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消费结构演变与农村经济发展 以江山市凤林镇农村消费研究为例.docx

    • 资源ID:18242677       资源大小:37.72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消费结构演变与农村经济发展 以江山市凤林镇农村消费研究为例.docx

    1、消费结构演变与农村经济发展 以江山市凤林镇农村消费研究为例消费结构演变与农村经济发展以江山市凤林镇农村消费研究为例 徐雅琴(经济管理学院 指导教师:惠丰廷)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江山市凤林镇19952005农民收入与消费结构及其市场供应状况的变化,总结归纳该镇十年来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特点,探讨了不同收入水平下的消费结构的决定因素,指出10年间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对农村市场的潜在需求研究开发力度不够,表明了在新时期下,要提高该镇的消费水平,开发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企业和当地政府所应该采取的相应的有效措施。关键词:农村;收入水平 ;消费结构 ; 消费市场 ; 企业Abstract:

    2、This paper mainly do some researches on the incomes and consumption structures of rural residents in Fenglin Town in Jiangshan City, as well as the changes of the market supply status during the year 1995 to 2005.The research summarizes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development in rural market ,pointing

    3、out the central reasons of the slow transformation of the rural consumption structure is owing to enterprises superficial study and exploitation on the rural demands.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what measure should be taken by the enterprises and the government in the new economic environment in ord

    4、er to enlarge the rural consumption market.Key words:country;income level;consumption structure;consumption market;enterprise第一章引言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一、研究现状对于农村消费结构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早些的研究多集中在几年间农民收入和支出的情况演变,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发展与演变,重在陈述消费结构随收入演变的事实,而很少有学者在研究消费随收入改变的内在关系。虽然也有学者提出消费结构受收入影响的原因是由于农村人口的流动和城市化

    5、,但其研究的对象是城市中的农村人口,而事实上农村经济的长足性发展,国家内需的扩大很大程度上依然取决于我国现有的非城市化流动的农村居民。目前学者们的研究还是多采用理论陈述的方法为主,指出消费结构演变的现实。虽然也有学者采用了经济学的分析工具进行研究,但为数甚少,而且研究的工具多集中在“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上面,而只有小部分的学者采用能够反映农民对市消费品价格敏感度的“需求价格弹性”并从企业的角度上对推动消费结构演变进行深入的研究。现有研究的总体趋势是把农民在市场中的地位放在“被动接受市场信号”、“被动遵循市场规律”然后按照现有的信号来做出相应的市场消费选择,这样一来就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

    6、、农民根据现有的市场信息来生产并销售自己的农副产品,当市场状况出现反面波动,农民则在波动面前束手无策,贱卖农副产品以将损失和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二、农民被动接受市场信息还表现在农民对所要购买的商品,往往会因为现有的产品不能满足其特殊的需求而显得选择余地较小,目前市场上有的产品,虽然层次品种繁多,但现有的产品结构不能有效适应农民需求,目前农民消费需求与城市居民相差很大,比如目前城市居民消费热点已转向个人电脑、空调、移动电话,而农民却还停留在城市已经相当饱和的电冰箱、洗衣机、彩色电视机以及一些用来扩大农业生产的农机产品上面。而大多数工商企业把产品的目标市场确定或默认为城市居民上,把企业的经营方向确定

    7、在追逐城市居民消费热点上,由此生产出来的商品在品种、价格、功能上都不能适应农民的需求,农民想要购买一些符合农民的操作水平和功用需求的产品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此就不能激发农民的购买欲望,也就无法形成购买力,自然也就无法形成大的消费需求,农村消费市场出现一种“需求压抑”的状态。要实现产品符合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厂商必须深入农村市场调查研究,了解农村居民的消费心理与消费特征研究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既不能用老眼光看待今日之农村居民,又不能简单地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等同于城镇居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顺应农村市场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开发适应农村市场的产品(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型农

    8、业生产资料,如优质农药、高效化肥、新型良种、小农机、农用汽车以及其他结实耐用、功能简单、价格便宜的生活类耐用消费品)。二、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我国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给予了重大关注,农村居民的消费问题成了热点中的热点。在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无疑成了发展农村经济的重中之重。而从目前为止学者们对农村消费结构的研究情况来看,消费结构的研究多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此宏观的角度主要是指研究范围涵盖面较大,例如研究我国农村或者我国中、东、西部地区的消费结构比较、某个省的总体农村消费结构演变),研究的基方向基本集中在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以促进农村消

    9、费结构的改变升级。因此缺少从微观角度,以一个典型的小范围的农村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而照目前我国农村的发展状况来看,尽管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给大大促进了城市的消费,但余下的剩余农村人口所隐藏的消费市场被开掘的程度还很小,主要是企业对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仍不够了解,商品信息传播速度滞缓和流通渠道不通畅等引起。因此,我选择江山市凤林镇这样一个小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试图通过对凤林镇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企业打入农村市场的产品和农村市场所实际需求产品的落差等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出农村居民在不同层次的收入水平下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倾向,以及不同收入水平下农民的潜在消费需求,从而达到“从小范围看大世界”

    10、的研究效果,以小见大,反映出江山市农村居民的整体消费特点。最终的目的是希望通过研究,为企业尤其是当地企业根据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消费影响因素、消费喜好来生产提供适宜的产品以进一步打开农村市场提供经济上的参考,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意义。同时也为当地政府根据江山市的市情制定相关政策以促进该市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具有非常重要的政策含义。第二章凤林镇1995-2005年十年间农民收入与结构分析第一节 凤林镇居民的收入状况分析1995年到2005年,除了1998年农业种植收入受到洪水的影响,我镇农民人均收入基本保持了稳固的增长,但是增长幅度不大,年均增速为8.7%。200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开始

    11、着力将提高农民收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根据江山的土壤,气候等特点,推出了白菇种植项目,市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鼓励农民种植白菇的扶持及优惠措施,白菇种植逐渐开始普及,其种植规模有2002年的4351万袋发展到2005年的1.7亿袋,农民的收益开始出现年均较大幅度的增长。2005年该镇农民人均年收入达5781元,比2001年增长了2705元。通过历年来统计数据的分析比较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凤林镇居民近十年来的收入变化特点:1、工资性收入缓慢工资性收入在经过多年的乡镇企业的发展后,仍然没能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主要原因是乡镇企业效益低下,乡镇企业劳动强度大,工资水平低。1995年到2005

    12、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了446元,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的比重1995年为18.3%,到2005年却下降到17.0%,其所占总收入的比例反而下降了1.3个百分点。而与其相比较,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主要是农业种植收入)的增长,无论从其收入增长的数额(十年间家庭经营性收入增加了2220元),还是从其占到农民总收入的比例来看(2005年所占总收入的比例为80.2%,95年为78.2%),都保持了增长的势头(1998年除外),尤其是2002年以来政府采取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扶农政策。说明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尤其是农业种植的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为扩大生产需要购买一系列的农业生产资料

    13、。2、在家庭经营性收入中,农业收入仍然位居首要的地位这与该地农村非农产业不发达密切相关,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产业中就业的机会甚少。随着近四年来全市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不断提高,该镇的农业产业结构也得到了优化,白菇、袖珍菇等多种菇类种植发展势头良好,农业对农民依然有很大的吸引力,是农民较稳定的收入来源。农业种植收入在家庭经营中的比重始终保持在83%以上。但由于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处于改革初期,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于市场供求的变化,使得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不够平稳,每年均有较大幅度的波动,使农民对于自己收益的预期难以把握。 3、财产性收入增加 从2001年以来,农民收入中财产性收入的比重增加很快。由

    14、于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市政道路建设力度加大,该镇许多农用土地被征用、农民住房被拆迁,土地征用费和住房拆迁费成为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主要部分;尤其是自2004年新农村建设以来,这部分收入已占人均总收入的1.6%。 表2-1:1995-2002年凤林镇居民的人均年收入情况统计 单位:元时间指标全年总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1995人均308656524152868构成%10018.378.20.92.21996人均315458425663262构成%10018.581.41.02.01997人均333661226433942构成%10018.379.21.11.31998人均3

    15、10264123155789构成%10020.774.61.82.81999人均339382024634961构成%10024.272.61.41.82000人均365995626024655构成%10026.171.11.31.52001人均379791327516568构成%10024.173.21.71.82002人均4527102333347298构成%10022.573.61.62.22003人均496394138517992构成%10019.077.61.61.92004人均5200100740178294构成%10019.477.31.61.82005人均578198546358

    16、972构成%10017.080.21.51.3 来源:凤林镇农村经济发展统计资料第二节 凤林镇1995-2005十年间农民消费支出情况与消费结构 2005年和1995年相比,该镇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773元,其中生产资料支出增长203.8元,食品支出增长175.7元,衣着支出增长50.6元,住房支出增长69.7元,但住房消费的比例2005年为9.5%,比1995年的9.8%反而减少了0.3%的原因是因为02年以来,该镇农民大力发展种菇产业,使其将很大一部分收入转向了用于生产资料购置的消费上,从而减少了住房消费支出。而医疗保健支出增长60.4元, 交通通讯增长81.8元,是所有消费支出中增长

    17、速度最快的项目,比1995年增加了2.2倍。文教娱乐增长64.8元,医疗保健增加了60.4元,家庭设备支出增加了67元,除了2005年稍微有些下降外,凤林镇农村居民的家庭设备支出一直保持增长的势头,尤其是在新千年初(2001和2002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在各项消费支出中,凤林镇农村居民在2002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前,消费比重较大的项目集中在住房、家庭设备和文教娱乐等方面,生产资料消费比重仅占消费支出的14.4,但自2002年产业结构调整之后,该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生产资料支出比重比前一阶段增加了4.2%,另外,随着教育制度改革和农村医疗制度的改革,该镇居民

    18、对文教和医疗上的支出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而对于生活所必须的基本品如食品和衣着等的消费,1996年到2005年表2-2:1995-2005年凤林镇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单位(元)时间项目总支出生产资料支出食品及零用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1995人均1498211.577482.0147.178.645.236.8127.8构成%10014.151.75.49.85.23.02.58.531996人均1560215.2793.589.1157.284.447.342.2131.1构成%10013.850.85.710.15.43.02.78.41997人均1654229

    19、.6833.095.4165.588.455.845.5143.8构成%10013.950.45.710.05.33.42.887.01998人均1712238.5848.799.4168.999.762.355.3139.2构成%10013.949.55.89.95.83.63.28.11999人均1764251.2860.3105.6170.4105.669.855.6146.5构成%10014.248.86.09.76.04.03.18.32000人均1829.1256.9869.2118.7181.2117.875.367.4142.6构成%10014.047.56.59.96.44.

    20、13.77.82001人均1901.1273.7880.3116.4191.3129.778.476.8154.5构成%10014.446.36.11.06.84.14.08.12002人均2020.6375.2885.7120.3174.5134.680.695.4154.3构成%10018.643.86.08.66.74.04.27.62003人均2124384.3915.6127.5172.4142.595.8101.6184.3构成%10018.343.56.17.26.74.64.88.82004人均2186398.2932.5128.6174.4148.298.7114.2191.

    21、2构成%10018.543.36.07.06.94.65.38.92005人均2271.0415.3949.7132.6216.8145.6105.6118.6192.6构成%10018.341.85.89.56.44.65.28.5 来源:凤林镇农村经济发展统计资料第三节 农民收入与消费支出及市场供给情况的分析收入水平增长是提高农民生活消费水平和质量的物质基础,也是优化农民消费需求结构的重要条件,一定的收入水平下往往会呈现出一定的消费结构,但从对近十年来的统计调查情况来来看,凤林镇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不仅仅取决于十年间农民的收入状况,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农村市场的供给水平,长期以来企业对农村

    22、市场研究开发力度不够导致了农民实际的消费需求小于农民所倾向的潜在的消费需求。我们可从十年间该镇农民收入、消费、市场供给的分析总结出以下特点:一、1995-1998年收入、消费与市场供给情况该镇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来自农业种植的收入,但此三年间农业种植收入由于种植结构单一,收入的增长基本来源于单靠农产品提价,发展水稻、棉花、蔬菜等某个增长点来拉动农民收入增长,但由于市场中这些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容易失衡,使得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对收入的预期不确定。从而导致农民在此期间对于农业生产资料的消费虽然其间有一定的上浮波动,但基本均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在此期间,农民的主要消

    23、费点停留在了衣着、子女上学和一部分耐用品以及一些日常零用商品的消费上,以满足生存发展的基本需要,其中占总消费支出比例最大的为一些价格相对低廉的生活用品。而对于居住、生产资料和交通通讯等的消费所占的比例还很小。而所要指出的是,同样作为人们生存基本所需的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四年平均值却仅为50.6%,已经达到了温饱水平的恩格尔系数范围,但事实上当时该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仍然是处于较为贫困的状态,但恩格尔系数仅为50.6%的原因是因为在此期间凤林镇农村居民的食品多数以自给自足的蔬菜类食物为主,而对于肉类鱼类以及其他较高营养价值食品的消费很少。对于衣着的支出,其原因是由于当时尽管在城镇已经到达成衣化的时

    24、代,但销售商家依然把销售对象定为城镇居民,打入农村市场的成衣为数少,而且呈现出价格昂贵、质量低劣的特点,使得农民对于成衣的消费失去信心和兴趣,对衣着的消费依然停留在那种自制自穿、费时费力的衣着消费方式上,因此这也导致了家电消费中的对缝纫机的消费需求增大。除缝纫机外,家电中的黑白电视机、电风扇等的消费量由于其功能实用、操作方便、经济耐用、价格低廉,受到众多居民的亲睐。到了97年左右,城镇居民对于购买彩电的承受能力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在农村,部分中高收入水平的居民也开始倾向于购买彩电,但由于当时彩电价格昂贵,很多居民对于彩电的需求也只能停留在倾向的潜在需求层面上,形成了市场空白。是企业在开发农

    25、村市场时存在的一个主要的问题。二、1999-2002年收入、消费与市场供给情况1999-2002年,是该镇经济发展过程中比较特殊的一个阶段,其原因是农民收入有了某种程度的发展,但农民的消费热情较前一阶段相比,有了大幅度的上涨。乡镇企业也有了某种程度的发展,但农民获得的工资仍较低,工资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仍然仅保持在22.5%。家庭经营性收入中,来源于水稻、棉花的种植收入比前一阶段有了新的增长,其原因是其政府对农业歉收户的补贴开始逐年增加,政府开始鼓励农民把农业种植结构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农民对提高种植收入的信心增大,种植结构由原来的单一水稻、棉花种植转变为水稻,棉花、柑橘,猕猴桃种植等多方向发

    26、展。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绝对值从1999年的2463元增加到2002年的3334元,促进了农民消费的增加。这一阶段,由于收入和市场供给的变化,凤林镇农民的消费结构有了新的变化。其主要的消费热点由原来的食品消费支出比例甚小到食品消费比重大幅度上升,其原因是在农民收入增加的同时一些商业零售网点增加(零售商店的个数由1998年的96个增加到2002年的192个),使农村食品(主要是指副食品)以及其他一些生活零用品的消费购买渠道变的更为方便快捷,动物性食品及水果还有营养价值较高的等食品呈现出持续增长势头。但这其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一些零售食品及其他商品的消费热潮仅在2000年之前呈现了一时的热潮,而2

    27、000-2002年间,经调查,一些零售品的消费额反而比1998-2000年少,其原因是一些零售店主开始以一些非正当的手段销售一些质量低下的商品,尤其是一些保健食品,假冒伪劣现象十分严重,严重损害了农民消费者的利益,使农民在所要购买的商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开始削减其消费量,而转向到市中心的一些较大型的超市购买商品,而到市中心购买日常生活必需品由于交通费用的增加和购买便捷性的下降,导致该镇购买商品的频率下降,一次性的消费量的增大依然抵补不了农村居民由于购买次数的减少所带来的消费量的减少,因此导致了消费量的减少。在耐用品消费上,摩托车、彩电、录像机、电冰箱数量,近年来增长较快。电冰箱百户家庭拥

    28、有量由98年的6台增至02年的11台;彩电增加15台,达到41台;影碟机增加4台,达到6台;摩托车增加13辆,达到39辆(主要用于小型的农用运输)。这些产品的市场需求在此阶段还处在成长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是五年间仅主要家电设备实际增长的数目,但这并不是该镇潜在的可开发的需求量,据调查,此五年间,随着收入的增长,农民对于彩电的心理需求实际上要比所实际购买的数目大的多,潜在购买力与实际购买力形成差距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市场上家电设备的供应价格对于很大一部分人均年收入在3500元左右的家庭来说,价格仍然偏高,农民购买此类家电产品所带来的存款减少的风险较大,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当时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不

    29、配套,供给不稳定,水、电、路等维护服务状况差、层次低,致使许多商品农民想买不敢买,或者买了利用率低,比如,在农村一些地区虽设有供电系统,但供电时断时续,很不正常,管理薄弱,加上电费较高,使农民在购买家电(如冰箱等)时想买不敢买,想用用不起,压抑了农民消费目标的实现。在交通通讯方面,凤林镇居民1998-2002年的交通通讯支出由1998年的55.3元增加到2002年的85.4元,其所占的消费支出的比例增加了1.6%,交通支出比例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商品零售商需要从市区进购货物以及随着副业、林业、牧业等的发展,农民对于交通运输的需求增大,而通讯费用的增加则主要为家用电话和有限电视的普及以及家用电话

    30、、手机的推广使用。在1998-2002年间,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需要获得市场信息和技术,使得实际上农民对于通讯的潜在需求远远大于实际需求。拿手机来说,潜在购买力之所以在农村居民对于手机的需求较大的情况没有转变为现实的购买需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手机费用较高。很多城镇居民能够享用的手机优惠服务农村居民由于农村服务网点少等原因而没能够享受到。2.通讯企业对手机费用的众多优惠服务在农村市场的宣传和推广不够,使得农民对于手机费用昂贵甚至远远贵于家庭电话的想法阻碍了农民将购买手机的想法转变为现实的消费需求。而对于文教娱乐支出,在此期间其消费支出的比例也呈现出了大幅度的增长,该镇农村居民对于子女的教育比前一阶段更为重视,这是由于市场化改革使就业竞争压力增大,个人教育文化科技水平逐步上升为就业竞争能力的决定因素,农村居民对于子女和自身继续


    注意事项

    本文(消费结构演变与农村经济发展 以江山市凤林镇农村消费研究为例.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