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

    • 资源ID:18505190       资源大小:29.93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

    1、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1)用“_”画出表示形状的词语,鸟窝还会有哪些形状?请你写一写。 (2)_在枝头跳起了舞。( )

    2、A.树叶B.小动物C.各种形状的鸟窝(3)从画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你觉得文段中的哪处想象最有意思?为什么? (5)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 【答案】 (1)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梯形、五边形、圆柱形。(2)C(3)体会到“我”是一个热情好客的孩子。(4)我觉得树弯下腰让大家轻而易举地进鸟窝最有意思,因为从中可以看出“我”的调皮可爱、心思细腻、彬彬有礼。(5)我想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在百花盛开的春天里,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根据意思从文中找词语的能力。抓住“形状”一词分析,即可找到相关词语

    3、。文中的三角形、正方形等都是表示形状的词语。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这是原句,其中“它们”指那些鸟窝。 (3)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作者想到让那么多小动物有地方住,甚至包括读者,可见作者是个热情好客的人。 (5)可以让自己变成小鸟、蝴蝶,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一写想象中快乐的自己即可。 故答案为:(1)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梯形、五边形、圆柱形

    4、。 (2)C;(3)体会到“我”是一个热情好客的孩子。(4)我觉得树弯下腰让大家轻而易举地进鸟窝最有意思,因为从中可以看出“我”的调皮可爱、心思细腻、彬彬有礼。(5)我想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在百花盛开的春天里,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能力。发挥想象力,自己也能变成更加有意思的事物。2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

    5、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_轻便_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1)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_轻便_好用的纸。(2)蔡伦是怎样造出纸来的?把描写动作的词语找出来,填一填。 剪或切浸_晒(3)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4)“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中“大约”的意思是_,可以去掉这个词语吗?为什么?

    6、_ 【答案】 (1)既;又(2)捣;捞(3)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4)大概;不能去掉,因为“大约”表推测,去掉后就变成了确定的说法,不够严谨 【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并列关系。故选“既又”;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此类型的题目

    7、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1)既、又 (2)捣、捞 (3)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4)大概、不能去掉,因为“大约”表推测,去掉后就变成了确定的说法,不够严谨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3阅读短文,完

    8、成练习 (二)心底盛开一朵花 匆匆上了公交车,我才发现没带公交卡。 司机倒是不错,可能是看我不像经常逃票的人,让我在皮包里继续找零钱。 在车上,我觉得自己像个小偷,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整钞,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那种尴尬和狼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面对车厢里几十人诧异的目光,我恨不能马上掏张百元大钞扔进投币箱来证明自己的粗心大意和清白。慌乱时,一个粗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先生,我这里有一块钱,你拿去吧。”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太太,满脸黑色的皱纹,一套灰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白毛巾,脚套一双褪了色的绣花鞋个典型的外地老太太。言语间,她已经替我把一块钱投了进去。我

    9、慌忙解释说:“那怎么可以,我怎么还您的钱呢?” 老太太笑了:“一块钱,还什么?又不是1万元。”这时,我发现车里的人都冲我和老太太笑了,这种让我捉摸不透的笑容使我越发不安起来。他们越是这样,我越不好意思,迫不及待地说: “大娘,要不这样吧,我和您一道下车,您等我几分钟,我去买包香烟,换开零钱后给您。”老太太又笑了:“我下一站就到了,下午回山东枣庄老家。我儿子一家都在南京打工,我是专门来看孙子的。三年前,我第一次在南京坐车时,不知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零钱,就像你现在的样子,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帮我投了一块钱。今天我正好有机会还南京人一份情。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你还

    10、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时保存在你那里。 听了老太太的话,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1)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 A.外貌B.语言C.动作D.心理(2)“我”因什么事而感到尴尬? (3)老太太叫“我”怎样还她的一元钱? (4)短文实际写了三次投币:三年前,_, 今天,_,将来,_。(5)“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 A.老太太的话把车厢里的人逗乐了。B.车厢的人听了“我”和老太太的对话觉得老太太很可爱。C.这是发自内心的笑,饱含着车上的人对老太太的赞4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两只蚂蚁 雷阵雨过后,两只蚂蚁从树缝中爬了出来,它们呼吸着 的

    11、空气,沐浴着 的阳光,欣赏着雨后 的景色。它们觉得山更青了,草更绿了,花更艳了,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显得更加美丽、动人。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两只蚂蚁被风吹了下来,正好掉到树下的大水坑里。 一只蚂蚁吓得动也不敢动,僵直地伸着它的足和触角,连呼救的勇气也没有。它感到自己的身体正在慢慢地往下沉,它想“我不行了,我完了” 另一只蚂蚁虽然心里也充满了恐惧,但是它想:“我怎能就这样死去呢?哪怕有万分之一的生存弟望,我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势力!如果不与逆_(n n)境抗争,就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它拼命地挣扎_(zh z)着,用尽_(jn jn)全身的力气蹬着、划着 第二天清晨只有一只蚂蚁从树缝里

    12、钻_(zhun zun)出来晒太阳仔细一看正是昨天在大水坑里挣扎的那只。(1)选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2)在第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3)请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 (4)仔细阅读短文,用横线画出两只蚂蚁掉到大水坑时想到了什么?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阅读。我的发现我在童年的时候,就发现了太阳与影子的(密切 亲切)_关系。一天中午,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望了望自己的影子咦,影子怎么缩短了?比往常短了好多呢!难道影子自己会变小?我疑惑了,便去问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没有回答我,让我自己去想。早晨,我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影子长长的,似乎比我长得高很多。中午,我的影子变短

    13、了。到了傍晚,影子又变长了。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我终于想出了一点眉目:影子的长短与阳光的温度有关。影子就像冰雪一样,早晨的阳光不怎么热,所以影子不会缩小;而正午却很热,于是影子一点一点萎缩,最后就变短了。我十分兴(xng xng)_奋,为自己能发现影子的秘密而感到自豪。直到我1l岁那年,有一天,科学老师讲起了太阳与影子的联系,可原因却与我的发现截然不同影子的长短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我的心里有些失落,但当年的那份发现的快乐却是永远忘不掉的。(1)选出括号里正确的词语和读音。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深沉地思考。_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_(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我

    14、”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早晨时,“我”的影子_;中午时,影子_;到了傍晚,影子又_。“我”认为影子的长短与_有关,而科学老师告诉我们影子的长短是随着_而变化的。(4)对第三自然段的段意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_ A.“我”又仔细观察了影子长短的变化。B.“我”经过观察与思考,认为影子的长短与阳光的温度有关。C.“我”的苦思冥想。(5)“我”当年发现影子的秘密时的心情是_;后来科学老师告诉“我”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时,“我”的心情是_。 (6)你在童年发现过什么呢?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金子 那是许多年前发生的故事,我一直都没有忘记。因为在这件事中我也看到了金子。 那一年的春(cn chn)天,村里

    15、的两个小女孩小琴和英子提着篮子,拿着小铲子去南村(cn chn)挖野菜。 呀!这里有好大一片野菜。孩子们的手又快又巧,不一会儿,小篮子里装(zhung zung)满了野菜。小琴挖着挖着,突然,刀尖碰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她用小铲子一挑(tio tio),从松软的土里挑出了一个黄澄澄的、亮晶晶的圆片。“哎,这是什么呀?”小琴叫起来。“这是不是金子?”英子把圆片掂一掂说,“我看肯定是金子!”于是她们急忙向村里跑。 孩子们飞快地进了村,找到正在开会的村长,抢着说捡金子的经过。老村长笑着,看了看孩子们说:“这不是金子,是装饰马鞍用的铜钉帽。”孩子们不好意思地笑了。 老村长笑呵呵地继续说:“可我发现了更多

    16、的、更珍贵的、闪闪发亮的金子。”(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春_(cn chn)天 南村_(cn chn)装_(zhung zung)满 挑_(tio tio)(2)全文共_个自然段。 (3)短文主要写了_事。 (4)照样子,写词语。 黄澄澄、_、_、_、_(5)读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老村长发现的“金子”指的是什么? 7【答案】 (1)鱼肚白;淡红色;红晕;深红;金黄;绚烂(2)A(3)一、二;三;二;这段生动地描写了朝霞颜色的变化(4)B 【解析】【分析】(1)寻找文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相对简单,将文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挑出来即可。 (2)、(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

    17、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4)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从文章内容方面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1)画出:鱼肚白;淡红色;红晕;深红;金黄;绚烂;(2)A(3)一;二;三;例:二;这段生动地描写了朝霞颜色的变化(4)B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的掌握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依据段意选段落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题目的辨析能力。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

    18、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

    19、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出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蒋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1)“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这句话所表现的石拱桥的特点是( ) A.结构坚固B.形式多样C.历史悠久(2)说出下面句子用的说明方法。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

    20、宽9米。_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_(3)根据你对第二段中划线句的理解。画一幅简单的赵州桥示意图。 (4)“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一句中画线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5)选文在遣词炼字方面颇具功夫。用“_”一词突出赵州桥在世界石拱桥史上的地位与成就;用“_”一词表明赵州桥造成后使用至今的悠久历史;用“_”一词来介绍赵州桥施工技术的独具匠心;用“_”一词赞颂设计者的不凡智慧,无一字不自然贴切,简明朴实而又妙趣横生。 【答案】 (1)A,C(2)列数字;打比方(3)(4)不能。“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

    21、”是从程度上限定,说明只是当时可算,而现在就不一定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去掉后说明语言就不严密准确。(5)著名;最古;巧妙绝伦;杰出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3)根据对第二段中划线句的理解,画一幅简单的赵州桥示意图即可。 (4)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5)考查炼字的题,分析

    22、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语句进行理解。 故答案为:(1) A C(2)列数字;打比方(3)略(4)不能。“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说明只是当时可算,而现在就不一定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去掉后说明语言就不严密准确。(5)著名、最古、巧妙绝伦、杰出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绘画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9类文阅读。 民艺

    23、一绝南阳烙画河南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南阳有“三宝”烙画、玉雕、出师表,“烙画”位居其首,蜚声海内外。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用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XX之间的铁笔烙烫。百闻不如一见。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亲自观看了烙画师们制作的过程。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最后是上色,遵循一定顺序,根据作品需要,有的不施任何颜料,只用白描技法勾勒线条,用西画素描的黑、白、灰来烘色;有的以烙为主,套彩为辅,在竹木、宣纸或丝绢等材质上勾画烘烫作画。看他们的作品,或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或凝色浑实,敦厚拙朴;

    24、或色调清爽,云淡风轻;或虚实相应,层次明晰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效应。恍惚间,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南阳烙画的艺术长廊,它们越过眼前,穿越历史,回到了千年以前的汉代是啊,这些精美的艺术画廊是家乡人民在用他们的智慧、妙思、巧手谱写着、延续着(1)用横线在短文中画出烙画的制作过程。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烙画,是_(地方)的特色,它又称为“_”“_”“_”,需要用_度的铁笔在材料上进行烙烫。(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文章开宗明义,点明“烙画”特殊地位,既吸引读者又为下文展开作好铺垫。_ “烙画”的作画材质有严格的要求,只能使用竹木、宣纸、丝绢。_“烙画”没有任何颜色,只有素描的黑、白、灰。_南阳

    25、“烙画”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之一,它体现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_【答案】 (1)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最后是上色。(2)河南南阳;烙花;烫花;火笔画;摄氏三百至八百(3)正确;错误;错误;正确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阅读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画: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

    26、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最后是上色。(2)河南南阳 烙花 烫花 火笔画 摄氏三百至八百(3)正确;错误;错误;正确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 据说公元336年,有位_的僧人路过敦煌的沙鸣山时,看见了沙鸣山在一片金光的笼罩之下出现了千佛的形状,于是他无比虔诚地开凿了第一个石窟,供奉佛像。现在,在敦煌近500个洞窟中,有2400多座彩塑、4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5座

    27、唐宋木结构建筑。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北魏时期开凿的。主佛卢舍那大佛,身高17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是龙门石窟中最高最大的佛像。他面容端庄娴雅,表情温和亲切,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也是北魏时期开凿的。著名的露天大佛有17米高,端坐在危崖绝壁中,笑眯眯地俯视着_。特别_的是,云冈石窟的浮雕以连环画的形式叙述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故事。 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每年都要吸引_的游客前去参观游览。(1)把下列四字词语填入句子中合适的横线上。 引人注目 成千上万 芸芸众生 德高望重据说公元33

    28、6年,有位_的僧人路过敦煌的沙鸣山时,看见了沙鸣山在一片金光的笼罩之下出现了千佛的形状,于是他无比虔诚地开凿了第一个石窟,供奉佛像。著名的露天大佛有17米高,端坐在危崖绝壁中,笑眯眯地俯视着_。特别_的是,云冈石窟的浮雕以连环画的形式叙述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故事。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每年都要吸引_的游客前去参观游览。(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短文介绍了_、_、_三大石窟,其中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的是_,讲述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故事的是_,“东方的维纳斯”指的是_。(3)请你在短文中找出一处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句子,用“_”画出来。并写一写这样写的作用。 (4)读了短文,判断正误。 这三座石窟都是在北魏时期开凿的。这三座石窟都是佛教胜地。只有中国人喜欢去这三座石窟游览。从这三座石窟我们能感受到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和伟大。【答案】 (1)德高望重;芸芸众生;引人注目;成千上万(2)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内的主佛(卢舍那大佛)(3)现在,在敦煌近50


    注意事项

    本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