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幼儿园教学活动环节设计的方法.docx

    • 资源ID:18148884       资源大小:25.27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幼儿园教学活动环节设计的方法.docx

    1、幼儿园教学活动环节设计的方法幼儿园教学活动环节设计的方法 教学活动要有一定的顺序和过程,这个顺序和过程需要由一个个的教学环节来组成。环节安排得流畅、恰当,教学活动就会顺畅地进行,就能符合儿童思维的进程,从而有效推动儿童的发展。反之,轻则影响教学活动的进行,重则干扰儿童的学习思路,造成儿童认知上的困难,影响儿童的发展。所以,本章将重点讨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环节设计问题。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安排 1、教学活动环节的内涵 教学环节展现的是一节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结构,是教师对教学活动如何有序开展的思考,其中蕴含了教师基本的教学观和儿童观,体现了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认识。 (一)什么是教学活动环节

    2、教学活动环节,即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达成教学活动目标而对教学活动内容呈现、教学方法运用所设定的步骤和顺序,是对相互关联的一系列教与学的活动的具体安排。它主要解决的是教师如何“教”、儿童如何“学”的问题,意味着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想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做什么;何时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何时引发幼儿的原有经验、何时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有效指导和帮助等。所以,教学活动环节安排的合理性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起着调节和控制的作用,也主导着教学活动的整体面貌。 (二)教学活动环节的作用 教学活动一般是由导入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组成,在这三个部分中又可以演变出唤醒、呈现、练习、巩固、结束等各小环节。这些环

    3、节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及不同的教学活动目标灵活安排。其主要作用表现为: 为教师掌握教学活动过程提供一定的操作程序。 帮助教师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内容呈现的顺序。 为幼儿的学习提供逐步递进的接受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学活动环节就像是一个支架,通过把复杂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为幼儿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搭建平台,以便把幼儿的学习逐步引向深入。 (三)教学活动环节的安排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常见的有两种类型的教学活动模式,其环节安排的前后顺序也会有所不同。 1讲授式教学 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教学活动模式,是教师直接控制教学活动过程,使幼儿从感知到达领会,再通过练习来运用所学知识或技能的一种教学程序

    4、。其环节的流程设计通常为:导人一呈现(示范)一练习一巩固(交流)一结束。 案例小班美术活动:吹出来的画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吸管蘸颜料在白纸上随意吹画。 2能对画面进行想象并用简单的语句大胆介绍。 活动过程 环节一:导入 教师出示范例(吹画出的一棵枝叶茂盛的树)请幼儿欣赏:“这是怎么画出来的?原来是老师吹出来的画!真有趣!你们想学这样的方法吗?” 环节二:示范 教师先介绍材料以及材料的使用方法(重点是滴管的使用方法)。然后,示范吹画的方法:“用滴管在你喜欢的位置上滴一滴你喜欢的颜色,然后放回滴管。嘴巴靠近纸面,用力吹气。” 环节三:练习 请幼儿分组围坐,开始创作。教师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颜料滴

    5、到纸上的过程并通过童趣的语言进行吹画方法的指导,如“大风吹,小风吹;这儿吹吹,那儿吹吹” 环节四:交流教师启发幼儿观察自己和同伴的画,并说说吹出了什么。 环节五:结束 展示幼儿的作品,请幼儿共同收拾材料和物品。 由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讲授式教学活动模式作为一种直接教学活动模式在幼儿园教育领域中无法被完全抛弃,因为幼儿年龄小,故事阅读、本案例由苗文红老师提供。手工制作、规则传递、动作学习等都需要教师直接示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讲授式教学就不必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只要传递灌输即可。相反,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尤其要注意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策略的设计与运用,以突出幼儿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6、 2发现式教学 这是一种目前在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中积极倡导的教学活动模式。它是由教师创设情境抛出问题,让幼儿通过主动体验和发现,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让他们在认知发生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方法。其环节的设计通常为:唤醒(设疑)探索交流巩固结束。 案例 大班科学:电动玩具动起来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电动玩具的共同特征有电才会动。 2在拆拆、装装、玩玩的过程中,掌握正确拆装电池的方法。 3对电动玩具有好奇心,乐于参与探索活动。 活动过程 环节一:唤醒 (1)玩一玩 教师出示各种电动玩具说:“这里有这么多的玩具,你以前玩过吗?我们来开一个玩具运动会吧。请你选一个玩具玩一玩,让它动起来。”幼儿自由玩一会

    7、儿后,教师提问:“你的玩具动起来了吗?你是怎样让它动起来的?” (2)想一想 请幼儿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有的玩具打开开美就动起来了,有的开关打开了还是没有动起来并请幼儿猜测原因。 环节二:探索 (1)看一看 请幼儿打开玩具的“肚子”,看看里面有什么?(有的有两节大小不同的电池,有的只有一节电池,还有的没有电池等),并请幼儿想一想可以怎么办。 (2)试一试 请幼儿自主选择合适的电池进行操作调整,尝试使玩具动起来。 环节三:交流 (1)请成功的幼儿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电动玩具要装满电池才能动起来,而且电池要一样大小的才行) (2)请没成功的幼儿把玩具拿到前面,请大家一起研究解决。 (3)指导幼儿

    8、探索电池的正确安装方法。(出示电池安装示意图,并请幼儿拿出电池进行观察,发现电池有“嘴”、有“尾”的特点。请幼儿尝试电池安装的不同方法,研究怎样排列电池才可以使玩具动起来) (4)小结:原来电池要平平的尾巴对着弹簧,突出的嘴巴对准平平的尾巴,两两相连才可以。 环节四:巩固 开展安装电池比赛:请幼儿进行取电池、装电池的比赛。 环节五:结束 幼儿自由地交换电动玩具。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发现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幼儿自主建构的教学活动模式,其环节设计强调的不是让幼儿靠听讲、记忆来进行学习,而是重视幼儿通过动手“做”来使外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发现式教学通常遁用于科学教育活动,但是我们应该把这种

    9、教学模式上升到理念层面,把它作为一种教学活动环节的设计思路而运用到所有的教学活动中去。 2、教学活动环节设计中的问题与设计要求 很多幼儿教师对教学活动环节的设计感到困难,常常觉得这样设计是不是太老套啦?那样设计是不是没有新意啊?其实,教学活动环节并不是一件华丽的外套,它不需要追求新颖和时髦,它需要教师考虑的是现代教学理论在儿童学习认知规律上的体现。也就是说,当我们的教学活动面貌发生变化了,并不是因为我们时尚了,而是因为我们对儿童的认识、对教学活动的认识在进步。所以,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才能有效提高自己教学活动设计的能力。 (一)教学活动环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实践

    10、,在环节设计上体现出来的问题常常包含了教学活动本身的各个方面。比如有的是观念上的问题;有的是对教材理解上的问题;有的是对目标把握上的问题等。所以,教学环节设计不合理往往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不够。 1目的不清 教学活动环节的安排是对教学总目标落实的具体分解,因此,每个环节都承担着自己独特的任务。很多教师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对每个环节所承担的任务和目的认识不清晰,导致教学环节的过程和方法无效,无法很好地达成教学活动目标。 2递进不足 认知发展过程是系列有序发展的过程,如提取原有经验、感知新的信息、吸纳新信息、改变原认知等。有些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环节时,没有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为他们提供逐

    11、步展开的学习流程,设计的每个环节没有在儿童原有的经验和能力基础上进行提升,从而导致整个教学活动处于无效反复中。而有时候教师又没有把握好内容呈现的节奏,在幼儿还没有足够准备的情况下就开展较难的部分,以致影响幼儿的思维发展。 比如,某教师在对幼儿开展“认识标志”的活动时,在孩子们还没有完全理解标志时,教师就着急地进入下个环节,让孩子们想“还可以创造性地设计哪些标志以及把这些标志用在哪里”,这使孩子们抓耳挠腮,一筹莫展。 3追求形式 有的教师只关注活动的外在形式,而没有关注环节的内在价值,总觉得每个环节都要新颖,或者要各领域“综合”,因此生搬硬套很多环节,使教学活动沦陷在形式的堆砌中而没有实效。 比

    12、如,某教师在设计大班数学活动“找规律”时,最后一个环节是“请孩子们尝试去自主设计一张规律卡”。她觉得前面的环节比较沉闷,所以在最后环节要求孩子们两两合作以调动现场气氛。结果在设计中孩子们要么发生争执,要么设计得非常简单、毫无创意。原因在于设计活动是很个人的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路,合作反而影响个体创造性的发挥,所以这个形式并不适合本活动。后来,教师把环节改为“每个孩子自主设计几张规律卡,然后同伴相互检查并续接”,效果就很不错。 (二)教学活动环节谩计的要求 要想设计好教学活动的环节,教师不但需要把握好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目标,还需要明确自己每一步的意图,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节奏。通常,教师需要考虑

    13、以下两点: 1把握每个环节的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想好每个环节的小目标。这些小目标汇总起来就是教学活动的大目标。 案例 大班社会活动:地震来了 活动目标 1通过小实验初步感知地震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学习一些紧急状态下的逃生常识。 活动准备 1KT板、积木、沙盆。 2图片或录像(内容为地震时房屋倒塌的场景以及人类、动植物遭受的损害)。 3了解一些关于地震的知识。 活动过程 环节一:搭高楼和堆沙山(感知地震发生时的场景) (1)请幼儿分别在板上用积木搭高楼和在沙盆里堆沙山。 (2)请幼儿相互欣赏自己搭建的成果。 (3)向幼儿提问:你们知道地震吗?如果地震了会出现什么情况? (4)抖

    14、动板,让孩子们观察高楼大厦的倒塌;教师再在沙山下挖洞,让幼儿观察沙山的塌陷。请幼儿说说自己亲手建造的高楼倒塌了心里有什么感觉? (5)小结:地震不仅会让楼房倒塌,还会危害人们的生命。 环节二:看录像或图片(了解地震产生的原因和地震对大自然、人类的影响) (1)提问:关于地震,你最想知道些什么?请幼儿自由谈论。 (2)播放录像或出示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 (3)提问:你从图片(录像)中看到了什么?你看懂了什么? (4)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可以让地震不发生吗? (5)小结:我们不能阻止地震发生,但是我们可以学会自我保护,从地震中逃生。 环节三:演习活动(学习地震的自我保护常识) (1)和幼儿一起讨论

    15、:你知道地震时有什么办法来保护自己吗? (2)出示地震时自我保护的图片,让孩子们说说都有哪些好办法。 (3)让幼儿进行逃生演习:孩子们在听到“地震了”的提示后先躲到桌椅旁边,然后在老师的指挥下有序地离开座位逃到户外的开阔场地。 (4)交流:你刚才是怎么样保护自己的?为什么这样做?从安全、快速的角度对孩子们的行为进行一些点评。 (5)再次演习。 延伸活动:请幼儿通过书籍、网络、电视等媒介了解更多的关于地震的知识,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安排环节时不仅要清楚每个环节应该干什么,还要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比如,第一个环节“搭高楼和堆沙山”,目的是通过模拟这些建筑的毁坏情

    16、况,给幼儿以直观感受;第二个环节“看录像或图片”,则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地震发生时的真实场景,让幼儿能丰富经验;第三个环节则是教孩子逃生的基本方法。这样思考下来,教师就能准确地把握每个环芾的教学重点,使儿童的学习过程连贯、流畅。 2厘清层层深入的脉络 在明确了每个环节的意义和目的后,教师还应该考虑的是环节之间的前后关系和安排的顺序,尽量使每个环节的递进成阶梯状,让幼儿的每一次发展有小步提升。 案例 大班体育活动:火眼金睛 活动目标 能看得清、投得准。 活动准备 软沙包若干、妖怪画像若干、各种废纸筐若干、长绳若干。 活动过程 环节一:自由投掷(练习投掷的方法) (l)请幼儿自由玩沙包,比比谁的沙

    17、包投得远。 (2)请幼儿交流投沙包的经验和心得。 (3)鼓励幼儿再次尝试、体验用正确的动作让沙包投得更远。 环节二:投准(练习投准固定目标) (1)请幼儿扮演孙悟空打妖怪(把沙包投向各墙面上的妖怪),要求幼儿打得准。 (2)在距离妖怪2米处拉上绳子,表示妖怪喷火了,不能靠近,要求幼儿远距离投准。 环节三:投移动靶(尝试投准移动目标) (1)把“妖怪”装入废纸篓背在各个小朋友身后,然后互相追逐投准。 (2)反复游戏若干次。 环节四:放松肢体,收拾场地 (l)放音乐,让幼儿做放松动作。 (2)要求幼儿收拾好用过的物品。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环节的递进意味着儿童一步步的发展。在“基本的投掷动作练

    18、习一投固定目标一投移动目标”的过程中,儿童的能力不断地得到发展,游戏兴趣也不断被激发起来了。 3、教学活动环节设计的方法 教学环节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顺序。所以传统的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还是有它们存在的价值的,因为这个过程符合儿童认知发生的基本流程。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教育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从传统的关注教师“教”逐步在向关注儿童的“学”转变,所以体现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就是尊重幼儿的原有经验,重视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重视让幼儿先尝试后提升等。 (一)导入环节的设计 高结构化的教学活动通常是由教师发起话题进行导人的,以便能引起幼儿积极的情绪反应,激发幼儿作为参与主体进入最佳的学习状

    19、态。 1直接导入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运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告知幼儿活动的内容或目标,使幼儿立即明确活动的任务。比如,教师拿来一本图画书,然后告诉幼儿:“今天,咱们要读一读逃家的小兔子的故事。咱们一起来看看小兔子是怎么回到家的。” 2问题导入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设计与教学活动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参与的活动的兴趣。比如,在讲故事前,教师先出示一张蛤蟆的图片说:“蛤蟆今天在等好朋友青蛙来吃晚餐可是到现在青蛙还没有来,它到底出什么事情了?”再比如,在科学活动“电动玩具”中,教师说:“这个玩具今天不会动了,到底是怎么回事情呢?” 3前经验导入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根据前期幼儿的已有经验

    20、来发起活动,引发幼儿迸一步参与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时说:“小朋友,你们还记得上次我们唱过的那首歌吗?歌里唱了什么?”再比如,在上科学活动“磁铁”时,教师说:“前两天小朋友在区角游戏里玩了小火车,请你说说那些车厢是怎么连接起来的?你有什么奇怪的发现吗?” 4游戏导入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通过游戏引发幼儿的兴趣,触动幼儿的原有经验,为活动的正式开始做好准备。比如,在开展中班“各种各样的水果”活动时,教师拿出一个布口袋,请个别幼儿伸手去摸里面的水果,并判断是哪种水果;在“沉和浮”的活动中,教师先请幼儿玩水,让幼儿把各种玩具材料放入水中进行观察等。 导入环节设置的目的就是唤醒,即引导幼儿

    21、在认知和心理上对将要开展的活动有充分的准备,引发他们的原有经验,确认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唤醒在某些和幼儿原有经验密切相关的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教师确认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因此,在导入环节中教师要重视通过提问来让孩子表达出原有的经验。比如在“磁铁”教学活动中,当幼儿拿到磁铁时,教师应先问幼儿:“你玩过磁铁吗?你知道关于磁铁的什么?”通过孩子们的回答,教师可以了解骇子对于磁铁的认知,从而切人话题。再比如,在开展阅读活动时,教师可以问幼儿:“你知道图书的封面吗?从封面上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这些问题也可以帮助我们知道“孩子对阅读方法了解多少”,以便在教学活动中及时进行指导。 (二

    22、)呈现环节的设计 呈现环节是教学活动的核心部分,是教师展开内容、实施“教一学”的过程。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1画面呈现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直接出示教学活动内容,在和幼儿看看、谈谈、说说的过程中呈现学习的重点。比如,在大多数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会通过图书、图片、录像、课件的展示,在与幼儿提问、交流中呈现学习内容;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也常常运用图谱呈现乐曲结构,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看图谱,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乐曲。 2实物呈现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尽可能地把真实的事物展现给幼儿看。比如,在“有趣的树叶”的活动中,教师会出示各种收集来的树叶,先请幼儿看看、摸摸、闻阐、玩玩,感受树叶的多

    23、样性。然后,请幼儿比较两片叶子,具体形象地引导幼儿感知树叶各方面的不同。这样,在对真实的树叶观察中,树叶的基本特征便逐步呈现出来了。在大部分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提倡给幼儿真实的事物和真实的感受。 3动作呈现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用动作、表情、姿态来呈现学习的内容。比如,在舞蹈活动“转个身儿来跳舞”中,教师先示范表演一遍,然后请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动作,从而呈现舞蹈动作的要领;在美术的纸工、泥工等活动中,教师也经常使用动作呈现诸如“捏”、“压”、“团”等技能,或在水彩画时用动作呈现蘸颜料、舔笔等方法。 4悬疑呈现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抛出问题,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答案,从而让知识、技能呈现出来。比

    24、如,在数学活动“小熊分饼中,教师在用故事引出话题后便抛出问题:“两只笨熊为什么会上狐狸的当?你会帮小熊分饼吗?”之后,教师提供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请幼儿操作,使“等分”的概念自然地呈现出来。再比如,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出示图书后引出问题:“到底书里是怎么讲的呢?”然后,让幼儿先自己看,再交流个人看不懂的地方,然后进行讨论,使幼儿从疑问走向清晰。 5情境再现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来呈现教学活动内容,使幼儿自然卷人活动。比如,在律动“美丽的蝴蝶”中,教师播放音乐,请幼儿想象蝴蝶飞舞的样子,然后自由表演蝴蝶飞的动作,当音乐停止的时候,幼儿要学着小蝴蝶摆个漂亮的姿势停在花上。就这样

    25、,教师通过音乐和情境的创设,使幼儿一步步自然而然地学会按节奏进行律动。 (三)操作环节的设计 操作环节,又称练习环节,是幼儿自主学习、建构知识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来设计不同形式的操作活动。 1学练同步法 这种方法是指让幼儿跟着教学活动的进程边学边做,也就是教师在呈现教学活动内容的同时也让幼儿开始了操作练习。比如,在图画书爷爷一定有办法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打开书开始讲述故事,当讲到约瑟有一床小毯子的时候,教师发给每个孩子一张漂亮的花纸做毯子;当故事讲到爷爷用小毯子做了一件外套时,教师便带着孩子们一起用花纸折外套;当讲到爷爷用外套做背心时,教师请幼儿一起学着把外套剪成背

    26、心此外,在音乐教学活动的歌唱教学和舞蹈教学中都会用到同步练习的方法,即教师一边呈现内容,一边带着孩子们学唱歌曲或学做动作。 2后置探索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抛出任务后请幼儿分组或个别进行操作综习。比如,在开展绘画活动时,教师往往是在引出话题后,让幼儿自主创作;在开展科学活动时,教师在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后,也往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操作、尝试。这种类型的练习或者操作,往往具有探究的性质,是激发幼儿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3先行组织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把学习任务中的重点或难点放在活动开始阶段让幼儿练习操作,以引导幼儿更顺利地完成后面的学习。比如,在儿歌小花布的教学活动中,乌龟的背壳花纹和蜜

    27、蜂的黄黑条形纹是幼儿所不熟悉的,于是教师在活动的开始首先设计了一个“找衣服”的操作活动,让幼儿通过衣服配对熟悉各种动物身上的花纹。之后,在接下来的儿歌教学活动中,教师再出示动物的部分图案,幼儿就能猜出是哪个动物了。 (四)巩固环节的设计 巩固环节,也被称为应用环节,即教师帮助幼儿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或者使幼儿能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设计: 1表演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在故事、儿歌、歌曲、舞蹈等教学活动中常常运用表演的方法让幼儿巩固所学的内容。比如,在歌曲表演活动“蝴蝶花”的最后,教师请幼儿分别扮演蝴蝶花和小姑娘,一边演唱一边表演,完整地表现整个歌

    28、曲;在故事教学活动“拔萝卜”的最后,教师请一些幼儿戴上头饰扮演故事中的各个角色,然后在故事录音的指导下表现故事的完整情节。 2迁移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请幼儿运用所学的内容去尝试解决问题,以巩固对所学内容的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让幼儿体验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比如,在学习、了解了磁铁的特性后,教师请幼儿自己利用磁铁制作一个“小猴转圈”的玩具,或者请小朋友为老奶奶找出掉落在米里的回形针等;茌儿歌教学活动中,当幼儿已经能熟练地朗诵儿歌后,教师请幼儿根据原有的韵律和内容进行仿编也是一种迁移。 3游戏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通过游戏的方法请幼儿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比如,在音乐欣赏活动的最后,教师请幼儿根

    29、据音乐内容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进行“猫捉老鼠”或“狐狸来了”的游戏活动,以巩固幼儿对两段不同音乐的听辨能力;在体育活动的最后,教师也往往会设计竞赛游戏,以使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更能熟练地使用所学的动作技能。 (五)结束环节的设计 一个完美的结束,不仅能对教学活动起到总结、提升的作用,还能给幼儿留下回味和留恋,激发起幼儿继续研究、继续探索的兴趣。在结束环节,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设计: 1自然结束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直接告知幼儿活动结束了,并带领幼儿收拾整理材料和用品。这是一种非常自然朴素的方法,一般在幼儿在活动中已经玩得非常尽兴,心情也已经从亢奋回落到平静的情况下使用。比如,

    30、在美术活动或体育活动的最后,教师对幼儿说:“今天我们就玩到这里!请大家收拾好工具(玩具)回教室洗手休息” 2画龙点睛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在结束时对本次活动的关键或核心问题进行精辟的总结或概述,使幼儿在认知或能力水平上得到提升。比如,在科学活动结束时,教师点评到:“小朋友们,今天你们真能干,自己动脑筋发现了磁铁的秘密,以后再遇到问题,老师相信你们也能自己去解决!”再比如,在故事教学活动“金色的房子”的最后,教师请幼儿思考“为什么小姑娘最后和小动物们在一起那么开心呢”,从而得出“有朋友真好、宽容待人才能得到朋友”昀道理。 3后续延伸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根据本次活动的重点在活动最后突然再次设置疑问,使心情趋于平静的幼儿的思维再起波澜,然后把这种疑问延伸到后续的活动中去,激发起幼儿不断想学的欲望和兴趣。这种延伸可以针对本次活动单独形成,以鼓励幼儿活动后自由探索,也可以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相衔接而特设。比如,在“可爱的小兔”的观察活动最后,孩子们提出“小兔子到底还喜欢吃什么食物呢”,教师就把这个问题作为结束语,鼓励幼儿在接下来的自由饲养活动中逐步去发现;在谈话活动“我要上小学”的最后,教师提出的问题“那么小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了解小学吗”则是针对下一次组织幼儿参观小学的活动而提出的。


    注意事项

    本文(幼儿园教学活动环节设计的方法.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