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教案.docx

    • 资源ID:18213580       资源大小:57.47K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教案.docx

    1、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都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古诗三首从诗人描绘的情景中体会诗人的情感不畏艰难、守边卫国,同情、愤恨,欣喜若狂,归心似箭。青山处处埋忠骨让我们了解一代伟人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军神用深情的笔墨高度歌颂了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表达了作者的敬佩之情。清贫一文主要表现方志敏在生死关头仍能坚守革命信念,这种舍己为公的高尚情操使人心潮难平。习作以“他_了”为主题,通过运用动作、神态、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语文园地从“交

    2、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几个板块入手,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时,思想受到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2体会文章情感的同时,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3通过文中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4引导学生练习习作,尝试运用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本单元中出现的生字新词。2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中,思想受到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3通过文中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教学难点:1体会文章情感的同时,又要

    3、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2引导学生练习习作,尝试运用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四、教学建议1教学古诗时,结合注释,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2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注意联系课文实际,要以课文对人物的具体描写为依据,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3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五、课时安排本单元共12课时,古诗三首3课时,青山处处埋忠骨2课时,军神2课时,清贫1课时,习作:他_了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课题课文九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的重点生字、

    4、词语,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通过朗读,结合注释,来理解全诗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把这三首诗背下来,并默写从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3.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感受诗人的爱国之情。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教学难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感受法、探究法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批注教学内容初读感知,学习从军行,感悟情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铺垫渲染1以往我们学过一些边塞诗,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和学生接诗)在你们的印象中,边

    5、塞是个怎样的地方?过渡:王昌龄在他的笔下,又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边塞风光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从军行)2解诗题:读懂诗题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谁读懂了?(从军就是参军,标题中加上“歌”“引”“吟”“行”等都属于乐府诗。)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1整体通读,把握诗境。请大家先认认真真地读两遍,要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生读)谁来读一读?(师点评指导)师小结提问:有感情地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学习古诗的方法还有哪些?(看注释、看图画、想象画面)请同学们借助这些方法,默读这首诗,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看注释,读完一句想想这句的意思。读完一首,想想整首诗的意思,如果

    6、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同桌也可以边读边讨论。2析字词、明诗意。(1)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自己轻声读一读,你从中看到了边塞的什么景物?(青海湖、长云铺天盖地,很长很长、雪山、一座孤城,还看到了玉门关。)追问:什么样的雪山?(出示雪山图)这里的雪山,是指祁连山,海拔40005000米,终年积雪,雪光闪耀。祁连山因它的雪白而壮丽,如今怎么就暗了下来呢?(漫天的黄沙,四起的硝烟,让雪山变暗了,边塞变暗了。)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这两句。人有时会因心情的不同而对周围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就如杜甫在国破家亡时看到盛开的繁花溅泪,听到鸟的叫声亦惊心。再读读这句,对“暗”还有不同的理解吗?(将

    7、士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心情也是暗淡的。)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在你积累的诗句中有和玉门关有关的吗?背给大家听。(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联想到这些诗句,再读这句诗,哪个字撞击着你的心扉?(孤独,对故土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把你的感受融在诗句中,再读。过渡:环境是这样的恶劣,_;乡情是这样的深切,_。可戍边将士_。(2)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齐读,谁愿意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在黄沙满天的战场上,征人的金甲都被磨破了,他们表示不破楼兰就不回来。)师:“穿”是“穿上金甲”吗?(不是,穿

    8、是磨破的意思。)金属制作的盔甲会磨破!不可思议呀!你认为可能吗?边塞将士是怎样把金甲磨破的?(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激烈频繁。)指导感情朗读: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将士报国的意志却不会减,所有的豪情、气势都融在了这两句诗里。刀光剑影、生死拼搏里横刀立马的身影流露着马革裹尸的豪情。豪壮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将士们一颗怎样的心?(决心,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的决心,一颗热爱祖国的决心。)3感悟诗情。(1)“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铿锵有力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将士们的万丈豪情,难道他们就不思念家乡的亲人,真的不想还吗?(2)家乡的亲人也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他们啊!会有谁在牵挂着他们呢?也许两鬓斑白的双亲拄着拐杖

    9、一次次在村头翘首以盼;也许一双年幼的儿女在一次次的呼唤父亲回家;也许留守家园的妻子因思念而过早的让黑发染霜。请你们代替边关的将士们给家乡的亲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你为什么终不还”。4练习背诵。三、总结全诗、升华悟情1不是每场战斗都能像这次这样取得胜利,“一将功成万骨枯”,战斗的胜利是用许多将士“白骨掩蓬蒿”的壮烈牺牲换来的,战火无情,(出示课始师生接读的两句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由来征战地,能得几人还。学生读。师:“能得几人还?即使人未还?可守边的战士们却(引导读:“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塞外风沙肆虐的恶劣环境,感受到了守边战士戍边的凄苦孤独与悲

    10、凉,更感受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决心以及誓死报国的壮志豪情,这凄美、悲壮,向上的画卷就是唐朝的边塞诗。3尝试默写。四、拓展延伸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共七首,七首诗七幅不同的画面,还有另外六首大家课后选自己喜欢的读一读。感兴趣的同学回家之后可以再收集一下其他诗人的边塞诗读一读,感受盛唐边塞诗的悲壮、豪放。板书设计:从军行唐王昌龄第二课时教学批注教学内容初读感知,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渲染气氛1激情导入:唐宋,是我们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时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今天,让我们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一起走进诗人陆游的心灵,

    11、去感受他的情怀。2走进作者:陆游,“南宋四大诗人”之一,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马上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人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歌,一起感受他在68岁写下这首诗的情怀。来,一齐把课题读一遍。3齐读课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指导学生将课题读通读顺。找出关键词“感”(感受);“凉”(清凉、凄凉)。指名说课题的意思。二、初读诗歌,感受音韵之美1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谁来读读这首诗?2师生点评。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力求将这首诗读通、读顺,并把诗歌的节奏美、音律美读出来。3自由朗读古诗。4全班齐读,读出一种豪壮

    12、的美感。5谁来试着说说诗歌的大意呢?(用自己的话说,自己怎么理解就怎么说)同学们,这短短的28个字就描述了诗人这么丰富的内心情感!全班再读。三、品读诗歌,体会作者的心1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心语。诗人还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在一些景物中,那么,在这首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作者描写了“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这两样景物)2我们一齐来把这两句诗读一下。(1)谁来说说“三万里河”指的是什么?(“河”指的是黄河。)三万里是真实的数字吗?(不是,是突出了黄河的长。)仅仅是长吗?你还可用哪些词、句来形容黄河呢?(“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词语来形容。)(2)你还了解哪些描写黄河的诗句?

    13、(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远上白云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3)说得很好,你很善于积累,我眼前仿佛浮现了黄河挟风带雨卷起万里沙的磅礴气势,一起来把黄河的这种气势读出来。“三万里河东入海”。(4)“五千仞岳”呢?“岳”指的是什么?(高山,西岳华山)“仞”是什么意思?(长度单位,七、八尺为“仞”);“五千仞岳”说明了华山怎样?(高)高到哪种程度?(上摩天,直入云天。)(5)你能用哪些词、句来形容华山?(直插云霄、耸入云天、高耸入云)来,带着你们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两行诗。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祖国山河壮丽。) (6)祖国河山如此壮丽,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怀?(高兴、激动、自豪、兴奋)带着这种心

    14、情来读一遍。3你们琅琅的读书声让我感受到了你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是啊,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怎不令人留恋、沉醉、自豪?让我们带着这种难以言状的自豪再来读一读这首诗。(齐读)(1)读完后两句,你又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悲凉、悲伤)你是从哪些字眼体会出来的?(“泪”字体会到的。)(2)诗人和遗民在金兵的铁蹄下干什么?流泪,流到了哪种程度?那泪是什么泪?(是血泪,是痛苦的泪,还有期盼)(3)但是他们没有绝望,每天每夜、每时每刻仍然(读)南望王师又一年。他们“望”的是什么?(期望王师赶走侵略者,收复失地。)(4)此时此刻,你一定深深地被诗人的心诗人的情所震撼了,你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怎样的

    15、情怀?(忧国忧民)陆游最终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人世,但是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怀、那对祖国无限的热爱,那一字一句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4尝试默写。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1诗人那份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爱,那强烈的爱国心,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心头。读示儿2积累古诗。春望出塞题临安邸示儿满江红等。板书设计: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精忠报国匹三万里河泪尽(凄凉)天夫山河壮丽遗民下有五千仞岳南望(悲凉)兴责忧国忧民亡第三课时教学批注教学内容初读感知,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揭题,知背景1揭题。杜甫的一生写了许多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五百余首。他的诗

    16、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因此,他的诗风格深沉,旋律悲壮。但有一首例外,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齐读课题)2解题。“闻”什么意思?(听说)谁听说了什么?(杜甫听说了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那“河南河北”指的是什么?(其实“河”在古代专指黄河,河南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地区)谁来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杜甫听说了唐王朝军队收复了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的消息)3了解背景,再次读题。这首诗的背后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你知道那是什么事件吗?(安史之乱)这一喜讯冲开了诗人郁积多年的情感闸门,喷薄出“生平第一首快诗”再读课题。二、初读,读通顺1大声朗读这首诗,

    17、做到字正腔圆。2指名读诗,检查生字读音。3再读古诗,注意押韵。4齐读,读出节奏和韵味。三、再读,明诗意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读古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请做上记号。2质疑问难。说说古诗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协同解决。课件出示地名,师简单介绍。3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古诗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四、细读,悟诗情1一首好诗,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也总是蕴涵着一种心情!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喜欲狂)2从哪里能体会到诗人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读诗,细细地品味一下。 3集体交流。(1)读第一至六句。在多年的生离死别、颠

    18、沛流离之后,诗人终于听到了胜利的喜讯,“初闻涕泪满衣裳”又是怎样的泪呢?(这是喜悦的泪、激动的泪、感慨的泪)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他还要做什么?(放歌、纵酒)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想到的诗人一家欣喜若狂的样子描绘一番。(2)读第七、八句。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到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千里迢迢。在这里诗人却只用四个动词,你怎么理解?(表现了诗人渴望回到故乡的喜悦和归心似箭的心情。)李白曾有一句诗,和杜甫的这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人归心似箭,千里迢迢算什么,千山万水

    19、算什么?在诗人的眼里,故乡就在眼前。让我们一同感受诗人轻快愉悦的心情。(再次齐读古诗)4当年,杜甫随着浩浩荡荡的逃难人群别离了故乡,历尽千辛万苦。现在,他又要和千千万万还乡的父老一起重归故里。这份喜悦,只是诗人一家人的喜悦吗?还有谁的喜悦? (这是人民诗人杜甫的心声,更是唐朝千千万万苦难子民的共同心声。让我们与欣喜若狂的诗人一同放歌,与千千万万欣喜若狂的人民一起放歌吧!) 五、诵读,懂诗人1你读懂了一个怎样的杜甫?(爱国、爱人民)2透过诗句,隔着千年的时空,我们仍能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杜甫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他始终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这位

    20、伟大的诗人,被人尊称为“诗圣”。最后让我们再次朗读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并背诵下来。六、拓展延伸这节课读懂了古诗,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真挚的爱国之情。请同学们下去之后继续积累杜甫的古诗,也可以把这首古诗改为一篇记叙文。教学反思课题课文十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进一步强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快速读、精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2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3.了解一代伟人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教学重点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了解一代伟人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

    21、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感受法、探究法等。教学准备教师: 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 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毛主席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批注教学内容初读感知,理清脉络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激情引出课题1课前背诵毛主席诗词蝶念花答李淑一。2这是毛主席纪念杨开慧的诗词,毛主席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了六位烈士,其中就有他深爱的长子毛岸英。(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基点1自由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2学生自由读3指导读好重点字词,理解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

    22、马援传。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4根据课文内填容空:主席的爱子()在()战争中(),主席收到了仿佛是()的电报后,()。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请求(),朝鲜方面要求(),这个抉择让毛主席()。三、读懂电报,提出问题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主席收到的电报,再用自己的话说说电报的主要内容。2指名说说电报的主要内容。(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执行任务时光荣殉职。)3毛主席

    23、最后的决定是什么?(1)交流并简单了解“抗美援朝”和“毛岸英”。(板书:闻噩耗作抉择写批示)(2)刚才你细细地读了,默默地看了,那么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主席此时的心情? (心如刀割,撕心裂肺、悲痛欲绝。)(3)如果让你用一个字形容,那是什么?(板书:痛)四、课堂小结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五、布置作业1抄写课文生字词。2熟读课文,将让你感动的语段抄写下来。第二课时教学批注教学内容再读课文,体悟情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研读课文,深入感知1这是一个()的决定啊!用心读课文,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完成填空,并从课文描写毛主

    24、席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的句子中,找出你这样填写的理由,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再邀请小组成员一起读一读感受最深的那句话。 小组合作要求:画出相关句子,对小组成员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读懂的?2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与交流。(1)悲痛的决定。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从“整整一天、一支接着一支、热了几次”。引导学生从这些描写时间和动作的词语中体会到毛主席的悲痛。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乡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

    25、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指导学生将“这次怎么会”补充完整。加深体会毛主席感到震惊,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加深体会毛主席的无比悲痛。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从“打湿的枕巾”体会一位父亲彻夜未眠,满怀悲痛的心情。(2)顾全大局的决定。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指导学生读懂反问句,通过语言描写感受主席心中不仅装着自己的儿子,也装着所有献出生命的志愿军战士,体会

    26、毛主席无私宽阔、顾全大局的博大胸襟。(3)艰难的决定。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 引导学生扣住“想”与“打消念头”,体会主席在见与不见的选择中痛苦犹豫的心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出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1)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

    27、的?(体会要点: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主席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2)当“志愿军司令部请示是否将遗体运回国”“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体会要点:作为一国的领袖、国家的主席,他强忍悲痛,一切从大局出发,理智地处理了自己的情感。)(3)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体会要点:毛岸英是毛主席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中的一位,毛主席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4)当毛主席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体会要

    28、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主席那博大的胸襟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2深情朗读,深化感悟。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厚重,他的情如海般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三、升华情感,拓展运用1这一夜对毛主席来说,注定是一个难眠之夜,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拿起手中的笔写下这难眠的一夜,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和细节描写,写出毛主席的那一份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痛。

    29、2全班交流。3拓展延伸,出示资料:12年后,毛岸英的妻子思齐第一次赴朝鲜为岸英扫墓时,此时主席已近七十岁,七十岁的老人这样说:“思齐,到了那里,要告诉岸英:你也是代表我去给他扫墓的。告诉他,我们去晚了。告诉他,我无法去看他,请他原谅。告诉他,爸爸想他、爱他”(课件出示话语,音乐起)四、课堂总结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的心忽地一沉,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都变得苍白无力。他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因为他深深爱着他的儿子,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因为他的心里装着是千千万万的子民。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记住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板书:青山处处埋忠骨悲痛、踌躇慈爱的父亲艰难抉择 博大胸襟的领袖教学反思课题课文十一军神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掌握并会运用新词。2理解课文,体会“军神”一词所包含的含义。3.进一步掌握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情感态度的方法。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受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教学重点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情感态度的方法。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朗读感受法等。教学准备1刘伯承的相关资料。2生字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批注教学内容整体感知,初读感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