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必修上册第16课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部编版高一.docx

    • 资源ID:18575351       资源大小:39.33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必修上册第16课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部编版高一.docx

    1、必修上册第16课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16课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高考阅读训练】第16课 一、赤壁赋/苏轼 二、登泰山记/姚鼐 一、赤壁赋/苏轼【精品习题及答案】一、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山川相缪: 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 杯盘狼籍: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 凌万顷之茫然: 望美人兮天一方: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歌窈窕之章: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下江陵: 顺流而东: 侣鱼虾

    2、而友糜鹿: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正襟危坐: 不知东方之既白: 渺沧海之一粟: 2、一词多义望七月既望: 望美人兮天一方: 如纵一苇之所如: 如诉如泣: 虚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盈虚者如彼: 白白露横江: 不知东方之既白: 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于是饮酒乐甚: 长抱明月而长终: 而卒莫消长也: 然其声呜呜然: 何为其然也: 歌歌窈窕之章: 歌曰: 倚歌而和之: 3、判断文言句式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 (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

    3、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凌万顷之茫然: 渺渺兮予怀: 而今安在哉?/何为其然也: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 二、重点句子翻译: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7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8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9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10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4、,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 1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2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三、理解性默写:1、本文中苏轼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像游人一样,放慢脚步,陶醉在良辰美景的语句是: ,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是: , 。4、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 , 。5、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诗句是: , 。6、写在

    5、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 , 。7、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语句是: , 。8、用比喻手法写生命之渺小的诗句是: , 。9、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 , 。10、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语句是: , 。四、课内简答题:1、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赏析. 2、赏析“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3、这篇赋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五、文言文阅读理解: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

    6、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

    7、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例为令录。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年四十余。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

    8、多余止得其两卷。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現其望仙驿记,守长不事厨传矣。由是言之,为益岂不厚哉!(选自司马光集)【注】殿负:因欠国家赋税而考核为下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言必自称曰儒 发言:发表意见。 B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 拘:束缚,拘束。C牧亦坐是废 废:(被)罢免。D实宽良有治行 治行:政绩。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9、A果足以充儒之名乎/句读之不知 B于其外则不光/此其志不在小C卒于睢阳/从径道亡,归璧于赵D将犬吠所怪/为巡船所物色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对真正的儒者而言,读书不应雕章琢句,作文不应只追求辞藻华丽,而应抱着学以致用的目的,匡正时弊,有益社会的进步。B颜太初考中进士后,担任过临晋主簿和应天府户曹。主簿是县令的属官,户曹是知府的属官。县令的上级是州牧。C颜太初宽厚正直,才识过人,效法嵇康、阮籍,诗文讥刺时事,遭到利益集团的嫉恨排挤,终身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D文章叙议结合。作者在记叙颜太初生平经历中,表达了欣赏的态度并寄寓深切同情;在评价颜太初诗文创作时

    10、,充分肯定了其作品的价值。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世 人 见 太 初 官 职 不 能 动 人 又 其 文 多 指 讦 有 疵 病 者 所 恶 闻 虽 得 其 文 不 甚 重 之 故 所 弃 失 居 多 余 止 得 其 两 卷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翻译: (2)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翻译: 【参考答案】一、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假字,通“凭”,乘山川相缪:通假字,通“缭”,环绕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通假字,通“嘱”,劝人饮酒杯盘狼籍:通

    11、假字,通“藉”,狼藉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今异义词,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白露横江:古今异义词,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凌万顷之茫然:古今异义词,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今异义词,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今义:美貌的人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古今异义词,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今义:儿子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歌窈窕之章:名词用作动词,唱歌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顺流而东: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侣鱼虾而友糜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舞幽壑之潜蛟

    1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得像2、一词多义望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眺望,远看如纵一苇之所如:往如诉如泣:副词,像虚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太空盈虚者如彼:指月缺白白露横江:白色的不知东方之既白:发白,即天亮了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连词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而卒莫消长也:增长然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歌歌窈窕之章:唱歌曰:歌词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

    13、或节拍3、判断文言句式何为其然也:疑问句,“何”与“也”表疑问语气而今安在哉:疑问句,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客亦知夫水与月乎:疑问句,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省略句, (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省略句, (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省略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倒装句,介宾结构后置凌万顷之茫然:倒装句,定语后置渺渺兮予怀:倒装句,主语后置而今安在哉?/何为其然也:倒装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被动句二、重点句子翻译: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翻译: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

    14、成一片。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翻译: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飞离尘世,变成了神仙,登上仙境。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翻译: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啜泣。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翻译: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5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翻译: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翻译: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7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

    15、之一粟。翻译: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8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翻译:(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经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9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翻译:(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10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翻译: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

    16、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1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翻译: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12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翻译: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亮了。三、理解性默写:1、本文中苏轼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像游人一样,放慢脚步,陶醉在良辰美景的语句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

    17、一粟。4、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5、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诗句是: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6、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7、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语句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8、用比喻手法写生命之渺小的诗句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9、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10、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语句是: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四、课内简答题:1、赤

    18、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赏析.答:运用比喻“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是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以及人的渺小.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2、赏析“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答:这段歌词全是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并将上文“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内容具体化了。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已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加之客吹洞箫,依其歌而和之,箫的音调悲凉、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竟引得潜藏在沟壑里的蛟龙起舞,使独处在孤舟中的寡妇

    19、悲泣。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3、这篇赋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答:a、“情、景、理”融合。文章分三层来表现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首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景色之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动不居,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写景、抒情、说理交融一体。b、“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郁郁顿挫,如“万斛泉涌”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对偶不同,它相对更为自由,如

    20、开头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饬之致。c、意象连贯,结构严谨。景物的连贯,不仅在结构上使全文俨然一体,精湛缜密,而且还沟通了全篇的感情脉络,起伏变化。五、文言文阅读理解: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既得其理,不徒诵之

    21、,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

    22、卒于睢阳。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例为令录。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年四十余。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現其望仙驿记,守长不事厨传矣

    23、。由是言之,为益岂不厚哉!(选自司马光集)【注】殿负:因欠国家赋税而考核为下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发言必自称曰儒 发言:发表意见。 B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 拘:束缚,拘束。C牧亦坐是废 废:(被)罢免。D实宽良有治行 治行:政绩。【解析】A。发言:开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A果足以充儒之名乎/句读之不知 B于其外则不光/此其志不在小C卒于睢阳/从径道亡,归璧于赵D将犬吠所怪/为巡船所物色【解析】B。A.结构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都是代词,他的;C.介词,在/价词,表方向,到;D.助词,所字结构,

    24、“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助词,表被动。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作者认为,对真正的儒者而言,读书不应雕章琢句,作文不应只追求辞藻华丽,而应抱着学以致用的目的,匡正时弊,有益社会的进步。B颜太初考中进士后,担任过临晋主簿和应天府户曹。主簿是县令的属官,户曹是知府的属官。县令的上级是州牧。C颜太初宽厚正直,才识过人,效法嵇康、阮籍,诗文讥刺时事,遭到利益集团的嫉恨排挤,终身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D文章叙议结合。作者在记叙颜太初生平经历中,表达了欣赏的态度并寄寓深切同情;在评价颜太初诗文创作时,充分肯定了其作品的价值。【解析】C。 C.张冠李戴,“效法康、阮籍”

    25、的不是“颜太初”,而是“青州牧”、“四方士大夫”,原文为“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花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翻译:(颜太初)掌握了先王书中的义理以后,不是仅仅称道它,用来夸大欺骗世人,而是必定亲自去实践。(2)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翻译:前代的读书人活着时地位不显赫,但文章在后代长存的太

    26、多了。颜太初虽然地位低寿命短,他的文章难道一定流传不了吗?二、登泰山记/姚鼐【精品习题及答案】一、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 复循西谷: 戊申晦: 多平方: 其级七千有余: 少圜: 汶水西流: 济水东流: 崖限当道者: 道少半: 2、一词多义当:当其南北分者: 崖限当道者: 僻不当道者: 余: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其级七千有余: 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余始循以入: 回视日观以西峰: 限:越长城之限: 崖限当道者: 道:道皆砌石为磴: 道少半: 有: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及:今所经中岭及山巅: 及既上: 皆不及往: 云:世皆谓

    27、之天门云: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日: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或得日,或否: 是日: 漫: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其远古刻尽漫灭: 3、判断文言句式: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2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所不至也。: 3此东海也。: 4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5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6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皆不及往。/观道中石刻。: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8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 9生石罅: 10复循西谷: 11余始循以入: 12中谷绕泰安城下: 二、重点句子翻译: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2、当其南北分者

    28、,古长城也。 3、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4、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5、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6、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7、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9、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10、或曰,此东海也。 11、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2、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13、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三、理解性默写:1、在登泰山记中赋静态的

    29、青山以人的动态,表现了冰雪之盛的句子是“ ”。2、表现雪光与日光争辉的奇景的句子是“ ”。3、姚鼐登泰山记开篇交待泰山阴阳两面水流情况的语句是“ 。”4、姚鼐登泰山记中以“ ”写出了由南麓登山路途漫长,石阶难登,台阶众多的情状。5、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从中谷登巅,表现其沿途所见的语句为“ ”6、姚鼐登泰山记中以“ ”之句写出了作者俯瞰泰安城见美景。7、姚鼐登泰山记中写作者在山顶待日出时表明风扬积雪的语句是“_ ”8、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写出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的语句是“ ”9、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直接描写红日跃出海面的形状,而是用“ ”写出了太阳如丹砂一般红的色彩,写出朝阳的生气与力量。10、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以“ ”写出了登山途中所见石刻情况。四、课内简答题:1、赏析:“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赏析“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3、赏析“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白蘋洲五亭记 唐白居易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


    注意事项

    本文(必修上册第16课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部编版高一.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