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论文 修改.docx

    • 资源ID:18208436       资源大小:205.89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论文 修改.docx

    1、论文 修改学 号:论文题目:植物纤维泡沫混凝土的制备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 院:指导教师: 年月日摘 要国家“十一五”节能发展纲要,重点节能领域是建筑节能、工业节能、交通节能,消耗量巨大的建筑能耗首当其冲。本实验通过在普通硅酸盐发泡水泥中掺入小麦秸秆制备水稻植物纤维泡沫混凝土,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研究分析了水灰比为0.45不变的前提下,减水剂量、纤维加入量、发泡剂量以及纤维长度四个因素对小麦植物纤维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吸水率、干密度和导热系数的影响,确定最佳配合比为纤维加入量6%,减水剂量1.5%,纤维长度42mm,发泡剂量6.5%,此配合比下得到植物纤维泡沫混凝土的干密度324 Kg/m3,

    2、抗压强度0.620MPa,吸水率35.9%,导热系数0.1363 W/mk。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各因素对同一性能的影响程度。关键词 泡沫混凝土;植物纤维;正交试验;最佳配合比AbstractThe Outline of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for National Energy Saving Development, the key energy conservation domain is the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the industry energy conservation, the transportati

    3、on energy conservation, the consumption huge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umption to bear the brunt. In this experiment, the rice straw was used as a raw material to prepare foamed concrete containing plant fiber, and the dosage of water reducing admixture, fiber content, foaming admixture and fiber leng

    4、th was determined.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the water absorption rate, the dry density and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um proportioning is wheat straw 6%, water reducing admixture 1.5%, fiber length 42mm, foaming admixture 6.5%. The properties of the foamed

    5、concrete are the dry density 324 Kg/m3,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0.620MPa, the absorption rate of water 35.9%, and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0.1363 W/mk.Keywords foamed concrete; plant fiber; orthogonal experiment; best mix ratio目 录摘 要 IAbstract II目 录 III第1章 综述 11.1 泡沫混凝土的现状 11.1.1 泡沫混凝土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11.1

    6、.2 泡沫混凝土在国内的发展状况 11.1.3 泡沫混凝土的分类 11.1.4 泡沫混凝土的特性及应用 21.2 化学发泡水泥的组成与特点 41.2.1化学发泡水泥的组成材料 41.3 植物纤维泡沫混凝土的现状 81.4 课题的来源 91.5 本课题的意义 10第2章 实验研究方案 112.1 研究内容 112.2 实验技术路线图 112.3 实验研究方法 112.3.1 正交实验概念及意义 112.3.2 正交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122.4 研究目标 12第3章 实验及分析 143.1 实验用原材料 143.2 实验仪器及设备 143.3 实验方法 153.3.1 试样制备方法 153.3.

    7、2 试样成型方法 153.3.3 试样养护方法 163.3.4 配合比正交实验安排 163.3.5 性能检测方法 17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193.4.1 植物纤维泡沫混凝土导热系数与干密度的关系 193.4.2 实验结果分析 203.4.3 实验结果方差分析 28结 论 29参考文献 30谢 辞 32第1章 综述1.1 泡沫混凝土的现状 目前,泡沫混凝土在国内外的研究工作基本停留在配合比、原料选用、水灰比等方面,几乎很少涉及其内部结构。泡沫混凝土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墙体保温、地暖保温和建筑工程回填及岩土工程回填。1.1.1 泡沫混凝土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Jones MR1等认为泡沫混凝土抗拉强

    8、度和刚度低、干缩大,从而限制了泡沫混凝土的应用,同时他们的研究表明聚丙烯纤维可以增加泡沫混凝土的可塑性和抗拉强度。 Seung Bum Park2等研究了泡沫混凝土组分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他们认为可以通过增加硅灰、粉煤灰、纤维用量来改善泡沫混凝土力学性能,碳纤维和抗碱玻璃纤维都能有效增大基材的强度和断裂韧性,碳纤维效果要优于玻璃纤维。1.1.2 泡沫混凝土在国内的发展状况目前国内对泡沫混凝土的研究集中在通过添加粉煤灰、硅灰和纤维等添加物对泡沫混凝土进行改性,特别是纤维增强泡沫混凝土的研究。如詹炳根、林兴胜3等在泡沫混凝土中加入玻璃纤维大大的提高抗折强度。刘开平、张艳4研究了聚丙烯纤维增强粉煤灰

    9、泡沫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宋斌5等发现添加聚丙烯纤维后可使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陈兵和刘睫6采用掺加微硅粉和聚丙烯纤维的方法制备高强泡沫混凝土。其中王立久、姜欢7研究了以稻草纤维改性的轻质水泥基泡沫保温墙体材料,他们研究了在泡沫混凝土中添加稻草纤维的长度以及掺加纤维的体积比对泡沫混凝土的性能影响。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研究院8成功开发出纤维增强微孔轻质混凝土系列墙体制品,以空气压缩制泡、稳泡加气工艺制作的微孔轻质混凝土基材,其导热系数为0.14W/(m.K)-0.16W/(m.K),其中的微孔相互封闭,孔径小于,容重为700 kg/m3-900 kg/m3,抗压强度为2.0MPa-8.0Mpa。植

    10、物纤维泡沫水泥的研究仍在继续,它的普及对我国的建筑节能,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都将有非常大的贡献。1.1.3 泡沫混凝土的分类参考传统加气混凝土的分类方法,泡沫混凝土可以按照以下九个方面进行分类:(1)按组成凝胶材料划分 按组成胶结材料可分为石膏泡沫混凝土、菱镁泡沫混凝土、火山灰质胶结材料泡沫混凝土以及水泥泡沫混凝土。(2)按填充种类划分根据所用主要填充料的不同,可分为几十种。如粉煤灰泡沫混凝土、煤矸石泡沫混凝土、矿渣泡沫混凝土、尾矿砂泡沫混凝土等。(3)按密度等级划分一般可以分为六个等级:300kg/m3, 400 kg/m3, 500 kg/m3, 600 kg/m3, 700 kg/m

    11、3,800 kg/m3六个等级,其中以500 kg/m3 , 600 kg/m3两个等级为主。其中600 kg/m3级制品以承重为主,保温为辅;500 kg/m3级制品承重保温兼用;400 kg/m3级以下一般做只保温使用;700 kg/m3级以上一般仅作为承重使用。(4)按发泡方式划分 泡沫混凝土由于发泡方式比较多,目前按发泡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发泡混凝土,二是充气混凝土,目前充气混凝土实际应用较少。(5)以使用功能划分按实用功能,泡沫混凝土可分为保温型、保温结构型以及结构型。(6)按生产工艺划分按生产工艺,泡沫混凝土可分为现场浇注混凝土和泡沫混凝土制品。(7)按应用领域分按应用领域,泡

    12、沫混凝土目前分为:房建泡沫混凝土、工程泡沫混凝土(矿井及其他报废地下工程回填等)、园林泡沫混凝土(假山、园艺陶粒、水上飘浮品等)、工业泡沫混凝土(工业炉窖保温、工业管道保温等)。(8)按养护方式划分这种分类有三种,即蒸压养护泡沫混凝土、自然养护泡沫混凝土和蒸汽养护泡沫混凝土。(9)按孔径划分气孔孔径不同的泡沫混凝土,在用途和性能方面有较大的差别。为了方便使用,泡沫混凝土经常按孔径大小来分类。根据实际情况,一般分为三类,即微孔泡沫混凝土、中孔泡沫混凝土和大孔泡沫混凝土。1.1.4 泡沫混凝土的特性及应用 泡沫混凝土之所以能得到快速的发展,并且广泛应用,而且成为目前最大规模的新型墙体材料,是因为它

    13、具有许多优异性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9: (1)重量轻 传统建筑自重很大。泡沫混凝土的干体积密度一般为200700kg/m3,相当于粘土砖的三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左右,普通水泥混凝土的五分之一左右,也低于一般轻集料混凝土。因而采用泡沫混凝土做墙体材料可以减轻建筑物自重增加楼层的高度,从而节约建筑的占地面积。同时,也就可以减少建筑对地基的压力,减小建筑物基础、梁等结构的尺寸,可以节约建筑材料和工程费用,大大减少工程量。(2)保温性能好、减薄墙体,增加建筑面积 由于泡沫混凝土内含有大量气泡和微孔,因而具有良好的绝热性能。由于泡沫混凝土中含有大量封闭的细小气孔,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这是普通混凝土所

    14、不具备的。通常导热系数在0.080.3 W/(mK)之间, 密度等级在3001200kg/m3范围的泡沫混凝土。采用泡沫混凝土作为建筑物材料,具有非常良好的节能效果。(3)抗震性能优异建筑地基荷载越小,则抗震越强。墙材的重量大概要占建筑总重的70%。泡沫混凝土自重可减轻很多,因此,泡沫混凝土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 从泡沫混凝土的诸多优点可以看出,泡沫混凝土适宜用作墙体的保温隔热材料,它的应用对建筑节能以及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泡沫混凝土还存在一些现在不能解决的问题8,影响了其在建筑中的正常使用。泡沫混凝土具有如下的缺点:泡沫混凝土料浆稳定性差。一般情况下,泡沫混凝土料浆的稳定性不够好,浇

    15、注高度有限,过高就会发生塌模现象,生产时一般只能使用平模。这样就增加钢模的用量,不利于机械切割,泡沫混凝土的品种和规格也受到很大限制。提高泡沫混凝土料浆的稳定性可以使用优质发泡剂,使泡沫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不易破坏,这可以通过采取恰当的配制工艺措施及掺入适量的外加剂等措施来实现。强度低、易开裂吸水、收缩大。体积密度为800850 kg/m3的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严重偏低,一般低于2.0MPa,有的甚至不足1.0MPa。普通混凝土的收缩率最小,水泥净浆收缩率较大,泡沫混凝土的收缩率最大,影响泡沫混凝土正常使用。由于我国大力提倡建筑节能,泡沫混凝土具有好的保温性能,同时在工程方面也有很大的应用。(1

    16、)建筑节能方面的应用墙面保温墙体保温隔热(2)工程应用该应用近几年来发展较快,起步虽迟于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但应用量上升较快,应用范围也很快的扩大。挡土墙主要用于引桥、地基、公路护坡、路基、河岸、港口的挡土墙,在国外应用量非常大,在国内目前也开始应用。地下回填主要用于报废地下设施、报废矿井、沉陷等地下空间的低成本回填。1.2 化学发泡水泥的组成与特点1.2.1化学发泡水泥的组成材料1) 化学发泡剂一般认为能够与混凝土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目标气体的物质都可以作为发泡剂。通过大量的研究,目前适于化学发泡水泥的主要有:碳化钙、铵盐、铝粉、双氧水等。(1)碳酸盐 常用做化学发泡剂的碳酸盐主要有

    17、碳酸铵,碳酸氢铵与碳酸氢钠。商品的碳酸铵没有一定的组成,在30左右即开始分解,在5566下分解十分剧烈。其分解产物为氨、二氧化碳和水。发气量为700980ml/g,其发气量在一般化学发泡剂中是最高的。但碳酸铵储存稳定性差,而且有一定的氨味,所以其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碳酸氢铵是白色晶状粉末,干燥品几乎无氨味。在常压下当有潮气存在时,碳酸氢铵在60左右即开始缓慢分解,生成氨,二氧化碳和水。发气量约为850ml/g。由于碳酸氢铵的热分解温度比碳酸铵高,所以比碳酸铵稳定,便于储存;而且由于分解反应是可逆的,可控制其分解速度,能得到均匀的微孔泡沫制品。碳酸氢钠用作发泡剂,避免了氨气的产生,碳酸氢钠为无

    18、毒无嗅的白色粉末,溶于水而不溶于乙醇。在l00左右即开始缓慢分解,放出CO2,在140下迅速分解,但其分解速度仍能控制。其发气量较低,约为267ml/g。尽管作为发泡剂碳酸氢钠不产生剌激性的氨气,但其发气量较碳酸氢铵低,而且分解残渣Na2CO3具有强碱性,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2)亚硝酸盐用作发泡剂的亚硝酸盐主要是亚硝酸铵。亚硝酸铵是极不稳定的化合物,作为发泡剂使用的基本上是氯化铵和等摩尔的亚硝酸钠的混合物,经加热而放出氮气。与碳酸盐不同的是,亚硝酸铵的热分解是不可逆的,因此它可以作为加压发泡过程中的发泡剂。少量的水分和多元醇会促进亚硝酸氨的分解。目前,亚硝酸铵仅用在橡胶合成工业作空心橡胶制品

    19、硫化过程中的膨胀剂。(3)硼氢化钾与硼氧化钠 碱金属的硼氢化物水解放出氢气,也可用硼氢化钾和硼氢化钠作为发泡剂。碱金属硼氢化物的水解速度与氢离子的浓度密切相关,且随pH值减小而迅速增加。在非水系统中,则需加入少量的酸性化合物(如邻苯二甲酸酐,硬脂酸或氨基醋酸等)和水。此外,Fe、Co、Ni等金属盐类对其水解反应也有促进作用。硼氢化钾为一白色结晶固体,在空气中能自燃。本品易溶于水,在碱性水溶液中是稳定的;在酸性介质中或在升高温度的情况下即迅速分解,发气量1660ml/g。硼氢化钠为一吸潮固体,在潮湿空气中慢慢分解,在酸性介质中发气量为2370ml/g。由于碱金属硼氢化物的价格昂贵,而且易燃易爆,

    20、所以限制了它们的用途。(4)过氧化氢 工业上常用的过氧化氢多为30%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过氧化氢可在室温下迅速分解,放出氧气,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依双氧水所处的环境不同而有变化,在中性与弱碱环境下,反应迅速,酸性条件下较为缓慢。双氧水发泡剂发气量较低,泡体较大且具有强腐蚀性,所以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一般工业双氧水的浓度分为27.5%、35%、50%等几个规格。徐文等人研究了以双氧水作为还原剂,与 KMnO4溶液反应放出 O2,同时反应生成物之一MnO2作为催化剂,还可以促使 H2O2分解,反应过程如式(4)和(5)所示。2KMnO4+3H2O22MnO2+2KOH+3O2+2H2O (4)

    21、2H2O2 2H2O + O2 (5)在某些金属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双氧水还可以自身氧化还原,即发生歧化反应,如式(6)所示。2H2O2 2H2O + O2 (6)H2O2作为化学发泡的气源具有良好的效果,其反应放出气体的速率与放出气体的总量在较大范围内可控,同时H2O2容易在水泥浆体中均匀分散,可以通过温度、双氧水的浓度、搅拌速度等来控制 H2O2产生氧气的速度10。2) 稳泡剂稳泡剂的作用是使发泡剂产生的气泡能够较长时间的稳定存在,而不致于破灭或逸出飞散。一般来讲,发泡剂掺量越大,所需要的稳泡剂也越多,制得成品的容重越低;在同一发泡剂掺量下,随着稳泡剂掺量的增加,成品容重会略有降低。决定稳定

    22、性的重要因素包括气泡尺寸、液体粘度和气液密度差以及液体膜表面电荷。气泡的衰变机理有气泡间的气体扩散和泡沫中的液体流失,其中泡沫中的液体流失包括由重力排液和表面张力排液引起11。目前常用的发泡混凝土的稳泡剂有以下几种: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明胶、蛋白质类12、硅树脂聚醚乳液类(MPS)、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烷基醇酰胺,茶皂素等13。3)胶凝材料化学发泡水泥是一种大水灰比的流态物质,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火山灰质复合胶凝材料等均可作为化学发泡水泥的胶凝材料14。采用双氧水作为化学发泡剂时,胶凝材料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发泡速率较快,发泡水泥干缩较大,容易在发泡水泥

    23、表面产生开裂现象;胶凝材料选用硫铝酸盐水泥或铁铝酸盐水泥时,能使发泡水泥迅速凝结,降低泡沫破裂机会,提高发泡水泥性能,但需要提高水泥浆体的碱度,从而促进双氧水的分解;胶凝材料选用硫铝(铁铝)酸盐水泥与普硅水泥的复合体系,不仅可以调节发泡速度,而且生产出的无机化学发泡水泥兼具硫铝(铁铝)酸盐水泥的快硬和普硅水泥后期强度无倒缩的优点。4)掺合料在化学发泡水泥中掺加掺合料,不仅能够降低其成本,而且能够降低化学发泡水泥在水化过程中的放热,减小发泡水泥的开裂现象,提高体积稳定性。常用掺合料包括:粉煤灰、硅灰、建筑废弃细粉、煤矸石粉15等。1.2.2 发泡成型理论一般来说,在任何发泡工艺中,泡孔的形成主要

    24、经历4个阶段:浆体/气体溶液体系的形成、气泡核的形成、气泡核的生长和气泡的稳定固化。(1)浆体/气体溶液体系的形成 将一定量的发泡剂掺到浆体混合液中,形成均匀浆体/气体混合物,混合物的均匀性决定了气泡成核的泡孔数量。工程常采用机械强制搅拌的方法以实现混合溶液的均匀性。发泡剂的用量应适宜,应以发泡剂产生的气体恰好被浆体混合液所溶解为标准,若发泡剂的用量过大,不但会有部分气体不能溶解到混合物中,而且发泡产生的气孔过大,气孔与气孔之间联通,最终导致混合液塌陷;若发泡剂不足,泡体较小且分布不均勾,达不到发泡的目的。控制气孔塌陷是发泡过程的一项关键技术,不但和发泡剂的用量有关,而且和浆体初凝的时间密切相

    25、关,是衡量发泡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2)气泡核的形成 当形成均匀的浆体/气体混合物后,可认为发泡剂在浆体液中是均匀分散的,这就为均匀成核埋下伏笔。均匀成核至关重要,直接决定泡孔成核的数量。在泡孔直径一定的情况下,气泡核的数量越多,泡孔的密度越大,发泡倍率越高。一般来说,经典成核理论是较为成熟的成核理论,应用较为普遍,尤其在塑料和橡胶工业最为广泛应用,在建材行业应用较少,多为借鉴塑料发泡过程来研究泡体在水泥浆体中成核特点。成核具体过程:一方面在成核点处,浆体混合液对于气体变得过饱和而不能在混合物中保持过量的气体,气体便以微泡的形式析出,形成气泡核;另一方面,发泡剂在发泡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产生,形

    26、成大量热点,由于温度的上升,泡体的表面张力下降,气体在混合物的溶解度也发生变化,使得过饱和气体很容易形成分散相,即形成气泡核。(3)气泡核的生长 气泡核形成后,气泡内气压较高,明显大于气泡核外的压力,气泡核将开始膨胀生长,气泡内压也随之降低,打破了原有的热力学平衡。气泡壁附近形成浓度梯度,周围的气体向气泡扩散,建立新的热力学平衡。在气体流动过程中外界作用于气泡的的压力不断减小,气泡就会不断长大。气泡生长过程中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之一,气泡就会停止生长:一是气泡的内压减小到等于气泡核外的压力,二是如果气泡壁逐渐固化定型,并具有一定的强度时,即使被周围壳体包围住的气泡内气体的浓度继续增加,气泡内的压力

    27、继续增大,但都不能使周围壳体膨胀爆裂,气泡的膨胀受到抑制,气泡的生长过程至此结束。第一种情况是理论上的气泡生长过程,实际上不会出现,因为当气泡内压等于气泡外压时,气泡的体积相当大,及其不稳定而破裂。第二种情况相对容易实现,在理想状况下,气泡核的生长过程的时间恰好等于浆体混合物的初凝时间,此时泡体直径、密度及发泡倍率最为理想。(4)气泡的稳定固化气泡的稳定固化是一物理过程,实际上就是指气泡壁的固化定型。一般是采用冷却、交联或其它方法都可以增加周围浆体的粘度,使其失去流动性,固化定型。泡孔膨胀生长至气泡的温定固化是个极其复杂过程,气泡与浆体混合液组成的共存物是不稳定的,泡孔可能继续膨胀至固化定型,

    28、也可能因气泡生长过快,发生气泡的合并、破裂和气体逃逸现象。为防止气泡合并、破裂和逃逸,通常做法是:可以提高浆体混合液的粘性和韧性,使得气泡壁在最短的时间内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而不发生气泡破裂;控制气泡的膨胀速度,发泡剂的发泡过程都需要一定的环境,比如pH值,t等。通过调节pH值来控制发泡剂的发泡速率,进而控制气泡的生长速度;控制气泡壁的固化时间,当气泡达到发泡前设定的发泡倍数时,要迅速将气泡壁固化;提高浆体混合液中气泡壁的的固化速度。化学发泡水泥通过化学反应在新拌料浆中产生气体,这与加气混凝土非常类似,但化学发泡水泥中的气孔独立封闭存在,又与后者显著不同。发泡水泥的料浆属于弹-塑-黏性体系。加入

    29、双氧水发泡剂后的料浆在从搅拌开始即持续发生化学反应,析出氢氧化钙,料浆体系为碱性环境。双氧水在碱性环境中分解,放出气体,形成大量均匀散布的气源。随着分解反应的进行,气源周围局部区域逐渐产生气压,作用在弹-塑-黏性料浆上。当气体压力引起的剪切应力尚未超过料浆的极限剪切应力时,料浆不会产生膨胀。但随着分解反应的继续进行,生成的气体量逐渐增多,气体压力逐渐增大;当生成气体的气体压力引起的剪切应力大于料浆的极限剪切应力时,气源尺寸增大,形成气泡,料浆开始膨胀化学发泡水泥可以成型的关键在于使发泡剂发泡的速率与料浆凝结硬化速率相一致,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首先,发泡剂均匀分散在料浆中,在激发剂的作用下不断产

    30、生气体,形成无数独立的气源;随后,当气源处气体压力大于料浆的极限剪切应力(粘滞阻力和静水压力之和)时,气源开始加速膨胀,形成一个个独立的气泡;在气源膨胀的过程中,由于胶凝材料水化,料浆稠度不断增加,造成膨胀所要克服的阻力不断增大,同时,因为反应物质的消耗,膨胀的潜在动力也在变小,由此,膨胀经历了一个从加速到平缓、减慢,并逐渐趋近于停滞的过程。最终,膨胀结束后,发泡水泥发泡完成,进行常温养护。从上述气泡形成机理可以看出,如果发泡过快或发泡量过大,而料浆硬化速率偏低,发泡水泥中往往会形成串孔,甚至生成的气体会冲破料浆表面,在硬化后试件上部造成开口大孔;或是由于料浆长时间不硬化,起初形成的试件最终出

    31、现塌模的现象。如果发泡过慢,而料浆迅速硬化,往往会导致发泡量太小,得到的发泡水泥试件达不到相应的容重和保温要求。此外,化学发泡形成的气泡不同于物理发泡用表面活性剂制成的气泡,其在空气和料浆中的稳定性都大大劣于后者,因此,在保证料浆合适硬化速率的同时,如何使化学方法生成的气泡稳定存在于料浆中,不致逸出或彼此串通,是制备性质优良的化学发泡水泥的又一个关键因素。1.3 植物纤维泡沫混凝土的现状 20世纪初期开始用天然的有机纤维做水泥增强材料。在70年代后期研究发现石棉有害于人体,开始寻找可以替代石棉的纤维以生产非石棉纤维水泥制品。有些欧洲国家(如挪威)用木浆纤维替代部分或全部石棉在工艺线上生产纤维水

    32、泥板,对这些使用30年以上的制品检验中发现,制品仍然完好并保持一定的强度。后来有不同的国家用木浆纤维替代石棉生产非石棉纤维水泥。生产工艺有抄取法、马杨尼法与注射法等。采取当基材为100%波特兰水泥时采用空气养护或一般的蒸汽养护的养护方法。自1981年起澳大利亚的James Hardie公司生产压蒸的木纤维增强水泥,除在本国、新西兰生产此种制品外,己经向美国以及亚洲与非洲的某些国家推广此项技术。作为水泥基增强材的天然植物纤维,近年来使用较多的是只经过粗加工或未加工的原料,如稻草、芦苇、竹子等。 日本的Tosho Moruma公司则致力于开发用竹筋代替钢筋增强混凝土。有两种品种,一种是是天然干燥的完整细竹,另一种烟熏的劈裂条。增强的混凝土抗弯强度提高了很多,且这种竹筋


    注意事项

    本文(论文 修改.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