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阅读指导教案.docx

    • 资源ID:18100498       资源大小:26.85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阅读指导教案.docx

    1、高中阅读指导教案高中小说阅读指导小说基础知识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一、描写方法(一)人物描写1、外貌描写:容貌、体态、衣着、身份、风度、神韵。作用:勾画人物的外部面貌,揭示人物性格。要求:形象、符合实际,符合人物特征。外貌描写,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通过外貌描写来传神,向读者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为了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这是全文倒叙开头处第一次描写祥林嫂,实际上却是

    2、祥林嫂一生时序中的死前的最后一次外貌描写:比五年前大见苍老,头发花白程度跟年纪不相称,面容黑瘦,表情麻木,再加上乞丐的衣着,这一切暗示着,祥林嫂的处境不仅不如第一次到鲁家(那时不幸却还健壮),而且不如第二次再到鲁家时了(那时悲惨但尚有生气)。这时肉体被摧垮,精神也已死亡了。这个倒叙开头外貌描写的是不幸的顶点,为读者造成一个欣赏的悬念,引导读者深入下文。 这第二次外貌描写,刻划的是自然时序中大家最早见到的祥林嫂为死去的祥林穿孝,不幸;但年轻,顺从沉默、健壮能干,在鲁家暂时安了身。这段已点出遭遇的不幸,但也暗示着抗争的希望,所以尽管劳作辛苦,她却“口角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这第三次外貌

    3、描写,穿孝的衣着和头饰同第一次相同,所不同的是脸色和眼光,今不如昔了。这表明祥林嫂的境遇一次不如一次,打击接踵而来,经过了抗争她还是回到了不幸的中国上。 三次描写突出了眼神的细节,概括了祥林嫂一生的不幸,揭示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以祥林嫂为代表的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三次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外貌描写对反封建的主题起到了见微知著、画龙点睛的作用。2、动作描写:人物举止、动作、行为。作用:展示人物精神风貌,体现人物性格。要求:细致、准确。格式:动作+动作对象+动作环境+动作感受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作用在于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重要的写好动

    4、词。3、语言描写:语言作用: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要求:生动简洁,符合人物身份,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个性化。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作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胡屠户:庸俗势利、)凶暴粗鄙、尖酸刻薄、趋炎附势。4、心理描写:喜悦、兴奋、担心、焦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内在情感。作用:反映人物性

    5、格,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要求:准确生动,符合人物特征,第一人称的作文只能写自己心理。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5、神态描写:脸部表情。作用: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要求:形象、生动,符合人物的特定环境下的特点。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大有深意”四个字,是曹雪芹在提醒我们,在这里他又设计了谜了。那么,宝钗的这一句话背后,究竟有何深意呢?经我个

    6、人分析,有三种意思,或者说有“表层、中层、深层”三层意思。表层意思是大家都容易理解的,宝钗毕竟是宝玉的表姐,也是血亲,宝玉被打伤,作为表姐,只要是有感情,哪有不心疼的道理。所以,宝钗的心疼不亚于贾母和王夫人。中层意思,就是因为她发现自己说的太露骨了,在当时闺阁小姐被管束得很严,要求循规蹈矩的,心里有想法特别是思春,却不能说出来,否则被认为不守规矩。如今宝钗的话隐隐约约有爱恋宝玉的意思了,所以宝钗才会自悔、脸红、低下头来。深层意思,宝钗的心疼还有同病相怜的意思,宝钗小时候因为淘气,偷看了西厢记琵琶记一类的书,结果挨了大人的打骂,宝钗再也不敢接触这些“抨击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爱情”的东西,只好乖乖地

    7、遵循封建礼教。如今,宝玉因为不肯走封建礼教的道路,就遭到酷刑般的责打,这与宝钗的经历何等类似。宝钗看见自己的故事重演了,不免有一种心如刀绞的感觉。6、细节描写:作用: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传读性。可以刻画人物性格追求爱好。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典型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六回,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芯而不肯断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吝啬和刻薄。可以深化主题。如鲁迅药中的“人血馒头”这一“物”的细节,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弱点。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这一自然景

    8、物的细节描写,致使林冲到山神庙躲避风雪,才有杀死仇敌的故事,这样细节描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水浒传“回头看那日色时,渐渐的坠了下去”。营造渲染了一种紧张而恐怖的气氛,为老虎的出现作铺垫。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如鲁迅风波中钉了十六个铜钉的瓷碗和七斤一家晚餐吃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就渲染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和地方特色。营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一文,作者在写竺可桢到毛主席住处时,有一处细小的景物描写:雪后初晴,玉树琼枝,掩映如画。寥寥几字就烘托出当时的气氛虽是冬日,却温暖如春。烘托出会见时的融洽气氛,衬托人物的愉快心情。可以暗示影射。如鲁迅药中描写丁字街头破匾上的“

    9、古口亭口”四个字,其实是影射秋瑾就义地点“古轩亭口”,暗示小说中的夏瑜影射了秋瑾。在儒林外史中,严监生是作者既嘲讽又怜悯的人物形象,因此,作者写他临死前伸出的两根手指,既是他猥琐可怜一生的最生动写照,也表现出他对自己家产和妻儿前途的重重顾虑和担忧,更是他那操劳忧虑的心境在临终前的最后展示。7、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作者抓住他没有进学、不会营生、好喝懒做的性格特点,来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对他的毒害所造成的悲惨遭遇。(二)环境描写1、社会环境描写: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人物活动背景、处所、氛围。作用:(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2)交待人物

    10、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3)揭示社会关系;(4)交待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5)提示社会本质,提示主题。2、自然环境描写: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景物(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2)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3)渲染、烘托氛围及人物形象;(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4)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5)推动情节的发展。(6)象征暗示作用。(7)揭示或者深化小说主题。(8)前后多次描写,成为行文线索(9)暗示人物心理转变及人物命运。(10)设置悬念,产生波澜,激发阅读兴趣。显示了小弗朗士当时无忧无虑的心情,尽管普鲁士兵已经占领了阿尔萨斯,布告牌前经常出现

    11、坏消息,他还是与我无关,无动于衷,显得无知、贪玩,这就与后来的懊悔、悲痛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思想上的转变;作用:环境衬托,烘托人物的性格,侧面出小弗郎士的贪玩。点明了故事发生在普鲁士占领区,小弗朗士的思想转变是在这样的特定环境里发生的。教室里不平常的严肃气氛,写字课上专心学习的认真情景,也同样渲染了沉痛而严肃的气氛,衬托了人物的爱国思想。突出今天的不寻常,暗示又出了事,渲染了“最后一课”的严肃庄严的气氛。二、故事情节(一)情节的概念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性格冲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

    12、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二)情节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作品还有序幕和尾声。(三)情节的作用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侧面烘托,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四)情节安排1、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作用: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2、倒叙:

    13、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作用:造成悬念,引人入胜。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作用: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4、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作用:照应上下文。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作用: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五)情节安排评价1、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2、首尾呼应式

    14、。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3、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5、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故乡中的“我”等。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住场面;寻找线索;理清小说的结构。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

    15、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高考常见题型一、人物形象概括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特点、心理、情感的概括归纳能力,解题思路:1、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的过程。2、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3、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4、借助历史背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来认识人物性格。5、注意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中把握人物基本特征。

    16、(一)概括、分析人物特征提问形式主要有:1、文中某某是一个怎样(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对于这种提问形式的回答,要先从总体上对人物形象进行定性概括,即用一个长单句的形式表述该形象的个性特征(肖像、性格、精神、品质、思想等)和身份地位特征等;再结合具体文本分条分点作具体的分析,即这些个性特征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某某是一个个性特征(A、B、C)+身份地位特征的形象。分析个性特征A;分析个性特征B;分析个性特征C。答题示例:【2012年湖北省七市(州)(孝感、宜昌、黄冈、荆州、襄阳、十堰、恩施)高三四月联考现代文阅读貂皮大衣第17题】小说主人公阿曼达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

    17、合文中具体情节进行分析。参考答案:阿曼达是一个爱慕虚荣、追逐奢华、最终被奢华所累(个性特征)的资产阶级女性(身份)的形象。她不满足俭朴的生活,对奢侈品梦寐以求,拥有之后觉得幸福快乐;最后又为奢侈品带来的现实的烦恼搞得焦头烂额,千方百计想摆脱却不得。2、某某人物形象具有哪些(什么样的)特点或品质(精神、思想等)?对于这种提问形式的回答,要注意这个“特点(特征)”可能涵盖的内容,如肖像特征、性格特征、气质特征、品质特征、精神特征、思想特征等。因此,要注意审题,看题干要求的指向性是什么,切忌张冠李戴,答非所问。组织答案时,要先概括后分析。答题格式:概括一个特点,就分析出一个特点,即:个性特征A+分析

    18、;个性特征B+分析;个性特征C+分析。答题示例:【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现代文阅读血的故事第11(3)题】“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心态。(二)概括、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1、概括、分析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心理的主要方法:A、心理概述,就是作者对人物的内心活动直接叙述;B、内心独白,就是人物自己站出来把内心活动和盘托出;C、梦境和幻觉,通过人物的梦境和幻觉来展示心理;D、借助环境衬托心

    19、理,既有乐景乐情、哀景哀情的正衬,也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的反衬;E、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综合手法来暗示和表现人物心理。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来分析人物心理,有时还要结合作品的大背景和具体的情景来分析。每一神态、动作或语言的描写要与所表现出的心理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1)某某内容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答题示例:【2010年广东卷面包】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体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参考答案:表现了丈夫寻找借口欲掩盖真相的心理。体现了丈夫内心的慌张与不安。“头深深埋下去”说明丈夫不敢面对妻子,体现了他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妻子确实吃不饱;另一方面,不接受面包,自己又饥饿难忍。(2)概括某某

    20、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答题示例:【2011年江西卷晚秋(亚美尼亚)埃格林】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参考答案:心动紧张惊恐慌乱失望轻松2、概括、分析人物情感(1)某某内容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答题示例:【2011年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参考答案:(1)面对洋溢着爱国热情要做志愿者的学生,递手帕的行动表现了孟弗之作为老师的嘉许与关爱。(2)学生的递、接,表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间的忘形与契合。(3)学生间的递、接、还,表现了彬彬有礼的师生在民族大爱的感召下情感的水乳交融。二、人物形象作用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塑

    21、造的作用的分析概括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文中某某人物形象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这类题型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1、从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来看,即对其他形象塑造的作用:对比、衬托,突出人物形象特点;2、从与故事情节的关系来看,即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推动情节发展;3、从与文章主题的关系来看,即对文章主题表现的作用:揭示、突出主题。具体来说,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三类:主人公、次要人物、线索人物。这三类人物形象的作用也不尽相同:1、主人公是文章塑造的核心人物,能够揭示、突出、深化主题;2、次要人物能够对比、衬托、烘托主人公,突出主人公的特点,使主人公形象更加鲜明,

    22、也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者造成情节的陡转;3、线索人物是特殊的次要人物,有对比、衬托、烘托、线索、揭示主题的作用。这类题型的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主要就情节结构方面的作用来谈,内容上的作用主要就人物塑造、主题表达两方面的作用来谈。答题时,要围绕该人物形象在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主题表达这三个方面的作用考虑,要注意分条分点表述,分析时要做到立足文本、点面结合、有理有据,力求答题的条理性、规范性。当然,这三个方面的作用不一定在每个题目里都面面俱到,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题干显性隐性要求作适当调整或取舍。答题示例:【2012年湖北省八市(黄石、荆门、随州、潜江

    23、、鄂州、天门、仙桃、十堰)高三三月联考现代文阅读暗记第10题】小说塑造石丁这一形象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衬托了胡笛的坦诚相待和不卑不亢(与胡笛的坦诚相待和不卑不亢形成对照),突出胡笛的率直和坦诚。突出了主题,通过写石丁在画中作“暗记”,表现出对胡笛的不信任,批评了社会上存在的“信任”缺失现象。三、人物形象技巧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的辨析鉴赏能力,对于这类题型的回答,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有哪些。(一)刻画技巧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作用是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

    24、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2、神态描写,作用是表现人物在不同境遇中的神情变化,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反映人物的心灵状态、性格特征及思想情感的波动和发展过程,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3、心理描写,作用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4、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作用是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5、动作描写,作用是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6、细节描写,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作用是刻画、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营造氛围,渲染时代气氛,

    25、深化主题;7、其他术语:工笔、白描、正面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白描、工笔)、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对比、衬托、烘托)、对比、衬托、烘托及修辞手法等。(二)提问形式1、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某某人物?请简要分析。或:分析文章对某某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或:文章是如何塑造某某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这种提问形式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刻画技巧的辨别,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指出表现人物形象的手法是什么;分析这种手法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点出这种手法的作用、效果,即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当然,在具体答题时要根据题目设问的实际情况对这三

    26、个步骤稍作顺序上的调整或取舍。答题示例:【2007年高考宁夏、海南卷现代文阅读林冲见差拨第13题】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差拨是一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对比法。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2、文中对某某人物的某某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这种提问形式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刻画技巧的作用的理解,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结构(与上下文关系、对情节发展的作用等)作用+内容(对人物刻画、主题表达的作用等)作用。答题示例:【 2010高考山东卷骆驼祥

    27、子(第四章节选)(老舍)】第二段开头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一段对刘四爷的概括叙述,引出虎妞这一形象。(2)内容上,突出刘四爷的虎气性格,使这一形象更加鲜明可感。3、赏析文中的某某描写。这种提问形式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刻画技巧的鉴赏,可以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达效果(作用)等方面入手。答题示例1:【 2011年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哥伦比亚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对小说中画线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参考答案: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写出了鸟笼的精美,

    28、表达了老大夫对鸟笼的赞赏之意。答题示例2:【2011年山东卷审丑(严歌苓)】晚秋,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打旋的透明塑料膜。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结合文意,赏析文中画线部分。参考答案:侧面描写,通过写“不少人”脸上的表情来表现曾老头的丑陋。四、人物形象探究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客观公正的评价或个性化、创意化解读的综合探究分析能力。这类题型的设问角度比较宽泛,没有固定的命题形式。虽然如此,但万变不离其宗,主要围绕人物本身评价(性格成因、命运成因、行动成因或内涵、现实意义与

    29、启示)、人物形象作用(对环境、对人物、对情节、对主题)、人物形象地位(是否主要人物/主人公)、人物塑造意图等角度展开。解答这类题型时可以从环境、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来切入,寻找突破点。在具体答题时要根据题目中的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来确定考查的方向和答题的角度,以避免张冠李戴、答非所问、以偏概全等错误。同时,这类题型的分值一般较高,答题时要力求做到观点鲜明,要点齐全,分条分点,条理清晰,步骤完整。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表明观点,如,“我认为”或“我赞同”;阐述理由,如“理由:A、;B、;C、”;总结句,如“所以(或因此)”。当然,如果题目有字数限制或其他要求限制,第三步总结句可以省略。

    30、几种探究题型举例:1、探究人物性格与情节发展的关系答题示例:(2011江西卷晚秋【亚美尼亚埃格林】)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卡萨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参考答案】(示例1)不会据为己有,理由:瓦卡萨的性格使然;瓦卡萨善良,即使对妻子不满也会自责;瓦卡萨正直,当看到一个姑娘摘伤者耳环时愤愤不平;瓦卡萨良知尚存,事后认为自己对小包有所企图是“鬼迷心窍”;瓦卡萨能坚守道德底线,“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表明瓦卡萨即使有机会拾到小包也不会据为己有。(示例2)会据为己有。理由:瓦卡萨的性格及小说中的相关情节使然;瓦卡萨贫病交加,急

    31、需钱解燃眉之急切;社会不公平导致心理失衡:家庭遭遇拆迁而致贫,不会读书的同学成了有钱人;周围没人,为瓦卡萨摆脱窘境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当中年男人抢走小包之后瓦卡萨认为是“把他偷光了”,表明瓦卡萨在心里已把小包据为己有。2、探究小说的主要人物这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判断是否是主要人物(主人公):(1)是否运用大量的笔墨进行描写和刻画人物;(2)人物形象是否鲜明突出;(3)是否是贯穿全文始终的角色。答题示例:(2010年山东卷骆驼祥子(第四章节选)【老舍】)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参考答案】(示例1)祥子。祥子是作者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着力刻画的一个形象。从正面,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等手法;从侧面,用刘氏父女来衬托祥子,用“别的车夫”与祥子形成对比;用“别的车夫”衬托祥子。(示例2)刘四爷。首先,刘四爷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小说从出身、阅历、肖像、动作、语言等多方面刻画了这个形象;其次,刘四爷是贯穿全文始终的角色,有了刘四爷才引出了人和车厂、虎妞、祥子等;再次,写祥子和其他车夫,都是为了突出刘四爷的性格。(示例3)虎妞。虎妞尽管是作者着墨不多的一个人物,但是性格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阅读指导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