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病原体及生物安全程度分级.docx

    • 资源ID:18556169       资源大小:308.55KB        全文页数:5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病原体及生物安全程度分级.docx

    1、病原体及生物安全程度分级病原体及生物安全程度分级第一节 概 述 对于操作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或者为动物研究选择一个恰当的生物安全水平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重要的是:病原体或毒素的毒力、致病性、生物稳定性、传播途径,病原体的传染性,实验室的性质或职能,涉及病原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病原体的地方流行性,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的可用性。 本章为选择恰当的生物安全水平提供指导。其中包括有关实验室危害的特殊信息,以及推荐采取的实际操作的保护措施,它们能够明显降低实验室相关性疾病感染的危险性。本章包括符合下列一条或多条标准的病原体;已被证实对操作感染性物质的实验室人员具有危害(如乙肝病毒、M结核杆菌);引起实验室相

    2、关性感染的可能性较高,包括没有文献证明的实验室相关性感染(如外来的虫媒病毒);或者感染的后果严重。 对能够得到的疫苗和类毒素,无论它们是已得到许可的产品还是研究性新药(In-vestigational New Drug,IND),均推荐使用。这是以美国公共卫生署免疫技术顾问委员会(Public Health Servic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mzationPractices,AClP)的建议为基础的,并且是特别针对那些处于危险中的实验室人员、以及其他必须进入或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这些特殊的建议绝不应排除如白喉-破伤风类毒素、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流感疫苗等的常规

    3、使用。对于免疫力降低或处于特殊状况(如妊娠)的个体,在使用减毒活病毒疫苗时,应该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因为在这些情况下,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本章中推荐的危险评估和生物安全水平,针对的是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免疫力降低的人暴露在感染性病原体中,面临的危险可能会增加。免疫缺陷可能是遗传的、先天性的,或者是由肿瘤或感染性疾病因化疗或放疗造成的。感染危险或者感染后果也受年龄、性别、种族、妊娠和手术(如脾切除术、胃切除术)、易感染的疾病(如糖尿病、红斑狼疮)或生理功能改变等因素影响。将本章的一般危险评估应用于特定个体的特殊活动时,必须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要确定一种病原体属于哪一级生物

    4、安全水平以实验操作为基础,对病原体的操作通常与进行鉴定或分型所需的病原体的生长状况,以及病原体的数量和浓度有关。如果操作临床样本比操作培养样本对工作人员造成的危险性小,就建议确定较低的生物安全水平级别。另一方面,如果实验操作涉及体积较大的样本和(或)浓度较高(“生产数量”)的病原体制备品,或可能产生气溶胶,或操作本身就有危险,则需要额外的预防措施,并提高初级和二级防扩散装置的水平。 “生产数量”是指感染性病原体的体积或浓度,大大超过了通常进行鉴定和分型所需要的量。正如在大规模发酵、抗原和疫苗的生产以及各种商业和研究活动中,感染性病原体的增殖和浓缩需要处理大量“生产数量”级的感染性病原体。大量的

    5、感染性病原体可能造成危险性增加,所以对于任何指定的病原体,不可能将“生产数量”限定为有限的体积或浓度。因此,实验室主管必须对要进行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估,选择与危险性适合的操作技术、防扩散仪器和设施,而不需考虑涉及的病原体的体积和浓度。 有时实验室主管选择的生物安全水平应该比建议的级别要高。例如,计划实验的独特性质可能需要较高的生物安全水平(如吸入研究,就需要对实验产生的气溶胶进行特殊的防扩散限制);或者实验室接近需要特殊考虑的区域,也要求较高的生物安全水平(如位于患者护理区附近的诊断实验室)。同样,可以采用推荐的生物安全水平来补偿由于缺乏某些推荐的保护措施而引起的不足。例如,对于建议采取BSL-

    6、3级水平的微生物,在设施特征满足BSL-2级水平的实验室中进行常规或重复性操作(如为了鉴定、分型及敏感性检测而进行一种病原体增殖的诊断程序)时,只要严格按照建议的标准微生物学操作规程,适合BSL-3级水平的特殊操作规程和安全设备进行,也可达到可以接受的安全水平。 在BSl-2级水平下,使用BSL-2级水平操作拄术和规程就能够安全地对临床样本进行常规的诊断工作。在BSL-2级设施中,使用BSL-3级操作技术和规程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包括共培养、病毒复制研究或涉及浓缩病毒的操作)。病毒的生产活动,包括病毒浓缩,需要BSL-3级设施,采用BSL-3级操作技术和规程。 只有实验室主管才有权对BS

    7、L-3级的建议作出如上调整。但呈,对于增殖病原体的操作或者操作规程经常改变的实验并不建议作出这样的改动。实验室主管也应该考虑对可能含有可疑病原体的物质选择合适的保护措施。例如,人类来源的血清可能含有乙肝病毒,所以所有血液或者取自血液的液体都应该在有效地防止与实验室人员的皮肤、黏膜或者胃肠道接触的条件下被处理。实验室接收的用于结核杆菌实验的痰液则应该在培养或处理临床样本的过程中,有效地防止气溶胶的产生。 本章对符合上述标准的感染性病原体以分类的方式作了总结。在应用总结时,首先在书中病原体种类下面找到相应的病原体,然后采用在本章中推荐的操作技术,安全设备和设施类型对临床样本和培养物进行处理,对感染

    8、性病原体或受感染动物进行操作。 实验室主管还负责对未包括在奉章中的病原体作出恰当的危险评估,选择合适的操作技术、防扩散设备和设施。第二节 细菌病原体 一、炭疽杆菌 已经有无数例的实验室相关性炭疽病报告,主要发生在研究炭疽的机构中。但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引进了人类炭疽病疫苗以来,美国没有一例实验室相关性炭疽病的报道。任何操作炭疽杆菌的工作都要求特殊的安全考虑,因为它可能会被用于生物恐怖主义活动。自然及实验感染的动物对实验室人员及动物饲养员会造成潜在的威胁。 实验室危害 这种病原体可以存在于血液,伤口渗出物、脑脊液、胸水和痰液中,极少存在于尿液和粪便中。完整或破损的皮肤直接和间接接触培养物及污染

    9、的实验室台面,意外的胃肠道外接种,以及在极少情况下接触有传染性的气溶胶,是对实验室人员的主要危害。 推荐的预防措施 建议在使用临床样本的实验操作及感染性培养物的定量诊断中,应用BSL-2级水平的操作技术、防扩散设备和设施。在使用实验性感染的啮齿类动物时,建议应用BSL-2级水平的操作技术、防扩散设备和设施。对于涉及“生产数量或浓度”的培养物的工作,以及产生气溶胶可能性较高的实验操作,建议采用BSL-3级水平的操作技术、防扩散设备和设施。 注意事项 已有获得许可的疫苗,但是,除了经常操作临床样本或培养物的人员,不推荐对所有实验室人员进行免疫。在动物疾病诊断实验室中,建议对所有操作病原体的人员,所

    10、有在培养物处理间工作的人员,以及所有对受感染的动物进行操作的人员进行免疫。 二、百日咳博德特氏菌 百日咳博德特氏菌是在世界范围内分布的一种人类呼吸道病原体,是引起百日咳的致病菌。百日咳是一种典型的儿童疾病,然而,该病原体己日益变得与成人疾病相关,文献已经报道过几次在卫生保健工作人员中的爆发。症状不典型或者未诊断出患有该疾病的青少年和成人可成为感染源,将该病原体传播给婴儿和儿童。有文献记录在一个大型研究机构中普发生8例成人感染百日咳博德特氏苗,他们每个人的工作都没有直接与这种病原体接触,但是都曾进入过操作这种病原体的普通实验室区域。其中还有一例二次传播给家庭成员。在美国一所较大的中西部大学也发生

    11、过一次类似的事件,引起两例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一例二次传播。除了在工作场所发生的成人与成人间的传播,其他实验室获得性百日咳博德特氏菌感染也曾有报道。但操作临床样本或分离物引起的获得性感染还未见报道。易感者接触感染源的亲密程度和频率可以影响这种空气传播传染病的侵袭率。 实验室危害 这种病原体主要存在于呼吸道分泌物中,但未见在血液和组织中存在。因为它们的自然传播方式是通过呼吸道途径,所以最大的潜在危害是在操作该病原体的培养物或浓缩悬浮液时产生的气溶胶。 推荐的预防措施 对于所有涉及使用或操作已知或可能具有感染性的临床样本或培养物的工作,建议应用BSL-2级水平的操作技术、防扩散设备和设施。感染动物的

    12、动物实验室,应采用ABSL-2级水平。对于可能产生具有潜在传染性气溶胶的实验操作,应使用基本的防扩散设备和仪器(如生物安全橱、安全离心杯或者特殊设计的安全离心机)。当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操作时,建议采用BSL-3级水平的操作技术、防扩散设备和设施。 注意事项 有商品化的百日咳疫苗,但目前并不推荐应用于成人。建议查阅刊登在(CDC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周报告(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MM-WR)上的免疫技术顾问委员会最近的介绍,以获得有关成人使用百日咳疫苗的建议。 三、布氏杆菌属(牛布氏杆菌、犬布氏杆菌、羊布氏杆菌、猪布氏杆菌) 布鲁斯病一直是最常见的实

    13、验室相关性细菌感染病。牛布氏杆菌、犬布氏杆菌、羊布氏杆菌和猪布氏杆菌都曾在实验室人员中引起疾病,对布氏杆菌抗原的过敏症也是实验室人员遇到的一种危害。个别病例是因为接触实验性感染或自然感染的动物或其组织引起的。 实验室危害 这种病原体可以存在于血液、脑脊液和精液中,有时也可存在于尿液中。大部分实验室相关性感染发生在研究机构,主要是由于接触了大量生长的布氏杆菌。在临床实验室也出现过病例,是由于吸入了细菌培养物。在这些病例中,感染者的皮肤都曾与培养物或者来自动物的传染性临床样本(如血液、子宫分泌物)直接接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曾引起过大爆发。口吸入,意外的胃肠道外接种,溅入眼、鼻和口中也曾

    14、导致感染。 推荐的预防措施 对于操作含有或可能含有致病性布氏杆菌的人类或动物的临床样本的工作,建议应用BSL-2级水平的操作技术。对于所有有关在本总结中列出以及用于实验性动物研究的致病性扣氏杆菌培养物的操作,建议分别采用BSL-3级水平和动物BSL-3级水平的操作技术、防扩散设备和设施。 注意事项 目前对人类布氏杆菌疫苗的研制和检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尚无可供人类使用的疫苗。 四、Burkholderia马鼻疽杆菌(假单胞菌属马鼻疽杆菌) 曾经报道过两个实验室相关性类鼻疽病例:个与接触大量的气溶胶和皮肤接触有关;另一个推测在对盛有Pseudomonas. cepacia培养物的开口烧瓶进行

    15、超声灭菌过程中,吸入了传染性气溶胶而引起。 实验室危害 取决于感染部位的不同,这种病原体可以存在于痰液、血液、伤口渗出物和各种各样的组织中。对实验室人员的主要危害是与培养物和来自人类、动物或环境的感染性物质直接接触,摄入、自身接种以及暴露在传染性气溶胶和飞沫中。已经证明该病原体存在于血液、痰液和脓液中,并可见于取自疫区的土壤和水样中。 推荐的预防措施 对于所有已知或可能具有感染性的体液、组织和培养物的实验操作,建议应用BSL-2级水平的操作拄术、防扩散设备和设施。当处理受感染的动物,进行动物尸检以及有可能皮肤直接接触感染性物质时,应该戴上手套。对于极有可能产生气溶胶或飞沫以及涉及生产数量和浓度

    16、的感染性物质的实验操作,可以采用进一步的基本防扩散和人员预防措施,例如相当于BSL-3级水平的措施。 注意事项 目的还无可用于人类的疫苗。 五、弯曲杆菌属(空肠弯曲杆菌结肠弯曲杆菌胎儿弯曲杆菌) 尽管有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病例记录,但空肠弯曲杆菌结肠弯曲杆菌很少引起实验室相关性疾病。家养和野生动物包括家禽、宠物、农场牲畜、实验室动物和野生鸟类都是已知的传染源,对实验室人员和动物饲养员是潜在的传染源。实验性感染的动物也是感染时潜在来源。 实验宣危害 致病性弯曲杆菌可以大量存在于粪便样本中。胎儿弯曲杆菌也可存在于血液、脓液、组织和痰液中。摄入空肠弯曲杆菌或胃肠道外接种构成了主要的实验室危害。一个个体

    17、经口摄入500个细菌就可造成感染。暴露在气溶胶中能否引起感染还未知。 推荐的预防措施 操作培养物或可能具有感染性的临床样本的工作,建议应用BSL-2级水平的操作技术、防扩散设备和设施。处理自然或实验性感染的动物,建议采用ABSL-2级水平的操作技术,防扩散设备和设施。 注意事项 目前还无可用于人类的疫苗。 六、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衣原体、沙眼衣原体 鹦鹉热、性病淋巴肉芽肿(Lymphogranuloma venereum,LGV)和沙眼曾经是最常发生的实验室相关性细菌感染。1955年以前,绝大多数实验室获得性感染是鹦鹉热,且死亡率最高。实验室获得性鹦鹉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处理、饲养自然或实验性感

    18、染的鸟类或者对其进行尸检时接触及暴露在传染性气溶胶中。受感染的小鼠和鸟胚是次要的鹦鹉热衣原体来源。实验室动物末被报告为人类感染沙眼衣原体的传染源。 实验室危害 鹦鹉热衣原体可以存在于受感染鸟类的组织、粪便、鼻分泌物和血液中,以及受感染的人类血液、痰液和组织中。沙眼衣原体可存在于受感染人类的生殖器、腹股沟淋巴结炎渗出液和结膜液中。暴露在处理受感染的鸟类及其组织时产生的气溶胶和飞沫中是对实验室人员的主要危害。沙跟衣原体的主要实验室危害是意外的胃肠道外接种,眼、鼻和口腔黏膜直接和间接接触生殖器、腹股沟淋巴结炎渗出液,结膜液,细胞培养物及受感染的鸟胚液。传染性气溶胶也可能造成潜在的危险。 推荐的预防措

    19、施 对受感染的鸟类进行尸检,对已知含有或可能感染了鹦鹉热衣原体或沙眼衣原体的组织或者培养物进行诊断检查的工作,建议应用BSL-2级水平的操作技术、防扩散设备和设施。尸检前用清洁剂和消毒剂打湿受感染鸟类的羽毛,能够明显降低鸟羽毛和外表面上污染的粪便和鼻分泌物形成气溶胶的危险性。对于研究自然或实验性感染关在笼中的鸟类,建议采用ABSL-2级水平的操作技术、防扩散设备和设施。对鸟类和小鼠进行尸检,打开被接种的鸟胚,以及皮肤有可能直接接触受感染的组织、腹股沟淋巴结炎渗出液和其他临床样本时,建议戴上手套。对于极有可能产生气溶胶或飞沫的实验操作以及涉及大量或高浓度感染性物质的工作,建议采用BSL-3级水平

    20、的设施和操作技术。 注意事项 目前疫苗还不可用于人类。 七、肉毒梭菌 尽管只有一个肉毒毒素中毒的病例报告,可能与在实验室中处理病原体或毒素,或者处理自然或实验性感染的动物有关,但是仍必须严肃地考虑中毒结果。培养肉毒梭菌的工作要求特殊的安全考虑,因为它们可能会被用于生物恐怖主义活动。 实验室危害 肉毒梭菌或其毒素可存在于许多种食物、临床样本(血清、粪便)和环境标本(土壤、地表水)中。暴露于肉毒梭菌毒素中是主要的实验室危害。毒素可以经摄入或与皮肤、眼或黏膜(包括呼吸道)接触后吸收,意外的胃肠道外接种也是一种重要的暴露形式。在肉汤培养物中,每毫升毒素的量可达小鼠LD50。的2X10 5倍。 推荐的预

    21、防措施 对于操作已知含有或可能含有毒素的物质的工作,建议应用BSL-2级水平的操作技术、防扩散设备和设施。通过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可得到一种5个效价(ABCDE)的肉毒类毒素,这是一种研究性新药(IND)。对于要培养肉毒棱菌或其毒素的工作人员,建议应用类毒素。次氯酸钠溶液(0.1%)或氢氧化钠溶液(0.lmol/L)可轻易地使毒素失活,所以推荐用于净化工作台面和溅出的培养物或毒素。对于产生气溶胶或飞沫的可能性较高的实验操作以及涉及生产数量毒素的操作,还需要额外的基本防扩散和人员预防措施,例如在BSL-3级水平中建议的那样。对于诊断研究和毒素的滴定,建议采用BSL-2级水平的操作技术、防扩散设

    22、备和设施。 八、破伤风杆菌 尽管这种病原体对实验室人员的危害不大,但还是已发生5例实验室相关性感染。 实验室危害 意外的胃肠道外接种和撮入破伤风毒素是对实验室人员的主要危害。因为还不确定这种毒素能否通过黏膜被吸收,所以与气溶胶和飞沫传播有关的危害还不是很清楚。 推荐的预防措施 对于涉及操作培养物或毒素的工作,建议采用BSL-2级水平的操作技术、防扩散设备和设施。尽管感染实验室相关性破伤风的危险很低,但成人每隔10年肌肉注射一次白喉破伤风类毒素,可进一步降低接触毒素和伤口污染对实验室人员及动物饲养员的危害,所以强烈推荐这个预防措施。建议查阅刊登在,(CDC发病率和死亡芈每周报告(MMWR)上的免

    23、疫技术顾问委员会(ACIP)最近的介绍,以获得有关成人接种抗破伤风杆菌疫苗的建议。 九、白喉棒状杆菌 已经有实验室相关性白喉棒状杆菌感染的记录,但实验室动物相关性感染还未有报告。 实验室危害 这种病原体可以存在于鼻、咽喉部(扁桃体)、咽部、喉部和伤口渗出或分泌物中,也可存在于血液中及皮肤亡。吸入、意外的胃肠道外接种以及摄入是这种病原体主要的实验室危害。 推荐的预防措施 对于使用已知或可能受感染的临床样本或培养物的操作,建议应用BSL-2级水平的操作技术、防扩散设备和设施。对于感染动物的研究,建议采用ABSL-2级水平的设施。尽管实验宰相关性白喉感染的危险很低,但成人每隔10年肌肉注射一次白喉-

    24、破伤风类毒素,可进一步降低接触毒素和操作感染性物质对实验室人员及动物饲养员的危害。建议查阅刊登在CDC发病串和死亡串每周报告(MMWR)上的免疫技术顾问委员会(ACIP)最近的介绍,以获得有关成人接种抗白喉棒状杆菌疫苗的建议。 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产毒株(VTEC/SLT,也称为肠出血性菌株)已证明会对实验室人员造成危害。虽然受染者发生溶血尿毒症综合征的概率较低(通常是儿童),但这却是感染这种微生物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农场家养的牲畜(尤其是牛)是这种微生物主要的传染源。实验性感染的小动物是实验室相关性感染的病源。 实验室危害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通常是从粪便中分离的。许多被该微生物污染的食

    25、物都可以作为传播媒介,包括未烹调的牛肉、未消毒的牛奶制品。在受感染的人类或动物的血液中很少发现这种病原体,摄入是主要的实验室危害,暴露在气溶胶中能否造成危害尚不清楚。 推荐的预防措施 对于使用已知或可能具有感染性的临床样本或培养物的操作,建议应用BSL-2级水平的操作技术、防扩散设备和设施。对于涉及实验性或自然感染动物的操作,建议采用ABSL-2级水平的设施和操作技术。目前尚无可用于人类的疫苗。建议查阅刊登在CDC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周报告(MMWR)上的免疫技术顾叫委员会(ACIP)最近的介绍,以获得有关接种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苗的建议。 十一、土拉热弗朗西斯菌 土拉热曾经是一种最常见的实验室相

    26、关性细菌感染,几平所有的病例都发生在进行土拉热研究的机构中,个别病例与处理自然或实验性感染的动物或其他寄生物有关,在临床实验室中电发生过感染病例。培养土拉热弗朗西斯菌的工作要求特殊的安全考虑因为它们可能会被用于生物恐怖主义活动。 实验室危害 这种病原体可存在于受感染动物伤口的渗出物、呼吸道分泌物、脑脊液、血液、尿液和组织,以及受感染节肢动物的体液中。皮肤和黏膜直接接触感染性物质,意外的胃肠道外接种,摄入以及暴露在传染性气溶胶和飞沫中都会造成感染危险。与临床样本和受感染动物相关的感染相比,与培养物相关的感染更常见,人类通过呼吸道途径感染的LD2550剂量约为10个病原体。 推荐的预防措施 对于操

    27、作含有或可能含有土拉热弗朗西斯菌的人类或动物临床样本的工作,建议应用BSb-2级水平的操作技术、防扩散设备和设施。对于培养操作和实验动物研究,建议分别采用BSL-3级水平和ABSL-3级水平的操作技术、防扩散设备和设施。 注意事项 已有抗土拉热弗朗西斯菌的疫苗。对于操作感染性物质或受感染的啮齿类动物的工作人员应考虑接种。对于研究该病原体或受其感染的动物的人员,以及在培养该病原体或饲养受感染动物的实验室或动物实验室工作或进入过这些房间的人员,建议接种疫苗。建议查阅免疫技术顾问委员会(ACIP)刊登在CDC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周报告(MMWR)上的最近的介绍,以获得有关接种抗土拉热弗朗西斯蔺疫苗的建议

    28、。 十二、幽门螺杆菌 自从1982年发现幽门螺杆菌之后,作为胃炎的一种病原体,受到的关注不断增加。幽门螺杆菌主要存在于人类的胃黏膜,感染后可能很长时间内没有或几乎没有症状,也可能表现为急性胃炎。实验性及意外的实验室获得性幽门螺杆菌感染都曾右报道。这种病原体可以存在于胃或口腔分泌物及粪便中。它的传播方式还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主要是通过粪-口或口-口途径传播的。 实验室危害 摄入是已知的主要实验室危害,暴露在气溶胶中能否构成危险还不清楚。 推荐的预防措施 对于操作已知含有或可能含有这种病原体的临床样本和培养物的工作,建议采用ESL-2级水平的操作技术、防扩散设备和设施。对于涉及实验性感染或自然感染

    29、的动物的实验操作,建议采用ABSL-2级水平的操作技术、防扩散设备和设施。 注意事项 目前还无可用于人类的疫苗。 十三、问号钩端螺旋体(所有血清型) 细螺旋体病是一种记录详细的实验室危害。Pike报告了67例实验室相关性感染和10个死亡病例,另外还有3个病例曾被报道过。 曾报道一只实验性感染的家兔引发了问号钩端螺旋体血清变异型出血性黄疽型感染。在处理、饲养或对实验性感染或者自然感染的哺乳动物进行尸检时,直接或间接接触这些动物的体液和组织是造成感染的可能原因。患有慢性肾感染的动物,其病原体可长期大量地经尿液排出。 实验室危害 这种病原体可存在于受感染动物的尿液、血液和组织中。摄入、意外的胃肠道外

    30、接种、皮肤或黏膜自接和间接接触培养物或感染的组织和体液(尤其是尿液),是主要的实验室危害。暴露在气溶胶中能否构成危险还不清楚。 推荐的预防措施 对于涉及使用或操作已知或可能具有感染性的组织、体液和培养物的工作,以及饲养受感染动物的动物实验室,建议采用BSL-2级水平的操作技术,防扩散设备和设施。在处理和对受感染动物进行尸检时,以及有可能皮肤直接接触到具有感染性的物质时,建议戴手套。 注意事项 目前还无可用于人类的疫苗。 十四、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氏杆菌 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氏杆菌可对实验室人员造成潜在危害。这种革兰氏阳性、无芽孢形成的需氧杆菌是溶血性的,并含有过氧化氢酶。从土壤、尘埃、人类食物

    31、、动物和无症状的人中都可以分离出这种细菌。大部分利斯特氏杆菌病是由于食用了受污染的食物、特软的奶酪、生肉和没有洗过的生蔬菜引起的。尽管健康成人和儿童会感染利斯特氏杆菌,但通常病情不是很严重。而对妊娠妇女、新生儿和免疫功能受到损害的人则会造成严重危害。 买验室危害 可在粪便、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血液及食物和环境的物质中发现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氏杆菌。自然或实验性感染的动物对实验室人员、动物饲养员和其他动物来讲是个传染源。摄入是最可能引起感染的方式,但是在直接接触传染源后,也能造成眼及皮肤感染。妊娠妇女最易在妊娠79个月感染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氏杆菌,可能会造成提前分娩。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氏杆菌叫通过胎盘传播,可能会导致播散性脓肿,从而对胎儿造成极大威胁,死亡率几乎达到100。 推荐的预防措施 对于操作已知或怀疑含有病原体的临床样本和培养物的工作,建议采用BSL-2级水平的操作技术、防扩散设备和设施。处理受感染的培养物时,应戴上手套和护眼装置。对于操作实验性或自然感染动物的工作,建议采用ABS


    注意事项

    本文(病原体及生物安全程度分级.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