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高中化学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食品添加剂利与弊素材新人教版选修11.docx

    • 资源ID:1830044       资源大小:25.07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高中化学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食品添加剂利与弊素材新人教版选修11.docx

    1、新高中化学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食品添加剂利与弊素材新人教版选修11食品添加剂利与弊 这周唱主角的是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食品添加剂。说熟悉,是因为今年三聚氰胺风波让百姓对“食品添加剂”一词格外敏感和重视;说陌生,是因为大多数的老百姓对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知之甚少。究竟哪些添加剂有危害呢,首先来看看卫生部等部门公布首批违法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 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监察部、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管局等9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的紧急通知,决定在全国开展为期4个月的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

    2、添加剂专项整治。进入食品添加剂黑名单的有包括吊白块、苏丹红、美术绿、罂粟壳在内的17类物质。点评:食品添加剂应该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但是总有不法商贩为了降低成本、掩盖质量缺陷等在食品中掺入有害人体健康的添加剂。这种现象已经长期存在于我国的食品产销市场,虽然国家有关部门也在不同范围内开展过整治,目前看来效果并不理想,希望这次食品添加剂“黑名单”的出台,能对这一现状有更好的改进。 虽然说首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品种名单列出了多种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物质,但是不免有老百姓产生误区,认为食物最好是纯天然的,不要加入任何添加剂才

    3、好,但是其实我们每天都会吃进去几十种食品添加剂。我们每天从吃早点开始接触食品添加剂。热气腾腾的包子和焦黄香脆的油条是常见的早点,它们在制作中都用了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不等于有害物质,我们每天的主副食里都含食品添加剂。日常生活中,一些食品企业会在自己产品上特别标注“不含食品添加剂”。少数消费者也对食品添加剂闻之色变。专家提醒说,食品添加剂不等于有害物质。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不必过于敏感。事实上,在不少食品里,添加剂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点评:食品添加剂其实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大部分的添加剂对均衡营养、改善食品质量都有很好的作用,所以大家也不必过分的去追求所谓“纯天然”的饮食,也不要过分惧

    4、怕添加剂对身体造成危害。相信只要规范了市场,通过正规途径购买食品,人们的食品安全都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当然,这样的安全,来自于国家对不法商贩的严厉打击,希望有关部门能采取有效措施,严惩违法行为,只有违法成本高过不法获利,才有可能彻底消除祸患。 热门标签:食品添加剂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品种名单营养我们常可在某些食品广告或食品标签上见到这样的字样:“本品不含添加剂”、“本品纯天然”、“本品不加防腐剂”,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天然食品必定安全的,合格的,而加入食品添加剂的则是有毒有害的,其实不然。 食品添加剂有化学合成和天然两大类。天然食品添加剂是利用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为原料,经提取后获

    5、得。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都是化学的方法将某种元素或某几种化合物通过一定化学反应而制得。 我国现今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2类1500余种(美国有45类2000余种),其中绝大多数是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它们都是经过多次严密的安全性实验并规定程序审批才-被允许使用的。这里举二个例子低盐酱菜很易变质,国家允许在每公斤低盐酱菜中加化学防腐剂山梨酸0.5克。那么山梨酸的毒性有多大呢?经过对大白鼠实验结果证实,可使一半大鼠死亡的山梨酸剂量是每公斤体重7.3克,如果折算到50公斤体重的人,要达到中毒致死剂量是365克山梨酸,相当于吃加了山梨酸的低盐酱菜1460公斤,可想而知,没人会一下子吃那么多酱菜。再从吃

    6、太浓山梨酸会使酱菜口感不佳及引起吃的人咽喉部不适等方面考虑,最后才定下来既不影响口味,又不会对人产生危害,还有良好防腐作用的加入剂量。又不会对人产生危害,还有良好防腐作用的加入剂量。又如使用很广的人工合成色素,在使用大剂量的情况下虽可干扰机体脂肪、蛋白质的及致泻致癌作用,但允许使用的剂量较小,因此,在规定剂量使用的前提下也是很安全的。 天然食品添加剂绝大多数是安全的,但在提取过程中常需使用一些化学试剂,成品中很可能会有试剂残留,且天然植物也可能曾使用过农药并有残留。有的天然食品添加剂的毒性不亚于合成食品添加剂,例如从豆科种子中提取的天然香料香豆素对肝脏有明显的毒性,故而不准被使用。现在可以从天

    7、然植物中提取的香料有近2000种,而经过认定属安全范围而允许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则是屈指可数的几种,就是这个道理。天然食品添加剂常有一个显著弱点即是要用较大的量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例如天然色素不但稳定性差、着色力低,需用比人工合成色素大几十至几百倍才能达到理想的着色效果,即使加的量很大,仍很容易褪色。由于其有这些弱点,故而要想达到人工合成色素相同的效果必须花更多的成本,这就限制了它的实用价值。 现代食品生产已离不开食品添加剂,人们的口福也离不开食品添加剂,否则你就吃不到香松的面包,鲜香的火腿,细嫩的豆腐总之,食品添加剂,不论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合成的,只要是按规定作过安全性实验并经批准,且按规定使

    8、用的都是定全的,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都可能是有害的。当然,未经批准的任何所谓“食品添加剂”都是绝对禁止使用的。例如,不法之徒用硫磺或盐酸为荔枝保鲜;用吊白块使粉丝变白;用甲醛为水发产品防腐等都是有害的,是违法的这是资料啦,论文还是自己写比较好, 近期的读者有一篇文章叫日本添加剂之神的背叛可以借鉴长期以来,加工食品中的添加成分到底安不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里,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帮助我们解读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的五种食品添加剂。1合成色素。在许多果味水、果味粉、果子露、汽水、配制酒、红绿丝、罐头等食品中大量应用。2007年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一份英国研究显示,摄入人造色素会加剧孩子的多动症症状。

    9、专业人士表示,儿童是最应该避免摄入人工色素的人群。为了取悦儿童,许多儿童食品中都含多种人工色素,对此家长们应提高警惕。在选择儿童食品时,应尽量远离色彩过于鲜艳的产品。2高果糖玉米糖浆。这是一种由玉米制成的糖浆,不仅使用在糖果中,在碳酸类饮料中更为常见。有一种观点认为,它会增加肥胖和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从严格意义上讲,高果糖玉米糖浆不能算作食品添加剂,其实它和蔗糖一样都是糖,都有热量,只是口味更清甜,还有保水性,喝了这种糖浆配制的饮料之后,人们几乎没有饱的感觉,不知不觉就会多喝,从而可能增加肥胖危险。3阿斯巴甜。它被作为增甜剂广泛用于风味酸奶、水果罐头、八宝粥、果冻、面包等,曾引发多种健康担忧

    10、,如导致癌症、癫痫、头疼以及影响智力等。但大规模的研究显示阿斯巴甜与上述疾病并没有直接联系。阿斯巴甜的甜度是白糖的200倍,用在食品中的量极小,故而它不像白糖那样增加膳食热量。4苯甲酸钠。有食品专家认为,饮料同时含有苯甲酸钠与维生素C这两种成分,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生成苯。苯是一种致癌物。但这种说法尚未得到化学专家们的一致认同。苯甲酸钠在人体内能自行代谢,通过日常小便无毒排出。不过,苯甲酸钠在体内的代谢主要是在肝脏部位,对于肝脏功能不好的人,建议少喝饮料。5亚硝酸钠。在肉类加工中被广泛使用,香肠、肉罐头等都含有这种添加剂。有一种理论认为,摄入大量的亚硝酸钠会导致胃癌。在我国,亚硝酸钠的使用有严格要

    11、求,在肉制品中它的最大用量为每千克加0.15克,在香肠中允许加0.03克。只要不经常、大量地吃加工肉制品,就可减少亚硝酸钠的摄入量。漂白剂:氧化漂白剂可使食品的营养成分遭到氧化破坏。消费者在购买时要认清“原色”食品再购买。食品的外表异乎寻常的光亮和雪白,可能会有问题。6.着色剂:着色剂是使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通常包括食用合成色素和食用天然色素两大类等。消费者遇到颜色过分浓艳的食品,可能存在滥用着色剂的现象。7.防腐剂:狭义的防腐剂主要指山梨酸、苯甲酸等直接加入食品中的化学物质。个别企业为节省成本,选择并超量使用苯甲酸,甚至使用甲醛和福尔马林等非食品级的工业原料,来强行杀菌。香精香料:

    12、香精是含有两种以上香料的混合物,而相关标准中没有对食用香精在产品中的使用上限作规定,只对食用香料的使用上限进行了规定。个别企业私自生产、使用未经国家批准的食品香料,或使用低质、违规原料,以牟取暴利。8.甜味剂:甜味剂是指赋予食品以甜味的食品添加剂,有蔗糖、葡萄糖、果糖、果脯糖浆、糖精钠等。成本较低的糖精钠,使用有一定上限。过量使用糖精钠的现象不少,特别是在某些劣质饮料、蜜饯和果脯中。9.甲醛或双氧水:常见的有水发蹄筋、水发海参、水发酸鱼等,不法分子常利用甲醛或双氧水来加工水发食品。我国严禁以甲醛作为食品防腐剂食用。鉴别时,一是看,如果食品非常白,体积肥大,应避免购买和食用;二是闻,甲醛泡发的食

    13、品会留有一些刺激性异味;三是摸,用甲醛泡发的食品手一握就很容易碎。专家:食品添加剂与非法添加物截然不同2010年09月01日14:00阅读次数: 0来源:BTV天下天天谈字号:大 中 小2010年8月31日BTV天下天天谈栏目播出警惕食品添加物关注饮食健康,以下为节目实录: 主持人:各位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天下天天谈。根据媒体报道,日前在南京陆续发生,市民因为食用小龙虾之后出现横文肌溶解症的症状,目前卫生部已经派专家介入调查,首先我们先来看相关的情况介绍。 小片1卫生部调查“小龙虾致病”事件 从7月份以来,南京就陆续有市民因食用小龙虾出现不适症状到医院就诊。这些患者大都在食用龙虾三、四小时后全身

    14、出现酸痛症状,有的患者尿颜色甚至呈酱油色。医生诊断,他们患上了肌肉溶解症,也称“横纹肌溶解症”。由于现在许多龙虾经营者大都使用“洗虾粉”清洗龙虾,以使龙虾看起来干净好看,有个“好卖相”,因此,不少人认为“洗虾粉”为致病的罪魁祸首。但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分析结果基本否定了“洗虾粉”致病的说法。目前,卫生部已经派出专家赴南京进行调查。据悉,南京市工商部门正在进行为期1个月的龙虾专项检查。要求所有龙虾经营户对龙虾进货销售情况登记备查。 主持人:我们也注意到除了南京发生这样的事情之外,根据潇湘晨报8月13号的报道,湖南益阳市最近也发生过小龙虾将一家六口放倒的事情,我们首先来请教医学专家,同仁医

    15、院内分泌科杨金奎教授,杨教授,横文肌溶解症,平时我们在生活当中好像很少听到,这个病症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杨金奎:首先它用的是一个症字,也就是说它不是一个病,是多种疾病所表现的一个症状。 主持人:病和症还不一样。 杨金奎:不一样,比如说食物的中毒,或者是一些细菌的感染,都可以导致某一种症状,在肌肉表现为所谓横文肌溶解症,也就是一种特殊的肌肉导致的破坏。 主持人: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得了这种病,有这种症的话,肌肉开始溶解?肌肉被溶解了? 杨金奎:对,肌肉细胞破坏了。 主持人:今天我们还请到媒体观察员张郇先生,欢迎你,我们刚才提到洗虾粉,或者说叫洗虾剂,而且之前我们可能很少提到,比如说苏丹红,比如说

    16、孔雀绿,还有包括吊白块,福尔马林这样的名词,每次出现这样的事情给所有公众上了一堂普及课,我们知道又有一种物质,您怎么看这样一种现象? 张郇:实际上我们说洗虾粉,现在有,你再问到底什么东西做的,现在说不清楚。在卖小龙虾的地方,很多的商户他自己有洗虾粉,他拿出来,这个包装上面没有任何的标识,没有任何成分的显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这里面什么东西,就是到底洗虾粉跟这个小龙虾,小龙虾的洗虾粉跟肌溶解症到底有没有直接的关系,还有待于科学的去验证,但是至少就像你说的,我们又发现了一种,在我们食品中的一种很不安全的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实际上是不应该出现的,他完全是为了生意上的一种需求,而且未经任何的检验,对人体到

    17、底有没有害,没有人去检验过。所以说这也是我们在小龙虾这件事情上,不管小龙虾跟洗虾粉到底有没有关系,但是洗虾粉这个东西,等于是因为南京的这件事情冒出来了,我们就一定要给予相当的关注。 主持人:杨教授,你觉得小龙虾本身有没有问题?我们在食用这种食品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杨金奎:小龙虾本身如果没有被细菌污染,也没有经过一些化学残留物在里面的话,它是一个健康的,这个东西是人吃的,吃了这么多年,那也没有出事情,不能把罪归咎在小龙虾身上。 主持人:小龙虾没有错。 张郇:而且我刚才说了,通过了国际上很多国家一些食品检验,所以这种东西,这种食品应该没有问题。因为原来我们有一种感觉就是说,这种小龙虾是

    18、不是在水沟里面生长。 杨金奎:现在都不是了。 张郇:对,现在因为是成批的养殖,都是很大的水塘水田,这个水都是经过检验的,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杨金奎:就像以前有一段时间,十几年前,上海发生了甲型肝炎的大面积流行,是因为吃了毛蚶,像这种肌溶解,你也不能排除它被一些别的病毒细菌污染。当然现在发现用了洗虾粉,我想应该把它作为一个重点来追查,尽快的还事实真相。 主持人:刚才两位老师也讲到了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其实我们法律对于食品添加剂是有非常严格的规定的,但是就会有些非法的食品添加剂,往往会被有可能被添加在食物当中。 杨金奎:我们叫它非法添加物。 主持人:非法添加物,而且这种非法添加物往往有特别好的名字

    19、,比如说像孔雀石绿,比如说像“一滴香”,说到“一滴香”,你们知道这个“一滴香”是什么东西呢?不知道,我们来看一下这“一滴香”的介绍。 小片2“一滴香”泛滥高汤飘香隐患多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些食品商贩所谓文火慢炖的高汤,其实是用食品添加剂调制出来的。这种食品添加剂名为“一滴香”。经分析,“一滴香”通过化工合成,长期食用将危害人体健康。但有厨师却称,目前在一些小饭店内,“一滴香”使用得相当频繁,尤其是高汤米粉、老汤火锅等,类似“一滴香”的香精以及粉末已成为他们的“独家秘笈”。国内许多媒体都曾经报道过“一滴香”的危害,中国质量报称,食品专家基本可以断定“一滴香”是通过化工合成方法做出来的,而服用化工

    20、合成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 主持人:刚才我们看到所谓的“一滴香”,只要一滴就能让满锅生香,杨教授你给我们解读一下,这个“一滴香”它的成分大概是什么样的?现今很多食品香味都可以合成出来。 杨金奎:很多非法的那些一滴香“”,就是一些化工级的化学物质。我给你举一个例子,这是我上研究生的时候到一个大学的化学实验室,他们在做什么呢,做香精,实验室那个环境是非常差的,但是闻出来的香味是一股扑鼻的奶香,非常纯正,我说你们这牛奶怎么这么好?不是的,我后来知道他们学生在合成牛奶香,那么它可以。 主持人:就跟真的牛奶闻起来,乳香一模一样。 杨金奎:闻起来可能比真的牛奶还要纯正,还要香,当然不光是牛奶香,几乎所有的香

    21、味现在都能够把它合成出来。我们现在如果说做出来的,国家允许放在食品里面的所谓的香精的话,它也是这么做出来的,只不过他要有一定的质量标准。 杨金奎:问题是这些“一滴香”,那这里面的成分就复杂了,有些可能是致癌,有些可能会对血液系统产生伤害,导致对骨髓的抑制,甚至于产生血癌,更常见是对肝肾的伤害。 张郇:而且我觉得最可怕是我们都不知道它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第一它的成分不明,你不知道,没有人管你,随便加,也许味道是很好,是混合物。关键的是它的级别,我们说化学成分的级别没有达到食品级,所谓的食用添加剂,它是要达到食品级的,它里面那些成分经过考证对人体没有伤害的。你如果里面有杂质,也许这个香精本身没问题

    22、,但是里面的杂质对人体可能造成极大的伤害。 主持人:杨教授,其实提到食品添加剂,我们之前也做了一下查阅,在卫生部2002年3月28号颁布实施的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当中第28条就规定,他说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当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应该说从这个法律角度,规定了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什么,而且它是合法的,但是为什么现在我们一提到食品添加剂,就有一种负面的,不好的看法? 杨金奎:要提到食品添加剂,就是说它是可以加在食物里面的,那如果说我们所怀疑的那些东西,都不能称之为食品添加剂,而是叫非法添加物,所谓食品添加剂,它都有一个清单的,你可以查到。

    23、在我们的食品安全法的附件里面,都有哪些物质是属于食品添加剂,而且还规定它允许加的范围是多少。比如说,每升水里面允许加多少毫克,微克,有一个固定的范围。 主持人:相当明确的规定。 长期以来,加工食品中的添加成分到底安不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最近,美国网络医学博士发表了最有争议的五种添加成分的最新研究成果,生命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范志红,进行了解读。 合成色素。在许多果味水、果味粉、果子露、汽水、配制酒、红绿丝、罐头等食品中大量应用。2007年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一份英国研究显示,摄入人造色素会加剧孩子的多动症症状。为此,欧洲食品标准局要求食品制造商主动停用人造色素。但美国食品和药

    24、品管理局一直允许使用经过批准的人造色素。 对此,范志红表示,儿童是最应该避免摄入人工色素的人群。为了取悦儿童,许多儿童食品中都含多种人工色素,对此家长们应提高警惕。在选择儿童食品时,应尽量远离色彩过于鲜艳的产品。 高果糖玉米糖浆。这是一种由玉米制成的糖浆,不仅使用在糖果中,在碳酸类饮料中更为常见。有一种观点认为,它会增加肥胖和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 美国专家认为从生物化学角度看,高果糖玉米糖浆和蔗糖都是糖,区别不大。美国医疗协会最近也发表声明,称没有足够证据支持“高果糖玉米糖浆比蔗糖坏”这一观点;如果摄入过多,它们都会损害健康。对此,范志红解释说,从严格意义上讲,高果糖玉米糖浆不能算作食品添加

    25、剂,其实它和蔗糖一样都是糖,都有热量,只是口味更清甜,还有保水性,喝了这种糖浆配制的饮料之后,人们几乎没有饱的感觉,不知不觉就会多喝,从而可能增加肥胖危险。 阿斯巴甜(一种非糖甜味剂)。它被作为增甜剂广泛用于风味酸奶、水果罐头、八宝粥、果冻、面包等。它曾引发多种健康担忧,如导致癌症、癫痫、头疼以及影响智力等。但大规模的研究显示阿斯巴甜与上述疾病并没有直接联系。在过去23年里,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曾26次证实它的安全性。范志红表示,阿斯巴甜的甜度是白糖的200倍,用在食品中的量是极小,故而它不像白糖那样增加膳食热量。 苯甲酸钠。英国食品专家认为,饮料同时含有苯甲酸钠与维生素C这两种成分,可能产生

    26、相互作用生成苯。苯是一种致癌物。但这种说法尚未得到化学专家们的一致认同。苯甲酸钠在人体内能自行代谢,通过日常小便无毒排出;其实人们每天通过呼吸而进入体内的苯比喝软饮料而摄入的苯要多,水果、蔬菜和奶制品中都含有少量的苯;吸烟、汽车尾气以及油漆、洗衣粉都含有苯。不过,专家提醒,苯甲酸钠在体内的代谢主要是在肝脏部位,对于肝脏功能不好的人,建议少喝饮料。 亚硝酸钠。在肉类加工中被广泛使用,香肠、肉罐头等都含有这种添加剂。美国有一种理论认为摄入大量的亚硝酸钠会导致胃癌。在我国,亚硝酸钠的使用有严格要求,在肉制品中它的最大用量为每千克加0.15克,在香肠中允许加0.03克。只要不经常、大量地吃加工肉制品,

    27、就可减少亚硝酸钠的摄入量。 范志红表示,追求感官享受和方便快捷,就难免会和食品添加剂亲密接触,所以不必把它看成毒药或洪水猛兽。与其为了某些食品添加剂惶恐不安,不如多吃新鲜天然的、保质期较短的、口味色泽朴素的食物,这样自然会远离过多的添加剂,也能得到更多的健康成分。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一般可以不是食物,也不一定有营养价值,但必须符合上述定义的概念,即不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且具有防止食品腐料变质、增强食品感官性状或提高食品质量的作用。 一般来说,食品添加剂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的和化学合成的两大类。天然食品添加

    28、剂是指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为原料,经提取所获得的天然物质;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是指采用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通过氧化、还原、缩合、聚合、成盐等合成反应而得到的物质。目前使用的大多属于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 按用途,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大同小异,差异主要是分类多少的不同。美国将食品添加剂分成16大类,日本分成30大类,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其分为22类:(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

    29、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 而调料实际上也是一种食品,除了能调节味道外,有的也具有十分重要的营养价值,比如盐就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调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人并不按照国家条率添加化学药剂,前几天的三聚氰胺事件就是一个范例,我们要正确的食用一些带添加剂的食物,因为食品添加剂不仅可使人中毒,而且还会对人的健康造成较大的损害。为此,今年,宜昌市卫生局卫生监督中心将开展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治工作。刊发本文,希望使广大市民能了解食品添加剂的有关知识,以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食品添加剂滥用:一些不法分子为谋取暴利而滥用食品添加剂,或在食品中添加禁止加入的有毒有害物质。如使用矿物油加工大米、饼干,掺入豆油、芥末油、玉米色拉油、西瓜子;在面粉中加入过氧化苯甲酰超标导致产品不合格的占44%;用工业用甲醛、烧碱处理水发产品;吊白块加入米粉、米线、粉丝中;胭脂红等色素加入卤制的鸡、鸭、鹅、猪肉等。 食品添加剂危害健康:滥用食品添加剂可以引起人体慢性中毒或者急性、亚急性中毒,不同的添加剂对人体器官产生不同损害,如过氧化苯甲酰可引起人体的肝脏、肾脏的损害;据日本学者研究,天然的色素也能致癌;甲醛是世界学者公认的致癌物质;矿物油加工的食品,可引起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


    注意事项

    本文(新高中化学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食品添加剂利与弊素材新人教版选修11.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