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生物11细胞生活的环境新人教版必修3.docx

    • 资源ID:18425653       资源大小:143.81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生物11细胞生活的环境新人教版必修3.docx

    1、高中生物11细胞生活的环境新人教版必修3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1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则代表的依次是()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答案B解析根据题图所示,由构成,属于细胞外液。与可以相互渗透,只能向渗透,只能形成,则可推知为血浆,为淋巴,为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以相互渗透,为细胞内液。2血细胞、肌细胞、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A血浆、体液、体液B血液、体液、淋巴C血浆、组织液、淋巴和血浆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答案C解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肌

    2、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淋巴细胞生活在血浆、淋巴中,综上所述,只有C项符合题意。3下列物质,在血浆中都能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血浆蛋白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载体、胆固醇答案A解析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二糖,B错误;蛋白酶在细胞内或消化道内,C错误;呼吸酶在细胞内,载体位于细胞膜上,D错误。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内液B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外液C汗液、尿液、泪液属于细胞外液,消化液属于细胞内液,四者均属于体液D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不属于体液答案D解析体液由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组成,细胞

    3、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细胞外液是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汗液和泪液直接分泌到外界环境中,消化道、尿道及膀胱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故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虽来源于体液,但已不属于体液。5下列关于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B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对水的吸引力越大C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水分的多少,水分越多,渗透压越大答案D解析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其形成主要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多少有关,溶质微粒越多,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反之,渗透压越低。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

    4、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6下列关于细胞外液酸碱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到7.45之间波动B人体做剧烈运动时,静脉血浆的pH暂时降低CpH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D细胞外液的pH保持稳定不变答案D解析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A正确;当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较多地进入血浆,会使血浆的pH略有降低,但在缓冲物质NaHCO3等的作用下,很快会恢复稳定,B正确;pH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C正确;内环境中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其pH并不是稳定不变的,D错误。7组织液生成增加,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5、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答案C解析组织水肿是指组织液增多的现象。造成组织水肿的原因有血浆蛋白含量减少,组织蛋白增多,淋巴循环受阻;饮食过咸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减少,不会引起组织水肿。8. 如图是作用于人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四大系统模式图,图中1、2、3、4分别是()A消化、循环、泌尿、呼吸B循环、呼吸、泌尿、消化C呼吸、泌尿、循环、消化D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答案A解析呼吸系统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故4是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可排出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故3是泌尿系统;循环系统将另三大系统相联

    6、系,故2是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消化吸收营养物质进入循环系统,故1是消化系统。9如图所示,图1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图2表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活在图1乙中的细胞可能是血细胞或毛细血管壁细胞B如果图1中过程6受阻,则甲中的水分会增加C图2中过程只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参与D图2中表示细胞产生的CO2等废物的排出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图1中丙是淋巴,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丁是细胞内液。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在血浆和组织液中,A正确;如果图1中过程6受阻,组织液会增加,引起组织水肿,即甲中水分增加,B正确;图2中过程需要泌尿

    7、系统的参与,C错误;图2中的代表O2和养料的吸收,代表细胞产生的CO2等废物的排出,D正确。10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如表所示(单位略)。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为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若为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血浆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D若为组织液,则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答案C解析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由表中数据可知是细胞内液,是细胞外液,A正确;与相比,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若为组织液,则为血浆,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则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流

    8、减弱导致组织液增多,B正确;肝细胞中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CO2从线粒体扩散到血浆中,依次穿过线粒体的2层膜、肝细胞的细胞膜以及毛细血管壁细胞的2层细胞膜,共穿过了5层膜,即10层磷脂分子层,C错误;组织液与细胞内液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正确。11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B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C葡萄糖分解是在进行的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答案D解析为淋巴管中的淋巴,是毛细血管(内有单行的红细胞)中的血浆,是组织细胞间的组织液,是细胞内液。内环境由构成,A

    9、错误;血红蛋白不在血浆中,而是在红细胞中,B错误;葡萄糖的分解是在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C错误。12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下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所表示的名称相同的是()Aa与b Bb与c Ca与d Dc与d答案C解析肌肉注射的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a),接着进入血浆和淋巴,在随体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之前,药物要再次进入组织液中(d)。13如图表示人体体液之间的部分关系,请分析回答:(1)细胞A中不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是_。(2)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_。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是_。(3)体液包括_两部分,绝大多数组织细胞

    10、直接从_中获得氧气和养料。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变化,最易于通过血浆的_和理化性质来反映。(4)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的渗透压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C内的渗透压。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_。(5)血浆中调节pH相对稳定的物质有_等,当各种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液时,在这些物质的作用及机体的调节下,主要通过_(器官)将多余的酸、碱排出体外。答案(1)成熟的红细胞(2)淋巴和组织液、(3)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织液化学成分(4)等于Na和Cl(5)HCO、HPO肺和肾解析(1)细胞A为血细胞,其中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进行无氧呼吸。(2)毛细淋巴管壁的外

    11、侧是组织液,内侧是淋巴。淋巴只能单向地来自组织液,并单向地经淋巴循环汇入到血浆中。(3)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从组织液中获得氧气和养料。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变化时,血浆的化学成分或理化性质会发生改变。(4)组织液的渗透压等于细胞C内的渗透压,组织细胞才能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所以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5)血浆pH维持在7.357.45,因为血浆中含有HCO、HPO等离子,如当乳酸进入时,则可与HCO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乳酸钠随尿液排出体外,碳酸分解为CO2和H2O,

    12、CO2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从而维持pH的相对稳定。14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甲中_中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水肿,其水的来源为_、_(填字母)。(2)图乙中约占人体体液的_;与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均属于_,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的含量有关,的具体内环境是_。(3)人体红细胞运输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需经过的途径为_(用图乙中的序号表示),共穿过_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的为图乙中的_。答案(1)B组织液AC(2)2/3细胞外液无机盐、蛋白质组织液和血浆(3)6细胞内液解析(1)由图甲中BDA为单向箭头可知,B为组织液,

    13、D为淋巴,A为血浆,C与B(组织液)进行双向物质交换,C应为细胞内液。营养不良造成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B(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水肿,组织液中水的来源为A(血浆)和C(细胞内液)。(2)存在于细胞内,为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细胞外液约占1/3;是血浆,是淋巴,是组织液,三者均属于细胞外液;(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为毛细血管壁,其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3)红细胞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需经过的途径为红细胞(1层膜)血浆毛细血管壁(2层膜)组织液组织细胞(1层膜)组织细胞的线粒体(2层膜),共穿过6层膜。CO2在组织细胞中产生

    14、,所以CO2浓度最高的为(细胞内液)。15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a表示_系统,b表示_系统,c表示_系统,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系统。(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4)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需穿过_层生物膜。答案(1)呼吸消化泌尿循环(2)CO2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3)降低NaHCO3(4)5解析(1)由图可知a吸入O2排出CO2,所以为

    15、呼吸系统;b吸收养料,所以为消化系统;c排出代谢废物,所以为泌尿系统。(2)CO2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由于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3)乳酸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易分解成CO2和H2O,CO2经呼吸作用排出体外,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4)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首先需要穿过肺泡壁的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进入毛细血管(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再进入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生物膜),共5层生物膜。 对应刷知识P1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人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2

    16、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被称之为内环境。3体液各成分间的关系_4各类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液和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组织液和淋巴;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和血浆。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1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的异同点: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2根据学过的知识,将物质归类填在后面的表格中续表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蛋白质和无机盐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来自Na和Cl。(2)酸碱度范围:7.357.45。维持因素:与它含有HCO和HPO等离子有关。(3)温度:人体体温一般维持在37 左右。三、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各个系统的参与。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生物11细胞生活的环境新人教版必修3.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