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学三年级下册艺术教案.docx

    • 资源ID:18400844       资源大小:25.74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三年级下册艺术教案.docx

    1、小学三年级下册艺术教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三年级下册艺术教案锦绣壮乡年级:三年级课时:4课时教学重点:1、了解道壮族人民的服饰和生活环境,以及他们在绘画、纺织等方面的艺术特点,在观察中能够发现作品中的色彩特点和巧妙利用几何图案表现的民族风格。2、学生通过绘画、制作、表演等艺术活动中,抒发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家乡的热爱。教学难点: 感受壮族人民的生活,让学生通过绘画、制作、表演等艺术活动中,抒发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家乡的热爱。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图片的欣赏,知道壮族人民的服饰和生活环境,了解他们在绘画、纺织等方面的艺术特点,在观察中能够发现作品中的色彩特点和巧妙

    2、利用几何图案表现的民族风格。 2、学生通过聆听故事、欣赏壮族歌舞,感受壮族人民丰富的情感,在游戏中了解壮族山歌的对唱形式和扁担舞的节奏特点,加深对壮乡的感性认识。 3、学生在绘画、制作、表演等艺术活动中,感受壮族人民的生活,抒发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准备: 1、有关壮族的资料图片(壮锦、面具、节日、服饰)、桂林风光片和资料、壮族民歌的录音带或VCD光盘、壮族舞蹈扁担舞VCD光盘、蜂鼓图片和音乐带。 2、美术材料和工具:油画棒、彩色水笔、毛笔、水粉色、透明水色(或彩色水笔水、图画纸、宣纸)。第一、二教时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A、师生问好歌,“小朋友你好,你好你好,X

    3、XX你好!” B、音准节奏练习:(板试) 5 1 3 5;3 5 3 1;5 3 5 3;1 3 5 3;3 5 3 1; X X;XX XX; X XX X XX;(XX X XX); XX X; XX X; XX X; X X; C、根据节奏进行律动训练:脚(踏、点步);手(18簇腰;28拍手;38空心双拳上摆;48双手顺风旗); 2、导入新课:听一幅壮锦的故事。 3、根据故事,看图,请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壮锦是壮族妇女独创的手工艺品,色泽鲜艳,坚固耐用,如:被面、台布、背带、围裙、手提包。 4、让我们先来听一首壮族的歌曲:柚子龙眼棵棵甜 5、教师示范唱歌曲; 6、教唱歌曲;注意难点、重

    4、点。(略) 7、欣赏歌曲并进行歌曲律动启示 8、利用录音伴奏演唱歌曲及律动表演。 9、我们在下一课给小朋友介绍壮族、侗族、苗族,让我们唱更好听的民歌。(下课) (一幅壮锦) 从前,在大山脚下住着一位老妈妈和她的三个儿子。老妈妈织得一手好壮锦,靠卖壮锦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有一天,老妈妈在集市上看到美丽的画,那画上有田园、房屋、花园、池塘和成群的鸡鸭牛羊。老妈妈满心欢喜,就买下这幅画。她决心把画上那美丽的村庄织成一幅壮锦。 老妈妈不分昼夜地织锦,松油灯把眼睛都熏坏了。眼泪淌上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小河和池塘。鲜血滴在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太阳。一连织了三年,美丽的壮锦终于织成了。老妈妈真高

    5、兴啊! 忽然,一阵大风把壮锦卷上了天空,向东方飞去,一转眼就不见了。 老妈妈着急地对大儿子说:“快去东方寻找壮锦,那是我的命根啊!” 大儿子出发了。走了一个月,来到一个大山口,那里有一座石头,门口坐着一位老奶奶,旁边有一匹石马。 老奶奶说:“是东方太阳山的仙女把你妈妈的壮锦借去做样子了。你要去找,先要打落两颗牙齿,放在石马嘴里,等石马吃到第十颗杨梅果时,你就跨到它的背上,然后要经过咧焰熊熊的火山和漂浮冰块的大海,才能到达太阳山。如果不能坚持,就会丧命。我劝你还是不要去了,给你一盒金子,回家去吧。” 大儿子害怕了,拿了金子,跑到大城市享乐去了。 老妈妈病倒在床上,不见大儿子回来,又让二儿子去寻找

    6、。二儿子也是个贪生怕死的人,她拿了老奶奶的金子,也到大城市享乐了。 老妈妈病得骨瘦如柴,眼睛也哭瞎了。三儿子决心去把壮锦找回来。 三儿子来到大山口,见到了老奶奶。他照老奶奶的话打落了两颗牙齿,然后跨上马。他咬紧牙关,忍着疼痛,翻过了烈焰熊熊的大山,渡过了漂浮着冰块的大海,终于到达了大海对面的太阳山。 三儿子看见仙女们正在织锦,妈妈的那幅壮锦就摆在中央。三儿子说明了来意,仙女们答应织完马上就还给他。 三儿子收好壮锦,马上往回赶。他没有想到,一位红衣仙女因为喜欢壮锦中的美景,把自己的像也织到了壮锦上。 三儿子回到家里,妈妈已经奄奄一息了。他赶紧拿出壮锦,那耀眼的光彩把妈妈的眼睛都照亮了。 一阵香风

    7、吹来,老妈妈住的茂草屋不见了,只见眼前是漂亮的房子、美丽的田园,和壮锦上织的一模一样。 花园里有个红衣姑娘正在看花,原来她就是那个红衣仙女。 三儿子和美丽的仙女结了婚,从此和妈妈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大儿子和二儿子用完了老奶奶给的金子,变成了两个叫花子。他们没脸去见妈妈和弟弟,只得到处去乞讨。 第三、四教时 一、教学过程: 1、展示欣赏作品。 2、导入新课,欣赏壮族民歌。 3、观看刘三姐的电影资料或图片,了解对歌的形式。 4、听故事刘三姐的传说。 5、学习打击节拍,学生尝试按照扁担舞的节奏进行打击乐演奏,可以使用自己身边容易找到的乐器,或者在课堂上利用手中的画笔杆和小水桶进行节奏型练习。 6、

    8、节选扁担舞片段学习和欣赏。 飞歌跳花到苗家年级:三年级课时:4课时教学重点:1、欣赏苗族服饰、佩服、刺绣手工艺术,了解欢乐、勤劳的苗族人民生活。2、学会歌唱美丽的家乡这首苗族民歌。3、通过绘画创作,加深对苗族服饰及节日的了解,使学生在观察记忆力、表现力等方面得到锻炼。教学难点: 通过对民歌的学习及对苗族服饰、佩服、刺绣手工艺术和生活习俗的了解,进行绘画创作。一、教学目标: 1、学生欣赏苗族服饰、佩服、刺绣,展示欢乐、勤劳的苗族人民生活。在对比中欣赏壮锦和苗绣手工艺术,了解它们的区别和主要特点。 2、在绘画活动中,通过对一幅作品进行绘画表现技法的探讨,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如苗族景

    9、象记忆想像画,苗族风格图案绘制等,加深对苗族服饰及节日的了解,使学生在观察记忆力、表现力等方面得到锻炼。 二、教学准备: 1、苗族资料图片(服装、佩饰、刺绣、蜡染工艺品、节日场景)。 2、苗族“飞歌”音乐带、祭鼓节图片或VCD光盘。 3、舞蹈跳花的VCD光盘。 4、美术材料和工具:彩笔、油画、图画纸等。 第一、二教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利用少数民族景致的手工艺品,欣赏苗族刺 绣的图案。分析特点。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例如,苗族人民为什么在他们的刺绣作品中反复出现龙的形象,这些龙的图案在苗族民俗中又说明了什么? 2、师生共同探讨这一问题,并根据这一民俗创作想像画。 3、新歌教唱:苗族民

    10、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4、教学难点:(略) 5、歌曲演唱及伴奏歌曲。 第三、四教时 一、教学过程: 1、上一课内容的延接,复习歌曲。 2、欣赏苗族的跳花舞。先放一段音乐,在欢快的乐曲中想像这是什么情况下的音乐,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播放苗族跳花舞的资料带,作为对问题的回答。 3、教学生跳花舞的一个片段,大家一起学跳这个民族舞蹈。 4、聆听民间传说故事,学习简单的苗族舞蹈动作、学唱民歌,感受苗家人的欢乐,通过表演、比赛、游戏的方法,增强对民族文化艺术的了解。 5、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这一次经历用画笔表现出来,进行“记忆画”创作。(回家作业或当场作画参加展出)。 6、利用苗族的跳花舞配歌曲演唱。 四、教学评

    11、价: 1、根据学生在舞蹈、音乐、美术等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2、分别对学生学习跳花舞、记忆画、唱歌等活动进行单独评价。依山傍水唱大歌年级:三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在较为准确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侗族歌舞的表演。教学目标:1、观察侗族风光、歌舞、服饰及独具特色的村落民居,鼓楼、风雨桥等建筑,在观察事物与赏听侗族歌舞的同时感受侗乡文化的无穷魅力。2、通过侗家儿童多快乐的演唱,感受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3、亲身体验侗家儿童多快乐的“罗也舞”表演,充分感受侗族人民边歌边舞的踩歌堂活动。 教学准备

    12、: CAI课件(光盘)-侗家风情画面、光盘、电子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旅游,我们到美丽侗族去看 一看,让我们乘上音乐的列车出发吧!a)学生跟着音乐做开火车的律动;(大屏幕播放侗族的风情画面)b)教师介绍侗族风情:教师:你们知道侗族人民最喜爱的两种乐器是什么吗?c)介绍:笛、萧教师:出示课题侗家儿童真快乐二、参与实践、体验音乐:a)听光盘范唱:b)请学生找出歌曲中典型的节奏型,并用手把它拍出来。( XX XXXXX X )c)学习歌词:(1)、让同学们带着节奏朗读歌词(电子琴伴奏);(2)、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歌词。d)学唱歌曲:(1)、分句让同学

    13、们跟着电子琴练唱,并进行纠正;(2)、教师范唱;(3)、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三、侗舞表演,深化体验:a)教师进行简单的侗族舞蹈动作示范,并讲解动作要解;b)重复练习动作;c)组织学生围成一个圈,结合侗族儿童真快车这首歌曲进行歌舞表演。四、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我们要跟侗族的小朋友说再见了,现在让我们再次跟他们一起唱响这首歌。播放课件(展现侗族人民送别的画面),在音乐中走出教室。向前 !向前!年级:三年级课时:4课时教学重点:欣赏表现革命先烈的雨花石等作品,从舞蹈、歌曲中感受和体验庄严、凝情、怀念之情。教学难点: 让学生缅怀先烈的革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引导学生要更加热

    14、爱生活、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一、教学目标: 1、在欣赏表现革命先烈的艺术作品中,感受和体验庄严、凝情、怀念之情。 2、了解不同艺术手段的表现特点及作用,积累艺术欣赏的经验。 3、欣赏雨花石等作品,感受速度、音色与情感的关联。 4、让学生再一次受到爱国主义及缅怀先烈的革命主义熏陶。 二、教学准备: 1、相关的美术作品,如狼牙山五壮士等。 2、录音机、歌曲录音带雨花石、国歌。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欣赏教材中出现的烈士,英雄雕塑,了解艺术作品的造型美、内涵美、构图美。 2、辨认教材中英雄人物的名称,讲一讲自己所了解的烈士故事。 3、讲述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4、学唱歌唱雨花石 5、学唱歌曲

    15、雨花石。知道雨花石的来历,引导学生创作石头画,以石头寄托思念之情。 6、经典问题视听结合,欣赏战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歌曲VCD光盘。 7、伴着音乐交流、朗诵课前查找的缅怀烈士的感人诗篇。 8、歌曲伴奏与歌曲欣赏、演唱,感受速度、音色与情感。 四、教学评价: 1、对学生感受艺术作品之后的表演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和适当鼓励,对识别美术作品的构图知识,学唱歌曲中的每个细小的环节,要特别关注,引导学生的审美倾向。王二小的歌年级:三年级课时:4课时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讲述和连环画的欣赏,了解王二小和鸡毛信的故事,让英雄们机智勇敢的革命精神,不畏强暴的民族环节,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引导学生要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现在

    16、的幸福时光。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和连环画的欣赏,了解王二小和鸡毛信的故 事,学习小英雄们机智勇敢的革命精神,不畏强暴的民族环节。 2、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用不同歌唱表现手段恰当表现 叙事性歌曲体裁特点。 二、教学准备 1、 有关王二小的故事片段和文章。 2、 有关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音像资料。 第一、二教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学生讲个故事,那就是王二小。 2、有那位学生知道这个故事? 3、王二小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他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当代小学生学习。特别是他虽然年龄小,在敌人面前,在敌人面前却能表现出沉着冷静,随机应变、大义凛然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典

    17、范。本课围绕着学唱歌曲展开各种教学活动,以引起学生对英雄的深深的思念。 4、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四声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演唱形式。同时教师可结合歌曲对演唱对演唱形式做简单介绍,使学生对多声部的音乐欣赏有初步认识、了解和感知、感受。 5、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 6、朗读歌词,听录音并跟唱。 7、跟伴奏演唱歌曲。 第三、四教时 一、教学过程: 1、接上一课内容,复习歌曲。 2、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对比连环画,让学生在听唱中进一步感受歌曲内容含义,增强学生对王二小的敬佩、怀念之情。 3、试图用线条和颜色来表达自己在听赏不同的情绪的变化,呈现对音乐作品中的速度(上下曲线)、力度(线条粗、细)、

    18、情绪(颜色)来理解表达。 4、启发学生根据歌曲内容用连环画和分角色表演的形式完善故事情节。 5、进一步拓展延伸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使情感得到升华,从而也锻炼了学生想像力与戏剧表演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 1、 对学生在歌曲学唱和美术活动以及表演中的表现进行 自评和互评,特别重点关注那些在表演中比较担小学生,鼓励他们和同学们一起完成学习活动。 2、 对学习活动的感受和作文以手抄报形式展示,各小组 相互评价。古老的北京年级:三年级课时:4课时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了解有关首都北京风景、京剧脸谱的图片,通过学唱京剧曲调,制作脸谱。一、教学目标: 1、欣赏单元主题页,在歌曲龙的传人的欣赏与演唱中,增强学生

    19、的爱国主义情感。 2、风情的歌曲等艺术有关北京风景、京剧脸谱的图片,通过学唱京剧曲调,制作脸谱。 3、欣赏反映北京风情的歌曲等艺术活动,加深学生对北京的了解。 二、教学准备: 长城谣、冰糖葫芦、唱脸谱的歌曲磁带。 第一、二教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我来做个导游”,请学生或以老师来扮演导游,让学生乘上交通工具开始。 2、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老师边讲到达的目的地,或从各种媒体了解到的北京,带领大家逛逛京城。 3、边听边欣赏有关描绘北京风情的歌曲,如长城谣、大碗茶、北京的桥。 4、教唱歌曲北京有个金太阳。 A、朗读歌词。 B、歌唱歌曲北京有个金太阳。 5、逛逛北京城:长城天安门(华表

    20、)故宫(石狮、麒麟、历代服饰)北海颐和园(十七孔桥)圆明园(残恒断壁)天坛(九龙壁)。 第三、四教时 四、教学过程: 1、用歌曲接上一课内容,复习上一课玩过的地方,你能说出几个地方。 2、引导学生观察北京有特色的建筑形状、色彩。如天坛、天安门城楼等,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北京及其悠久的历史。 3、歌曲欣赏:龙的传人 4、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人们寄予龙以美好的希望,让学生说说“龙”(回顾十二生肖、赛龙舟、舞龙、建筑的龙)。 5、接龙游戏:分组说说有关龙的内容。 6、歌唱歌曲龙的传人并能准确无误的唱准歌曲,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活动与手工指导: 1、让学生收集饮料瓶盖,引导学生

    21、将自己的著名城市、名胜、图片等剪成与瓶盖相同的圆形标志,将标志贴在瓶盖上。 2、充分发挥学生以自己的兴趣制定安排游戏的线路。(回家作业:要求每人写一个旅游线路,下一节课说给同学和老师听)。 例如:有一个星期天去苏州旅游,你能安排XXXXXXXXXXXX,什么时候出发,一站又一站,2、可按著名城市作为行棋路线,也可以按我国的名山作为行棋路线,还可以按我国珍稀动物分布作为行棋路线。让学生自由游戏,在游戏中增强对祖国的认识,激发热爱的情感。 天涯海角年级:三年级课时:4课时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海南的风土人情,体验天涯海角的独特韵味。2、学习演唱歌曲小螺号,体验节奏、力度的变化对歌曲表现作用,在

    22、歌曲表演中表现海边孩子热爱家乡、盼父归来的美好感情。教学难点: 学会唱小螺号,适当配伴舞蹈。一、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和风景图片的欣赏,引导学生了解海南的风土人情,体验天涯海角的独特韵味。 2、学习演唱歌曲小螺号,体验节奏、力度的变化对歌曲表现作用,在歌曲表演中表现海边孩子热爱家乡、盼父归来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海南的资料(文字、图片、录像等) 2、有关天涯海角的影视资料以及相关主题教学软件。 3、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的录音带和各种打击乐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听赏请到天涯海角来,引出课题天涯海角,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出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对天涯海角大了解或想

    23、象。 2、发问:“天涯海角”在那里?讲述老师去海南旅游的感想。并用语言、文字、图片、录像进行欣赏。 3、欣赏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老师朗读一下歌词。 4、教唱小螺号。朗读歌词,教唱歌谱。 5、用欢快的节奏和感情进行演唱,配录音。 四、教学评价: 1、对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搜集资料等表现给予鼓励。 2、用评价手册进行及时评价,采用自评、互评等方式给予奖励。彩色的乌鸦年级:三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对自然产生兴趣,热爱大自然,通过有趣的创编及表演活动,让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教学目标:1、在参与戏剧表演的过程中,体会到参与的快乐;2、体会和了解故事情节中不同角色的内心情感,并能通过语言

    24、、动作以及不同的表情,准确地表现出来。3、进行有趣的创编及表演活动,体验创造的乐趣。教学过程:一、课前激趣:(衔接语)同学们,在你们的桌上有一个百宝箱,想知道这里面的秘密吗?这里面的秘密要在今天的课堂上揭开,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来揭开它秘密吗?二情景导入:播放小鸟的叫声,感受小鸟优美婉转的叫声听布谷鸟的叫声,模仿布谷鸟的叫声。听乌鸦叫声,学乌鸦叫感受乌鸦叫声是否好听。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形容乌鸦。三讲述故事:老师有表情的讲述彩色的乌鸦的故事。在讲述中指导学生模仿故事中不同角色的动作和表情。四、理解寓意:学生发表意见五、以戏剧形式表演故事:指导学生打开盒子,并摆好盒子中的东西,了解表

    25、演要求。分组、分角色进行表演准备将故事分为5个部分:一部分:乌鸦们展示自己,表现得意之形,表情与动作有得意的状态。二部分:招惹雪人,雪人的心理变化及发问(神气得意、自豪气愤狡黠地思考另有所图地微笑着提问)要求从眼神和表情上表现。三部分:乌鸦们争吵和打架。然后东倒西歪仍不服气的样子。四部分:天神出现,下“黑雨”。乌鸦躲雨。五部分:乌鸦们互相讥笑,然后看自己表情沮丧、痛苦、伤心。评价表演中的语言、动作、表情。六、续编故事: 探讨怎样让乌鸦恢复过去的美丽。全体同学一同表演续编的故事情节。七、评价、结束:评出最佳语言奖、最佳表情奖、最佳动作奖。葫芦娃娃年级:三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 1、美术知识:

    26、了解葫芦的有关知识,掌握设计葫芦娃娃的方法。 2、美术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品德教育: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葫芦娃娃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葫芦的特点以及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彩色复印纸、剪刀、铅笔、葫芦、作业展示栏、彩色复印纸、剪刀、铅笔 教学过程: 环节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理念 一、初步探究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讲授新课(1)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运用剪纸的方法设计葫芦娃娃。(点击课件,播放课题首页)(2)创设文化情境,了解葫芦。教师:老师请来了

    27、一位神秘嘉宾来和我们一起上这一课,大家欢迎!跳跳:嗨,大家好!我是葫芦娃娃,我的名字叫跳跳,谁愿意和我一起玩闯关游戏!第一关:你曾在哪里见过葫芦?葫芦是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有卷须和软毛,叶片呈卵状。果实光滑,初绿色,后变白、变黄。全国各地都有种植葫芦的人,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第二关:葫芦的用途?葫芦的果实嫩时可做蔬菜食用,老熟时可做容器,亦可药用。经过烫烙、绘制、刺绣和加工还可以做成工艺品呢!第三关:跳跳不跳了,这是为什么呢?跳跳:呜,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哭吗?因为我没有伙伴跟我玩,你们能给我找几个葫芦娃娃来跟我玩吗?教学理念:参与闯关游戏,积极思维。 通过开门见山的方法导入新课,交代本课任务,

    28、使学生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好玩的心理,通过闯关游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活动。二、深入探究 (3)探究学习,学剪葫芦娃娃。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葫芦外形;小结:葫芦的外形是对称的,一般分上下两个园,上面的圆较小,下面 的圆较大。其次,引导学生推测葫芦娃娃的创作步骤;(播放课件:创作步骤) 折:采用对折的方法; 画:画轮廓时,要求要大; 画五官时,学习用不同的基本纹样表现五官;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基本纹样组合成朵花纹填满葫芦娃的肚子。 剪:注意安全; 注意对纸屑的处理。教师边演示创作过程边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进行创作。(4)引导赏析,开拓视野。

    29、(点击光盘,播放教师设计制作的葫芦娃娃,供学生欣赏。)观察、分析葫芦的外形。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大胆的将想法运用于创作实践中。在范图中找出常用纹样。 通过引导发现,使学生了解葫芦的外形;通过教师的启发,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提高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制作葫芦娃娃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评展延伸 (1)学生作品展示(2)电击课件:小跳跳:哈!哈!谢谢大家给我叫来这么多的小伙伴,我跟小伙伴玩去喽!再见!(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学习它有什么用?(4)延伸:展示葫芦灯笼。教学理念:通过跳跳的话使学生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四、总结课上所学知识、技法;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三年级下册艺术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