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一语文《北方》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docx

    • 资源ID:18100495       资源大小:26.56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一语文《北方》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docx

    1、高一语文北方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北方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背景知识】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在汉口、重庆等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任文艺阵地编委、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等职。

    2、1941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他在遍地抗日烽火中深切地感受到时代的精神,汲取了诗情,抗战期间成为他创作的高潮期,出版了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钻等9部诗集。诗作倾诉着民族的苦难,歌颂了祖国的战斗,渗透着时代气氛,笔触雄浑,气势壮阔,情调奋发昂扬,这是艾青到了延安以后,创作风格所起的明显变化。抗战胜利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副院长,负责行政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艾青任人民文学副主编、全国文联委员等职。著有诗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春天、海岬上。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20年。直到1976年重又执笔,出现了创作的另一个高潮。1979年平反后

    3、,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出访了欧、美和亚洲的不少国家。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诗集归来的歌和雪莲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新诗奖。从1936年起,艾青出版诗集达20部以上,还著有论文集诗论、新文艺论集、艾青谈诗,以及散文集和译诗集各一本。他的作品被译成10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阅读指导】1、基本解读这首诗写于 1938年初,是诗人艾青接触了北方广大

    4、的农村现实之后的作品。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艾青亲眼目睹了这块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这给诗人的心灵蒙上了一层忧郁的色彩,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祖国灾难深重的忧虑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这块神圣土地的深沉而执着的爱。诗前小引中“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指的是端木蕻良,作者因这个生长在北方的诗人的一句话引来一首情真意挚的抒情诗篇。“北方是悲哀的”,这是诗人的情感指向,也给全诗定下了调子优郁、悲哀、沉重。作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节),写出了北方寒冷、萧条的景色和作者内心深处的悲哀。也许诗人是被北国风光的粗犷和苍茫所感染,他的笔触更增加了苍凉和悲壮的气氛。第1节,是对北方冬景的描写,诗人选取的都

    5、是灰暗的意象,无论是“暗淡的灰黄”的沙漠风,还是“荒漠的原野”、“颓垣与荒冢”,无论是“孤单的行人”,还是“有悲哀的眼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都是一片悲凉的景象,这些景象与冬季的严寒、肃杀相互映衬,成为当时中国现实的真实反映和象征第2节,诗人并没有因此罢手,而是在这些苍凉之上又进一步累加,干枯的小河、枯死的林木、低矮的住房和惶乱的雁群作者强调的是“不安”,是“悲苦”,是“逃亡”,在这些灰色阴郁的色调中,诗人的心是如此的沉重,因为他描述的并非别处,而是自己的祖国,心痛之极可想而知。所以,第3节可以看做是对前面两段的总结和概括,也就是说北方正处在“灾难”、“不幸”、贫穷”与“饥饿”之中,其实北方是当

    6、时中国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景象就是当时中国的命运,是中国灾难深重的历史的命运。诗歌的第4节构成了第二部分。前面诗人对北方景象渲染得如此冷酷、如此灰暗,而这一部分以“而我这来自南方的旅客,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突然转折,这是一个大逆转,正因为爱得深,才伤其痛,也正因为伤其痛,才爱得深,诗人用了三次重复“我爱这悲哀的国土”,让读者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富有震撼力的声音,前面反复的强调和渲染都在这里得到了反衬,在强烈的对比之中,诗人看到了伤痕累累的祖国,但也在意识的深处感到这也是曾经让人骄傲和自豪的祖国,他是多么希望自己的祖国尽快地摆脱这场灾难从此不再悲哀啊!这首写于抗战初期的诗歌虽然没有直截了当地号召人

    7、们去战斗,但在诗的结尾处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抱有坚强的信念,相信这样一个古老而坚强的民族永远不会灭亡,这在当时抗日战争的背景下是有振奋和鼓舞的作用的。从艺术上讲,这首诗结构严谨,前后两部分互为衬托,情感起伏跌宕,诗中的形象复杂丰富,语言朴素明朗,节奏鲜明,富有韵味。就在创作北方的同一年末,艾青又创作了著名的诗作我爱这土地,后者是前者的浓缩,同时又是前者的拓展,“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对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有着高度责任感的诗人的崇高品质和美好心灵。艾青是一个真正属于祖国和人民的诗人。2、写作特点本诗是自由体诗,没有整齐的段式和统一的韵脚,在表达上不受拘

    8、束,散文气息很浓,但在节奏、画面、情感等方面诗的质素仍然十分鲜明:诗的语言富有节奏感,各个层次之间、各句之间、各个词语之间的停顿与衔接,都应和着语言的自然节奏,加上适当的反复,全诗产生了一种内在的旋律。诗人以他画家的感受力,敏锐地观察、艺术地展示了大自然的景观,并以素描的笔法勾勒出一幅富于动感的北国乡土的风景画面,对色彩、光线、形体、动态的捕捉,都十分形象、生动、准确、传神,从而把自然景色诗化了。回荡在这画面、节奏中的,有一种强烈而深沉的对祖国北方土地和人民的挚爱,正是这种真挚深厚的感情的浸润和流贯,成为了该诗的最重要的质素。【思考与探究】1阅读全诗,找出反映诗人情感指向或者说是奠定该诗情感基

    9、调的一句话。你认为这句话奠定了该诗怎样的情感基调?明确:北方是悲哀的。忧郁、悲哀、沉重。2找出作者所选取的意象,说说这些意象都带有怎样的色彩,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明确:意象:“暗淡的灰黄”、“荒漠的原野”、“颓垣与荒冢”、“孤单的行人”、“悲哀的眼”、“疲乏的耳朵的畜生”、“干枯的小河”、“枯死的树木”、“低矮的住房”“惶乱的雁群”。色彩:灰暗。这是一片荒凉的景象,这些景象与冬季的肃杀相互衬映,成为当时中国现实的真实反映和象征。3这些意象都集中在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那第三小节讲了什么内容?明确:是对前两节的总结和概括,也就是说北方正处在“灾难”、“不幸”、“贫穷”与“饥饿”之中,其实北方是当

    10、时中国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景象就是当时中国的命运,是中国灾难深重的历史的命运。4诗文的1、2、3小节将北方景象渲染得如此冷酷、黑暗,以叙述黑暗现实为主,那第四小节作者主要以什么为主?明确:抒情。诗人用了三次重复“我爱这悲哀的国土”,让读者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富有震撼力的声音,前面反复的强调和渲染都在这里得到了反衬,在强烈的对比中,诗人看到了伤痕累累的祖国,但也在意识深处感到这也是曾经让人骄傲的祖国。【相关资料】艾青的诗歌创作艾青(19101996),中国诗人,原名蒋海澄,生干浙江金华。著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诗集。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到了延安以后逐渐转向悲壮、高昂的诗

    11、风。是对中国新诗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被聂普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唱出人民的苦难和愿望有人曾问我:在整个中国20世纪诗歌史上,最感动你的诗人是谁?我脱口而出:“艾青。”艾青天生具有诗人气质,他在巴黎留学时,本来学的是绘画。他感受敏锐,感情深沉,文笔疏放而流畅。最重要的是,他的诗都来源于他对现实语境的直接经验,是对国家民族命运的诚挚关心。他秉承浪漫主义的一些主张,强调诗人自己先要有强烈的情感,而且要比较直接地把热情呈现出来,要达到皮肤与皮肤接触、呼吸与呼吸交融的效果。艾青本人在许多场合曾表达过这样的诗学观点:“要说由衷的话,就必须自己内心里的确对自己所歌颂和赞美的东西发生了强烈的感情,不说出来

    12、就不舒服,这就决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吐自肺腑的心曲。”艾青诗歌中的题材是日常的,语言也是口语,他写出了千百万人心中的感受,使千百万人和着他诗歌的节奏歌与哭。艾青的诗歌是为时代立言、为人民请命。从感人的广度和共鸣的深度上,当时比较重要的诗人,如卞之琳、何其芳和戴望舒等人迅速被艾青超越。因为其他诗人的作品虽然也挺独特、优美甚至深刻,但缺乏血和泪。早在1939年,就有人说:“卞之琳先生他们的诗不坏,但是他们的诗不能使我血脉跳得更快,做我应做的工作。”他的意思是,艾青的诗不仅能令人愉悦,催人思考,而且能鼓舞读者投入到火热的哪怕是危险的斗争中去。诗人穆旦是卞之琳的学生,他在1940年的一篇文章中说,艾青的

    13、诗“会摇起你年轻的精力,鼓舞你更欢快地朝着斗争,朝着光明”。诚然,艾青不仅控诉罪恶、暴露黑暗,而且热爱光明,向往幸福。他的诗让读者宣泄心中的痛苦和烦恼,但并不让人消沉、绝望,而是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快感。读着他的诗,你会流泪,但还没读完,你就会抹去眼泪,以实际行动去争取自我的也是民族的自由与解放。大堰河我的保姆悲悯与感恩1932年,作为一个美术青年,由于在上海从事进步绘画运动,艾青被国民党上海当局关进了监狱。他失去了画具,只好进行比较简便的诗歌创作。这一写,就一发而不可收,就写出了他个人也是新诗史上最感人的诗篇。没想到,一位大诗人就这样从监狱中诞生了。这再一次证明,“不幸”是诗歌的温床对于诗

    14、人诗歌来说,这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在那批“狱中诗篇”中,最催人泪下的,是大堰河我的保姆。1933年1月14日,这是个数九寒天,大墙外雪花纷飞,囚室里寒气彻骨。艾青以颤抖的手、颤抖的心,一气呵成,写下了这首一百多行的长篇抒情诗。他以无比的激情表达了他对底层劳动者勤奋与善良品性的同情与赞美,也表达了对为富不仁、世道不公等现象的仇恨和诅咒。这首诗之所以感人肺腑,是因为它写的全是真人真事。“大堰河”是艾青幼小时候的奶妈,曾对艾青关怀备至,使艾青感念一生。艾青说,这首诗“是出于感激的心情写的我幼小的心灵总是爱她,直到我成年,也还是深深地爱她”。艾青本是地主的儿子,但他憎恨他那庸俗、势利而愚昧的父亲,背叛了

    15、自己的阶级,反而歌颂起佣人来。这表现了他进步的社会观以及只有大诗人才具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据说,这首诗的第一个读者是艾青的一个狱中难友。那人已经被判了死刑,他用上海话念诵这首诗,念着念着,就哭了。艾青知道自己在诗歌上的尝试成功了,因为他对诗歌的首要也是最高的要求就是让人哭。此诗于1934年5月发表后,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读者纷纷给编辑部写信,对它表示首肯。不久,它就传到了日本。在东京的一次朗诵会上,一个留学生哭着读了这首诗,听众中也有人噙着泪水。在中学里,当我初次读到这首诗时,那保姆的动作、形象、神态活灵活现地展露在我眼前,因为我觉得她很像我那日夜劳作的母亲。对这样的劳作场面,诗中有着极为具体

    16、的描写:“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我想,此诗的感人魅力和动人奥秘主要就来自这样的描写。在诗的最后,艾青替天下所有的儿子向母亲呼唤道:“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 北方诅咒与呼号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艾青成了逃亡的难民,先是从杭州逃到老家金华,然后带着妻子,从金华逃往武汉。当时汪精卫等汉奸正热心于准备给日本鬼子当儿皇帝,中华民族确实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形势不客乐观。艾

    17、青陷入了迷茫、悲哀与绝望。在12月底,又一个严冬的夜晚。他写出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震撼人心的杰作。接着,他以深广的忧愤、饱满的激情,创作了一首首类似的名篇,如我爱这土地、北方、手推车、乞丐等。这些诗描绘了被侵略战争破坏的祖国的土地、被苦难命运折磨的底层的百姓。艾青以切肤之痛奏出了一个苦难民族在苦难岁月里的哀号:“啊,你蓬发垢面的少妇,是不是你的家那幸福与温暖的巢穴已被暴戾的敌人烧毁了么?是不是也像这样的夜间,失去了男人的保护,在死亡的恐怖里你已经受尽敌人刺刀的戏弄?”经过半个多世纪后,七月派诗人牛汉回忆起当时读这首诗的感觉,精彩地说:“艾青下的这场雪,厚重得使人透不过气,直想吼出一腔的闷气

    18、。”“它是一声号召,也是一阵阵激越的钟声。”艾青似乎更喜欢以北方的旷野作为他的诗歌的背景。他本生长于江南,也许是由于地域文化心理上的巨大反差。反而使追求新异的诗人比一般北方人对北方产生了更加敏锐的感受,也许是北方较之南方更为荒凉贫瘠的现实更激发了诗人的悲悯。在这些以北方为题材的诗中,北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艾青以舒缓、忧郁而流畅的调子,宣泄了那弥漫在他心头的浓得化不开的悲哀。“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的黄河汹涌着混浊的波涛给广大的北方倾泻着灾难与不幸;而年代的风霜刻画着广大的北方的贫穷与饥饿啊。”牛汉先生说他在50年前,一读此诗的开头,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它热热地贴近了我的未开垦的心灵”,“并唤醒了我

    19、的全部沉睡的近于诗的情感。”艾青的“北方诗”使我这个江南人也追求起了雄迈、粗犷的诗风,还使我在北方学习、工作、生活了十几年。黎明的通知安慰与鼓舞在抗战期间,艾青不忘对光明、温暖、美好世界的期盼和颂赞。他写了一些鸿篇巨制,直接号召、鼓舞人们为明天而战!如向太阳、吹号者、他死在第二次、火把、黎明的通知等诗,都是战斗的号角,催人醒来、起来、出发;又如明亮的火把,照亮了战士的征程。“请叫醒一切的不幸者我会一并给他们以慰安。”艾青把个人的感受融入到了群众的洪流中,把个人的命运焊接到了抗日的崇高使命上。无数青年读了艾青的诗,坚定了本来也许摇摆的信念,加热了本来可能有点凉了的心血,从而继续更加英勇地展开斗争

    20、,或者舍生忘死,拿起武器,转身就投入了惨烈的战斗。通过这些作品,我们看到的艾青是一个以笔为枪、为鼓的战士形象。1939年7月,为了纪念“七七事变”两周年,当时全国许多地方掀起了抗日宣传的高潮。桂林作为大后方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也举行了规模空前的纪念活动,而以火把游行达到最高潮。那天晚上,天刚黑下来,一万多名群众手执火炬,排成长队,如一条巨龙,穿行在桂林的主要街道上。艾青也在这浩大的队伍中,他的热血顿时沸腾了。不久之后,他写下了气魄恢弘的长诗火把。艾青在诗的最后写道:“孩子,别哭了来睡吧天快要亮了。”或许正是因为熟读并牢记这些诗,使我的创作理念有了一个范式,即我在许多以悲苦为主题的诗作的结尾,不由

    21、自主地加上了一条高昂的尾巴哪怕那纯粹是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理想而已。(摘自北京娱乐信报2003年10月28日,北塔文)艾青谈诗没有想像就没有诗。诗人的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像。诗人把互不相关的事物,通过想像,像一条线串连起来,形成一个统一体。不论是明喻和暗喻,都是从抽象到具体、具体到具体之间的一个推移、一个跳跃、一个转化、一个飞翔所有意象、意境、象征,都是通过联想、想像而产生的。艺术的魅力来源于以丰富的生活为基础的丰富的想像。 (艾青与诗歌爱好者谈诗)写诗要在情绪饱满的时候才动手。无论是快乐或痛苦,都要在这种或那种情绪浸透你的心胸的时候。人并不是对任何事情或任何时候都充满情绪的,而每个人却都有这

    22、样的经验:忽然被某种事物所感动,但这种感动并不会延续得很久。只有我们对于这种感动产生一种非把它保持下来不可的时刻,才是诗的创作的开始。 (艾青诗与感情)如果一个诗人还有着像平常人相同的感官的话(更不必说他的感官是应该比平常人更灵敏的),他生活在中国,是应该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着怎样伟大的事件的。如果他有眼睛,他会看见发生在他的国家里的和平的刽子手的一切暴行;他有耳朵,他会听见没有一刻不在震响的受难者的哀号与反抗者的呼啸;他有鼻子,他会闻到牺牲者的尸体的腐臭与浓重的稍烟气息如果一个诗人还有着与平常人相同的心的话(更不必说他的心是应该比平常人更善感触的),如果他的血还温热,他的呼吸还不曾断绝,他还有憎

    23、与爱,羞耻与尊严,他生活在中国,是应该被这与民族命运相连结的事件所激动的。他会对那在神圣的疆土上英勇搏斗的千百万兵士产生敬意,他对那些领导着广大人民参加卫国战争的领袖们产生敬意,他会比一切个人的仇恨更深地去仇恨民族的敌人,他会比一切个人的爱更深地去爱苦难中的祖国和从水深火热中挣扎起来的中国人们 (艾青诗与时代)【能力训练】(一)阅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回答14题。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大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

    24、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背景提示: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1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答:2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答:3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答:4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含义?答

    25、:(二)阅读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回答59题。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大堰河,含泪地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地去了。 5请概括第一节诗的内容。 答:6第一节两次强调“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7第一节写大堰河的丈夫和儿子因

    26、她的死而伤心落泪,对刻画大堰河起什么作用?答:8第二节诗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内容?答:9(探究题)大堰河死后若干年,假如艾青携妻带子去为大堰河扫墓,请发挥合理想象,他会说些什么呢?(不超过100字)答:【参考答案】(一)1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2诗人把自己比作“鸟”,却和古典诗词中鸣翠柳的黄鹂、啼血的杜鹃等大异其趣。他没用“珠圆玉润”“啁啾婉转”等词,而是用“嘶哑”来形容鸟的歌喉,是颇具匠心的。在此,诗人将自己与鸟化为一体,

    27、试想,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里怎能听到或听出“珠圆玉润”的叫声。“嘶哑”的歌喉里融入了诗人坎坷的经历,以及他对这片土地深沉执著的爱。3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做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林间无比温柔的黎明”可以看做充满生机的解放区的象征。4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二)5展现大堰河死时的情景。6表达了诗人非常遗憾的心情。7更加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善良。8排比。描绘勤劳一生的大堰河死后的悲惨境遇。9娘啊,今天,我带着您的媳妇和孙子来看您来啦。这些年我漂泊在外,一直都没有忘记您,我写的那篇大堰河我的保姆入选中学课本,全中国的学生都将知道我有您这样一位任劳任怨、善良慈爱的保姆!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一语文《北方》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