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古代文论》讲义.docx

    • 资源ID:18496842       资源大小:60.45KB        全文页数:6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古代文论》讲义.docx

    1、中国古代文论讲义中国古代文论讲义 未经授课老师审核一、单选题:1、中国古代文论与中国古代长期封建社会的发展大体同步。(P1)2、中国古代文论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P2)3、和抽象性强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国古代早在先秦已经形成了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P4)4、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P7)5、在魏晋南北朝具理论性、戏剧性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P7)6、先秦两汉时期,文论处在与其它学术混沌未分的状态。(P13)7、“文学”一词,最早大约见于论语先进篇。(P14)8、孔子说:“文学子游、子夏,这里的文学指一切典籍。(P14)9、孟子首创“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

    2、P15)10、提出“养气之说”,激励中国古代文士对崇高的精神品格的自我期待与追求,而且还影响了后世文气论,是孟子。(P15)11、主张开了汉代扬雄、南朝刘勰所标举的原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是荀子。(P16)12、“灭文章,散五采”,这个说法是庄子。(P17)13、道家对诗书礼乐的否定基于一种审美精神。(P18)14、墨子主要文论观是:“非乐”论和“三表”法。(P18)15、其论文艺,“以功用为之的彀”是韩非子的论点。(P19)16、尚书的“诗言志”被朱自清先生称为“开山的纲领”。(P19)17、在我国文论史上首次明确提出“发愤抒情”的诗论主张的,是伟大诗人屈原。(P19)18、后

    3、司马迁“发愤著书”与陆机“诗缘情”之说,正渊源于屈原的思想。(P20)19、“黼黻之美,在于杼轴”出自刘安的淮南子。(P22)20、秦汉以来楚辞研究的总结者是王逸。(P25)21、扬雄对诗赋的基本评价意见是“劝百风一”。(P26)22、提出文为世用、文贵诚实、文贵独创、文贵自然等一系列文论主张的是王充。(P27)23、先秦属开创性文论,以阐述文学性质、功能及基本原则为主要内容。(P27)24、儒家文论在中国古代文论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P28)25、儒家诗教崇尚“温柔敦厚”的艺术风格,出自礼记乐记。(P31)26、开言语枢机的著作是系辞。(P40)27、孔子评诗、乐的标准“思无邪”。(P44)

    4、28、诗歌的兴,朱熹注为“感发意志”。(P45)29、可以观,朱熹注为“考见得失”。(P45)30、“可以观”具有认识作用。(P46)31、孔子评论韶乐是尽善尽美,指韶乐是一种歌颂礼让之德的音乐。(P47)32、庄子文艺创作主体的审美态度:“心斋”、“坐忘”。(P50)33、庄子在田子方篇中提出:“解衣般礴”式的文艺创作,也是其崇尚自然、素朴的审美风格的佐证。(P55)34、毛诗序是我国古代诗论的第一篇系统性的诗学论文。(P59)35、王充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的看法是外内表里,自相副称。(P66)36、中国古代文论的文体论,成熟于魏晋南北朝。(P96)37、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位系

    5、统而周详地讨论文体问题的是刘勰。(P97)38、体现文的自觉的特征是文气说。(P101)39、文赋是我国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P104)40、“其始也,皆收视反听”指在虚静专心的思考中。(P107)41、抱朴子的作者是葛洪。(P112)42、沈约的代表作是宋书谢灵运传论。(P118)43、四声学说和永明诗体的创造者是:沈约。(P120)44、浮声和切响,实际上指的就是四声中的平声和仄声。(P121)45、刘勰的论文宗旨是原道征圣宗经的文学思想。(P125)46、刘勰谈论文学想象主要用到神思。(P129)47、刘勰认为体指体貌、风格。(P131)48、刘勰认为性指作家的才性。(P13

    6、1)49、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论文学批评的是:知音篇。(P136)50、在魏晋南北朝完全可以和亚里斯多德诗学相比美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P137)51、文心雕龙一书特点是体大虑周。(P136)52、钟嵘指出了建安、太康、元嘉三个时期的诗歌成就最高是曹植。(P141)53、主张自然美的是钟嵘。(P142)54、在诗歌的审美观点上钟嵘提出滋味说。(P142)55、钟嵘对“兴”的解释是“文已尽而意有余”。(P143)56、古代最早的一部品诗的诗歌理论著作是钟嵘的诗品。(P145)57、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

    7、子弟。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P146)58、李白所追求的诗歌艺术理想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P168)59、“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出自杜甫的戏为六绝句。(P168)60、传为王昌龄所作的诗格,明确提出诗歌的“意境”概念。(P169)61、皎然的代表作是诗式。(P170)62、文以明道的“道”的内涵是辅时及物为道。(P172)63、韩愈提出的“不平则鸣”说相呼应,提出了“舒泄郁愤”说。(P172)64、“太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是韩愈提出的。(P172)65、中国的第一部诗话是欧阳修的六一诗话。(P175)66、王若虚的代表作是滹南诗话。(P180)67、元好问的代表作是论诗

    8、绝句三十首。(P181)68、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婉约词派的理论的是张炎的词源。(P185)69、“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是韩愈说的。(P197)70、司空图的代表作是与李生论诗书。(P207)71、司空图的诗品与钟嵘的诗品不同之处,在于侧重审美品味。(P207)72、关于审美品味,司空图主要提出:韵味说。(P209)73、司空图认为评论诗歌的理论前提是:辨于说。(P209)74、司空图的“韵味说”所追求的是一种含蓄的美。(P211)75、“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出自司空图的诗品。(P211)76、“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出自苏轼的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P22

    9、3)77、江西诗派的宗主是黄庭坚。(P227)78、陈师道为江西派“三宗”之一。(P233)79、吕本中提出了“活法”说。(P234)80、关于文学欣赏,朱熹提出“玩味”、“涵泳”说。(P239)81、在诗歌的基本特征,严羽提出:“别材”、“别趣”说。(P240)82、“别材”之“材”,指诗歌题材。(P241)83、“别趣”之“趣”,指诗歌的艺术旨趣。(P242)84、严羽提出盛唐为法,理由是盛唐的诗歌气象浑厚。(P247)85、前七子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P270)86、前七子论诗主要是反对“台阁体”。(P271)87、清代散文理论批评影响最大的是桐城派。(P277)88、谢榛主张意

    10、象“妙在含糊”。(P289)89、“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出自于谢榛的四溟诗话。(P289)90、“诗有天机,待时面发,触物而成,虽幽寻苦索,不易得也”,这段话强调灵感。(P290)91、性灵说是公安派文论的核心。(P296)92、在文学的雅俗关系问题上,袁宏道的主张是宁今宁俗。(P298)93、提出“现量”说是王夫之。(P305)94、清初当时影响不大,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作家和论著是叶燮的原诗。(P311)95、叶燮关于诗歌本质的诊断(意思)是“感触起兴”。(P311)96、“诗之源流本末,正变盛衰,互为循环”是叶燮的说法。(P313)97、叶燮关于形象思维见解是:泯端倪而离形

    11、象,绝议论而穷思维。(P315)98、王士礻真在艺术风格上,以冲淡清远为宗。(P329)99、在清代中叶的诗坛中,最正宗的诗派是“格调”说。(P335)100、首创散文风格学上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是桐城派。(P353)101、清代词论影响最大的是常州派。(P254)102、张惠言是常州派的宗师。(P360)103、“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是元末明初高明在琵琶记说的。(P390)104、宋、元、明、清四代唯一一部较为系统地论述南戏的理论著作是南词叙录。(P403)105、认为戏曲的语言应该严守格律,不应该工巧而不合音律的是吴江派。(P408)106、汤显祖曲论主张集体体现在牡丹亭。(P412)1

    12、07、吴江派和临川派争论的焦点是对牡丹亭的评价。(P413)108、在明代以分品论曲的作品是曲律。(P417)109、李渔是一个集大成的出色的戏曲理论家。(P427)110、李渔戏剧理论的最大特色就是以舞台性为核心。(P428)111、从戏曲特点出发,李渔提出戏剧创作要“结构第一”。(P432)112、“小说”一词最早见诸庄子外物。(P450)113、小说的本质是琐屑零碎之言。(P451)114、最早将小说从史传分离出来的是蒋大器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序。(P453)115、提出小说的虚构要“情景造极”,以期给虚构寻求一个美学标准的谢肇氵制。(P454)116、随着白话小说创作的发展与繁荣,明代理论

    13、家的关注点是小说语言的通俗性。(P456)117、开始提出叙事角度转换的作用是明代水浒传袁本评点。(P462)118、赵令田寺的侯鲭录。(P463)119、开小说评点先河是刘辰翁的世说新语。(P463)120、理论家还总结了许多技巧,旨在通过不同性格之间的对比反衬以托出各自的个性的方法称为“背面铺粉法”。(P465)121、明清理论小说的主要形式是评点。(P467)122、明代后期文艺理论家的代表是李贽。(P471)123、李贽文学理论的核心,即是“童心说”。(P472)124、所谓“童心”,就是“真心”。(P472)125、“童心”是“绝假纯真”的“最初一念之本心”。(P472)126、童心

    14、说提倡顺乎人的自然本性。(P472)127、直接启发了明公安三袁、清袁枚等人“独抒性灵”的理论的思想先驱是李贽。(P473)128、“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是李贽说的。(P473)129、李贽关于小说的意见,主要集中在评论水浒传上。(P473)130、在忠义水浒传序中,李贽明确肯定了水浒传“发愤之所作”的精神。(P473)131、李贽评论小说的代表作是忠义水浒传序。(P473)132、开拓了小说研究的新天地是李贽。(P480)133、对水浒传的评价是读第五才子书法。(P481)134、将小说评点推向高潮,并使之体系化是金圣叹。(P481)135、金圣叹小说理论中最有创见的精华部分是性格论。(

    15、P484)136、因缘生法说,比喻作为文学创作要遵循一种特定的逻辑。(P488)137、毛氏还精心地总结了用“衬托”以塑造英雄人物的方法。(P496)138、张竹坡评点金瓶梅。(P500)139、“入世最深,方能为众脚色摹神也。”是张竹坡说的。(P504)140、在人物塑造法上,“讨出一个人的情理”是张竹坡说的。(P507)141、脂砚斋评点红楼梦。(P508)142、认为“事之所无,理之必有”是脂砚斋。(P511)143、中国第一次资产阶级的运动是文学改良运动。(P536)144、1868年,黄遵宪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诗歌主张。(P536)145、近代诗文理论在变化中形成了独特的

    16、近代气息。开创这一风气的,首推龚自珍。(P538)146、为诗文理论的近代化进程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是资产阶级维新派。(P538)147、在理论上构建了近代词学新貌的是人间词话。(P539)148、近代在语言方面形成的运动是白话运动。(P543)149、近代西方传入我国的文艺理论原则是典型化原则。(P544)150、一言以蔽之,其特点在“变”。(P547)151、刘熙载的代表作艺概。(P549)152、“在外者物色,在我者生意”是对文艺创作规律的认识。(P552)153、“诗品出于人品”的论家是刘熙载。(P553)154、“扩前人之巳发,阐前人之未发”谈的是对文艺的继承与创造关系的认识。(P557

    17、)155、文学改良运动在理论上鼓吹最力、贡献最大的代表人物是梁启超。(P560)156、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宣传家、政论家,是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理论家、组织者是梁启超。(P560)157、梁启超论诗,是以进化论为其哲学基础的。(P561)158、“新意境”、“新语句”、“旧风格”三者具备,是新诗歌的最高境界。(P561)159、第一个自觉地广泛接触和吸收西学来作为文论框架结构的学者是王国维。(P570)160、文学创作的审美特征:“境界说”。(P578)161、“境界说”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P579)162、“境界说”是王国维文论思想的核心。(P581)163、中国传统文论的

    18、最后一座丰碑是王国维。(P583)164、中国文论的集大成者是王国维。(P583)二、多选题:1、中国古代文论强调重视文学与社会生活的治乱兴衰、政治得失、风俗民情的相互,运用了美刺、诗教、兴观群怨等范畴去揭示其规律。(P6)2、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支柱是:意境说和教化说。(P7)3、汉代的文论围绕下列问题展开:(P23P26)(1)关于诗经的研究。(2)关于屈赋的争论。(3)关于汉赋的论述。(4)关于史记的评论。4、西汉前期,贾谊、刘安、司马迁等都给屈原辞赋以崇高的评价。(P24)5、屈原辞赋,东汉的扬雄、班固持批评意见。(P24)6、中国先秦的文化儒道互补,儒家重视下列问题:(1)文学的社会作

    19、用。(2)文质关系。(3)作家的道德修养。7、中国文论儒道互补,使道家的影响注重以下文论:(1)创作的思维规律。(2)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3)自然朴素的美学风格。8、下列属于儒家的诗论范畴有(被儒家津津乐道的范畴有):诗言志、诗教、比兴、质与文(即文质)。9、下列属于孔子论文学的社会作用的说法是:(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2)“兴、观、群、怨”说。(3)迩之事父,远之事君。10、下列属于孔子的文质观有哪些?(或论文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哪些?)(P46)(1)尽美矣,又尽善也。(2)文质彬彬。(3)“情欲信”、“辞欲巧”。11、庄子对后世产生影响的文论有:(1)“心斋”、“坐忘”。(2)

    20、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3)言不尽意,得意忘言。12、下列观点出自于毛诗序的有:(P61)(1)在心为志,发言为诗。(2)发乎情,止乎礼义。(3)主文而谲谏。(4)风以动之,教以化之。13、毛诗序创作为政治服务的两种形式:(P62)(1)上以风化下。(2)下以风刺上。14、王充提出下列观点:(P64)(1)疾虚妄。(2)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3)外内表里,自相副称。(4)文有伪真,无有故新。15、魏晋南北朝品评艺术的作品有:(P90)(1)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2)梁朝姚最的续画品。(3)梁代庾肩吾书品。(4)钟嵘的诗品。16、魏晋南北朝文论家常用的文学鉴赏方法有:鉴赏过程中的“味诗法”

    21、和文字表述上的“意象法”。(P94)17、下列属于魏晋南北朝文体论有:(P96)(1)曹丕的典论论文。(2)陆机的文赋。(3)挚虞的文章流别派。(4)李充的翰林论。(5)刘勰的文心雕龙。18、在曹丕的典论论文中所批评的文学现象包括:(P102)(1)文人相轻。(2)贵远贱近。(3)向声背实。19、陆机的论创作前的准备应具备的三要素:(P106)(1)观察万物。(2)阅读古籍。(3)抱有高尚廉洁的志向。20、陆机评论文学的标准是:“应”、“和”、“悲”、“雅”、“艳”。(P109)21、下列属于葛洪的文论见解有:(P113)(1)反对贵古贱今,主张今胜于古。(2)主张德行与文章并重。(3)强调著

    22、书立说要有助于教法。22、沈约的著作有:晋书、宋书、齐纪、四声谱。(P118)23、沈约传论对古代文论的最大贡献,是声律论和四声八病之说。(P118)24、四声学说和永明诗体的创造者是:沈约和周禺页。(P120)25、四声八病可归纳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P120)26、刘勰的文心雕龙的体例有: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P127)27、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认为培养想象力必须做到:(P130)(1)积学以储宝。(2)酌理以富才。(3)研阅以旁照。(4)驯教以怿辞。28、个性包括四方面因素:(P131)(1)才有庸俊。(2)气有刚柔。(3)学有浅深。(4)习有雅郑。29、

    23、刘勰认为“骨”的含义有:(P132)(1)事义充实。(2)条理连贯。(3)文辞精炼。30、刘勰在文学所反对的不良倾向包括:(P136)(1)贵古贱今。(2)崇己抑人。(3)信伪迷真。31、诗歌批评的方法有:(P144)(1)致流别。(2)掎摭利病。(3)显优劣。32、文镜秘府论指出: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P169)33、下列属于欧阳修的诗文见解有:(P175)(1)“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2)“感激发愤”。(3)“诗穷而工”。34、下列属于宋代诗话有:(P175)(1)欧阳修六一诗话。(2)张戒岁寒堂诗话。(3)姜夔白石道人诗说。(4)严羽沧浪诗话。35、程颢、程颐兄弟提出:“问

    24、作文害道否?”。(P176)36、皎然诗教化的观点有:(P190)(1)诗教。(2)取境。(3)自然。(4)复变。37、下列唐宋诗文理论家主张自然论的有:皎然、司空图、苏轼。(P193)38、下列属于白居易的诗论见解有:(P202)(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救济人病,裨补时阙”。(3)“诗者:要情,苗言,华声,实义”。(4)“其事核而实”。39、司空图“韵味说”的艺术原则:(P214)(1)直致所得。(2)思与境偕。(3)万取一收。(4)离形得似。(5)妙造自然。40、下列属于苏轼的文论见解有:(P218)(1)言必中当世之过。(2)了然于心者。(3)似淡而实美。(4)

    25、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41、苏轼认为要做到“辞达”必须要做到:了然于心者,了然于口与手。(P220)42、关于文学欣赏,朱熹提出“玩味”、“涵泳”说。(P239)43、严羽批评宋诗的不良现象有:(P240)(1)以文字为诗。(2)以才学为诗。(3)以议论为诗。(4)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44、严羽提出盛唐为法,理由是盛唐的诗歌:(P247)(1)气象浑厚。(2)盛唐诸人惟在兴趣。(3)羚羊挂角,无迹可求。(4)言有尽而意无穷。45、万历年间文学上掀起了声势壮观的文学解放思潮,其突出代表是李贽和公安派。(P272)46、明代反复古的文学理论家主要有:李贽和公安三员(或公字派

    26、)。(P272)47、明末清初三大学者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P273)48、清代中叶诗歌的四大流派是:神韵派、格调派、肌理派、性灵派。(P274)49、清代中叶诗歌的四大理论学说是: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性灵说。(P274)50、格调说提倡格调和诗教。(P275)51、桐城派的领袖包括方苞、刘大木魁、姚鼐。(P277)52、四溟诗话的基本观点是意象说和兴会说。(P289)53、下列属于性灵说的基本看法有:(P296)(1)“独抒性灵,不拘格套”。(2)“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尔”。(3)“夫性灵窍于心,寓于境”。(4)“人各有性,率性而行,是谓真人”。(5)“任性而发”。54、下列属于王夫

    27、之的文论见解有:(P301)(1)“诗道性情”。(2)“情景相生”。(3)“以意为主”。55、叶燮认为文学创作的客观因素是:理、事、情。(P314)56、叶燮认为文学创作的主观因素是:才、胆、识、力。(P314)57、王士礻真认为创造出有神韵的诗歌必须做到:(P325)(1)伫兴而就。(2)笔墨精练。(3)不著议论。(4)象外有象。58、袁枚的“性灵”说包涵有两个方面:性情和灵机。(P337)59、属枚诗论见解有:(P338)(1)诗本乎性情。(2)诗有天籁最妙。60、方苞、刘大木魁、姚鼐三人人称桐城派“三祖”。(P344)61、文章古老是“相济”指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P345)62、清

    28、代词论影响最大的是浙西派和常州派。(P254)63、浙西派词论的主要倾向是推尊词体,崇尚醇雅。(P355)64、吴江派格律论主要内容是:辨平仄、严句法、守古韵。(P409)65、王骥德认为好的戏曲故事情节要具有以下特征:(P421)(1)是“勿落套”新奇。(2)是“勿不经”合情合理不荒诞。(3)是“勿太蔓”线索简明紧凑。66、属于明清小说理论家的有:李贽、金圣叹、张竹坡、毛宗岗。(P452)67、小说与史传的实质区别是“虚”与“实”。(P454)68、明清小说理论家主要关注小说的三个要素:语言、情节、人物。(P455)69、近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曾将叙事文学的语言划分为“叙事之文”与“记言

    29、之文”。(P456)70、对于情节的结构安排与布局,明清理论家最重视的是有机整体性,曲折性与自然性的统一,情节的完整性问题。(P459)71、将“传神论”引入小说领域,是中国小说人物形象论的肇端是赵令田寺 和刘辰翁。(P463)72、早期的小说观注重小说的教化功能和史鉴功能。(P467)73、童心说锋芒直指盛行于世的假道说、假诗文。(P472)74、离骚、庄子、史记、杜甫诗、水浒传、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P481)75、三国演义的修订与评点实由毛纶、毛宗岗两父子共同完成。(P493)76、毛宗岗读三国志法评价最高的三个人物是诸葛亮、关羽、曹操。(P494)77、张竹坡肯定金瓶梅为“世情书

    30、”、“泄愤书”。(P501)78、属于近代词论著作的是: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和况周颐蕙风词话。(P539)79、近代文论发生质变的要点有:(P541)(1)变专制的封建文学为国民文学。(2)破杂文学体系建纯文学观念。(3)强调创作“自由”论。(4)白话运动的开展。(5)文体结构的改观。80、文学改良运动主要在“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三方面。(P560)81、梁启超认为“小说之支配人道”是“熏”、“浸”、“刺”、“提”四种艺术感染力的作用。(P569)82、文学创作的起源是“天才说”、“游戏说”。(P570)83、王国维在文艺美学上提出了以下说法:“苦痛说”、“古雅说”、“天才说”、“境界说”。(P574)84、文学创作的审美尺度:“苦痛说”、“古雅说”。(P5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古代文论》讲义.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