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海战史上的一次大误会.docx

    • 资源ID:18109097       资源大小:28.37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海战史上的一次大误会.docx

    1、海战史上的一次大误会海战史上的一次大误会1944年10月3 日凌晨,美国海军的“中途岛”号航空母舰和其他各型战舰组成的一支浩浩荡荡的特混编队在吕宋岛东面的海域执行巡逻任务。突然,不远处的海面猛地钻出数条鱼雷,直逼特混编队。正处于紧张巡视的特混舰队的舰员很快就发现了这突如其来的鱼雷,大家东躲西避,大多数舰艇都巧妙地躲过了鱼雷的攻击,只有一艘名叫“谢尔顿”的驱逐舰躲避不及中雷受创。特混编队总指挥很快便推想这是日本潜艇的进攻,偌大的特混舰队迅速展开了严密的水下搜索。可以预料,在这样的阵容下,任何先进的潜艇都是难逃惩罚的。很快,名叫“罗亚耳”号的驱逐舰便接收到不远处的潜艇发动机的工作噪音。凭直觉估计,

    2、这就是刚刚来袭的日本潜艇,编队总指挥很快便下令对潜攻击。两架鱼雷机迅速从“中途岛”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直奔刚才“罗亚耳”号驱逐舰上声纳所搜索到潜艇的大体方位。很快,鱼雷机上的飞行员便捕捉到了潜艇的航迹。鱼雷机一边迅速报告潜艇的确切位置,一边展开对潜攻击,可不知由于哪方面的原因,两架鱼雷机都未能取得任何战果。就近的“罗亚耳”号驱逐舰根据鱼雷机所指示的位置,迅速调整舰位。紧接着,舰艄的“刺猖型”深水炸弹就对那艘他们眼中的“日本潜艇”实施攻击。由于担心一次攻击潜艇受创不大,又接二连三地发起了两次猛烈的攻击,直到水下传来潜艇艇体因油料或弹药爆炸发出沉闷的轰鸣声,攻击才告结束。海面漂起片片污油和残存的破布

    3、、烂肉。“罗亚耳”号上的官兵欣喜若狂,欢呼胜利,整个海面响起一片欢呼之声正当整个特混编队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从总指挥部传来了巨大的噩耗:正在此海域航行的美国久经疆场、功绩累累的“海狼”号潜艇突然失踪了。此海域未见其他战斗,“海狼”号怎么会失踪呢?这是一个谜!直到战后,这个谜才被美国联邦调查局组织的联合调查组揭开。原来,日本潜艇在探得美国特混舰队在吕宋岛以东海域巡航的消息之后,旋即开赴战区,在即将接近特混编队时,他们发现了美国的“海狼”号潜艇正在该水域游弋。狡猾的日本人立即想出了一个引敌互杀的绝妙战法。当日本潜艇攻击美国的特混编队之后,很快就撤离了战区,在某一海域悄悄地潜伏下来。而全然不知战事

    4、的美国“海狼”号潜艇正轻松愉快地在水下悠哉地航行。“海狼”号既没有控制噪声,也未想到回避声纳的搜索,直到大难临头,他们仍未清醒,成了无辜的深海冤鬼。而日本潜艇则在美舰“罗亚耳”号击沉“海狼”号之后的一片欢呼声中,神不知鬼不觉地返回了日本本土。这是海战史上一次最大的误会放走了敌潜艇而击沉了自己的潜艇。事后分析,原因出在“罗亚耳”舰上的“潜艇敌我识别器”上。事件发生之后,各国海军便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努力研制有效、可靠的“潜艇敌我识别器”,尽管这种“潜艇敌我识别器”目前仍然远未能达到人们所期望的水平,但像“海狼”号被击沉这类奇闻怪事,恐怕也不会再重演了。 战争呼唤新的潜艇 尽管常规潜艇在

    5、两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给敌水面舰艇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常规潜艇水下航行时所用的是蓄电池电动推进法,使这种潜艇水下续航力很小,因而它被设计成一种既能在水下航行的水中作战兵器,又能在水面进行活动的水上作战兵器。这样,常规潜艇就必须具有两套推进装置,一套是柴油机远程高速推进装置,另一套是用于潜艇潜入水下之后,由于同空气隔绝并为降低噪音,必须用蓄电池供电的电动动力推进装置。这两套装置各自有不可克服的弊病,削弱了潜艇的作战性能。在水下,常规潜艇的速度很慢,且只能依靠潜望镜测量自身和敌舰的位置,故其在对敌水面舰艇作战时,通常是在水面高速航行至距敌舰艇一定位置后潜人水下,伺机对敌舰艇实施攻击。这种

    6、方式在侦察飞机和先进的雷达出现之前非常有效,但是在侦察飞机出现和先进的搜索雷达性能不断提高之后,常规潜艇的这种作战方式就不能适应新的发展了。由于水面舰艇和飞机的航行速度远远大于常规潜艇,故其只能到水下寻求隐蔽,而声纳和水下搜索技术的发展,又极易发现水下潜伏的潜艇,从而将其击沉。潜艇存在如此致命的弱点,是不是就无所作为了呢?各国军界从潜艇的另一面又看到它的突击威力和隐蔽性方面的突出优势。军事家们认为:“作为一种作战兵器,常规潜艇如果能在动力装置方面作全面的改进,使其能在水下长期潜伏,则其仍不失为一种具有相当前途的海上中坚。”战争呼唤具有新动力装置潜艇的诞生!战争对新的动力装置的呼唤,引起了军事专

    7、家的极大热情,各国海军对潜艇动力推进装置的研究试验,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德国潜艇的过氧化氢动力推进装置。过氧化氢动力装置的研制工作始于1937年,直到1943年,这种发动机的试验才初露端倪,并能够正式应用了。据负责这项工作的工程师赫尔默思沃尔塞尔博士介绍,这种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过氧化氢经过分解作用产生氧和水,氧和水被引进燃烧室,同时喷燃料,所产生的混合体强烈燃烧,于是产生蒸汽,水加得愈多,产生的蒸汽也就愈多,蒸汽推动透平机,透平机又驱动潜艇,这样,发动机能产生相当可观的效果。据专家估计,过氧化氢动力装置潜艇的水下航速,要比当时普通潜艇的航速增加1 倍,大约可达25节,但

    8、由于这种动力装置的工作环境恶劣,且价格昂贵,所以,德国只生产了4 艘同类潜艇便停止了建造。在此之前,为追求大的水下航速,德国还建造了几艘具有较大水下航速。较强作战能力的流线型潜艇。这种潜艇普遍装备了通气管,使潜艇既可在水下低速航行,又能兼顾电池的充电,从而减少了被敌国雷达发现的几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头几年,英、美把德国潜艇的技术和武器装备纳人了本国的潜艇研制轨道。美国就曾制造了一种流线型的“小鱼”级潜艇,并很快加入了海军舰队行列。与此同时,美国还新设计了一种“唐”级潜艇,艇上除了装有先进的柴油机外,还装备有仿制德国的音响自导鱼雷。英国也建造了两艘流线型过氧化氢动力装置潜艇。不过,潜艇史学家一直

    9、认为,以上所介绍的几种潜艇,尽管其航速、续航力比传统的常规潜艇有所发展,但其未能从根本上摆脱潜艇所面临的困境,所以,军事科学家们开始从全新的领域探索新的动力装置,以便制造出真正的潜艇,而不是一艘能潜水的舰艇。 核潜艇的诞生 1938年12月,德国威廉大学化学研究所著名科学家奥托哈恩和史特莱斯曼取得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成就发现了铀裂变并掌握了分裂原于核的基本方法。时值希特勒反犹太人气焰极为嚣张之际,奥托哈恩和史特莱斯曼的一位助手、犹太女科学家莉泽迈特纳被迫逃到瑞典。一到瑞典,她就将发现铀裂变的消息披露出去,这一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世界。1939年4 月,德国的杰出科学家普哈塔克教授向陆军工兵署写

    10、信,第一次提出了将铀应用于军事的可能。一时间,大多数军界官员都将核应用的注意力集中到核爆炸性武器的发展研究方面,他们认为,铀既可作为一种能源,也可以用来做成爆炸物。在研制原子爆炸性武器的竞争中,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主任的技术顾问、著名物理学家罗斯冈恩,首先考虑到能否利用核能作为潜艇的推进动力。1945年12月13日,冈恩在参议院原子能专门委员会的一次公开听证会上宣称,原于能的主要作用将是:“转动世界的车轮和推进世界的船舶。”美国海军核动力科学家里科弗被称为开创核动力时代的人,核潜艇之父。海曼里科弗,1900年1 月2 日出生于波兰。他的父亲是一个勤劳朴实的犹太裁缝,凭着犹太人的吃苦冒险精神,他决

    11、心到美国开辟一个新天地。当他在美国奋斗两年后,终于有能力让他的妻儿到美国团聚了。那年,里科弗才6 岁,据说,临上船时,里科弗因船太大而吓得嚎陶大哭起来。由于经济拮据,求学期间,里科弗始终半工半读,他曾当过邮递员和送货员,高中毕业后,因父母无力供他上大学,他于1918年进入美国海军军官学校学习。1922年7 月,里科弗毕业时,获工程学士学位,并被授予海军少尉军衔,从此开始了他长达60多年的海军生涯。1945年,当广岛和长崎上空的磨菇云还未消散时,里科弗就敏锐地意识到原子能用于舰艇推进的可能。1946年,他学习了核动力应用专业,并担任了“曼哈顿”工程区计划副主任。正因为这样,核潜艇的诞生才有了可能

    12、。应该说,给里科弗影响最大的人,也就是说,促使里科弗下决心研制核潜艇的人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青年物理学家,他的名字叫爱比利孙。1945年12月14日,美国纽约时报首次引用了海军研究室机电处主任加恩的一段话:“原子能首先要带动机械,以便推进船舶。”与此同时,时代周刊也出现了关于建造“用原子能推进水下运输船舶”的可能性的述说。这一学说启发了青年物理学家爱比利孙的灵感,一时间,他对核动力的研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为此,他将经过自己长时间考虑得出的结论写成了一篇报告关于原子动力的研究、试验、设计的设想。在报告中,爱比利孙这样写道:“经过海军研究室的技术研究表明,在相应的努力下,只需用二三年的时间,就能建造

    13、出原于潜艇,它的水下航速可达26节30节,而且还能在不添加燃料和潜艇不上浮的情况下,在水下航行数年。如果再经过5 年10年,这种原子潜艇的水下航速还能增加大约五倍。”爱比利孙还预言说,高速原子潜艇将下潜到水下300 米深进行活动,而且当用于进攻目标时,这种快速下潜的潜艇将是一艘最理想的配有核弹头导弹的运载者,同时也是一座极为理想的水下导弹发射场。当时,美国最大的通用电气公司正与海军合作研制一个大功率的核动力推进装置,计划用于吨位较大的巡洋舰上。经分析,里科弗认为,核动力的最大优势应该体现在潜艇上,“航程无限”的核能和“隐蔽出击”的潜艇组合,将会研制出规模小、战略作用大的威慑性武器。而且,在最短

    14、的时间内建成一艘核潜艇,可引起人们对核动力的兴趣。经过里科弗的多方努力,1948年5 月1 日,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和海军联合对内宣布了建造第一艘核潜艇的决定。1949年,里科弗被任命为国防部研究发展委员会动力发展部海军处负责人,并兼任原子能委员会和海军船舶局两个核动力部门的主管,核动力潜艇工程的总工程师。里科弗给部下定了这样一个设计方向,那就是:核反应堆产生出核能,然后用普通装置去推进潜艇。这是一个最简捷的方法,实践证明是一种最佳的方案。后来,大多数国家也是从这个方向打开突破口的。具体地说,是一种浅显的方法:把用天然铀作燃料的核反应堆开动,进行核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能,然后用带有一定压力的水

    15、或其他载热剂把这大量的热能“载”出,载到蒸发器,载热剂在蒸发器中把载来的热量传给不带放射性的流动的水,使水蒸发成蒸汽,进而推动汽轮机组发电,在电的作用下,潜艇便可以在水下进退自如了。理论是简单的,一进入实际研制就处处有难题。比如核反应堆的四周,需要大量耐高温又不吸收或极少吸收中子的金属。当时,向所有的金属学家咨询,结果都未能找到一种适合的金属或金属合金。于是,他们又多次打开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经过理论分析,终于查到了一种名为“锆”的金属。经试验,锆合金是一种制造核燃料包壳和其他结构的最佳材料。在研究核潜艇的进程中,里科弗一共组建了4 套班子,让4 套班子各自以最简洁的办法研制各自的核动力装

    16、置。这4 套班子分别由西屋电器公司、通用电器公司等承建。里科弗认为,只有竞争才能加快核潜艇的研制步伐。西屋公司率先制造出核动力装置。接下来就是选择核潜艇建造厂的厂址。经过多次讨论,原子能委员会决定将工厂选在内华达州的阿尔柯沙漠区,这个面积大约40万亩的大沙漠上渺无人烟。基地建筑工作由富有建造潜艇经验的电船公司负责。正当这支雄师开进大沙漠时,通用电器公司也初步研制成功了核动力装置。西屋电器公司承建的核动力装置是水冷式核动力装置,通用电器公司承建的是液体金属冷却式大型核动力装置。至此,西屋电器公司和通用电器公司两个公司分别研制的两艘核潜艇同时开工了。为了区别他们,将西屋电器公司负责的工程称为潜艇热

    17、反应堆,他们的陆上实验模型为第一号装置,装人潜艇机舱中的一套称为二号装置;将通用电器公司负责的工程称之为潜艇中型反应堆,陆上实验模型称为A 反应堆,装入机舱的一套称为B 反应堆。1952年6 月14日,在格罗顿举行的第一艘潜艇“魟鱼”号铺设龙骨的仪式,杜鲁门总统亲自参加了这一仪式,国防部长及三军司令,都从华盛顿乘车专程而来。1953年3 月30日11时17分(当地时间),潜艇用的反应堆内部的链式反应开始了。1953年5 月30日,核动力装置陆上安装全部结束,紧接着,反应堆功率试验工作也开始了,到6 月25日,核动力装置达到了满功率。在里科弗的坚持下,核潜艇进行了长时间满功率试验,经过四天四夜(

    18、96个小时)的航行,核潜艇已从新苏格兰安全“航行”到了爱尔兰,里科弗才下达了停止试验的命令。当反应堆停止运行冷却下来后,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一场全面仔细的检查,结果表明:没有发现任何腐蚀现象,也没有发现其他任何残缺和轻微损伤。当“魟鱼”号核潜艇还在建造中时,美国海军已开始为人类第一艘核潜艇挑选操纵者了。经过几番周折,“魟鱼”号核潜艇艇长的角色由乌尔基科逊海军中校担任。在接受艇长任命时,乌尔基科逊实际上接受了“人类史上第一艘核潜艇第一任艇长”这一荣誉。在“魟鱼”号核潜艇完工之前,A 反应堆已经建造成功,复制的B 反应堆工程已经开始,而且已将使用B 反应堆的第二艘核潜艇正式命名为“海狼”号。1953

    19、年9 月,“海狼”号举行了龙骨安放典礼。与此同时,原子能委员会还决定由里科弗负责建造第一艘核航空母舰,并正式与西屋电器公司签订了合同。1954年1 月24日,“魟鱼”号这个人类建造的第一艘核潜艇,经过大胆的设想和艰难的研制工作后,终于在上万名群众的面前下水了。建造“魟鱼”号核潜艇共花费5500万美金。整个潜艇重2800吨,艇体全长90米,航速平均20节,最大航速25节,可在最大航速下连续航行扣天,全程3 万千米,不需添加任何燃料。该艇与当时的普通潜艇相比,航速大约快1 倍。整个核动力装置占船身一半左右。艇体外形与内部、动力仪器与作战装备,都是最精密的科学产品,是用流线型的外貌与简便的控制装配起

    20、来的。与普通潜艇相比,“红鱼”号艇体外壳显得更为厚实,潜水深度在150 米以下,在深海中行进时,凭其特装的声纳,可以自由探路,绝无触礁撞石的危险。“魟鱼”号核潜艇航行时不受天气的影响,在海底航行,不会受到风浪的冲击,也不会受到什么震荡,生活在其中如同生活在一片宁静安详的世外桃源,只有核反应堆中的核能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人曾作了一个计算:如果“魟鱼”号从纽约港潜入海底,5 天以后,就可以穿过大西洋而到达英国的利物浦。“魟鱼”号的鱼雷具有自动导向装置,从潜艇上发射后,可自动跟踪敌舰推进器的声音而找到射击目标。当遇到敌舰(船)队时,它可以潜入海底,向不同的目标同时发射许多鱼雷,然后开足马力,钻

    21、出圈外。“魟鱼”号核潜艇的安全程度也较高,万一核动力装置发生故障,潜艇可以使用应变的内燃机或电池组继续航行。在氧气设备发生障碍时,可以送出一支细小的气鼻到海面,以供舰员呼吸新鲜空气,可以说,“魟鱼”号核潜艇具有一套万无一失的安全设备。与常规潜艇相比,“魟鱼”号核潜艇的生活设施也是尽善尽美的。这是由于核反应堆所占的地方相对较小,重量也相对较轻,更多的空间可用作舒适的住舱、客厅、图书馆。核潜艇下水并不是核潜艇工程的结束,相反,下水后的核潜艇还有很多后续工程,经过里科弗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一年多时间的努力,“魟鱼”号核潜艇的首次试航于1955年1 月17日开始了。试航拉开了人类核动力邀游大洋的序幕。起

    22、初,“红鱼”号核潜艇在美国大西洋沿岸的几次短距离航行中均经受了各种考验。5 月份,“魟鱼”号又开始了一次历时见多小时的航行,这次试航是在新伦敦和圣胡安之间进行的,航行距离达1381海里,而且都是以水下状态航行的。这次试航说明,“魟鱼”号行驶的距离要比常规潜艇水面状态的最大航行距离大9 倍,而且是第一艘能以高达16节的水下航速维持1 小时以上的作战潜艇,在美国当时所有的潜艇中,它是水下逗留时间最长的潜艇,也是从新伦敦到圣胡安过程中航速最快的船。很快,“魟鱼”号又开始了它更为惊人的试航。这次“魟鱼”号核潜艇以20节的平均航速航渡了由佛罗里达州的基韦斯特到新伦敦之间的1397海里的航程。“魟鱼”号核

    23、潜艇自1954年1 月21日下水,至1957年4 月更换第一个反应堆活性区为止,共经历了两年多时间的试航,总航程达6 2562万海里。而在同时期内,常规潜艇一年平均只能航行1.8 万海里,且有75的航程是在水面航行的。在长达两年的航行时间里,“魟鱼”号核潜艇仅消耗了几千克重的浓缩铀,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计算,假若常规潜艇也用这样大的功率运行两年,将要消耗大约800万千克的燃油,如果用火车油罐来运输这些油,共需217 节油罐车,将这些油罐车排成一队,将长达3000米之遥。1957年7 月8 月,“魟鱼”号核潜艇和几艘“格贝”型常规动力潜艇参加了反潜舰队演习。直至演习结束,反潜军舰只有一次发现“魟鱼”

    24、号的踪迹,而且,由于“魟鱼”号的水下航速比水面航行的驱逐舰还要快而得以逃脱。演习结束后,总指挥说了这样一段话:“由于核潜艇续航力大,用不着浮出水面,因而能够避免空中袭击。在战斗中,一艘核潜艇将相当于几艘常规动力潜艇的作战威力。” 北冰洋探险 北冰洋,白雪皑皑,几千年来,一直是令人神往的迷宫。人类渴望有朝一日能破开坚冰去探索它的无穷奥秘。早在1931年,澳大利亚探险家古贝特魏肯斯就领导探险家作了一次初闯北极冰的尝试。在美国海军的帮助下,他们将一艘老旧潜艇改装成探险潜艇,不过,由于该艇设备落后,没有适合北极冰下航行和工作的仪器设备,探险未能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的潜艇部队曾计划穿越北冰

    25、洋进行长途奔袭,也未获得成功。1946年,美国海军派出了“阿图尔”号潜艇侦察北极形势,可“阿图尔”号潜入水下航行不到180 米,潜望镜就被冰块撞坏了。“阿图尔”只得返航。1947年夏天,美国海军的“帆鱼”号潜艇到达了阿拉斯加附近的北极区,在冰下航行了6 海里。第二年夏天,美海军又派“鲤鱼”号潜艇独闯北冰洋。“鲤鱼”号潜艇采用了较为巧妙的航行办法,仔细地不断寻找大冰穴,一次又一次地上浮和下潜,一步步地向北极内地逼近。这两次航行,轻轻揭开了北极冰下的神奇面纱:艇员们发现,黑暗而奇冷的北极冰下,倒挂着很多茂密的冰柱,最长的竟下垂20多米。潜艇在这样一片茂密的冰林里航行,如果没有一种能够探知水下冰柱的

    26、仪器助航,潜艇的航行是极其危险的。而当时,人们又没能发明出这种探知冰柱的仪器,所以,冰下潜航北冰洋的计划就这样搁浅了。1952年,美国海军研制成功回声测冰仪,这种测冰仪能测出潜艇所在上方位置冰盖的厚度,还能测出潜艇离冰柱的距离。有了这种测冰仪,美国海军当年即令“红鱼”号常规潜艇进入北极冰下,再次探寻北冰洋下的情况,但是,“红鱼”号仅仅航行了8 小时,走了20海里,就掉头返航了。原来,北冰洋面积1310万平方千米,冬季平均气温达零下40左右,即使在夏季,平均气温也不足6 ,而且仍有2 3 的洋面为坚冰所覆盖,冰层最厚处达30米,所以,即使潜艇装上了回声测冰仪,可由于常规潜艇在水下航行的时间有限,

    27、一旦蓄电池放电完毕,就要浮出水面或处于空气管状态结蓄电池充电,而这些在到处是冰的北冰洋是无法实现的。1957年 6月,安德森中校从乌尔基科逊中校手中接过“魟鱼”号核潜艇艇长的帅印。不到两个月,安德森就接到了率“魟鱼”号探索北冰洋的任务。为了能够完成这项任务,海军特派北极问题研究所所长梁华都博士和他的一位助手担任“if鱼”号的技术顾问。为了随时准确地判明潜艇所在方位和潜艇上下、左右、前后各方向的情况,梁华都博士建议在“魟鱼”号上安装9 部雷达、一部磁罗经、2 部小型电罗经、一部大型电罗经。一切准备工作完成之后,“魟鱼”号以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演习为名,从北大西洋的格陵兰海出发了,经过11天

    28、平稳的潜航,“红鱼”号浮出水面,因为潜艇艇体已经到达北极冰盖的边缘。为了减少“魟鱼”号途中的寂寞,并提供必要的照应,海军作战司令部特地派了一艘“扳机”号潜艇伴航,“扳机”号潜艇是仍靠内燃机作动力的旧式常规潜艇,当“魟鱼”号钻入冰层底下作观测航行时,“扳机”号就在冰山的边缘上等待着,作精神上的伴侣,准备在潜艇失事时随时救援。为了更好地把握北冰洋的脾性,美国海军决定“魟鱼”号到达冰层之后,先作了一次短航试探,预计航程不超过150 海里,等到对冰下潜航有了初步的经验之后,再作深人的探测。与“扳机”号潜艇告别之后,安德森中校拉响了潜水的信号,只见“红鱼”号核潜艇的船头向前稍一倾斜,很快便在海面消失了。

    29、由于他们不知道冰层的厚度,于是一直下潜到100 多米深的水下,安德森中校才下令放平船身,慢慢向北行驶。只经过几个小时的航行,人们便收集到了比过去几个世纪都丰富、准确的有关北冰洋的资料。北冰洋每处冰块的性质都不完全相同,其海面漂浮的冰山都是僵冻堆积在一起的,有的是由片段冰块砌成,任何船只都可以从此凿孔而出,有的冰山大到二三千米,其水底部分并不像其他报告所说的平滑而无棱角,冰山之间确实有空隙,有的足够潜艇从此浮出水面,不过这种宽敞的海面并不常见,一艘动力有限的常规潜艇在找到这种空隙之前,恐怕早已窒息于海底了。“魟鱼”号很快就航行到预定的目的地,正巧,梁华都博士发现他们的头顶上有一片较大的空隙,经准

    30、确测试,这片空隙能够容纳潜艇上浮,于是,安德森中校下令上浮。在接近顶尖时,安德森中校决定把潜望镜升上水面,使阳光从外面透进来。潜望镜慢慢升出海面,可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一刹间,潜望镜发生了轻轻的震动,这说明,测冰仪测出的空隙实际上不是空隙,很可能存在浮冰或薄薄的冰层,如果稍稍用力一顶,也许就可以洞穿了,况且,“红鱼”已经钻进天窗之中,只有往上冲了。命运捉弄了他们,第二号潜望镜被一块刚刚闭人空隙的浮冰撞坏了。他们很快又寻找到第二块大窗。不幸的是,他们又一次撞上了浮冰,第二备用的潜望镜又被撞坏,无可奈何之中,安德森中校只好命令返航,回到“扳机”号潜艇的身边。经过两名水兵长达12小时的抢修,潜望镜达

    31、到了勉强可用的程度。接着,全体军官共同研究,他们决定于第二天上午8 时,再度进入北冰洋的冰山底下。在安德森艇长的操纵下,“红鱼”号进入了最深的海底,以最快的速度向北极的方向推进。过了北纬87度,距北极大约只有180 海里了,可以这样说,“魟鱼”号已经跑到了北极的大门口。可这时,安德森觉得自己实在不能再盲目前进了,再往北,简直是在拿部下、“魟鱼”号和自己的性命开玩笑,于是他命令慢慢地向后转,经一天半的航行,他们终于再次驶出北冰洋。返航后,根据艇上计时器和计程仪的记录判断,“魟鱼”号在冰层的水下状态整整航行了74小时,共计1000海里。“魟鱼”号返航后,对机器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调试和修理。不久,

    32、又做出了第三次去北极航行的决定。这次在冰下共行驶了200 海里,而且成功地完成了冰窟窿上浮的行动。不久,美海军作战司令部起草了一份“横渡北极”的报告。当这份报告送到艾森豪威尔总统力、公室时,立刻引起了总统的兴趣,他不但批准了这个行动,而且愿意亲自主持此事。不过,这一计划成了美国海军有史以来非战时行动中最机密的一次,据说如此保密的原因有二:第一,“魟鱼”号通过白令海峡时,可能经过苏联的领海,进入苏联潜艇活动地区,任何意外都会发生;第二,大家都认为这次行动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从对外宣传的意义上说,关系着国家的荣辱,要成功就得是一个十全十美的成功。1958年2 月,“魟鱼”号核潜艇开始了再闯北冰洋的准备工作,维


    注意事项

    本文(海战史上的一次大误会.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