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初中地理学习.docx

    • 资源ID:18424243       资源大小:47.87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地理学习.docx

    1、初中地理学习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1-1一、位置优越1、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2、纬度位置:南北跨越的纬度很广,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只有高山地区有类似寒带的终年冰雪带3、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4、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表现: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热量丰富,南北相差近50个纬度,致使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大,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洋),使东部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降水较多,有利于农业生产,还有利于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事业,由于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海上交通,与各国交往。西靠亚欧大陆(面积最大的大

    2、陆),陆上交通便利,现已开辟了横贯东西的亚欧大陆桥,可直接与各国直接往来。二、国土辽阔1、国土面积: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2、四至点: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帕米尔高原附近,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两地存在着晨昏差异;最南端:曾母暗沙(4N);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存在着季节差异。3、陆上疆界和邻国 :两万多千米陆上邻国:14个;东邻朝鲜;北面是俄罗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接界;南接

    3、越南、老挝、缅甸。(P4的图1.4)4、海上疆界和邻国 线:长达18000多千米临海:自北向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琼州海峡为我国内海。有台湾岛(最大岛)、海南岛、舟山群岛(最大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同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六个国家。三、34个省级行政区1、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自治州、市)和乡(民族乡、镇)三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2、34个省级行政区在地图上的位置、名称、简称、行政中心(P7

    4、的图1.7和P10)1-2一、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国家中国1、人口数量:12.95亿(2000年),约占世界人口1/5以上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要满足这么多新增人口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这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3、我国的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口素质二、人口东多西少1、我国人口密度:我国人口密度为135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2、我国人口的分布:不均匀,大致以黑河-腾冲为界,东南多,西北少。东部地区面积占43%,人口占94%;西部地区面积占57%,人口占6%3、造成我国人口分布

    5、差异的原因东部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发展种植业,工商业发达,交通便利,所以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多高原、山地,地形崎岖,降水较少,多沙漠、草原,工商业落后,交通不便,因此西部人口稀疏。1-3一、56个民族1、我国民族的构成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总共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被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口在500万以上的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族等。2、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及国家的态度(P17“活动2-3”)二、民族的分布1、民族的分布: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6、;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总之,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2、我国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2-1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1、总趋势: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西部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呈西高东低。2、三级阶梯及其分界线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主要为高原和盆地,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间分界线: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第三级阶梯:主要为丘陵和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产生的影响地势西高东低

    7、,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使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二、地形复杂多样1、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草场分布、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地面平坦,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水草丰茂,盛产三河牛和三河马;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云贵高原:山岭起伏,地面崎岖、梯田广布。3、平原、丘陵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P25最后一段平原:东北平原(面积最大)、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8、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4、主要山脉分布东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为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喜马拉雅山脉-南岭;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从西而东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南北走向的3条: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有3条:阿尔泰山、祁连山、小兴安岭5、各大地形相互错综复杂,纵横交错:P27的“活动3”三、山区面积广大1、五大地形的比例:P27最后一段和P28的图2.82、山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利和弊(P28的正文部分)3、山区自然灾害的预防:P29的图2.102-2一、南北气温的差异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气温普遍偏低,越往北气温越低,

    9、南北温差很大原因:纬度因素、冬季风 一月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减缓了南北接受太阳光热的差异。3、温度带及其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P33的正文部分、图2.15和P34“活动2”亚热带-暖温带分界线:0等温线,即秦岭-淮河一线二、东西干湿的差异1、我国降水分布规律: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一线2、影响我国降水分布的原因: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夏季有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高原山地的阻挡和海

    10、陆远近的制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3、四大干湿区及各区分布的植被:(P36的正文部分和图2.17)湿润区-半湿润区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即秦岭-淮河一线半湿润-半干旱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干旱区分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4、降水量的多少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三、季风气候(特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显著1、季风气候的形成和影响因素(P38的图2.19和图2.20)形成:夏季:我国东部和南部的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气压高于陆地,风从东部和南部的海洋吹到陆地,形成夏季风(偏南风),给我国带来大量降水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压低于陆地,风从北方严寒的蒙古-西伯

    11、利亚地区吹向海洋,途经我国,形成冬季风(偏北风),给我国带来严寒和干燥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P39的图2.21)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特点:见P38的正文最后倒数两行4、季风气候带来的灾害性天气:P40-41的“活动3”四、气候复杂多样1、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P42的图2.26和正文部分2、我国气候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见P43的“活动2”3、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影响气温)、海陆位置(影响降水)和地形2-3一、众多的河湖1、河湖带给我们的利弊:利(P44的正文第二、三行);弊:水旱灾害等2、内流河(区)和外流河(区)

    12、:P44的图2.283、我国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点:外流河: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北方水文特征差别明显:南方外流河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较小,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北方除黑龙江等少数河流外,河水的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较短,含沙量大;原因:南方降水量大,雨季长,植物较茂盛,河流的泥沙含量少,冬季气温在0以上,北方正好相反。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内流河。高山冰雪融水是内流河的主要水源,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与季节密切相关。4、内流湖和外流湖:P44的图2.28二、黄河的治理1、黄河(我国第二长河)的地理位置:发源于西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

    13、晋、陕、豫、鲁等9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上、中游分界城市:内蒙古河口,中、下游分界城市:河南盂津2、黄河的利弊:P48的正文第三行-P49的第一行3、黄河的忧患:上游:荒漠化、凌汛;原因:气候干旱、草地退化;受纬度位置影响,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河水挟冰块而下,水势汹涌,导致水位猛涨;可采取措施:多植树造林等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原因:人为、自然原因(P49的第二段);可采取措施:保持水土、植树造林下游:地上河;原因:P49的最后一段;可采取措施:疏通河道、修建大堤等三、长江的开发1、长江(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的地理位置: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全长6300千米,流

    14、经青、川、渝、藏、滇、鄂、湘、赣、皖、苏、沪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上、中游分界城市:宜昌;中、下游分界城市:湖口2、“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峡谷多、水流急、落差大),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水能资源约占全国一半。因此,长江干支流上建立了很多座水电站,但因工程条件复杂、投资大等原因,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低。长江干支流很多,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是我国东西航运大动脉,素有“黄金水道”之称。3、长江开发和治理宜昌到江西湖口的中游段,河道弯曲,湖泊多,支流多,特别是荆江段,多浅滩和沙洲,水位高于两岸陆

    15、地,加上曲流发达,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新中国以来,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疏通长江航道,加强沿江港口建设,提高了长江运输能力。P56-57的“活动1-2”3-1一、自然资源与我们1、自然资源的概念: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2、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P60的图3.13、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和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4、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且注意保护和培育,就能够实行永续利用非可再生资源: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二、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特征是

    16、:总量大,人均不足2、节约和保护资源:P64的“活动1”3-2一、土地资源的利用1、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P66的图3.6和正文第一段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且利用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2)我国人均耕地量少(3)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也不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多(4)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5)土地资源分布不均(6)各类土地资源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农、林、渔业的主要分布区,土地利用程度高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1、耕地: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的平原、丘陵地区2、林地:分布在

    17、东部湿润区的山地地区3、草地: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半干旱、干旱区的内陆地区,这里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以发展牧业为主4、难利用土地(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等):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5、造成各种土地资源分布存在差异的原因:P69的“活动1”6、水田和旱田:以秦岭-淮河为界(P69-70的“活动2”)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土地资源被破坏严重:P70的正文部分和P71的图3.132、土地资源的保护:P72的正文部分和“阅读材料”3-3一、水是宝贵的资源1、水资源: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2、水资源是有限的:P75的图3.163、全球水资源现状:P75的最后

    18、一段4、我国水资源现状:水资源总量世界第6位,人均仅为世界的1/4,很少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1、水资源的时间分配:夏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影响:夏季降水集中,汛期河水暴涨,大量宝贵的淡水资源白白浪费,易造成洪涝灾害;冬春季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容易造成严重的干旱缺水;制约的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原因: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降水多,冬春降水少2、水资源的空间分配: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原因:南方河流众多,水量大;北方河流较少,水量也小;影响: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北方的缺水状况3、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措施:兴建水利工程,即水库(P78的最后一段)4、解决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

    19、的措施: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P79的图3.21)三、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1、我国水资源在利用上的问题:一方面水资源供应相当紧张,缺水状况仍继续加重;另一方面是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惊人,污染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可利用价值,加剧了我国的缺水程度2、解决措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P80的最后一段和P81的图3.22)3、节水标志:P82的图3.234-1一、经济发展的“先行官”1、交通运输:P87的第一段2、交通运输的发展:P86的图4.13、交通运输所起的所用:P86的第三段和P86-87的“活动1-2”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1、分布特点: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海、陆、空交通运输网发达;

    20、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较小2、铁路运输(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线的命名方法和规律:P91-92的“活动1”和图4.6铁路线的分布:三横五纵(P92的“活动2”)的名称、起止点的城市、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三、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交通运输枢纽的分类:P94的正文部分四、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1、各种交通运输的特点:见笔记2、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P96-97的正文部分和P97的“活动1-2”4-2一、农业与我们1、农业:P99的第二段2、农业的主要部门:P98的图4.113、农业的重要性:工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产出的大量农产品可以满足日益增多的人们的基本需求;工业生产所需要的

    21、大量原料和消费市场,都离不开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二、农业的地区分布1、东部和西部的分布差异:P100的图4.13及小字部分2、造成东、西部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条件3、南方和北方的分布差异及形成原因:P101的“活动1”4、农业分布与地形(海拔)的关系:P101-102的“活动2”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要考虑的因素: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和社会经济条件(P103的图4.17)四、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我国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P104的正文第一段2、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P104的正文最后一段3、我国农业发展方针:首先,提高

    22、粮食生产能力,建立商品粮基地,是头等大事;其次,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再次,运用农业科技,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4、农业区域发展特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要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西部则要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4-3一、工业与我们1、工业生产过程:P108的正文第一段2、重工业和轻工业:P110的“活动2”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P108的正文第二段)二、工业的空间分布1、工业分布大势:工业分布不均匀,东部密集、西部稀疏(P110的正文部分和图4.25)沿交通线(铁路线京哈、京广、哈大等、公路线)、沿河(江)、沿海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

    23、的能源开发地带:上游:水能;中游:煤炭;下游:石油2、主要工业基地及其影响因素(P111-112的“活动1-2”)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影响因素:交通、资源、政策、市场、环境、劳动力、资金、技术等3、合理分布工业:P111的正文部分大力发展乡镇企业(P112的“活动4”)三、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新兴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科技含量高,具有“高、精、尖”的特点。2、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P113的最后三行3、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步晚,发展迅猛,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正在形成4、高新技术产业的

    24、分布:大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色5、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分布差异:P115的正文部分初中会考知识点总结中国地理部分(一)疆域和行政区划 1位置 我国的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0度多,最东端的乌苏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时差4小时多。 2辽阔的疆域 我国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我国领土的四端为: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oE多),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

    25、73oE),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端在曾母暗沙(4oN)、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oN),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3疆界和邻国 我国陆上疆界两万多千米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4个。以朝鲜为起点逆时针旋转分别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领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琼州海峡为我国内海。沿海分布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同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

    26、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六个国家。 4行政区划 我国现在行政区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自治州)和乡(镇、民族乡)三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我国政府于1997年7月1 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香港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 我国同葡萄牙政府于1987年4月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重申,澳门是中国领上。我国政府已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我行使主权下的澳门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二)人口和民族 1我国是世

    27、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截止2006年12月31日, 我国约有13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略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农村人口比重大,占57,城镇人口比重小,只有43。 2华侨与华人 我国的有3000多万华侨和华人分布世界各地。侨胞原籍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这两省许多地方一向以侨乡著称。 3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因此,推行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仍然是加速实现四化的当务之急。 4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

    28、,约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600多万。人口在400万以上的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族等。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总之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三)地形1、我国的地形特征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第一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云贵高原东一线以西与第一阶梯之间为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0米一

    29、2000米之间,主要为高原和盆地。第二阶梯以东,海平回以上的陆面为第三级阶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为丘陵和平原。 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有利于湿润空气深人内陆,供给大量水汽;使大河滚滚乐流,沟通东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人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2主要山脉分布 东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为天山一阴山一燕山;昆仑山一秦岭;南岭。东北一西南走向的三列:从西而东为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长白山一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2条:贺兰山;横断山。西北一东南走向的有2条:阿尔泰山、祁连山。在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喜马

    30、拉雅山脉主峰一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最高峰。 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分布:(1)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点是高峻多山,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草原辽阔,水源充足。(2)内蒙古高原在我国北部,包括内蒙古大部和甘、宁、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其特点:地面开阔平坦,地势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3)黄土高原位于海拔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盖着疏松的黄土层,是世界上黄士布最阔、最深厚的地区;水上流失严重;千沟万壑。(4)云贵高原岩溶地形广布;山岭起伏;崎岖不平。 四大盆地

    31、的分布及特点:(1)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东部,因广布紫色砂页岩,有红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称,是我国地势最低的盆地:(2)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呈环状分布,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3)柴达木盆地位于创省西北部,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典型的内陆高原盆。 (4)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是我国第二大盆地,盆地内牧场广阔,畜牧业发达,绿洲和垦区农业有相当规模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1)东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周围面积最大的平原。(2)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国第二大平原。(3)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4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区 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区:东南部的台湾和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地理学习.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