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宏观经济学》第一阶段导学重点.docx

    • 资源ID:18393875       资源大小:76.53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宏观经济学》第一阶段导学重点.docx

    1、宏观经济学第一阶段导学重点宏观经济学第一阶段导学重点宏观经济学第一阶段学习包括六个章节:第一讲:绪论;第二讲:国民收入核算;第三讲: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四讲:产品市场的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五讲: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第六讲:宏观经济政策实践。这一阶段的具体学习重点如下:第一讲 绪论一、导学大纲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宏观经济学两个基本假设3.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4.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5.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二、导学重点、难点讲解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社会总体的经济运行状况)。即研究如何使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出)稳定地(没有

    2、通胀和衰退)以合适的速度增长。(经济学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就要做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学以资源的有效配置为前提来研究资源的利用问题,因为社会总产出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对资源的利用,所以宏观经济学研究社会总产出的增长)因此,主要涉及以下问题:短期内决定一个经济社会国民收入或社会总产出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决定。长期内决定一个经济社会总产出的因素以及如何决定。经济(国民收入或社会总产出)在长期增长趋势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出现短期的波动,即一个时期的经济出现高涨另一个时期又出现萧条或衰退。与经济短期波动相联系的就业、失业和价格水平、通货膨胀问

    3、题。政府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主体应该如何促进国民收入(总产出)稳定地以适度的速度增长。(认为政府应该而且能够运用财政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稳定适度增长)2.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这个术语,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于1933年在动态经济学中的传播问题与推动问题中提出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被认为是宏观经济问题的最早研究者,从时间顺序上看,宏观经济学经历了从威廉配第到魁奈、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再到凯恩斯、佛里德曼、卢卡斯、萨缪尔森等理论学说的演变过程。 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看,宏观经济学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时期: (1)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17世纪中叶

    4、19世纪70年代)(2)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准备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3)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时期(20世纪30年代70年代)(4)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深化及其演变时期(20世纪30年代70年代)3.宏观经济学两个基本假设及源由涉及宏观经济学两个基本假设:第一,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自市场经济产生以来,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就是在繁荣与萧条的交替中发展,尤其是30年代经济大危机,经济学家认识到,只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经济无法克服危机与失业,就会在资源稀缺的同时,又产生资源的浪费,无法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即充分就业)。 第二,政府应该并且能够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相反,以

    5、萨伊定律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认为供给能够创造自己的需求,(生产者卖出自己的产品所得要么消费要么储蓄,消费就为另一种产品创造了需求,储蓄的部分从长期来看总会转化成消费即对另外一种产品的需求。当然,某一生产者可能会把某一种产品生产的过多,价格下降会消除这种过剩)不会出现普遍性的过剩和不足,也不可能出现长期的失业和萧条。政府只是“守夜人”“管的越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 4.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1)国民收入核算理论(2)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短期宏观经济政策(4)经济增长理论(5)经济周期理论(6)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5.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1)研

    6、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2)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 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可以而且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3)解决的基本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7、。宏观经济学则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4)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8、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5)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2)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3)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4)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第二讲 国民收入核算一、导学大纲 1.国内生产总值含义2.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3.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4.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5.名义GDP和实际GDP二、导学重点、难点讲解1.GDP含义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个季度或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

    9、价值。强调以下几点:(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2)GDP只核算最终产品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s):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由最后使用者(企业、个人、政府)购买使用,而不是用于销售或用于深加工后再出售的产品。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相对于最终产品而言,指用于再销售或进一步加工以生产别的产品后再出售的产品。(3)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只要生产出来了,无论是否卖掉,都计入GDP。(宏观经济学研究资源的利用,只要产品生产出来了就消耗了资源,无论是否卖掉)(4)GDP是计算期内生

    10、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而非存量。流量: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某一时点上存在的变量本期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价值应全部计入GDP,上期的不能计入。(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其中。GDP是价值的和,因此,没有价格的东西不计入GDP。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不计入。(7)GDP不仅包括有形产品的价值,还包括无形产品即劳务的价值。旅游、教育、卫生、服务等行业所提供的劳务,按其所获报酬统计在内。(8)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依据国土原则,把凡在本国境内的本国公民和外国公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都统计在内。不包括本

    11、国公民在外国境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2.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两者的区别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唯一区别是它们空间范围的确定原则不同。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所谓“国民原则”是指,凡是本国居民生产的,不管生产在哪里进行,都计入产出总量;而不是本国居民生产的,即使是在本国国土上进行的,也不能计入产出总量。而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所谓“国土原则”是指,凡是在本国范围内生产的,不管生产者是谁,都计入产出总量;而不在本国范围内,即使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也不能计入产出总量。3.GDP的缺陷(1)无法反映全部经济活动,因而不反映总产出(2)GDP没有全面衡量以下几方面对福

    12、利的影响A、不反映闲暇给人们带来的福利,GDP相同的两个国家,闲暇越多的国家人民的福利水平越高。B、GDP不反映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代价。C、不能反映经济结构对福利的影响(3)出口与国内消费无关,进口与国内消费有关,GDP无法很好的衡量一国的消费水平。4.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核算方法(1)生产法(production approach):又称部门法(sector approach),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各部门增加值计算GDP,从生产角度反映了GDP来源。政府部门劳务按其收入计算。我国核算GDP用部门法,把国民经济分为农业,采掘业,化学工业,金融保险业等17个部门进行生产或部门法统计

    13、。(2)支出法核算GDP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量GDP的方法。GDP=C+I+ GM+XGDP=C+I+ G+(XM)其中XM为净出口5.国民收入核算的其他指标(1)国内生产净值NDP:GDP资本折旧由于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的价值,而是以前创造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因而,从理论上讲,与GDP相比,NDP是更为可取的反映一定时期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总量指标。但在国民经济核算的过程中,折旧价值的准确估算是相当困难的:折旧代表着资产的实际损耗,这不仅包括使用损耗,而且包括自然损耗;不仅包括有形损耗,而且包括无形损耗。要准确地估算出资产的实际损耗,就必须了解资

    14、产的经济寿命和它的损耗速度,对这两个方面我们都难以给予准确的估计。这样,由于实际操作上的原因,国内生产净值并不一定能对国内产出水平做出更准确的测量。人们一般更为习惯采用GDP概念。(2)NI:狭义的国民收入,按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3)个人收入PI(4)个人可支配收入DPI6.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假设:只有消费者和企业,不存在政府,因此,不存在各种税收和政府补助。;为简化分析,不计算折旧。因此,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企业库存的变动看做存货投资),即。从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一部分用于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储蓄。因此,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

    15、储蓄,即。由于,所以就有。这一恒等式是指从国民收入会计角度看,事后的储蓄和投资总是相等。其并不表明经济是否处于充分就业,是否处于通货膨胀、是否处于均衡状态。在实际经济中,储蓄主要由居民户进行,投资主要由企业进行,个人储蓄动机和企业投资动机不同,这就会形成计划储蓄和计划投资的不一致,形成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不均衡,引起经济的伸缩和扩张。7.名义GDP和实际GDP一国GDP的变动由两因素造成: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数量的变动,以及物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为弄清GDP变动究竟是由价格还是由产量变动引起,需要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以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销售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

    16、DP:以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报告期产量基期价格。选定某年为基期,用计算期同基期比较的物价指数的变动来剔除隐含在名义GDP里的物价变动,由此得出的GDP称为按基期货币计算的实际GDP。GDP折算指数的分子和分母中当期产量相同,分母为基期价格,分子为当期价格。表示从基期到当期价格变动的程度。由于价格的变动,名义GDP不反映实际产出的变动。所以以后所讲的产出是指实际GDP。第三讲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导学大纲 1.总需求分析的前提假定2.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含义3.国民收入的决定4.乘数理论二、导学重点、难点讲解1.凯恩斯的消费

    17、函数(绝对收入理论)现实生活中,影响各个家户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以及制度、风俗习惯等等。凯恩斯认为,这些因素中有决定意义的是家户收入。为此,可从诸多因素中抽出这一因素单独分析。 消费函数是指消费随收入变动的关系。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做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用公式表示是:c=c(y)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增加得越来越少,也就是增加的消

    18、费与增加的收入比率不断减小。我们把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间的比值称之为消费倾向,消费倾向主要有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即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MPC=c/y 或MPC=dc/dy平均消费倾向(PC)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PC=c/我们将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对应关系表示在坐标系中,就可得到消费曲线。在图上,横轴表示收入y,纵轴表示消费c,45线上任一点到纵横轴的垂直距离都相等,表示收入全部用于消费。c=c(y)曲线是消费曲线,表示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点是消费曲线和45线交点,表示这时候消费支

    19、出和收入相等。点左方,表示消费大于收入,点右方,表示消费小于收入。消费曲线主要有以下特点:(1)消费曲线与纵轴相交在原点以上(即消费总是大于零)。(2)消费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即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3)随着消费曲线向右延伸,这条曲线和45线的距离越来越大,表示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4)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都是与这一点相对应的边际消费倾向,而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联而成的射线的斜率,则是与这一点相对应的平均消费倾向。(5)随着这条曲线向右延伸,曲线上各点的斜率越来越小,说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同时曲线上各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也越来越小,说明平均消

    20、费倾向也递减,但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即PCMPC由于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部分,因此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但平均消费倾向则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因为消费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收入。2.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c+i法或450线法)为简化分析,在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时的简单模型中,总是先假设计划净投资是一个给定量,不随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根据这一假定,我们只要把收入恒等式和消费函数结合起来就可求得均衡收入。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的方法就是把国民收入恒等式和消费函数结合起来来求得均衡国民收入的方法。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公式:y=c + i(收入恒等式) c

    21、=+y(消费函数)用图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c+i法或450线法):均衡收入也可用图来表示。图中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消费加投资,在消费曲线(c)上加投资曲线(i)得到消费投资曲线(c+i),这条曲线就是总支出曲线。总支出曲线与45线相交于E点,E点决定的收入水平就是均衡收入8000亿美元。此时,家庭部门想要有的消费支出和企业想要有的投资支出的总和,正好等于收入(产出)。如果经济离开了这个均衡点,企业部门销售额就会大于或小于它们的产出,从而被迫进行存货负投资或存货投资(出现意外的存货减少或增加),这就会引起生产的扩大或收缩,直到回到均衡点为止。 3.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国民收入(si法)使用

    22、储蓄函数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是指用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的方法求得均衡国民收入的方法。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公式:i= y - c (收入恒等式) s=-a+(1-)y(消费函数)用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的方法决定收入,也可用图来表示。图中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消费加投资,i代表投资曲线,s代表储蓄曲线,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相交于E点,E点决定的收入水平就是均衡收入8000亿美元。若实际产量小于均衡收入水平,表明投资大于储蓄,社会生产供不应求,企业存货意外地减少,企业就会扩大生产,使收入水平向右移动,直至均衡收入为止;相反若实际产量大于均衡收入水平,表明投资小于储蓄,社会生产供过于求,企业存货意

    23、外地增加,企业就会减少生产,使收入水平向左移动,直至均衡收入为止。只有在均衡收入水平上,企业生产才会稳定下来。4.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指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化与引起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ki=y/i。增加 100亿美元投资用来购买投资品时,实际上是用来购买制造投资品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因此,这100亿美元经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的形式流入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手中,即居民手中,从而居民收入增加了100亿美元,这100亿美元是投资对国民收入的第一轮增加。也许人们会说,100亿美元投资怎么都会化为居民的收入呢?如果这100亿美元投资是购买机器设备,难道这些机器设备中不包含制造机器设备所需要的原材料价值吗

    24、?难道这些原材料价值也会转化为居民的收入吗?西方学者解释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记住这100亿美元投资购买的机器设备乃是最终产品,犹如消费者购买的上衣是最终产品一样。最终产品的价值是国民收入,也就是说,这批机器设备的价值等于为生产这批机器设备所需要全部生产要素(包括开采铁矿、炼钢铁、制造机器等整个生产序列中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创造的价值,这些价值都被认为转化为工资、利息、利润和地租,因此,投资买100亿美元机器设备,就会使收入增加 100亿美元。假定该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是 0.8。因此,增加的这100亿美元中会有80亿美元用于购买消费品。于是,这80亿美元又以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的形式流入生产

    25、消费品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手中,从而使该社会居民收入又增加 80亿美元,这是国民收入的第二轮增加。同样,这些消费品生产者会把这80亿美元收入中的 64亿美元(100 0.80.864)用于消费,使社会总需求提高64亿美元,这个过程不断继续下去,最后使国民收入增加 500亿美元,其过程是:100+1000.8+ 1000.80.8+1000.8n1=100(1+0.8+0.82+0.8n1)=1/(1-0.8)100=500(亿美元)此式表明,当投资增加100亿美元时,收入最终会增加 500亿美元。因此,ki=y/i=5, y=ki,ki=1/(1-)=1/MPS。可见,乘数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有关,

    26、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则乘数就越大。同时,乘数效应的发挥是两方面的。乘数效应也可用图来表示,图中c+i代表原来的总支出线,c+i+i代表新的总支出线,E0和E1表示原来的均衡收入和新的均衡收入,i和y表示增加的投资和收入。由图可以看出投资一个较小的增加引起了均衡收入的大幅度增加,相当于上例中投资从600亿美元增加到700亿美元,投资增加100亿美元时,收入从8000亿元增加到8500亿元,均衡收入增加了500亿元,则投资乘数k=5。第四讲 产品市场的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一、导学大纲 1.投资函数2.IS曲线的推导、斜率和变动 3.均衡利率的决定4.LM曲线的推导、斜率和变动 5.

    27、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的实现过程二、导学重点、难点讲解1.投资函数实际利率与投资决定投资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因素有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1)凯恩斯认为,是否要对新的实物资本如机器、设备、厂房、仓库等进行投资,取决于这些新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与为购买这些资产而必须借进的款项(借款筹资的方式可有多种多样)所要求的利率的比较。(2)决定投资的诸因素中,利率是首要因素。这里的利率,是指实际利率。实际利率大致上等于名义利率减通货膨胀率。(3)投资函数在投资的预期利润率既定时,企业是否进行投资,首先就决定于实际利率的高低,利率上升时,投资需求量就会减少,利率下降时,投资需求量就会增加。总

    28、之,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这是因为,企业用于投资的资金多半是借来的,利息是投资的成本。即使投资的资金是自有的,投资者也会把利息看成是投资的机会成本,从而把利息当做投资的成本。因此,利率上升时,投资者自然就会减少对投资物品(如机器设备等)的购买。投资与利率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投资函数,可写作: i=i(r)线性投资函数为i=i(r)=e-dr,则式中e即表示利率r即使为零时能有的投资量,称自主投资,自主投资,d是系数,表示利率每上升或下降一个百分点,投资会减少或增加的数量,可称为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dr即投资需求中与利率有关的部分,投资与利率之间的这种函数关系可用图表示。图中的投资需求曲线,

    29、又称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投资的边际效率是从资本的边际效率曲线引申而来的。2.利率的决定货币的需求和货币的供给共同决定利率(1)古典学派的观点投资与储蓄都只与利率相关,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即利率越高,人们越愿意储蓄,从而储蓄越多,当投资与储蓄相等时,利率就得以决定)。(2)凯恩斯的观点他认为,储蓄不仅决定于利率,更重要的是受收入水平的影响;收入是消费和储蓄的源泉,只有收入增加了,消费和储蓄才会增加;收入不增加,即使利率提高,储蓄也无从增加。如若不知道收入水平高低,就无法建立储蓄与利率的函数关系,而如果不能确定储蓄函数,也就不能确定利率,从而也不能确定投资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凯

    30、恩斯提出,如果利率不是由投资和储蓄的对比关系决定,而是由别的因素决定,则投资和收入的决定问题就有可能得以解决。他认为,利率不是由储蓄与投资决定的,而是由货币的供给量和对货币的需求量所决定的。货币的实际供给量(用m表示)一般由国家加以控制,是一个外生变量,因此,决定利率的主要是货币的需求。3.货币需求动机既然持有货币就会失去利息收入,那么,人们为什么要把不能生息的货币持在手中呢?凯恩斯认为,人们需要货币是出于以下三类不同的动机。(1)交易动机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而对货币的需要。由于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不是同步的,因而个人和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货币资金来支付日常需要的开支。个人或企

    31、业出于这种交易动机所需要的货币量,决定于收入水平以及惯例和商业制度,而惯例和商业制度在短期内一般可假定为固定不变,于是,按凯恩斯的说法,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交易数量越大,所交换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越高,从而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大。(2)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因此,如果说货币的交易需求产生于收入和支出间缺乏同步性,则货币的预防性需要产生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个人对货币的预防需求量主要决定于他对意外事件的看法,但从全社会来看,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上也和收入成正比,是收入的函数。4.流动偏好陷阱对利率的预期是人们调节货币和债券配置比例的重要依据,利率越高,货币需求量越小。当利率极高时,这一需求量等于零,因为人们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上升,或者说有价证券价格不大可能再下降,因而将所持有的货币全部换成有价证券。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有了货币也


    注意事项

    本文(《宏观经济学》第一阶段导学重点.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