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说课稿图文.docx

    • 资源ID:18591244       资源大小:54.97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说课稿图文.docx

    1、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说课稿图文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说课稿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第八册第一页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4题。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以两位数,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乘法笔算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以今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积累经验。教材注意创设情境 以计算月星小区的总户数为题材,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再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法笔算经验尝试用竖式计算,初步感知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再通过进一步的交流,帮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

    2、标 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课件(情境图、门票、计算诊所) 三、教学法指导。 本节课

    3、是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单一的算理、算法及技能训练,学生深感计算枯燥,错误百出。计算本身是有很强的抽象性,但其反映的内容常常是现实的,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教学法指导上着重突出以下几点: 1、情境教学促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课创设了计算“月星小区住户总数”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促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游戏能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单纯的计算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因此我在导入环节设计了“领

    4、小区门票”、实践应用环节设计了“我出题你来算”、“计算诊所”等活动,让学生适当的“玩一玩”既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应用能力。 3、自主探索体现主体性 新课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过程,指出“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在汇报交流中,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不断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体验。 四、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促进迁移。 同学们,这几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月星小区最近新建了一些楼房,可漂亮了,你们想去参观

    5、参观吗?不过要进月星小区,我们得领一张门票。如果门票上的问题能顺利解决,就可进入小区。 课件出示门票 计算:44x15 78 x 32 5 x 144 238 x 6独立计算,交流笔算过程。 设计意图: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抑制到兴奋,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这个环节以争取入小区的门票导入,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学数学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复习了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架起桥梁,可谓一举两得。 (二)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学生获得门票后,课件出示小区情境图,让学生从中提取信息根据问题列出式子,引入新课。 这样的情境教学,能使学生感

    6、受到:原来生活中蕴含许多数学信息,学习数学能为生活服务。从自觉的去学习数学,解决问题。 (三)自主探索,获得新知 (1)激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笔算经验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 (2)小组交流自己的算法。 (3)全班交流反馈。 (4)归纳算法。先小组内讨论,再师生总结。 设计意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笔算方法,并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进而探讨出笔算的基本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自主探索的精神。 (四)趣味练习,促进深化 1、我出题你来算。(课件逐题出示第1题) 2、计算诊所。(想想做做第2题) 3、小小会计师。(第4题练习。) 练习针对性强,有笔算练习、有改错

    7、练习,还有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练习。此外,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不仅让学生丝毫没觉得计算枯燥,反而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计算的乐趣,既巩固了新知识,又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课后延伸,加深理解。 完成练习第3题这是让学生独立完成列竖式计算,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总结。 1、*说说自己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有什么感受体验。 2、*谁还想提醒大家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回顾与反思进一步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并且给优等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

    8、下册确定位置说课稿 各位老师,早上好!我来自泰兴市蒋华镇中心小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确定位置第1课时,苏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教材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习了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我说的是第1课时的内容:第15页的例1,完成相应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例1时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小军所在的位置,能清楚地介绍列

    9、、行的含义和确定列、行的规则。 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三维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并能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4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动一动。 课前我以游戏导入,规则是:老师面对着大家从左起,这

    10、是第一列、第二列,依次往右数,请你记好你是第几列?从前往后数,这是第一排、第二排,依次往后数,请你记好自己是第几排? 教师说位置并对坐在该位置上的学生提出行动要求,这部分学生按要求做动作,其余学生判断。 (师:)请二、三、四排的同学拍拍手!请一、三、五列的同学拍拍肩!请六、七、八排的同学摸摸头!请二、四、七列的同学向后面的老师挥挥手,大声问“我快乐”!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经常运用有关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所以课前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关的感性经验。这里就是要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复习已有的表示物体位置的有关知识,为本课的学习做铺垫,同时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个环节,猜一猜 首先,请同

    11、学们猜一猜,我说一个位置,只要你认为自己可能符合条件就马上起立。 条件1:坐在第三列的同学!猜是谁?(无法确定,坐下,接着继续听条件。) 条件2:坐在第五排的同学!猜猜是谁? 然后,让站了两次这位同学来验证一下。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他的位置? 紧接着,我导入新课:其实,确定位置也很讲究方法的,今天我们就一块来研究如何确定位置。 (板书: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切入,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应从两个角度确定位置,激发他们获取新知的欲望。 第三个环节,找一找 首先,我出示“班级座位图”的场景图。 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小青的位置表示出来,估计学生有以下几种表示法。 板书:

    12、 3列2排 第3组第2个 (3,2) 第2排第3个 三2 32 然后,师生一起来优化方法:这么多的方法,哪种方法既清楚又简便? 接着,引导学生对“数对”初步产生感知,让学生看书上的导学语:其实,小青在“第3组第2个”可以用(3,2)这样的一组数对(板书;数对)来表示,“数对”是数学上统一用来表示位置的方法。我进行板书: (板书:)竖排叫列 横排叫行 紧接着,我设计了一个小小辩论台:数对(3,2)和(2,3)表示的位置一样吗? 这里我设计的小小辩论台,是让学生通过辩论,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口才,更展示了学生的思维的过程,使学生在辩论中展示个性。课堂的情境做

    13、到了动静结合,让学生加深感知坐标图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构新知系统,促学生成功学习。 最后,我以辩论会“主席”的身份根据学生的辩论过程小结:原来(3,2)表示的是第3组的第2个,而(2,3)表示的是第2组的第3个。所以说,一个数对表示的位置是唯一的,它只能表示一个位置。所以,“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要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要用小括号括起来。 整个环节的设计呈现了学生多种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头脑中原始的、粗浅的、局部的、零碎的经验进行调整、提升、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感悟等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的教学活动中,自主发现、探究

    14、、获取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掌握表示位置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坐标图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构新知系统。 第四个环节,练一练 练一练中的第一道是用“数对”表示,第二道是根据给出的“数对”说出表示的是第几列第几行,是对数对的基本理解、运用。 第五个环节,做一做 刚才,同学们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位置。生活中有没有运用数对解决的问题呢?由此我将学生的思维带到生活中,请看练习三的题目。 首先,我们看第1题。要求学生:任意报出某个同学的名字,让小组内其他同学说说这个同学是在第几列第几行,并用数对表示。 然后,导入在我们的厨房里经常看到这样的图案,出示第2题,想想看用数对怎么表示呢?前后4人小组完

    15、成。 最后,让学生在第2题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第3题。 这些练习的设计是想让学生利用学生熟悉的现实场景,安排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到这些方法不是单一的,有时也是随着事物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时教学为苏教版第八册第54-55页“运算律”的第1课时内容 是在学生学习了加 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内容要为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打 下基础 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理解含义上。 二、说目标 数学课程标

    16、准 修订稿 以下简称标准 指出 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适 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使得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 的发展。基于此 我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课前调查 确定了如下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现、探索、理解乘法分配律。 2.过程和方法 引领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的过程中 培养观察、比较、 猜测、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 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 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 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 获得成功 的体验 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自信心。 标准还提到 要

    17、探索并了解运算律 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据此 本节 课的教学重、难点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内在规律 并与他人交流。 三、说学情 由于学生已初步具有探索、发现运算律并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的经验 本节课遵循“解 决问题发现规律交流规律表达规律”的顺序来呈现内容 这样的安排易引起学生对学 过的方法的回顾 亦有利于他们顺利学习和掌握本节课内容。在实际教学时 我还强调依主 题图情境引导观察、比较、猜测、分析、理解、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以亲历贯穿学习全过程 重学生的成功体验 引领他们在合作、交流的和谐氛围中理解算理 一步步发现与成功、探 索与理解。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教学需要多种

    18、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本内容是数学教学的难点 根据内容特点、 教学目标及四年级学生独有心理规律和个性特征 通过情境的巧妙改设、练习的层次递进、 语言的幽默生动 促进学生知识的逐步建构、思维的螺旋上升 使得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 识由感性走向理性 努力将数学教学活动创设成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空间 引 领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去发现、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交流、去 释疑 直至豁然开朗 开怀一笑。 五、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4大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自由欣赏 师生谈话 课前 幻灯展示刚出版的快乐数学班级数学小报第3期 学生自由欣赏“自编数学 笑话4则”等数学笔记 师生

    19、近距离谈话。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课前2分钟及数学小报的开展 融洽师生关系 沟通师生心灵 拉近心理与交流的距离 为后面顺利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环节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1.导入猜想验证 我出示改设的主题情境图 启发性谈话 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要解决什么问 题 师 你是怎么列综合算式的 你怎么想 有和他的列式和想法一致的吗 板书 师 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列式 板书 师 看这两种列式 猜一猜两道算式的结果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有猜想就要有验证 要验证就要有行动 请同学们认真计算 看计算结果是否如我们的猜想 学生计算交流 师板书 “=” 设计意图 合理利用并依据现实生活实际改造现有的主题图情境 将

    20、5件 条 改为 2件 条 更贴近生活实际的生活情境创设,使学生更易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得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出不同的算式 在计算结果相等的情况下组成等式 这为 学生感受乘法分配律提供了现实背景 学生从中也体会到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 2.交流类推表达 合作交流等式 65+45 2 652+452 观察比较左右两个算式的异同点 强调 都买2件 也就是买2套 65+45 个2也就是65个2加 45个2。 继续引导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 要买2件短袖衫和2条裤子 需要付出多少元 假如买 5件 等式能成立吗 让学生尝试用两种综合算式来完成 简单交流。 比较类推 象这样有规律的左右两边

    21、都相等的等式多吗 举一些类似这样的式子 注 意强调计算结果 学生交流、讨论、探讨 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表述自己所理解的这类 规律。之后要求学生用字母a 、b 、c来表示这个规律 教师在板书的同时注意结合手势比 划简要说明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设计意图 从问题的实际意义都买2件 也就是买2套和数学运算的意义 65+45 个2也就是65个2加 45个2两个层面来体会与认识 从比较类推、手势表达等活动探索 与理解 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同时 在交流合作中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 透彻感悟。 3.揭题细读静想 教师顺势揭题 进而结合“乘法分配律”的自述 课件 让学 生细读静想 体会、感悟、理解

    22、乘法分配律的规律表述、逆应用及变式。 设计意图 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我不强调口头上的简单表述 而力求通过“乘法分 配律”的自述再次强化与渗透 让学生深刻印象。 第三环节 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本节课我设计了5个层次的练习 1.“我是小法官” 填空及判断正误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2.“我们算的最快” 分组比快 体会乘法分配律计算的简便。 3.“我最聪明”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字 使得计算更简便。 4 结合本校3、5、6年级班级数和平均每班学生人数改编问题 交流、指导学生根据 不同的条件选择相应的条件进行解答 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完成。 5 自提问题 自由完成 一块长方形菜地种青菜和萝卜 长方形

    23、菜地宽36米 青菜地 长66米 萝卜地长34米 让学生根据收集的数学信息自编数学问题 自由解决。 设计意图 练习设计上 我深入解读教材练习设计的同时 对练习进行了适当的加工 改造 力求体现现实性、趣味性、层次性、思考性、发展性。多形式、多层次的练习 深化 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意义的理解 更多注重的是深层次的挖掘 比如 乘法分配律的逆应用 其在减法中的应用等 这使得乘法分配律的内涵得到延伸 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了更一步 的理解。 第四环节 全课小结 布置作业 回顾学习收获 安排学生课后补充完成第55页相关知识内容 并写数学笔记一篇。倍数和因数认识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说课稿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课内容是“

    24、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的认识”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倍数和因数的认识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是学习好本章的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一方面可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整数的认识,增强根据树的特征灵活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的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展示尝试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

    25、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2、能力训练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知道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三、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觉得本节课是本章内容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本章的基础,为了本章后面知识的学习,所以我认为是教学的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 教学难点是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我觉得教学的关键就是教会学生克服难点,办法是让学生学会尝试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

    26、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 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情景,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中体会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数学方法,使之获得内心感受。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辅以多媒体手段,采用着重于学生探索研究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师

    27、生共同讨论、归纳。在课堂结构上,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 创设情境引入概念观察归纳形成概念讨论研究深化概念即时训练巩固新知总结反思提高认识任务后延自主探究六个层次的学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接下来,我再具体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 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 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1、动手操作。 出示操作要求: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拼法?观察拼成的长方形,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各种摆法表示出来。 2、提问:你表示的乘法算式是怎样的?猜猜他可能是怎么摆的? 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出乘法算式,电脑演示相应的图形。 板书:

    28、121=12 62=12 43=12 3、谈话: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写出三道不同的乘法算式。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如43=12,我们可以说 “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 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边说边在屏幕上显示) 指名像老师一样说一说。 一起横着读一读,再竖着读一读,你读懂了些什么? 师:如果我说 “4是因数,12是倍数,行吗?” 明确:倍数和因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单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 (二)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根据62=12,你能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吗?根据121=12呢?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乘法

    29、算式介绍倍数和因数时,让学生充分地读一读,使学生初步感受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再通过对反例的辨析,使学生的感受更加深刻。) 4、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为了研究方便,通常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都是指不为零的自然数。 5、练习。 小结:除法可以转化成乘法,只要满足两个自然数的乘积等于另外一个自然数,它们之间就存在倍数和因数的关系。 (三)讨论研究深化概念 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倍数和因数,知道了12是3的倍数,3的倍数还有哪些? 2、能总结一下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吗? 3、能找出2的倍数或5的倍数吗?选择一个找找看。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2的倍数有2、4、6、8、10 5

    30、的倍数有3、6、9、12、15 4、观察上面的例子,你有什么发现?先小组讨论,再交流。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学生之间积极互动,“捕捉”对方的想法,完善自己的认识,初步掌握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并通过交流比较,发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5、比较交流,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6、谈话:下面我们研究找一个数的因数。 你能想办法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吗?有困难的也可以小组里先商量一下。 教师巡视,有目的地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指名板演 (可能是用乘法想的,有的找的不全,而有的找的很有序;也可能是利用除法来思考的,同

    31、样有可能出现无序和有序。) 7、比较“有序”和“无序”两种情况,引导:对他的方法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或提问的?(使学生在比较、交流中感悟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8、比较“乘法找”和“除法找”的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利用学生对乘、除法运算及其相互关系的已有认识,学会灵活的思考,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合适的联系。) 9、回顾刚才的交流,你觉得要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最大的诀窍是什么?(按一定的顺序一对一对地找,找到两个数接近为止。) 10、能找出15的因数或16的因数吗?选择一个找找看。 交流:15的因数有1、3、5、15。 16的因数有1、2、4、8、16。 6、观察上面三个例子,你

    32、发现了什么? (四)即时训练巩固新知 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设计了一组即时训练题,第一组根据乘法算式说说那个数是哪个书的倍数哪个数是因数,第二组根据学号做游戏,加深理解。 (五)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这一部分学生总结老师指点,教记忆小口决: 倍数无最大,最小是本身, 因数1最小,最大是本身。 (六)任务后延自主探究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时教学为苏教版第八册第54-55页“运算律”的第1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内容要为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打下基础,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理解含义上。二、说目标: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此,我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课前调查,确定了如下教学三维目标


    注意事项

    本文(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说课稿图文.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