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2.docx

    • 资源ID:18281185       资源大小:243.87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2.docx

    1、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2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及阶跃响应分析1、 比例环节 可知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一个常数:当Kp分别为0.5,1,2时,输入幅值为1.84的正向阶跃信号,理论上依次输出幅值为0.92,1.84,3.68的反向阶跃信号。实验中,输出信号依次为幅值为0.94,1.88,3.70的反向阶跃信号,相对误差分别为1.8%,2.2%,0.2%.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实际输出满足理论值。2、 积分环节 积分环节传递函数为:(1)T=0.1(0.033)时,C=1f(0.33f),利用MATLAB,模拟阶跃信号输入下的输出信号如图:T=0.1 T=0.033与实验测得波形比较可知,实

    2、际与理论值较为吻合,理论上T=0.033时的波形斜率近似为T=0.1时的三倍,实际上为8/2.6=3.08,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满足理论条件。3、 惯性环节惯性环节传递函数为:K = Rf /R1,T = Rf C,(1) 保持K = Rf/R1 = 1不变,观测T = 0.1秒,0.01秒(既R1 = 100K,C = 1 f,0.1 f )时的输出波形。利用matlab仿真得到理论波形如下:T=0.1时ts(5%)理论值为300ms,实际测得ts=400ms相对误差为:(400-300)/300=33.3%,读数误差较大。K理论值为1,实验值2.12/2.28,相对误差为(2.28-2.

    3、12)/2.28=7%与理论值较为接近。T=0.01时ts(5%)理论值为30ms,实际测得ts=40ms相对误差为:(40-30)/30=33.3%由于ts较小,所以读数时误差较大。K理论值为1,实验值2.12/2.28,相对误差为(2.28-2.12)/2.28=7%与理论值较为接近(2) 保持T = Rf C = 0.1s不变,分别观测K = 1,2时的输出波形。K=1时波形即为(1)中T0.1时波形K=2时,利用matlab仿真得到如下结果:ts(5%)理论值为300ms,实际测得ts=400ms相对误差为:(400-300)/300=33.3%读数误差较大K理论值为2,实验值4.30

    4、/2.28,相对误差为(2-4.30/2.28)/2=5.7%与理论值较为接近。4、 二阶振荡环节令R3 = R1,C2 = C1T = R1C1,K = R2/R1= 1/T = 1/R1C1= 1/2K = R1/2R2(1) 取R1 = R3 = 100K,C1 = C2 = 1f既令T = 0.1秒,调节R2分别置阻尼 比= 0.1,0.5,1R2=500k,=0.1时, =10;matlab仿真结果如下:超调量Mp理论值为e(-*/(1-2)0.5)=73%,实验值为(3.8-2.28)/2.28=66.7%与理论值较为接近.过渡过程时间理论值(计算时的估计公式)ts=4/(*)=4

    5、s,由matlab仿真得ts=2.89s,实验值为3.1s,与仿真得到的理论值相对误差为(3.1-2.89)/2.89=7.2%较为接近。R2=100k, =0.5,=10 ;matlab仿真结果如下:超调量Mp理论值为e(-*/(1-2)0.5)=16%,实验值为(2.8-2.28)/2.28=22.8%与理论值较为接近过渡过程时间理论值(计算时的估计公式)ts=4/(*)=0.8s,由matlab仿真得ts=0.525s,实验值为0.59,与仿真得到的理论值相对误差为(0.59-0.525)/0.525=12.4%较为接近。 R2=50k, =1,=10;matlab仿真结果如下:超调量M

    6、p理论值为0,实验值为(2.28-2)/2.28=12.3%,与理论值吻合。过渡过程时间理论值,由matlab仿真得ts=0.48s,实验值为0.40,与仿真得到的理论值相对误差为(0.48-0.40)/0.48=20%较为接近。(2)取R1 = R3 = 100K,C1 = C2 =0.1f既令T = 0.01秒,重复进行上述测试。R2=500k,=0.1时, =100;matlab仿真结果如下:超调量Mp理论值为e(-*/(1-2)0.5)=73%,实验值为(3.8-2.28)/2.28=66.7%与理论值较为接近.过渡过程时间理论值(计算时的估计公式)ts=4/(*)=0.4s,由mat

    7、lab仿真得ts=0.29s,实验值为0.30,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为(0.30-0.29)/0.29=3.4%较为接近。 R2=100k,=0.5时, =100;matlab仿真结果如下:超调量Mp理论值为e(-*/(1-2)0.5)=16%,实验值为(2.8-2.28)/2.28=22.8%与理论值较为接近过渡过程时间理论值(计算时的估计公式)ts=4/(*)=0.08s,由matlab仿真得ts=0.0525s,实验值为0.05,与仿真得到的理论值相对误差为(0.0525-0.05)/0.0525=4.8%较为接近。 R2=50k, =1,=10;matlab仿真结果如下:超调量Mp理论值为

    8、0,实验值为(2.28-2)/2.28=12.3%,与理论值吻合。过渡过程时间理论值,由matlab仿真得ts=0.048s,实验值为0.04,与仿真得到的理论值相对误差为(0.048-0.04)/0.048=16.7%较为接近。六、思考题1、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一阶系统ts与T,K之间的关系。参数T的物理意义?T越大,ts越大,ts与K无关。T反映了系统的瞬态响应速度。2、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二阶系统ts,Mp,与,之间的关系。参数,的物理意义?超调量只与有关,越小,超调量越大;调节时间与*有关,乘积越大,调节时间越小;*反映了系统阶跃响应的衰减程度,反映了阶跃响应的振荡快慢程度。3、 对于

    9、图1-5所示系统,若将其反馈极性改为正反馈;或将其反馈回路断开,这时的阶跃响应应有什么特点?试从理论上进行分析(也可在实验中进行观察)变成正反馈或将其反馈回路断开,理论上阶跃响应的大小不断增加,实际中受制于运放的最大输出电压的影响,阶跃响应快速上升,最后达到一个很大的幅值。4、 根据所学习的电模拟方法,画出开环传递函数为的单位反馈系统的模拟线路图,并注明线路图中各元件参数(用R、C等字符表示)和传递函数中参数的关系。易知将一个一阶惯性环节与图1-5所示电路串联起来后,再加一个单位反相比例环节即可实现,电路图如下其中应有R3=R1,C2=C1,于是K=Rf/R1,T1=Rf*C,T2=R1*C1

    10、,=R1/(2*R2)。实验二 开环零点及闭环零点作用的研究实验电路图见附件(a)选择T=3.14s,K=3.14,T(S)=L(S)/1+L(S)=3.14/3.14S2+S+3.14利用MATLAB仿真如下Mp:理论值1.6 实际值1.7 相对误差6.25%tp:理论值3.26 实际值 2.9 相对误差11.0%ts:理论值23 实际值 24.2 相对误差5.2%(b) Td=0.033T(S)=L(S)/1+L(S)=1.0362S+3.14/3.14S2+4.1762S+3.14利用MATLAB仿真Mp:理论值1.065 实际值1.15 相对误差8.0%tp:理论值3.68 实际值3.

    11、6 相对误差2.2%ts:理论值5.77 实际值6.0 相对误差4.0%(c) T(S)=L(S)/1+L(S)=3.14/3.14S2+4.1762S+3.14利用MATLAB仿真Mp:理论值1.06 实际值1.08 相对误差2.0%tp:理论值4.12 实际值4.3 相对误差4.4%ts:理论值6.09 实际值6.2 相对误差1.8%比较实验二、三,知开环零点加快了瞬态响应;比较实验一、三,知闭环零点改善了整体的闭环性能,其主要原因是改变了阻尼比。由实验结果可知,增加比例微分环节后系统的瞬态响应改善了,其根本在于增大了阻尼比。而第二个实验中由于引进了开环零点,所以其性能与第三个不一样。实验

    12、心得及体会提前预习,熟悉电路图,设计好参数对完成实验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思考题为什么说系统的动态性能是由闭环零点,极点共同决定的?从时域和频域的关系来看,极点的位置决定了系统的响应模态,而零点的位置决定了每个模态函数的相对权重。实验三 控制系统稳定性研究一、 实验数据本实验的线路图如下,其中R11=R12=R21=R31=100K,1. 对于方案一,取R13=R22=1M,C1=1,C2=10,R3=100K,C3=1,由实验现象得知,对任意(0,1),系统均稳定,且越大,响应速度越快,幅值也越大。对于方案二,C3=1,知对于任意系统仍稳定,且越大,响应

    13、速度越快,幅值也越大。方案三中R32=1M,C3=1,当输出呈现等幅振荡时,=0.0192. 对于第一组,由实验可知对任意(0,1)系统均稳定,且越大,响应速度越快,幅值也越大。第二组中,当输出呈现等幅振荡时,=0.5103. 仍选择以上电路,要使T=RC=0.5s,可选取R=500K,C=1。而由以上传a=1时,R13=R22=R32=500K,C1=C2=C3=1。实验测得当输出开始呈现缓慢衰减,K=809.1Hz。a=2时,R13=1M,R22=500K,R32=250K,C1=C2=C3=1。实验测得当输出开始呈现缓慢衰减,K=924.1Hz。a=5时,R13=250K,C1=10,R

    14、22=500K,C2=1,R32=100K,C3=1。此时发现对任意(0,1)系统均稳定。二、 数据处理1. 对于前三个方案,由Hurwitz判据易知=1.22,11.1,0.0242时系统临界稳定。而实验中不可能大于1,故前两个实验中系统均稳定,而第三个实验中测得=0.019,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为(0.0242-0.019)/0.0242=21.4%。对于后两组实验,由Hurwitz判据易知=1.993,0.42时系统临界稳定。而实验中不可能大于1,故第一个实验中系统稳定,而第二个实验中测得=0.51,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为(0.51-0.42)/0.42=21.4%上述两个实验误差较大可能原因是

    15、接触电阻的影响。2. 由Hurwitz判据易知(K临=9,12.25,38.44)时系统临界稳定。而K=*R13*R22*R32/(R12*R21*R31),实验1中,K=10和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为(10-9)/9=11.1%实验2中,K=13.5,和理论值得相对误差为(13.5-12.5)/12.5=8%而第三个实验中K1*2.5*5*1=12.5不可能大于38.44,故第三个实验中系统稳定。总结:闭环系统虽然改善了系统的响应性能,但同时也带来了不稳定的可能,设计系统时一定要考虑到保持系统的稳定性。虽然如此,我们仍可以利用系统的不稳定性,比如制作信号发生器等。体会:本次实验由于连线之前没有对线

    16、路进行检测,有一条导线坏了查了很久都没查出来,浪费了很多时间,以后应该注意,进行连线前对仪器及导线进行简单的检查,最好连好一个版块检查一个版块,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三、 思考题1. 三阶系统的各时间常数怎样组合系统稳定性最好?何种组合最差?由第二个实验知三阶系统的各级时间常数相差越大,系统越稳定,事实上当系数按倍数关系递增时且倍数越大时系统的稳定性越好;各级时间常数一致时稳定性最差。2. 已知三阶系统各时间常数,如何估计其自然振荡频率?写出闭环传递函数,求解分母三阶方程,若有主导极点,则可利用该主导极点估计三阶系统的自然震荡频率,若无则需要用MATLAB进行仿真计算。实验四控制系统频率特性的

    17、测试一、 实验数据1. 电路图G(s) = R11/R1/(1+s*R11*C1)*(1+s*R12*C3/R22+s2*R12*C2*C3)其中所有的电阻都取100K,C=1,C1=C2=0.1,于是T1=0.1s,T2=0.01s,=0.,K=1,G(s) = 1/(1+0.01*s)*(1+s+0.0001*s2)。一阶转折频率10rad/s=1.6HZ二阶转折频率100rad/s=16HZ理论bode 图如下实际bode图如下转折频率约为,斜率约为放大倍数为倍转折频率约为,斜率约为阻尼比约为.结论:结论:李沙育图形可以方便地用于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从而获得系统的传递函数,但由于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非线性较大,所以仍存在一定误差。尤其当输出电压较小的时候,李沙育图线条不清晰,读数误差较大。


    注意事项

    本文(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2.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