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优质文档中药方剂总结.docx

    • 资源ID:18304739       资源大小:30.69K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优质文档中药方剂总结.docx

    1、优质文档中药方剂总结1解表剂1辛温解表1.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 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病机:外感风寒,卫强营弱,营卫失和。药后“ 啜热稀粥” 借谷气以助药力,兼益胃气,以鼓邪外出。(麻黄汤)2.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 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 白或微黄,脉浮。3.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里饮证2辛凉解表1.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发热, 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 头痛口渴, 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 黄,脉浮数。为散。鲜苇根汤煎,勿过煎,温服(桑菊饮

    2、)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辛凉疏表,清肺平喘。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 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3.柴葛解肌汤解肌清热。外感风寒, 郁而化热证。 恶寒渐轻, 身热增盛, 无汗头痛, 目疼鼻干, 心烦不眠, 咽干耳聋, 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太阳风寒表邪未解,依次传入阳明、少阳,属三阳合病。加生姜三片、大枣两个,槌法加石膏一钱,水煎服3扶正解表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散剂。加生姜、薄荷少许,水煎服。2泻下剂1寒下1.大承气汤峻下热结。 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潮热谵语,手足濈然

    3、汗出, 舌苔焦黑燥裂,甚则起芒刺,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结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煎,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冲服。(承气汤、调胃承气汤)2.大黄牡丹汤泻热破瘀,散结消肿。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右少腹疼痛拒按,按之加剧,甚则局部肿痞,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剧, 小便自调,或时时发热, 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2温下温脾汤攻下冷积,温补脾阳。阳虚寒积证。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疼痛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3润下1.麻子仁丸 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脾约证。肠胃燥热,津液不足, 大便干结,

    4、小便频数。 胃中燥热,脾受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小便频数。炼蜜为丸。2.济川煎(麻子仁丸)补肾益精,润肠通便。肾虚精亏之大便秘结。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4逐水十枣汤攻逐水饮。1.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胀满,干呕短气,头痛目眩,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 2.实水。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本方药性峻猛,孕妇禁用,年老体弱者慎用。 服用法: 1)清晨,空腹服; 2) “ 三药” 为末,用大枣十枚煎汤送服; 3)剂量从小开始,逐渐增大 4)服药得快利后,当食粥以保养脾胃5攻补兼施黄龙汤攻下热结,补气养血。阳明腑实, 气血

    5、不足证。 自利清水, 色纯青, 或大便秘结, 脘腹胀满, 腹痛拒按, 身热口渴, 神疲少气,谵语,甚则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神昏肢厥,舌苔焦黑,脉虚.加桔梗一撮、生姜三片、大枣两枚水煎,芒硝冲服3和解剂1和解少阳1.小柴胡汤和解少阳。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 弦者。2.热入血室证。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妇人经水适断,邪热乘虚传入血室,热与血结,少阳经气不利。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2.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

    6、便不解或协热 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3.蒿芩清胆汤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少阳湿热证。 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黏,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黄少, 舌红苔白腻,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2调和肝脾1.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脾。1.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外邪入里,气机郁滞,阳气内郁,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致。 2.肝脾不和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2.逍遥散(四逆散)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肝郁血虚脾弱证. 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3.痛泻要方补脾柔肝,祛湿止泻。脾虚肝旺之痛泻。肠鸣腹痛, 大便

    7、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 弦而右缓者。 “ 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 。3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寒热平调,消痞散结。寒热错杂之痞证。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外邪乘虚入内,中虚失运,升降失常,寒热互结于心下所致。 但满而不痛者痞 中气即伤,以致浊阴不得下降呕吐 清阳不能上升肠鸣下利 4清热剂1清气分热1.白虎汤清热生津。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伤寒化热内传阳明之经,或温邪传入气分之热盛证.2.竹叶石膏汤(白虎汤)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

    8、汗,心胸烦闷, 气逆欲呕,口干喜饮, 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2清营凉血1.清营汤清营解毒,透热养阴。邪热入营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 舌绛而干,脉数或细数2.犀角地黄汤(清营汤)清热解毒,凉血散瘀。1.热入血分证。身热谵语, 斑色紫黑,舌绛起刺,脉细数;或喜忘如狂;或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 解等。 2.热伤血络证。 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红绛,脉数。3清热解毒1.黄连解毒汤泻火解毒。三焦火毒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或身热下利; 或湿热黄疸; 或外科痈肿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

    9、力。2.凉膈散泻热通便, 清上泻下。上中二焦火热证。烦躁口渴,面热头昏,舌肿目赤,口舌生疮,咽痛鼻衄,或睡卧不宁,谵语狂妄, 便秘溲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3.普济消毒饮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大头瘟.4.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痈疡肿毒初起。 红肿掀痛,或身热凛寒,苔薄黄,脉数有力(五味消毒饮)4清脏腑热1.导赤散清心利水养阴。心经火热证。 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 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小溲赤涩 刺痛,舌红,脉数。 手少阴心之脉过咽部,若心火上炎灼伤津液口渴欲冷饮 心经有热心胸烦热,面赤。 舌为心之苗口舌生疮。 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移热于小肠小溲赤涩赤痛

    10、.2.龙胆泻肝汤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1.肝胆实火上炎证。 2.肝经湿热下注证3.清胃散清胃凉血。胃火牙痛4.玉女煎(清胃散)清胃热,滋肾阴。胃热阴虚证。亦治消渴,消谷善饥等。 阳明有余,胃火上攻头痛,牙痛; 火热迫血上溢牙衄 肾主骨,齿乃骨之余,肾阴不足牙齿松动; 阳明胃热而伤津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5.苇茎汤清肺化痰,逐瘀排脓。肺痈之痰热瘀血证。身有微热,咳嗽痰多,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6.葛根黄芩黄连汤解表清里。表证未解, 邪热入里之协热下利证。 身热下利, 胸脘烦热, 口中作渴, 喘而汗出, 舌红苔黄, 脉数或促。7.芍药汤清热燥湿,调和气血。 湿热痢疾。

    11、 腹痛, 便脓血, 赤白相兼, 里急后重, 肛门灼热, 小便短赤, 舌苔黄腻, 脉弦数(白头翁汤)5清虚热1.青蒿鳖甲汤养阴透热。热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2.当归六黄汤滋阴泻火,固表止汗。阴虚火旺之盗汗。 发热盗汗, 面赤心烦, 口干唇燥, 大便干结, 小便黄赤, 舌红苔黄, 脉数。5祛暑剂1祛暑解表香薷散祛暑解表,化湿和中。阴暑。恶寒发热, 头重身痛,无汗,腹痛吐泻,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脉浮。2祛暑利湿六一散 清暑利湿。暑湿证。身热烦渴, 小便不利,或泄泻。3清暑益气清暑益气汤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暑热气津两伤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 体倦少气,

    12、精神不振,脉虚数。(竹叶石膏汤)6温里剂1温中祛寒1.理中丸温中祛寒,补气健脾。1.脾胃虚寒证。脘腹疼痛, 喜温喜按,恶心呕吐,不欲饮食,大便稀溏,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 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阳虚失血证。便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或清稀。 3.胸痹、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霍乱等属中焦虚寒者。2.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止痛。中焦虚寒,肝脾失调,阴阳不和证。脘腹拘急疼痛,时轻时重,喜温喜按,神疲乏力;或心 中悸动,虚烦不宁;或四肢酸楚, 手足烦热,咽干口燥2回阳救逆四逆汤回阳救逆。心肾阳衰之寒厥证。 四肢厥逆,神衰欲寐,面色苍白,恶寒踡卧,腹痛下利,呕吐不渴,甚 则冷汗淋漓,舌淡

    13、苔白滑,脉微欲绝,以及误汗亡阳者(参附汤)3温经散寒1.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血虚寒厥证。 手足厥寒,口不渴,舌淡苔白, 脉沉细或细而欲绝。或腰、股、腿、足、肩臂 疼痛兼见畏寒肢冷者2.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四逆汤)益气温经,和血通痹。血痹。肌肤麻木不仁,恶风,易汗出,舌淡苔白,脉微涩而紧3.阳和汤温阳补血,散寒通滞。阴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 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或贴骨疽、 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阴寒证者。7补益剂1补气1.四君子汤益气健脾。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2.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益气健脾, 渗湿止泻

    14、。脾虚湿盛证。饮食不化, 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 腻,脉虚缓。3.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阳举陷。1.脾胃气虚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咣白,大便稀薄,脉虚软。 2.气虚下陷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气短乏力,舌淡,脉虚者。 3.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 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4.生脉散益气生津,敛阴止汗。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 2.久咳伤肺, 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细(竹叶石膏汤)5.完带汤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脾虚肝郁,湿浊带

    15、下。 带下色白,清稀如涕,面色(白光)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 或濡弱。2补血1.四物汤补血调血。 营血虚滞证。 头晕目眩, 心悸失眠, 面色无华, 妇人月经不调, 量少或经闭不行, 脐腹作痛, 甚或瘕块硬结,舌淡,口唇、爪甲色淡,脉细弦或细涩。2.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血虚阳浮发热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 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3.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沥不止,舌淡,脉细弱。3气血

    16、双补1.炙甘草汤 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定悸。 1.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 脉结代,心动悸,虚赢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 2.虚劳肺痿。 干咳无痰, 或咳吐涎沫, 量少, 形瘦短气, 虚烦不眠, 自汗盗汗, 咽干舌燥, 大便干结,脉虚数2.八珍汤益气补血。 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 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4补阴1.六味地黄丸 滋补肝肾。肝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 燥咽干, 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2.

    17、大补阴丸滋阴降火。阴虚火旺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 心烦易怒,足膝疼热,舌红少苔, 尺脉数而有力3.一贯煎(逍遥散) 滋阴疏肝。肝肾阴虚, 肝气郁滞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 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 疝气瘕聚。5补阳肾气丸补肾助阳化气肾阳气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 少腹拘急, 小便不利, 或小便反多, 入夜尤甚, 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6阴阳双补1.地黄饮子 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 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 弱.2.七宝美髯丹补益肝肾,乌发壮骨。肝

    18、肾不足证。 须发早白,脱发,齿牙动摇,腰膝酸软,梦遗滑精,不育等。8固涩剂1固表止汗牡蛎散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体虚自汗、盗汗证。自汗,夜卧更甚, 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弱。2涩肠固脱1.真人养脏汤涩肠固脱,温补脾肾。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泻痢无度,滑脱不禁,甚至脱肛坠下,脐腹疼痛,喜温喜按,倦怠 食少,舌淡苔白,脉迟细。2.四神丸温肾暖脾,涩肠止泻。脾肾阳虚之肾泄。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久泻不愈,腹痛喜温, 腰酸肢冷,神疲乏力, 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3涩精止遗1.金锁固精丸涩精补肾。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遗精滑泄, 神疲乏力,腰痛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2.桑螵蛸散涩

    19、精止遗,调补心肾。心肾两虚之遗精、遗尿。小便频数,或尿如米泔色,或遗尿,或遗精, 心神恍惚,健忘,舌 淡苔白,脉细弱。4固崩止带固冲汤固冲摄血,益气健脾。脾肾亏虚,冲脉不固之崩漏。血崩或月经过多,或漏下不止, 色淡质稀,头晕肢冷,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脉微弱。9安神剂1重镇安神朱砂安神丸 镇心安神,清热养血。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 失眠多梦,惊悸怔忡,心烦神乱,或胸中懊侬,舌尖红,脉细数。2滋养安神1.酸枣仁汤养血安神,清热除烦。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虚烦失眠,心悸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 脉弦细。2.天王补心丹滋阴清热,养血安神。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心悸怔忡,虚烦失眠

    20、, 神疲健忘,或梦遗,手足心热,口舌生疮, 舌 红少苔,脉细数。10开窍剂1凉开1.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清热解毒,开窍醒神。邪热内陷心包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舌謇肢厥,舌红或绛,脉数有力。亦治中风昏迷, 小儿惊厥,属邪热内闭者。2.至宝丹化浊开窍,清热解毒。热闭心包证。神昏谵语,身热烦躁,舌红苔黄垢腻,脉滑数。亦治中风、中暑、小儿惊厥属 于痰热内闭者。(安宫牛黄丸、紫雪)2温开苏合香丸芳香开窍,行气止痛。寒闭证。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苔白,脉迟。亦治心腹卒痛,甚则昏厥,属寒凝气滞者11理气剂1行气1.越鞠丸行气解郁。六郁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2.枳实

    21、薤白桂枝汤(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通阳散结,祛痰下气。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 胸满而痛,甚或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气从胁下冲逆, 上攻心胸,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3.半夏厚朴汤行气散结,降逆化痰。痰气互结之梅核气。 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 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4.天台乌药散重点 肝经寒凝气滞证。小肠疝气,少腹痛引睾丸,舌淡苔白,脉沉弦。亦治妇女痛经、瘕聚。2降气1.苏子降气汤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上实下虚喘咳证。咳喘痰多,胸膈满闷,喘咳短气,呼多吸少, 或腰疼脚弱,肢体倦怠,或 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2.定喘汤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22、。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喘证。咳喘痰多气急, 痰稠色黄,或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3.旋覆代赭汤降逆化痰,益气和胃。胃虚痰阻气逆证。 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或反胃呃逆,甚或呕吐,舌苔白腻,脉缓或滑。12理血剂1活血祛瘀1.桃核承气汤逐瘀泻热。下焦蓄血证。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 痛经,脉沉实而涩者。2.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 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 唇暗或两目暗黑, 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3.补阳还五汤补气

    23、活血通络。 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半身不遂, 口眼( 口呙) 斜, 语言謇涩, 口角流涎, 小便频数或遗尿失 禁,舌暗淡,苔白, 脉缓无力。4.复元活血汤(血府逐瘀汤)活血祛瘀, 疏肝通络。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 胁肋瘀肿,痛不可忍。5.七厘散散瘀消肿,定痛止血。跌打损伤, 筋断骨折之瘀血肿痛, 或刀伤出血。 并治无名肿毒, 烧伤烫伤等。 伤轻者不必服, 只用敷6.温经汤温经散寒,养血祛瘀。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漏下不止,血色暗而有块,淋沥不畅,或月经超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或 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少腹里急,腹满,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舌质暗红,脉细而涩。7.生化汤(温经汤)养血

    24、祛瘀,温经止痛。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 产后恶露不行, 小腹冷痛8.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缓消癥块。瘀阻胞宫证。 妇人素有癥块, 妊娠漏下不止, 或胎动不安, 血色紫黑晦暗, 腹痛拒按, 或经 闭腹痛,或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涩。(鳖甲煎丸)2止血1.十灰散凉血止血。血热妄行之出血证。 呕血、 吐血、 咯血、 嗽血、 衄血等, 血色鲜红, 来势急暴, 舌红, 脉数。2.小蓟饮子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 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3.槐花散 清肠止血,疏风行气。肠风、脏毒下血。 便前出血,或便后出血,或粪中带血,以及痔疮出血,血色鲜红或

    25、晦暗, 舌红苔黄,脉数4.黄土汤(归脾汤)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阳虚便血。 大便下血, 先便后血, 以及吐血、 衄血、 妇人崩漏, 血色暗淡, 四肢不温, 面色萎黄, 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13治风剂1疏散外风1.川芎茶调散疏风止痛。 外感风邪头痛。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目眩鼻塞,或恶风发热,舌苔薄白, 脉浮。2.大秦艽汤疏风清热,养血活血。风邪初中经络证。口眼 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 或恶寒发热,苔白或黄,脉浮数或弦细。3.小活络丹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风寒湿痹。 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亦治中风手足不仁, 口久不愈,经络中有湿痰瘀血,而见腰腿沉

    26、重,或腿臂间作痛。4.消风散疏风除湿,清热养血。风疹、 湿疹。 皮肤瘙痒, 疹出色红, 或遍身云片斑点, 抓破后渗出津水, 苔白或黄, 脉浮数(防风通圣散)2平息内风1.羚角钩藤汤凉肝息风,增液舒筋。肝热生风证。高 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2.镇肝熄风汤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类中风。头目眩晕, 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 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 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 斜; 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 或醒后不能复原,脉弦长有力3.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 头痛,眩晕,失眠多梦, 舌红

    27、苔黄,脉弦。14治燥剂1轻宣外燥1.杏苏散轻宣凉燥,理肺化痰。外感凉燥证。 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2.清燥救肺汤清燥润肺。温燥伤肺。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 口渴鼻燥,胸满胁痛,舌干少苔, 脉虚大而数。2滋阴润燥1.增液汤 增液润燥。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 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者。2.麦门冬汤(炙甘草汤、清燥救肺汤)清养肺胃,降逆和中。1. 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 咳唾涎沫, 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虚数。 2. 胃阴不足证。呕吐,呃逆,舌红少苔,脉虚数3.百合固金汤滋养肺肾,止咳化痰。肺肾阴亏, 虚火上炎证。 咳嗽气喘,

    28、痰中带血, 咽喉燥痛, 头晕目眩, 午后潮热, 舌红少苔, 脉细数4.养阴清肺汤养阴清肺,解毒利咽。白喉之阴虚燥热证。 喉间起白如腐, 不易拭去, 咽喉肿痛, 初期或发热或不发热, 鼻干唇燥, 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无力或细数。15祛湿剂1燥湿和胃1.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湿滞脾胃证。 脘腹胀满, 不思饮食, 口淡无味, 恶心呕吐, 嗳气吞酸, 肢体沉重, 怠惰嗜卧, 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2.藿香正气散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霍乱吐泻, 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舌苔白腻, 脉 浮或濡缓。以及山岚瘴疟等。2清热祛湿1.茵陈蒿汤清热利湿

    29、退黄。湿热黄疸。 一身面目俱黄, 黄色鲜明, 身热, 无汗或但头汗出, 口渴欲饮, 恶心呕吐, 腹微 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2.八正散(小蓟饮子)清热泻火,利水通淋。湿热淋证。 尿频尿急, 溺时涩痛, 淋沥不畅, 尿色浑赤, 甚则癃闭不通, 小腹急满, 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3.三仁汤宣畅气机,清利湿热。湿温初起或暑温夹湿之 湿重于热证。 头痛恶寒, 身重疼痛, 面色淡黄, 胸闷不饥, 午后身热, 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4.甘露消毒丹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湿温时疫, 湿热并重证。 发热口渴, 胸闷腹胀, 肢酸倦怠, 颐咽肿痛, 或身目发黄, 小便短 赤,或


    注意事项

    本文(优质文档中药方剂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