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1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学案.docx

    • 资源ID:18219044       资源大小:163.38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1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学案.docx

    1、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1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学案第一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重点)2.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重点)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生物物种减少(1)生物物种减少现状:目前,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发生在热带森林。海洋和淡水生物严重退化,岛屿上鸟类和哺乳动物中的很多物种处于濒危状态。(2)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人们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生态环境改变。人们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捕猎、砍伐和非法贸易,导致物种数量减少。环境污染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

    2、坏。大量引入的外来物种同土生物种竞争栖息地和食物,有的甚至以土生生物为食,或者带来某些土生物种无法抵御的疾病,也使土生物种濒临灭绝。2森林资源破坏(1)森林资源破坏状况:对全球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的热带雨林损失尤其严重。(2)森林资源减少原因:林木砍伐、林地开荒和开矿、薪柴采集和大规模放牧、空气污染是造成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3湿地减少(1)湿地概念:湿地指不论天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还有静止的或流动的、淡的、半咸或咸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2)湿地功能: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

    3、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有着重要作用,因而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3)湿地破坏现状: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和破坏,湿地的面积急剧缩减。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巴西中南部的潘塔尔沼泽地也在不断退化。在我国,长江中游河湖的快速淤积与天然湿地的过度开垦,使湿地面积大为减少,为调蓄防洪带来很大的隐患。(4)湿地减少原因土壤侵蚀导致进入河流的泥沙增加,减少了湿地的面积。大量引水灌溉和河道截流改向,以致湖泊、沼泽水量减少,面积急剧缩小,甚至完全干涸。人类的围湖、围海造田,使湖泊和海滨滩涂湿地面积减少。环境污染使湖泊和近海岸海水富营养化现象时有发生,湿地的功能减弱甚至丧失。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湿地植被破坏,湖

    4、泊、海岸生态系统退化。1水土流失、森林和草原破坏、土地荒漠化以及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问题完全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提示】生态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加快了大部分生态问题产生的速度。如水土流失在人类社会之前就已经存在,只是人类活动加速了水土流失的过程;物种灭绝本身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只是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二、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我国比较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2中国森林数量在减少,这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提示】应该辩证地看待森林减少与工业化的关系。森林减

    5、少与工业化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发是必然的,但人类如果认识到森林的环境效益,在开发过程中注意保护森林,加强植树造林,不会造成森林的锐减。开发要有一定的限度,现在的结果是过度开发,造成了森林的锐减。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学生分组探究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1试分析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提示】自然原因:在生物竞争中自然淘汰;人为原因:人类破坏森林、草地等生物生存环境。2人类为何要尽力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提示】一是维护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二是许多生物的利用价值还有待

    6、于人类研究和开发利用,能给今后人类留下广阔的生存选择空间。3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提示】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世界人口的迅速增加和不合理开发活动的日益加剧,导致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这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目前世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产生原因、治理措施如下表所示:问题现状产生原因治理措施生物物种减少大约5%10%的热带森林物种可能已经灭绝,海洋和淡水生物严重退化,岛屿上很多物种处于濒危状态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捕猎和非法贸易、环境污染、物种入侵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

    7、,实行禁牧、休渔期制度,严禁走私珍贵野生动植物,严防物种入侵森林资源破坏全球森林资源迅速减少,尤以热带雨林破坏最为严重乱砍滥伐、滥垦、滥牧、开矿,空气污染、森林火灾封山育林、有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防治空气污染和森林火灾湿地减少全球湿地破坏严重,面积大量减少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引水灌溉、河流改道、环境污染、泥沙淤积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防治污染,植树造林等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成因:危害:直接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使耕地的表土流失,带走大量营养物质,降低土地肥力,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长期效应:造成河湖淤积,引发洪涝灾害。第3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中

    8、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国只有1 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只左右,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方法和具体措施,答题过程中注意从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进行分析答题。【解析】中华秋沙鸭属于候鸟,繁殖地主要在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区,而越冬地则位于我国南方的赣东北,每年的长途迁徙导致中华秋沙鸭的数量减少。中华

    9、秋沙鸭数量在迁徙途中不断减少的具体原因可从其栖息地(即湿地)减少、误食受到农药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三方面分析回答。保护中华秋沙鸭的措施要针对其减少原因而制定,如在中华秋沙鸭迁徙路线上恢复湿地数量,尽可能多地增加栖息地;治理水污染,避免中华秋沙鸭误食中毒的鱼虾;健全法规,严禁捕杀中华秋沙鸭等。【答案】可能原因:迁徙路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猎杀。保护对策: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学生分组探究二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的

    10、形成及防治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1我国形成众多生态系统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提示】地形和气候。2在不同的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哪两类原因?【提示】自然和人为原因。3我国现有天然林正逐步减少。请你谈一谈保护森林的主要措施。【提示】加强执法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采伐与更新相结合;防治森林火灾和虫灾;加强宣传教育。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1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形成原因现状非常严重,总体恶化,局部改善,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扩大形成原因自然原因地域广大,季风影响显著,气候和地势差别明显,地形复杂,多山地、丘陵,平原面积较小,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人为原

    11、因庞大的人口压力;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的开发利用方式;执法不严,管理不力;环保和建设投入不足;不合理的开发利用2.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问题生态问题主要分布区自然原因人为原因防治措施森林破坏东北、西南、华南林区森林火灾等滥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草原退化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气候干旱、降水减少过度放牧、过度垦殖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湿地萎缩三江低地、湖泊海滨沉积物充满湖沼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引水灌溉、河流改道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区、草原、近海海域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人类的狩猎采集

    12、、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土壤侵蚀黄土高原、东南丘陵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人口稠密,过垦严重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荒漠化西北、华北半干旱区降水少、气候干旱过牧严重,过度樵采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砍伐;合理放牧运用图解法记忆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的知识第3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下图中字母所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四种不同图例分别表示森林破坏、草场退化、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锐减四大生态环境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F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2)图中D、E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其形成的原

    13、因是_。(3)除图中各地区共有的生态环境问题外,B、G两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其共同原因是_。【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图中几个区域准确定位,并了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及形成原因。【解析】A、F为林区,D、E为南方低山丘陵,B、G两地区多为我国牧场,其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各有不同。【答案】(1)森林破坏土壤侵蚀(2)土壤侵蚀地处南方丘陵山区,降水丰富、人口密集、过度垦殖(3)草场退化过度放牧教材P42图315亚马孙热带雨林遭破坏和教材P43图317温带森林遭破坏1热带森林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温带森林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2致使世界森林资源减少的原因有森林砍伐、林地

    14、开荒和开矿、薪柴采集、大规模放牧和修建道路等。1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热带雨林遭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修建道路森林虫灾垦荒放牧修建房屋A BCD2森林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解析】第1题,由于垦荒、放牧,使亚马孙大片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第2题,林木砍伐、林地开荒和开矿、薪柴采集和大规模放牧、空气污染是造成森林减少和主要原因。【答案】1.C2.林木砍伐,林地开荒和开矿、薪柴采集和大规模放牧、空气污染先思考再核对答案教材第40页思考【答案】从图311所示可以看出:当推倒第一排骨牌,倒向第二排,第二排会倒向第三排一直倒向最后一排,并且速度一个比一个快。如果重新摆好骨牌,移走第三张,推倒第一张,只有前

    15、两张倒下,由于没有第三张骨牌传递能量,后面的不会倒下。例如在一片草原区,草地、兔子、狼等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但由于人为猎杀等原因,使狼突然减少,甚至消失,那么生态稳定性破坏,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被打破,可能出现兔子急剧增长,草场退化等现象。这就给区域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教材第41页思考【答案】1.近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数量呈上升趋势。2世界人口的增长加速了物种的灭绝。教材第42页思考【答案】1.巴西及亚马孙地区周围的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受过去殖民经济的影响,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亚马孙地区为湿热的雨林气候,交通不便,在20世纪五六十

    16、年代以前几乎未被开发。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可用下图表示:2会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失衡。教材第43页思考【答案】1.调蓄洪水;补充地下水;降解污水;为生活生产供水;碳积累和碳循环。2.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有着重要作用。教材第44页思考【答案】1.云梦平原水面面积大幅减少。2由于河湖的快速淤积和围垦,使云梦平原水面大为减少。教材第45页思考【答案】1.森林破坏严重的两个地区主要是指东北的大兴安岭地区

    17、和西南林区。2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黄淮平原和东北平原西部地区(松嫩平原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耕作活动,而导致土壤盐渍化叫次生盐渍化。上述地区的地下水位较高,地表水排水不畅,可溶盐较多,蒸发旺盛,盐分在地表积累所致。3.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的云、贵、川、渝、鄂和黄河中游地区的晋、陕、甘、宁、内蒙古。南方水土流失是地形崎岖,降水多、土层薄、生态环境较脆弱,人为破坏植被所致。北方地区水土流失是土质比较疏松,夏季多暴雨,生态环境脆弱,植被覆盖率低等原因所致。4土地荒漠化主要涉及我国北方的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1个省区。教材第46页思考

    18、【答案】主要采取的措施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恢复、封山禁牧等。一、选择题1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干旱,降水较少 B不合理的灌溉C超载放牧 D气候变暖【解析】草场退化是一项世界性的问题。本题考查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引起草场退化的原因既有自然方面的因素,如气候干旱,风力强大,气候变暖等;也有人为方面的因素,如超载放牧,滥垦滥挖等。其中,人为因素特别是由于人口压力过大导致的过度放牧是引起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上述四个选项都是草场退化的原因,但超载放牧是主要原因。【答案】C2下列对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森林破坏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东南丘陵B荒漠化主要分

    19、布在内蒙古、青海、宁夏及新疆等地C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湿地D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解析】黄土高原和东南丘陵虽存在不同程度的森林破坏,但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故A错;内蒙古、青海、宁夏及新疆等地由于草场退化而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但荒漠化不只分布在这四个省(区),它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半干旱区,故B错;保护湿地的主要防治措施是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和退田还湖,故C错。【答案】D二、综合题3不同地区面临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读“长江水系图”,回答问题。(1)图中A地区草地不断退化的主

    20、要人为原因是_,主要防治措施是_。(2)图中B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主要防治措施是_。(3)图中C附近地区湿地萎缩的主要原因是_、_,采取的主要治理措施是_。【解析】长江干流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各不相同,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存在很大差异,解题时应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源头区为高寒草场,面临草地退化,应退牧还草;横断山区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应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下游地区湿地面临萎缩,应退耕还湖。【答案】(1)过度放牧退牧还草,封育草场(2)森林破坏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采育结合(3)泥沙淤积围湖造田退耕还湖,建立湿地保护区4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解析】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首先要考虑过度捕捞,其次考虑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如河湖湿地的减少及水污染等;采取的措施一方面要从原因入手分析,即解决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要从人工繁殖促进鱼类资源的增长角度考虑。【答案】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其他答案合理均可)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1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