相同,1 行玉米施肥量至少相当于净作玉米 2 行的施肥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玉米的下肥量须调整为净作玉米下肥量的 2 倍以上。增

    9、施有机肥料作为基肥,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鼓励接种大豆根瘤菌。相对净作不增加施肥作业环节和工作量,实现播种施肥一体化,有条件的地方尽量选用缓释肥或控释肥。玉米按当地常年玉米产量和每产 100 公斤籽粒需氮 2.53 公斤氮计算施氮量,可一次性作种肥施用;也可种肥+穗肥两次施用,选用高氮缓控释肥(含氮量25%)作种肥,6带状间作追肥建议选用尿素在玉米行间施用,带状套作追肥建议选用高氮复合肥在玉米大豆行间离玉米植株 25 厘米处施用。切忌对玉米大豆采用同一滴灌系统施氮肥,杜绝玉米追肥时全田撒施氮肥。大豆高肥力田块不施氮肥,中低肥力田块少量施用氮肥,建议亩施纯氮 2.02.5 公斤,推荐使用低氮平衡复

    10、合肥(含氮量15%);在初花期根据长势亩追施尿素 24 公斤。为了提高粒重,可在玉米大豆灌浆结实期补充叶面肥。四、加强田间管理(一)杂草防控(一)杂草防控杂草防治应该遵循“化学措施为主,其他措施为辅,土壤封闭为主,茎叶喷施为辅,科学施药,安全高效,因地制宜,节本增收”的原则。化学除草优先选择芽前土壤封闭除草,减轻苗后除草压力,苗后定向除草要注重治早、治小,抓住杂草防除关键期用药。严禁选用对玉米或大豆有残留危害的除草剂。封闭除草封闭除草:在播后芽前土壤墒情适宜的条件下,播种后2 日内选择无风时段喷施,选用精异丙甲草胺(或二甲戊灵)等+唑嘧磺草胺(或噻吩磺隆)等兑水喷雾。茎叶除草茎叶除草:在玉米

    11、35 叶期,大豆 23 片复叶期,杂草 25 叶期,选择禾豆兼用型除草剂如噻吩磺隆、灭草松等喷雾。也可分别选用大豆、玉米登记的除草剂分别施药,可采用双系统分带喷雾机隔离分带喷雾;也可采用喷杆喷雾7机或背负式喷雾器,加装定向喷头和隔离罩,分别对着大豆带或玉米带喷药,喷头离地高度以喷药雾滴不超出大豆带或玉米带为准,严禁药滴超出大豆带或玉米带,喷雾需在无风的条件进行。用药量和喷液量参照产品使用说明,并按照玉米、大豆实际占地面积计算。对于抗耐同一种除草剂的大豆和玉米品种带状复合种植,可按照目标除草剂登记剂量一起对大豆和玉米喷雾。(二)控旺防倒(二)控旺防倒对水肥条件好、株型高大玉米品种,在 710 片

    12、展开叶时喷施健壮素、胺鲜乙烯利等控制株高。对肥水条件好、有旺长趋势的大豆,在分枝期(45 片复叶)至初花期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兑水喷施茎叶控旺。采用植保无人机、高地隙喷杆喷雾机或背负式喷雾器喷施。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的推荐浓度和时期施用,不漏喷、重喷。喷后 6小时内遇雨,可在雨后酌情减量重喷。(三)病虫防治(三)病虫防治根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发生特点,在做好播种期预防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田间病虫调查监测,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做到及时发现、适时防治。尽可能协调采用农艺、物理、生物、化学等有效技术措施,进行技术集成,总体上采取“一施多治、一具多诱”的田间防控策略。播种期防治播种期防治

    13、:选择使用抗性品种。针对当地主要根部病8虫害(根腐病、胞囊线虫、地下害虫等),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处理,防控根部和苗期病虫害。生长前期防治生长前期防治:出苗分枝(喇叭口)期,根据当地病虫发生动态监测情况,重点针对叶部病虫害和粉虱、蚜虫等刺吸害虫开展病虫防治。有条件可设置杀虫灯、性诱捕器、释放寄生蜂等防治各类害虫。生长中后期防治生长中后期防治:玉米大喇叭口抽雄期和大豆结荚鼓粒期是防治玉米、大豆病虫危害的最重要时期,应针对当地主要荚(穗)部病虫危害,采用广谱、高效、低毒杀虫剂和针对性杀菌剂等进行统一防治。田间施药尽可能采用机械喷药或无人机、固定翼飞机航化作业;各时期病虫害防控措施应尽可能与大豆玉

    14、米田间喷施化学除草剂、化控剂、叶面肥等相结合,进行“套餐式”田间作业;实施规模化统防统治。五、高效减损收获(一)收获时期(一)收获时期大豆适宜机收的时间在完熟期,豆荚和籽粒均呈现出品种固有色泽,植株变黄褐色,用手摇动植株会发出清脆响声。玉米适宜收获期在完熟期,苞叶变黄,籽粒脱水变硬、乳线消失,籽粒呈现出品种固有色泽。(二)收获方式(二)收获方式根据大豆、玉米成熟先后顺序,收获方式有玉米先收、大豆先收、大豆玉米异机同时收三种模式。9玉米先收:玉米先收:选用割台宽度小于大豆带之间宽度 1020厘米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在大豆带之间进行果穗或籽粒收获;大豆采用当地的大豆联合收获机或经过改造的稻麦联合收获机

    15、适时收获。大豆先收大豆先收:可选用割台宽度小于玉米带之间宽度 1020厘米的大豆联合收获机或经过改造的稻麦联合收获机在玉米带之间收获大豆;玉米采用当地玉米联合收获机进行果穗或籽粒收获。大豆玉米同时收获大豆玉米同时收获:可选用当地大豆、玉米收获机一前一后进行收获作业。收获机选择和收获方法可参考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减损收获技术指导意见。10河北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河北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在 2022 年示范推广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为促进 2023 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河北省顺利推广实施,制定本技术方案。一、品种选用玉米选用中矮秆、株型紧凑、适宜密植和机械化收割的高产抗倒品种,大豆选用耐

    16、荫、耐密、抗倒的早中熟品种,注意大豆和玉米成熟期合理搭配。(一(一)春播区春播区:大豆选用以承豆 10 号、冀豆 12 等为代表的审定品种;玉米选用以先玉 1419、郑单 958 等为代表的审定品种。(二(二)夏播区夏播区:大豆选用以冀豆 12、邯豆 13、石豆 936、齐黄 34 等为代表的审定品种;玉米选用以冀玉 3421、冀农707、沃玉 111、纪元 128 等为代表的审定品种。二、行比配置行比配置以实现玉米不减产或基本不减产、亩多收 100公斤以上大豆为根本原则,兼顾生产效率。优先推荐 4:2 模式,即大豆 4 行,玉米 2 行,各地根据种植条件也可采用大豆 4 或 6 行,玉米 4

    17、 行模式,山区及丘陵地带灵活掌握。种植方向推荐选用南北行。114:2 模式:模式:建议生产单元宽度 2.72.9 米,大豆行距3040 厘米,玉米行距 40 厘米,玉米与大豆间距 70 厘米。6:4 模式:模式:建议生产单元宽度 4.2 米,大豆行距 30 厘米,玉米行距 50 厘米,玉米与大豆间距 60 厘米。大豆玉米均可以采用大小行种植,调整行距。4:4 模式:模式:建议生产单元宽度 3.84.1 米,大豆行距3040 厘米,玉米行距 50 厘米,大豆与玉米间距 70 厘米。大豆玉米均可以采用大小行种植,调整行距。三、播种时间和方式适宜播期适宜播期:春播区从 4 月中下旬到 5 月中下旬播

    18、种,注意躲过冻害。夏播区麦收后及时整地,播种越早越好,最晚不晚于 6 月底。播种方式播种方式:机械播种。建议玉米和大豆一起造墒后播种,或者雨后抢墒一起播种。大豆忌浇“蒙头水”(即先种大豆再浇水,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出苗质量)。播种机具:播种机具:播种尽量采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推荐选用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和河北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配套机具推荐目录中的播种机。建议有条件的地区采用具有导航功能的播种机,或者在播种机上安装划行器,保证播种时邻接行距偏差不超过 10 厘米。也可以利用现有播种机按照相应的种植模式进行改装调试播种。玉米播种机注意按照技术规范调试播种密度,玉米播种机改装为大

    19、豆播种机,注意更换排种盘。山地丘陵小地块注意使用小12型机械。播种时注意行走方式和保证种植密度。造墒或者雨后抢墒播种大豆播种深度 34 厘米,玉米播种深度 45 厘米。先播种后微喷(喷灌)造墒的大豆播种深度 23 厘米,玉米播种深度 45 厘米。四、适宜密度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密度应与当地同品种净作玉米密度相当,一行玉米的株数相当于净作玉米 2 行的株数;大豆密度达到当地同品种净作大豆密度的 70%以上。(一)春播区(一)春播区大豆每亩有效株数 60008000 株/亩,大豆实际出苗率按 70%计算,每亩播种 850011000 粒。玉米种植有效株数35005000 株/亩(旱作区 350

    20、04000 株/亩、水浇地 45005000 株/亩),播种按 40005500 粒/亩计算。具体播种量按品种特性、种植模式、土壤肥力、行距、种子出苗率确定。4:2 模式,大豆播种株距 911 厘米,玉米播种株距 912厘米。6:4 模式,大豆播种株距 810 厘米,玉米播种株距1014 厘米。4:4 模式,大豆播种株距 78 厘米,玉米播种株距 1317 厘米。(二)夏播区(二)夏播区冀中南东部平原区冀中南东部平原区大豆每亩有效株数 55006500 株/亩,大豆实际出苗率按 70%计算,每亩播种 80009000 粒。玉米种植有效株数1340004500 株/亩,每亩播种按 4500500

    21、0 粒计。具体播种量按品种特性、种植模式、土壤肥力、行距、种子出苗率确定。4:2 模式,大豆播种株距 1011 厘米,玉米播种株距1011 厘米。6:4 模式,大豆播种株距 1011 厘米,玉米播种株距 1113 厘米。4:4 模式,大豆播种株距 89 厘米,玉米播种株距 1416 厘米。冀中南西部山区和丘陵区冀中南西部山区和丘陵区大豆每亩有效株数 60007000 株,大豆实际出苗率按70%计算,每亩播种 850010000 粒。玉米种植有效株数 35004000 株/亩,每亩播种按 40004500 粒计算。具体播种量按品种特性、种植模式、土壤肥力、行距、种子出苗率确定。4:2 模式,大豆

    22、播种株距 911 厘米,玉米播种株距 1113厘米。6:4 模式,大豆播种株距 910 厘米,玉米播种株距1314 厘米。4:4 模式,大豆播种株距 78 厘米,玉米播种株距 1518 厘米。五、合理施肥大豆、玉米分别控制施氮肥,玉米要施足氮肥,大豆少施或不施氮肥;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单株施肥量与净作玉米单株施肥量相同,1 行玉米施肥量要相当于净作 2 行玉米施肥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玉米的下肥量调整为净作玉米下肥量的 2 倍以上。春播区春播区:采取底施和种肥相结合,大豆底肥撒施低氮高磷配方肥(如配方 132012),用氮量每亩不超过 4 公斤14纯氮,不再添加种肥。玉米播种时添加种肥或条

    23、带集中施肥,推荐缓释复合肥,如配方为 201312(NP2O5K2O)每亩 3040 公斤(每亩折纯氮 68 公斤),增施硫酸锌 11.5 公斤。夏播区:夏播区:种肥同播。玉米每亩施高氮缓控释复合肥 5060 公斤(如配方 NP2O5K2O=25810 或 281010,折纯氮 1214 公斤、五氧化二磷 46 公斤)。大豆每亩施用缓控释复合肥2030公斤(如配方NP2O5K2O=161811,每亩折纯氮 34.8 公斤,五氧化二磷 3.55.5 公斤);或每亩施用 1520 公斤配方肥(如配方 NP2O5K2O=151713,每亩折纯氮 23 公斤、五氧化二磷 34公斤),初花期追施复合肥1

    24、0公斤(如配方NP2O5K2O=25515,每亩折纯氮 2 公斤、五氧化二磷 0.51 公斤)。结合病虫害防控,可分别在大豆初花期、结夹期和鼓粒期,对玉米和大豆两种作物同时叶面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 34次(每次尿素 100150 克+磷酸二氢钾 100150 克),人工喷施或无人机喷施应适当调整兑水用量,并避开高温时期喷施。六、除草方法杂草防除一定要治小治早,坚持“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为主、苗后茎叶处理为辅”的原则;中后期人工或机械处理残余杂草;播前或收获后深翻土壤,压低杂草基数,进行综合防治。15(一)播后苗前封闭处理(一)播后苗前封闭处理封闭处理除草效果受土壤墒情、整地质量影响较大,建议播

    25、前秸秆离田或灭茬、造墒播种。播后苗前封闭处理所有施药方案大豆玉米均不需要隔离。春播区封闭处理推荐三种施药方案:春播区封闭处理推荐三种施药方案:一是使用 82%乙嗪滴辛酯乳油 150 毫升/亩,二是 960 克/升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制剂用量 100 毫升/亩+80%唑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制剂用量 5 克/亩,三是 900 克/升乙草胺乳油 120 毫升/亩+80%唑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制剂用量 5 克/亩。施药器械采用背负式喷雾器或自走式施药机喷施,药液量 3050 升/亩。施药须在播后 23 天内完成。夏播区推荐两种施药方案:夏播区推荐两种施药方案:一是 200 克/升草铵膦水剂300 毫升/亩+9

    26、60 克/升精异丙甲草胺乳油 85 毫升/亩+80%唑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 4 克/亩,二是 200 克/升草铵膦水剂 300毫升/亩+900 克/升乙草胺乳油 100 毫升/亩+80%唑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 4 克/亩。施药器械采用背负式喷雾器+防风罩或自走或拖拉机悬挂的喷杆喷雾机+扇形喷头,离地高度不超过 30 厘米,在下午或傍晚无风天气施药,药液量 4560 升/亩,施药须在播后 2 天内完成。(二)苗后茎叶处理(二)苗后茎叶处理没有进行封闭处理或封闭处理效果不理想的地块,在大豆 35 复叶、玉米 35 叶期,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茎叶处理用药量按照每种作物的实际占16地

    27、面积计算,施药器械采用背负式喷雾器+防风罩或拖拉机悬挂的喷杆喷雾机+扇形喷头,药液量 3050 升/亩,采用背负式喷雾器时加装防风罩,喷头距大豆、玉米植株顶部 530 厘米,在下午或傍晚无风天气施药,喷头对着大豆带或玉米带,不要过度左右摇摆。人工喷药除草可选用自走式单杆喷雾机或背负式喷雾器加装定向喷头和定向罩子,分别对着大豆带或玉米带喷药,喷头离地高度以喷药雾滴不超出大豆带或玉米带为准,严禁药滴超出大豆带或玉米带,在无风的下午进行。方案一:方案一:防治阔叶杂草可以使用 480 克/升灭草松水剂200 毫升/亩,全田喷雾,不需物理隔离。方案二方案二:防治禾本科杂草需要使用物理隔帘将大豆、玉米隔开

    28、施药。玉米田使用 40 克/升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100 毫升/亩、30%苯唑草酮悬浮剂 5 毫升/亩,其中,烟嘧磺隆对大豆的影响相对较小;大豆田使用 12.5%烯禾啶乳油 80100 毫升/亩、240 克/升烯草酮乳油 40 毫升/亩、10%精喹禾灵乳油 40 毫升/亩,其中,烯禾啶对玉米的影响相对较小。方案三方案三: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混发严重的地块,施药时需要使用物理隔帘分开大豆玉米带施药,玉米带使用 25%烟嘧 硝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 50 毫升/亩,或 28%氯吡 硝 烟嘧可分散油悬浮剂 80 毫升/亩,或 20%烟嘧辛酰溴可分散油悬浮剂 100 毫升/亩;大豆带使用 31.5%氟胺

    29、烯禾啶乳油80 毫升/亩,或 15%精喹氟磺胺微乳剂 100 毫升/亩。17七、化学控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化学控旺所推荐药剂应严格按照该药剂登记推荐时期、剂量喷施,不能重喷、漏喷。在水肥条件较好、玉米生长偏旺、种植密度大、品种易倒伏、对大豆遮荫严重的玉米田,在玉米 710 展开叶期喷施 30%胺鲜乙烯利水剂、玉黄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止植株旺长,施药浓度按说明书;可使用喷药机只对玉米机械作业,避免喷到大豆。在水肥条件较好、大豆生长偏旺、种植密度大的地块,在大豆初花期喷施多效唑、烯效唑等药剂,根据大豆生长情况和天气情况,一般喷施 12 次。调节剂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推荐浓度和时期施用,不漏喷

    30、、重喷。八、病虫防治根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发生特点,加强田间病虫调查监测,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做到及时发现、适时防治。尽可能协调采用农艺、物理、生物、化学等有效技术措施进行综合防控病虫危害。针对往年大豆孢囊线虫病、病毒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建议进行轮作;虫害综合治理依据大豆玉米虫害实际发生情况选择用药;病害综合治理依据大豆玉米历年病害发生规律和当年预测预报,适时提前选择保护性杀菌剂预防大豆玉米病害爆发。(一)播种期(一)播种期18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针对当地大豆玉米主要根部病虫害(根腐病、地下害虫等),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处理防控地下病虫害,春播区、夏播区大豆玉米都应该进行种子处理。大

    31、豆种子处理:大豆种子处理: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制剂用量 400600 克/100 公斤种子进行种子处理,防治地下害虫、大豆蚜、蓟马等。建议种子处理时用 75%乙醇(500800毫升/100 公斤种子)代替水稀释药剂,防止大豆种皮褶皱、脱落等现象发生。根据当地大豆病虫害实际发生情况,也可选用吡虫啉、噻虫嗪、精甲霜灵、咯菌腈等其他种子处理制剂,综合考虑针对地下害虫和根腐病进行二次种子处理。玉米种子处理:玉米种子处理: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制剂用量 600 克/100 公斤种子或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制剂用量 200300 克/100 公斤种子进行种子处理(用水量 600

    32、1000 毫升/100 公斤种子),防治地下害虫、玉米蚜虫、灰飞虱、蓟马等。根据当地玉米病虫害实际发生情况,也可选用吡虫啉、噻虫嗪、氟虫腈、戊唑醇、咯菌睛、苯醚甲环唑、精甲霜灵等其他种子处理制剂。(二)生长前期(二)生长前期在大豆苗期分枝期(始花期)、玉米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重点防治玉米螟、蚜虫、蓟马、棉铃虫及苗期病害等。对没有进行种子处理的田块,苗期进行茎叶除草(采用物理隔帘,严格控制漂移)时可加入 5%甲氨基阿维菌素19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制剂用量 30 克/亩+5%啶虫脒乳油制剂用量 3040 毫升/亩+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制剂用量60 克/亩进行喷雾,同时防治苗期病虫草害。杀

    33、虫剂也可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等,杀菌剂可选用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施药器械采用背负式喷雾器或拖拉机悬挂的喷杆喷雾机。(三)生长中期(三)生长中期在大豆始花期花荚期、玉米抽雄期吐丝期,重点防控对象为大豆点蜂缘蝽、玉米螟,要严格监控、科学用药、适时防治。在大豆始花期、结荚初期、鼓粒期,玉米小喇叭口、大喇叭口期、吐丝期,主要防治对象为大豆点蜂缘蝽、玉米螟、大豆食心虫、棉铃虫、斜纹夜蛾、大豆霜霉病、大豆炭疽病、大豆叶斑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锈病等。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杀虫剂选择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苏云金芽孢杆菌、苦皮藤素、金龟子绿僵菌、噻虫嗪等,杀菌剂选择苯醚甲环唑、咯菌精甲霜灵、吡唑醚菌酯、嘧菌酯、丙环唑、咯菌腈等。在点蜂缘蝽(症青)发生严重的区域,在大豆结荚初期(始见荚期)、田间发生点蜂缘蝽成虫时开始用药防治,杀虫剂需 10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手册.pdf)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