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黑龙江省宾县一中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 资源ID:18283170       资源大小:511.20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黑龙江省宾县一中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1、黑龙江省宾县一中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黑龙江省宾县一中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 ( )幕布的着火点升高 幕布的质量增加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 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A B C D【答案】B【详解】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能降低火焰温度,达不到幕布的着火点;并且分解产物氯化氢和氨气能隔绝空气,均破坏了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故能使幕布不易着火,答案选B。【点睛】本题从燃烧的必要条件以及NH4Cl的性质进行分析。2X、Y、Z、W 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 X、W可能的组合有()C、O2N

    2、a、O2Fe、HNO3S、O2N2、O2H2S、O2NH3、O2A四项 B五项 C六项 D七项【答案】A【详解】氧气不足时,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符合;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时氧化钠可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符合;过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硝酸亚铁与稀硝酸反应转化为硝酸铁,铁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符合;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硫与氧气不能直接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不符合;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

    3、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氮气与氧气不能直接生成二氧化氮,不符合;氧气不足时,硫化氢燃烧生成硫,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硫化氢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符合;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氨气与氧气不能直接生成二氧化氮,不符合;所以,符合图示转化关系的有:,故答案为:A。3有关铵盐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晶体,都能溶于水 B受热时分解,都有NH3产生C与碱共热时不一定产生氨气 D都能与酸反应【答案】A【详解】A铵盐都是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A项正确;B铵盐不稳定都能加热分解,但不一定有氨气产生,如:NH4NO3N2O+2H2O,B项错误;

    4、C铵盐都能与碱反应生成氨气,C项错误;D铵盐不都能与酸反应,例如硝酸铵不能与酸反应,D项错误;答案选A。4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ACO2 BN2 CSO2 DNH3【答案】D【详解】A. 浓硫酸不和二氧化碳反应,因此可以干燥,A不符合题意,A不选;B. 浓硫酸不和氮气反应,因此可以干燥,B不符合题意,B不选;C.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可以干燥室温下能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气体例如硫化氢、碘化氢等,但二氧化硫和浓硫酸不能反应,故浓硫酸能干燥二氧化硫,C不选;D. 浓硫酸具有酸性,不可以干燥碱性气体氨气,D符合题意,D选;答案选D。5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浓硝酸和

    5、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B铜与HNO3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金属与HNO3反应一般不产生氢气D可用铁或铝制的容器盛装浓硝酸【答案】B【详解】A. 浓硝酸和稀硝酸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可以表现出都具有强氧化性,A正确;B. 铜与HNO3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或二氧化氮和水,不属于分解反应,B不正确;C. 金属与HNO3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生成一氧化氮或二氧化氮等含氮化合物,一般不产生氢气,C正确;D. 铁或铝在冷的浓硝酸中钝化,可用铁或铝制的容器盛装浓硝酸,D正确;答案选B。6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将集气瓶置于光亮处,然后挤压胶头滴管使胶头滴管内的水进入集气瓶,发现烧杯中的水会倒吸进入集

    6、气瓶,则集气瓶内的混合气体可能是( )、 、 、 、A B C D【答案】D【详解】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在光照条件下不反应,且一氧化碳不溶于水,氧气难溶于水,压强几乎不变化,烧杯中的水不会进入,故不符合题意;氨气和氧气在光照条件下不反应,但氨气易溶于水,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集气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故符合题意;二氧化氮和氧气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集气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故符合题意;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在光照条件下不反应,且氮气与氢气都难溶于水,压强不变化,烧杯中的水不会进入,故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D。7下列事

    7、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难挥发性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强氧化性、酸性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吸水性D浓硫酸与少量胆矾晶体混合,晶体由蓝色变成白色脱水性【答案】B【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则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的质量增大,表现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故A错误;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和水,硫元素化合价部分变化,体现浓硫酸的强的氧化性和酸性,故B正确;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故C错误;D硫酸与少量胆矾晶体混合,晶体由蓝色变成

    8、白色,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故D错误。答案选B。8生物固氮是指( )A生物从土壤中吸收含氮养料B豆科植物根瘤菌将含氮化合物转变为植物蛋白质C将氨转变成硝酸及其它氮的化合物D生物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成含氮化合物【答案】D【分析】生物固氮是指固氮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的过程。【详解】A土壤中含有的NO3、NH4,被植物吸收合成植物所需的物质,是氮的化合物转化为氮的化合物,A不符合题意;B根瘤菌将含氮化合物转化为蛋白质,是氮的化合物转化为氮的化合物,B不符合题意;C将氨转变成硝酸及其它氮的化合物,是氮的化合物转化为氮的化合物,C不符合题意;D生物将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符合生物固氮的定义

    9、,D符合题意;答案选D。914 g铜、银合金与一定量某浓度的硝酸溶液完全反应,将放出的气体与1.12 L(标准状况下)氧气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全部被水吸收,则合金中铜的质量是()A9.6 g B6.4 g C4.8 g D3.2 g【答案】D【详解】根据题意:有如下转化关系:设Cu xmol 、Ag ymol 金属铜、银失去电子给了硝酸中+5价的氮,还原产物中的NO和 NO2又失去电子给了氧气生成硝酸,整个过程等效于铜、银失电子,转移给了氧气,所以根据电子得失守恒规律:2x+y=4,质量守恒:64x+108y=14,分别解出x=0.05mol,m(Cu)=0.05mol64g/mol=3.2g;

    10、D正确;故答案选D。10在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气体不能共存的是ASO2与O2 BNO2与NO CO2与N2 DNO与O2【答案】D【分析】常温常压下,气体之间不能共存说明气体之间能发生反应,根据气体的性质解答。【详解】A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硫和氧气不反应,所以二者能共存,但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故A不符合题意;BNO2与NO不反应,所以能共存,NO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故B不符合题意;C常温常压下,氮气和氧气不反应,但在高温或放电条件下,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NO,故C不符合题意;DNO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所以NO和O2不能共存,

    11、故D符合题意;答案选D。11氮气常用作白炽灯泡中钨丝的保护气,这是因为A氮气比空气轻 B氮气难溶于水C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D氮气很不活泼【答案】D【详解】A氮气密度与空气相近,故A错误; B氮气作保护气与氮气的溶解性无关,故B错误;C氨气作保护气与氮气的颜色、气味无关,故C错误;D氮气的性质不活泼,一般条件下不和其它物质反应,因此可以用氮气作保护气,故D正确;答案选D。12从某些性质来看,NH3和H2O、NH4+和H+、NH2-和OH-、N3-和O2-两两类似。据此判断,下列反应中正确的是( )A仅正确 B正确 C正确 D全部正确【答案】D【详解】OH-和NH2-相当,NH3和H2O相当,依

    12、据NH4Cl+NaOH=NaCl+NH3+H2O;类推得到:NH4Cl+NaNH2NaCl+2NH3,故正确;NH4+和H3O+相当,依据CaO+2HCl=CaCl2+H2O,类推得到反应:CaO+2NH4Cl= CaCl2+2NH3+H2O,故正确;OH-和NH2-相当,N3-和O2-两两相当,依据Mg(OH)2=MgO+H2O,类推得到:,故正确;因此上述三个反应都能够发生;正确答案D。【点睛】相似推理法在化学的学习中会经常遇见,再如HCl与NaOH、Na2CO3、Zn、ZnO都能够发生反应,那么同属酸类的H2SO4、HNO3等酸也能够发生上述反应。但是在推理过程中也必须注意到物质本身存在

    13、的性质差异,本例中由于HNO3的强氧化性,所以当它与Zn反应时就不像HCl反应生成H2,而是得到NO或NO2等还原产物。13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下列装置中不适宜做氨气的尾气吸收的是( )A B C D【答案】C【详解】A.水的密度比四氯化碳小,四氯化碳不能和氨气反应,也不溶解氨气,该装置可以防止倒吸,可用于吸收氨气,故A不合题意;B.使用倒置的漏斗,可以防止倒吸,可用于吸收氨气尾气,故B不合题意;C.氨气极易溶于水,玻璃管插入水中会产生倒吸,故C符合题意;D.球形漏斗可以防止倒吸,可用于吸收氨气尾气,故D不合题意;故选C。14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

    14、放液体,下列组合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A氯化氢和水 B氯气和烧碱溶液C二氧化碳和水 D二氧化碳和烧碱溶液【答案】C【详解】当烧瓶内的气体极易溶于胶头滴管以及烧杯中的液体,使烧瓶内压强大幅降低时,烧杯中的液体会被倒吸到烧瓶中形成喷泉。A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压强大幅降低时,烧杯中的液体会被倒吸到烧瓶中形成喷泉,故A不符合题意;B氯气和烧碱溶液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使烧瓶内压强急剧降低,可以形成喷泉,故B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不能形成喷泉,故C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和烧碱溶液反应:CO2+2NaOH=Na2CO3+H2O或CO2+NaOH

    15、=NaHCO3,使烧瓶内压强急剧降低,可以形成喷泉,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15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d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 干燥气体液体A水B4mol/LNaHSO3溶液CCl2饱和NaCl水溶液D1mol/L盐酸AA BB CC DD【答案】D【详解】A.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所以不能充满烧瓶,故A不选;B.二氧化硫和亚硫酸氢钠不反应,而且在亚硫酸氢钠中的溶解度极小,所以不能呈喷泉状喷出,故B不选;C.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不能形成压强差,不能形成喷泉,故C不选

    16、;D.氨气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又极易溶于水,导致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减小,且反应后无气体剩余,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且最终几乎充满烧瓶,故D选;答案选D。16已知X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能使蔗糖粉末变黑。A与X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均已略去,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X使蔗糖变黑的现象主要体现了X的强氧化性B若A为铁,则足量A与X在室温下即可完全反应C工业上,B转化为D的反应条件为高温、常压、使用催化剂D若A为碳单质,则将C通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一定可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答案】C【详解】X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能使蔗糖粉末变黑,则X是硫酸,D和水反应生成硫酸,则

    17、D是三氧化硫,B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则B是二氧化硫。AX使蔗糖变黑的现象主要体现了X的脱水性,A错误;B若A是铁,常温下,铁与浓硫酸发生钝化现象,所以足量铁与浓硫酸在室温下不能完全溶解,B错误;C工业上,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反应条件为450、常压、使用催化剂,C正确;D若A是碳,浓硫酸和碳在加热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二氧化碳和少量氢氧化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不能产生白色沉淀,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定容时,因不慎使液面高于容量瓶的刻度线,必修重新配制B根据燃烧产生的气味,可区分棉纤维和蛋白质纤维C将新制氯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看到石蕊

    18、溶液先变红后褪色D取少量晶体放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NaOH溶液,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红,则可证明该晶体中含有【答案】D【详解】A定容时,因不慎使液面高于容量的刻度线,如果滴管将多余液体吸出会导致溶质物质的量减少,所以配制溶液浓度偏低,则要重新配制,故A正确;B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则根据纤维在火焰上燃烧产生的气味,可区分棉纤维和蛋白质纤维,故B正确;C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具有酸性和漂白性,则向新制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将先变红后褪色,故C正确;D氨气为碱性气体,应该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蓝,则可证明该晶体中含有NH4+,不能使

    19、用蓝色石蕊试纸,故D错误。故选:D。【点睛】氯水的成分有:Cl2、HCl、HClO;所以溶液显酸性、氧化性、漂白性,能够漂白绝大部分有机物。18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A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则该溶液中不含K+B向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D向待测液中加入烧碱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待测液中一定有【答案】D【详解】A做焰色反应实验时,火焰呈黄色,则该溶液中含有Na+,不能确定是否含K+,A不正确;B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

    20、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则该溶液中可能含有或Ag+等,B不正确;C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可能含有或等,C不正确;D向待测液中加入烧碱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该气体为NH3,从而证明待测液中一定有,D正确;故选D。19宇宙飞船的运载火箭的推进器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引燃后的高温气体成分有CO2、H2O、N2、NO等,这些气体均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喷射出大量的红烟,产生红烟的原因是( )A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BNO遇空气反应生成NO2CCO2与NO反应生成NO2DNO与H

    21、2O反应生成NO2【答案】B【详解】A氮气为空气的主要组成气体,性质稳定,高温下N2遇空气不会直接生成NO2,故A错误;B一氧化氮极易被氧气氧化,NO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2NOO2=2NO2,生成红棕色的NO2,所以B选项正确;C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在空气中不可能为反应产物,必然被氧气氧化成二氧化碳,所以,CO2与NO在空气中高温条件下不反应,故C错误;D一氧化氮和水之间不会发生反应,故D错误故选B。20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K+ 、Cl- 、HCO、SOBMg2+、Cl-、Ag+ 、SOCCa2+、H+、Na+、CODFe2+、Cr2O、H+ 、NO【答案】A【详解】AK+ 、Cl- 、

    22、HCO、SO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BCl-和Ag+ 、SO产生AgCl、Ag2SO4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Ca2+、H+分别和CO反应生成CaCO3沉淀、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DFe2+、H+ 、NO之间,Fe2+、Cr2O、H+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答案选A。21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操作现象结论A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有SOB滴加AgNO3和稀HNO3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有ClC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溶液中有Na,无KD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无AA

    23、BB CC DD【答案】B【详解】A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BaSO3、BaCO3等,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有SO,检验SO,应先加盐酸无现象,后加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故A错误;B白色沉淀为AgCl,不溶于硝酸,则沉淀不溶解,说明原溶液中有Cl,故B正确;C观察K元素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则由现象可知,原溶液中有Na+,不能确定是否有K+,故C错误;D若含,滴加稀的NaOH溶液,且没有加热,不能生成氨气,则实验操作不合理,不能检验铵根离子,故D错误;答案选B。22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NH4Cl、(NH4)2SO4、NaCl、Na2SO4,四种溶液区别,这种试剂是ANaOH溶液 BAgN

    24、O3溶液 CBa(OH)2溶液 DBaCl2溶液【答案】C【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能与NH4Cl溶液或(NH4)2SO4溶液产生有刺激气味的气体,现象相同,且与NaCl溶液或Na2SO4溶液不反应,则无法鉴别四种溶液,故A错误;BAgNO3溶液与这四种溶液混合均会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B错误;C氢氧化钡溶液与(NH4)2SO4溶液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NH4Cl溶液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NaCl溶液混合无现象,与Na2SO4溶液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能鉴别四种溶液,故C正确;D氯化钡溶液能与(NH4)2SO4溶液及Na2SO4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

    25、无法鉴别,故D错误;故答案为C。23下列物质化学式正确的是A硫酸铵:NH4SO4 B氯酸钾:KClC硫酸亚铁:FeSO4 D氨气:NH4【答案】C【详解】A硫酸铵的化学式为(NH4)2SO4,故A错误;B氯酸钾的化学式为KClO3,故B错误;C硫酸亚铁的化学式为FeSO4,故C正确;D氨气的化学式为NH3,故D错误;故选C。24在氯化氢的溶解性实验中出现喷泉现象,下列因素与产生喷泉现象无关的是A烧瓶充满 B极易溶于水C瓶内外有压强差 D溶液显酸性【答案】D【分析】在氯化氢的溶解性实验中,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导致烧瓶里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被压入烧瓶中形成喷泉。【详解】A氯化

    26、氢溶于水时烧瓶内气体压强快速减小,烧瓶内氯化氢越多,烧瓶内外的压强差越大,越易产生喷泉,A不符题意;B当少量水进入烧瓶,由于氯化氢极易溶于水,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烧杯中的水被压入烧瓶中形成喷泉,B不符题意;C烧瓶中之所以形成喷泉,就是因为烧瓶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形成喷泉,C不符题意;D要产生喷泉现象,烧瓶内的气体应该易溶于实验中的液体或与液体能大量反应,导致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与烧瓶中产生的溶液显酸性或碱性无关,D符合题意;答案选D。25将40mLNO2和NO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于水槽且盛满水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20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与NO的体

    27、积比为 A B C D【答案】C【详解】40mlNO2和NO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于水槽中盛满水的试管中发生反应为3NO2+H2O=2HNO3+NO,剩余20ml气体,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少20ml,根据化学反应3NO2+H2O=2HNO3+NO V(气体体积减少) 计算V(NO2)= 30mL,原气体中V(NO)=10mL,所以原混合气体的体积比为:V(NO2):V(NO)=3:1,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C。二、非选择题26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氨气的喷泉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2)写出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制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3)喷泉实验前需要在仪

    28、器A中充满干燥的氨气。可用向_填“上”或“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下列物质可用于干燥氨气的是_(填序号)。A浓硫酸 B碱石灰 C浓硝酸(4)NH3能在水中进行喷泉实验的原因是_。【答案】圆底烧瓶 2 NH4Cl + Ca(OH)2 CaCl2+ 2 NH3+ 2 H2O 下 B NH3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外瞬间产生压强差 【分析】【详解】(1)根据装置特点,仪器A的名称为圆底烧瓶;(2)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方程式为2 NH4Cl+Ca(OH)2 CaCl2+2NH3+2H2O;(3)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采用瓶口向下的方法收集;碱石灰不与氨气反

    29、应,且能吸收水,可干燥氨气;浓硫酸、浓硝酸均与氨气反应,不能干燥氨气,答案为B。(4)NH3极易溶于水,氨气溶于水后,在装置内产生压强差,导致烧杯中的水迅速进入烧瓶,形成喷泉。27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制取并探究氨气性质,按下列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2NH4Cl + Ca(OH)2 CaCl2 + 2NH3+2H2O (实验探究)(1)利用上述原理,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下图中_发生装置进行实验。(2)B装置中的干燥剂可选用_。(3)用5.35 g NH4Cl固体与足量Ca(OH)2反应,最多可制得标准状况下氨气的体积为_ L。(NH4Cl的摩尔质量为53.5gmol1)(4)气体通过C、D装置时,试纸颜色会发生变化的是_(填“C”或“D”)。(5)当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E装置中的胶头滴管,滴入12滴浓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


    注意事项

    本文(黑龙江省宾县一中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