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练习题.docx

    • 资源ID:18279044       资源大小:22.82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练习题.docx

    1、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练习题人教部编版2018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 12课湖心亭看雪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1.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 湖中人/鸟声俱绝 B.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D.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余 拏一小舟 B. 雾凇 沆砀C. 余强饮三大 白而别 D. 是金陵人, 客此3.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室中 更无人B. 是日,更定矣/ 是金陵人,客此C. 余强饮三大白而 别/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D. 上下 一白/ 一览

    2、众山小4. 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埋下伏笔。B. “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C. 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D.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景,“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5. 莲花洞 袁宏道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六桥杨柳一络,牵风引浪,萧疏可爱,晴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洞

    3、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近若宋氏园亭,皆搜得者。又紫阳宫石,为孙内使搜出者甚多。噫!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选自四部丛书)【注释】莲花洞:在杭州西湖南岸,净慈寺旁。须眉:指男子。这里指作者自己。六桥:西湖苏堤上有六桥相连,自南而北:映波、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吴山:在杭州南郊,西湖东南岸上。南屏:在西湖正南岸。孙内使:对明万历时司礼太监孙隆的尊称。五丁神将:传说中帮助秦王打通蜀道的五位大力士。挽:牵引。对下列加下划线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莲花洞之前, 为居然亭 B. 风景互异

    4、,净慈之 绝胜处也C. 余 尝谓吴山、南屏一派 D. 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6. 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 ,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 , 。(3)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 , ”,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 , ”,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 , ”,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8小题,共120.0分)7. 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词注音。 崇祯( )拏( )更定( )一芥( )毳衣( )雾凇( ) 铺毡( ) 沆砀( )8.

    5、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余拏一小舟拏: (2)拥毳衣炉火 拥: (3)雾凇沆砀 沆砀: (4)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 更: 9. 指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古义。 (1)余住西湖古义:今义: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义:今义:10. 指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大雪三日(2)与余舟一芥11. 写出含有与加下划线词意义相同的成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湖中人鸟声俱绝(3)一童子烧酒,炉正沸(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5)惟长堤一痕1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3)天与云

    6、与山与水,上下一白。(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3. 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14. 莲花洞 袁宏道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六桥杨柳一络,牵风引浪,萧疏可爱,晴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近若宋氏园亭,皆搜得者。又紫阳宫石,为孙内使搜出者甚多。噫!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选自四部丛书)【注释】莲花洞:在杭州西

    7、湖南岸,净慈寺旁。须眉:指男子。这里指作者自己。六桥:西湖苏堤上有六桥相连,自南而北:映波、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吴山:在杭州南郊,西湖东南岸上。南屏:在西湖正南岸。孙内使:对明万历时司礼太监孙隆的尊称。五丁神将:传说中帮助秦王打通蜀道的五位大力士。挽:牵引。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本文写景运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如写亭,用“ ”;写石头,用“ ”。“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这句话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 附参考译文:莲花洞的前面是居然亭,亭子开阔,可以远眺。每次登上观望,湖水清澈透明,(站

    8、在湖旁)人的影子像是在镜子里。六桥的杨柳,一路上被风吹拂,摇曳多姿,倒好像是杨柳牵引着风,引出了水中波浪,杨柳错落有致,非常迷人。晴朗的月夜和烟雨迷茫的时候,风景各不相同,这是净慈寺最绝妙的地方。洞里的石头玲珑剔透,好像活的一样,比精工雕刻还要巧妙。我曾经认识到吴山、南屏山一带都是表层为土,下面是石头,石头中间有孔,可以相互贯通,且这种洞石越挖掘越多。近点的如宋氏园亭的石头,都是从这里得到的,又如紫阳宫的石头,很多是被孙内使从这挖掘出来的。噫!如果能使传说中的五丁神将把钱塘江的水挑来,将山表面的尘泥洗尽,使山下面石头的奇妙奥秘全部显露出来,该是怎么样的情形呢?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本

    9、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据此可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正确停顿应该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BCD均正确,故选A。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课文中迁移过来。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这里指酒

    10、)。ABD均正确,故选C。3.【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把握古文中一词多义的能力。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根据具体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A.还/再;B.指示代词,这/判断动词,是;C.告别/另外;D.全。故选D。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深入思考,找出正确选项。D.不是正面描写,而是侧面的烘托。ABC均正确,故选D。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

    11、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课文中迁移过来。B.绝胜:景色最优美。ACD均正确,故选B。6.【答案】(1)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2)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3)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能力。诗词在背诵时不仅只注重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一些易错字可结合词义去背诵。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地判断。默写时要做到“三不”:不多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12、注意“凇”“沆砀”“妆”等字的正确书写。7.【答案】zhn n gng ji cu sng zhn hng dng【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字音的辨析能力。注音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于课本上出现的常用字的字音一定要读准,要注意形近字的读音和多音字的读音。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本题要特别通假字的字音。划线词语注音依次为:zhn、n、gng、ji、cu、sng、zhn、hng、dng。8.【答案】(1)撑(船)(2)裹、围(3)白汽弥漫的样子(4)哪能 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掌握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

    13、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所要提醒的是,古文中有的字词在单独解释和翻译句子里意思往往略有差别,翻译句子要求句子通顺连贯,而字词解释则要求解释本义。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根据语境可知,加下划线的词义依次为:(1)撑(船)。(2)裹、围。(3)白汽弥漫的样子。(4)哪能;还。9.【答案】(1)古义:人称代词,我今义:剩下(2)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今义:白色【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

    14、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注意本题中“余”“白”都属于古今异义词,它们的古今含义分别是:(1)古义:人称代词,我;今义:剩下。(2)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今义:白色。10.【答案】(1)名词作动词,下大雪(2)名词作状语,像一根小草般微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类活用的掌握情况。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掌握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根据语境可知,划线

    15、词分别是:(1)名词作动词,下大雪;(2)名词作状语,像一根小草般微小。11.【答案】(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3)人声鼎沸(4)不鸣则已,一鸣惊人(5)惟命是从【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课文中迁移过来。解答此题需要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再寻找与之意义相同的成语。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分别是:怎么;都;沸腾;罢了;只。故所找成语依次为:(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3)人声鼎沸;(4)不鸣则已,一鸣惊人;(5)惟命是从。12.【答案】

    16、(1)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2)这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只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3)天、云、山、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4)在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5)我痛饮(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6)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翻译后的句子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做到文从字顺,简洁凝练。注意“绝”“是”“拏”“强饮”等词语的正确解释。13.【答案】奇景

    17、“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做此类题,首先找到相关段落,然后根据题干要求从文本中找出相关语句,读懂文意,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归纳。阅读文本可知,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14.【答案】【小题1】亭子开阔,可以远眺。每次登上观望,湖水清澈透明,(站在湖旁)人的影子像是在镜子里。【小题2】亭轩豁可望 玲珑若生,巧逾雕镂【小题3】寄托了作者追求洗尽尘世污浊的风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

    18、译能力。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翻译后的句子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做到文从字顺,简洁凝练。注意“豁”“登览”“献碧”等词语的正确解释。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阅读文本可知,本文写景运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如写亭,用“亭轩豁可望”;写石头,用“玲珑若生,巧逾雕镂”。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提炼能力。回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参照注释,搞懂字词,弄清文意,领悟主旨。学生要能立足全篇,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揣摩,把握作品思想内涵以及作者蕴含文中情感。阅读文本可知,“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这句话中寄托了作者追求洗尽尘世污浊的风骨。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练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