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学.docx

    • 资源ID:18087968       资源大小:47.71K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学.docx

    1、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学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鼻】一、 急性鼻炎1、定义:是有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粘膜的急性炎症性疾病。中医称为“伤风鼻塞”,俗称“伤风”或“感冒”2、病因:病毒感染(外因)3、病理:初期:粘膜充血水肿,分泌增加(鼻塞,水样清涕多) 晚期:黏性粘膜细胞分泌渗出4、病机:风寒、风热袭鼻5、临表:症状:鼻塞、多涕,鼻涕由清涕转为粘涕,鼻内及鼻咽部干燥灼热感,喷嚏,伴有微恶寒,发热,周身不适等症 体征:初期可见鼻粘膜略干红,继之鼻粘膜充血肿胀,鼻腔见清稀分泌物,或粘涕,或粘脓性鼻涕 并发症:可因感染直接蔓延,或经不恰当的醒鼻,使感染向邻近器官扩散,产生多种并发症。经鼻窦开口向鼻窦蔓延,可引

    2、起急性鼻窦炎;经咽鼓管蔓延,可并发急性中耳炎;感染向下扩散,可并发急性咽炎、喉炎、气管炎、肺炎;急性鼻炎反复发作可迁延成慢性鼻炎。6、鉴别诊断: 变应性鼻炎:阵发性鼻痒,喷嚏频作,鼻塞,流清水样涕,反复发作,发作过后则如常人,无外感表证 急性鼻窦炎:局部症状多限于一侧鼻腔,患侧大量黏脓涕,不易醒鼻,有头痛和局部疼痛,鼻粘膜充血肿胀,中鼻道有脓涕。7、治疗: 原则:改善鼻通气,促进鼻分泌物排出,预防并发症。(1) 西医治疗:对症治疗(口服解热镇痛剂),抗病毒药及抗生素的应用(可选用盐酸吗啉胍等抗病毒药)(2) 辨证论治 风寒袭鼻证:祛风散寒,辛温通窍-辛夷散加减 风热袭鼻证:疏风清热,宣肺通窍-

    3、银翘散加减二、 慢性鼻炎1、 定义: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鼻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以鼻塞、鼻甲肿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慢性鼻病,属于中医“鼻窒”范畴。2、 病因:正气虚弱,伤风鼻塞反复发作,余邪未清;鼻窍及邻近部位病灶影响;过用血管收缩剂滴鼻;空气污染3、 病理(1) 慢性单纯性鼻炎:鼻黏膜深层动脉呈慢性扩张状态,失去收缩能力,下鼻甲海绵状组织中的血窦也呈慢性扩张,血管和腺体周围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杯状细胞真多,腺体分泌增强,但无粘膜组织增生性病变,病理改变尚属可逆性(2) 慢性肥厚性鼻炎:黏膜固有层中动静脉扩张,静脉及淋巴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及浆细

    4、胞浸润,静脉及淋巴管回流受阻,以致血管显著扩张,通透性增强,黏膜固有层水肿,继而发生纤维组织增生,使黏膜肥厚,骨膜增殖,血管窦闭塞,甚则鼻甲骨增生肥厚。4、 病机(1) 肺经郁热,邪犯鼻窍(客于肺经,肺失肃降)(2) 肺脾气虚,邪滞鼻窍(清阳不升,浊阴上干)(3) 邪毒久留,郁阻鼻窍(阻碍气血流通)5、 临床表现(1) 慢性单纯性鼻炎:间歇性、交替性鼻塞,静息、卧床或受凉后加重,活动后减轻;是有鼻涕,常为粘液性或脓液性。鼻黏膜肿胀,以下鼻甲为明显,表面光滑、湿润,色泽多呈暗红,对1%麻黄碱收缩反应良好(2) 慢性肥厚性鼻炎:闭塞呈持续性,并渐进性加重,可引起头昏、头痛等症。鼻分泌物较粘稠,嗅觉

    5、渐退较明显,有较重的闭塞性鼻音,或伴有耳鸣、听力下降。鼻黏膜肥厚,鼻甲表面不平,下鼻甲前、后端及下缘,或中鼻甲前端呈结节状、桑葚状肥厚或息肉样变,通常以下鼻甲前端为明显而多见,其色或苍白,或暗红,触之多硬实,用探针轻压不出现凹陷,或凹陷后难以立即平复,对1%麻黄碱收缩反应不敏感。6、 诊断要点(1) 慢性单纯性鼻炎: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下鼻甲肿胀、光滑,对血管收缩剂反应良好(2) 慢性肥厚性鼻炎:鼻塞呈持续性并渐进性加重,下鼻甲肥大,表面呈桑葚状,或息肉样变,黏膜对血管收缩剂反应极差7、 鉴别诊断(1) 变应性鼻炎:反复发作,阵发性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发作过后诸症消失(2) 慢性鼻窦炎:

    6、鼻塞可轻可重,头痛,多脓涕,中鼻道又有脓,可有息肉形成8、 治疗 原则:消除致病因素,以辨证论治为主,恢复鼻腔通气功能。 辨证论治:(1) 肺经郁热,邪犯鼻窍证清解肺热,散邪通窍-升麻解毒汤加减(2) 肺脾气虚,邪滞鼻窍证-补益肺脾,去邪通窍-温肺汤加减(3) 邪毒久留,瘀阻鼻窍证-行气活血,化瘀通窍-当归芍药汤加减三、 变态反应性鼻炎1、 定义:简称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指在变应原(抗原)作用下经免疫学机制产生的鼻粘膜变应性炎症,以突然发作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窒等临床症状为主要表现的鼻部疾病。属于中医“鼻鼽”。2、 病理:本病为IgE介导的鼻粘膜I型变态反应。病理组织学上

    7、,变应性鼻炎的鼻黏膜常表现为以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变态反应性鼻炎。3、 病机:肺虚感寒、肺脾气虚、肾阳亏虚4、 临床表现(1) 症状:阵发性反复发作的喷嚏频作、大量清水涕、鼻塞为典型症状。喷嚏:每天数次喷嚏阵发性发作,少则3个,多则10个以上,常在晨起或夜晚时加重鼻涕:大量清水样鼻涕,重则如水自流鼻塞:间隙性或持续性,程度轻重不一。鼻痒:多数患者自觉鼻痒,有蚁爬感,花粉症患者以眼痒明显嗅觉渐退:多为暂时性(2) 检查:鼻镜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或淡白,灰白或呈淡蓝色,以下鼻甲明显。鼻腔内可见清稀分泌物。以1%麻黄碱溶液收缩,可使肿胀的鼻甲缩小。反复发作不愈,部分患者鼻黏膜

    8、可呈息肉样变或形成息肉。(3) 并发症:变应性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过敏性咽喉炎、支气管哮喘5、 鉴别诊断(1) 血管运动性鼻炎:本病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有关。其临床表现与变应性鼻炎极为相似,发作突然,消失亦快。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疲劳,环境冷热变化等因素可诱发本病,变应原激发试验和其他实验室检查均为阴性结果,鼻分泌物涂片无典型改变。(2) 非变应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鼻炎:本病患者鼻分泌物中可查到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其临床症状与变应性鼻炎相似,但变应原皮肤试验和IgE测定均为阴性。(3) 急性鼻炎:早期有喷嚏,清涕,但程度轻,病程短,一般7-10天。常伴有四肢酸痛,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后期

    9、鼻涕可编程黏液性或黏脓性。6、 治疗药物治疗是变应性鼻炎的首选措施。急性发作期,采用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治疗,抗组织胺和抗胆碱能治疗。(1) 避免与变应原接触(2) 抗组胺药物疗法(3) 免疫疗法:亦称特异性脱敏疗法(4) 手术治疗:鼻内选择性神经切断术如翼管神经或筛前神经切断,可使鼻内副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产生一定治疗效应(5) 辨证论治:肺虚不固,鼻窍感寒证-温肺散寒,益气固表-温肺止流丹,或玉屏风散合 苍耳子散加减 肺脾气虚,鼻窍失养证-健脾补肺,升阳固表-补中益气汤加减 肾阳亏虚,鼻窍失温证-补肾益气,温阳固表-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加减7、 局部治疗(1) 肥大细胞稳定剂:如色甘酸钠,以4%

    10、溶液滴鼻或喷鼻(2) 减充血剂:可适量应用1%麻黄素滴鼻液减轻鼻塞(3) 抗胆碱药:0.03%异丙托溴铵喷鼻剂,可减少水样鼻涕(4) 肾上腺皮质激素(5) 中药制剂的应用四、 急性化脓性鼻窦炎1、 定义:主要指鼻窦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严重者可累及骨质,并可引起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的并发症。常继发于急性鼻炎,多发生在单个鼻窦。相当于中医的“急鼻渊”2、 病因:多因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化脓性球菌感染所致。3、 病理:为急性化脓性病变,可分为三期(1) 卡他期:黏膜血管扩张充血,上皮肿胀,固有层水肿,腺体分泌亢进(2) 化脓期:上皮细胞与纤毛发生坏死与脱落,小血管出血,分泌物转为脓性(3)

    11、 并发症期:少数病例可因炎症侵及骨质,或经血道扩散而引起骨髓或眶内、颅内并发症4、 病机:风热犯窦,胃热熏窦,湿热蒸窦5、 临床表现:(1) 症状:常继发于外感或急性鼻炎,往往表现为原有症状加重,出现畏寒、发热、食欲减退、便秘、周身不适等。小儿还可发生呕吐、腹泻、咳嗽等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鼻塞,多为患侧持续性鼻塞。多脓涕,鼻腔内大量脓性或黏脓性鼻涕,脓涕中可带有少许血液。头痛或局部疼痛(2) 体征:与鼻窦部位相应的体表皮肤可有红肿,并伴有局部压痛或叩击痛。鼻黏膜充血、肿胀,尤以中鼻甲和中鼻道黏膜为甚。鼻腔内有大量黏脓或脓性鼻涕,自中鼻道或嗅裂处留下。6、 鉴别诊断(1) 眶下神经痛:部位较局限

    12、,与神经分布走向有关,无急性感染的局部与全身表现,鼻镜检查无典型体征,副鼻窦片无异常改变。(2) 三叉神经痛:疼痛发生于该神经支配区域,来去突然,疼痛难忍,但鼻部和其他检查呈阴性(3) 眼部疾病: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等可以引起与急性鼻窦炎相似的症状,但有眼部阳性体征可以鉴别。7、 治疗原则:以全身治疗为主,合理应用抗生素,积极进行辨证论治。解除鼻腔与鼻窦引流和通气障碍,根据相关病灶,预防并发症,防其转成慢性鼻窦炎(1) 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足量足疗程。(2) 辨证论治:风热犯窦证-疏风清热,宣肺通窍-银翘散合苍耳子散加减胃热熏窦证-清胃泻火,宣肺通窍-凉膈散加减湿热熏窦证-清利肝胆,化浊通

    13、窍-龙胆泻肝汤加减五、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1、 定义:是鼻黏膜的慢性化脓性感染。多因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未彻底治愈迁延而致,以常流脓涕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可单侧或单窦发病,但常为双侧或多窦患病。当一侧或双侧各窦均患病时,称全鼻窦炎。相当于中医的“慢鼻渊”2、 病理:按上皮层及固有层变化的特点分为乳头状增生型:出现鳞状细胞上皮细胞化生,组织变形及增厚水肿型:又称肥厚型或息肉型,固有层剧烈水肿、增厚,伴中度或重度炎性细胞浸润和假性囊肿形成纤维型:又称瘢痕型或硬化型,固有层中度增厚、水肿,园细胞浸润很轻,腺体稀少,有坚实纤维组织形成腺体型:腺体增生或腺管阻塞,后者可形成囊肿,并可因感染进而成为脓

    14、囊肿滤泡型:固有层中纤维组织及血管新生,淋巴细胞聚集而形成滤泡。3、 病机:胆腑郁热,气虚邪恋,肾虚寒凝4、 临床表现(1) 症状:全身症状:轻重不等,多数患者无。轻常见的为头昏,倦怠,精神不振,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尤以青年学生明显局部症状:主要为鼻部症状:多脓涕:为本病的特征性症状。呈黏脓性或脓性,色黄绿或灰绿。鼻塞:多呈持续性,患侧为重。头痛:一般表现为钝痛和闷痛,或为头部沉重感。嗅觉障碍:因鼻黏膜肿胀,肥厚或嗅器变性所致,多属暂时性(2)体征:下鼻甲肿胀,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萎缩。或有中鼻甲息肉样变,钩突水肿,中鼻道变窄。5、诊断要点:本病病程较长,症状时轻时重,多脓涕,鼻塞,

    15、既往有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发作史。鼻源性头痛为本病之重要病史及症状。鼻腔检查见中鼻道或嗅裂积脓,伴有比较明显的鼻腔黏膜病变,鼻窦影像学检查有阳性改变,全身症状多不明显。6、鉴别诊断(1)慢性鼻炎:主要症状是鼻塞,多呈双侧交替性,病理改变多在下鼻甲,中鼻道和嗅裂中一般无积脓,也无息肉形成,鼻窦检查呈阴性(2)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多有长期鼻塞及流脓血涕史,常为一侧鼻塞,呈进行性加重,鼻内疼痛,头痛头胀,鼻腔内可见肿块,色红,触之易出血。7、治疗:关键在于合理地调治患者的病理体质,最大限度地恢复窦腔引流和鼻腔正常生理功能。并重视变态反应的处理,以利于提高远期疗效。六、 鼻出血1、 病因及常见出血部位(1

    16、) 急性传染性疾病:在高热期,因鼻黏膜充血、毛细血管扩张而易出血,出血部位多位于鼻腔前段、鼻中隔前下黎特氏区。(2)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常并发鼻出血。出血部位多在鼻中隔前部顶端,鼻腔外侧壁后端等处。肺心病,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病,由于静脉压高,亦常见鼻出血,部位躲在下鼻道后端、吴氏静脉丛等处、(3) 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再障以及肝功能损害,毒血症,大剂量应用抗凝药物,由于血液成分异常,或凝血机制障碍,易发生鼻出血,并见全身多部位的出血。鼻出血常表现为多部位的鼻黏膜糜烂渗血(4) 内分泌功能紊乱:妇女经期,妊娠期,绝经前后,出血部位多在鼻腔前段2、 病机:实

    17、证者多因火热气逆,迫血妄行而致;虚证者,多因阴虚火旺或气不摄血而成。(1) 肺经风热,邪热循经上犯鼻窍(2) 脾胃积热,损伤阳络,迫血妄行(3) 肝火上逆,血随火动,灼伤脉络(4) 气虚鼻衄,气不摄血,血不循经3、 常用局部止血方法(1) 简易止血法:位于鼻中隔前段的出血,常为黎特氏区出血,可推挤鼻翼压迫鼻中隔,或用冷毛巾湿敷前额、后颈部,促进血管收缩,制止或减少出血。亦可选用1%麻黄素棉片、0.1%肾上腺素棉片,或以棉片裹云南白药粉填入鼻腔前段,压迫黏膜,收缩血管以止血(2) 烧灼止血法:鼻腔内可见之出血点,可于血管收缩剂收缩止血后,选用20%硝酸银,纯石炭酸或50%三氯醋酸等酸性腐蚀药物烧

    18、灼出血点。亦可用高频电刀局部电凝、激光烧灼以及微波辐射凝固等进行局部止血处理(3) 填塞止血法:出血较剧烈或出血面积较大。鼻黏膜收缩及表麻后,立即用凡士林纱条作前鼻孔或后鼻孔填塞止血,亦可以鼻用气囊作填塞。对于反复鼻出血或凝血机制障碍者,可先在其出血部位敷以明胶海绵或凝血酶、中药止血粉等,再以凡士林纱条加压填塞。【咽】一、 急性咽炎1、 定义:是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常累及咽部淋巴组织。病变可局限于咽之某部,也可波及整个咽腔。相当于中医的“急喉痹”“风热喉痹”2、 病理:咽黏膜充血肿胀,血管扩张,浆液渗出,黏膜下血管及黏膜腺体周围有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甚至淋巴滤泡肿大,并有黄白色点

    19、状渗出物,常有颌下淋巴结肿大3、 病机:本病常见于失调质偏热型,或兼夹偏湿及偏瘀型。(1) 外邪侵袭,上犯咽窍(2) 肺卫热盛,上攻咽窍4、 症状:起病较急,初觉咽干、灼热、咽痒,继有明显咽痛,空咽时尤甚,并可放射至耳部,全身症状一般较轻5、 体征:咽部黏膜急性弥漫性充血、肿胀,悬雍垂及软腭水肿,咽喉壁淋巴滤泡及咽侧索红肿,表面可见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6、 并发症:可引起急性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急性脓毒性咽炎可能并发急性肾炎,风湿热及败血症等7、 实验室检查:可行咽拭子培养和相关抗体测定,以利于明确病原菌8、 诊断要点:根据外感病史,急性咽部疼痛(空咽时

    20、尤甚)的临床症状,以及咽黏膜充血肿胀、咽喉壁淋巴滤泡及咽侧索红肿等体征特点9、 鉴别诊断(1) 麻疹:咽痛,发热,同时出现畏光流泪,喷嚏,流涕及干咳,两颊粘膜可见灰白色斑点(麻疹黏膜斑),发病3-4天后可出现典型皮疹(2) 猩红热:咽痛,高热,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有脓性物,舌乳头红肿突起似杨梅(杨梅舌),发病24小时候出现典型皮疹(3) 流感:咽痛,发热,头痛,同时伴有鼻塞,流涕,喷嚏,干咳等上呼吸道症状。尤以该病的流行季节及流行状况为重要参考依据10治疗:若有高热,可选用抗生素和抗病毒类药,必要时可静脉途径给药,同时应注意休息,多饮水,进食流质饮食,保持大便通畅(1)抗生素及抗病毒类药物治

    21、疗:感染严重或有并发症者,应给足量抗生素或抗病毒类药。抗生素首选青霉素,可肌注或静滴。抗病毒药物可用无环鸟苷注射液或双黄连注射液(2)辨证论治外邪侵袭,上犯咽窍-疏风散邪,宣肺利咽-六味汤(风寒)、疏风清热汤(风热)肺胃热盛,上攻咽窍-泻热解毒,消肿利咽-清咽利膈汤加减 (3)局部治疗:含漱:复方崩砂溶液或温生理盐水吹咽:冰崩散、西瓜霜等含药:华素片、溶酶菌含片、喉炎丸等蒸汽吸入或雾化吸入涂药二、 慢性咽炎1、 定义: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常为呼吸道炎症的一部分。病程较长,症状顽固,常反复发作,不易治愈。属于中医的“慢喉痹”“虚火喉痹”2、 病因:(1) 急性咽炎反复发作转

    22、变为慢性(2) 患有慢性鼻炎,鼻窦炎等,长期鼻阻塞,张口呼吸及鼻涕后流,刺激咽部,或患有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均可引起慢性咽炎(3) 长期烟酒过度,粉尘,有害气体刺激,嗜食刺激性食物等(4) 职业因素(5) 全身因素:如贫血,心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3、 病理(1) 慢性单纯性咽炎:咽黏膜充血,黏膜下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腺体肥大,粘液分泌增多(2) 慢性肥厚性咽炎:咽黏膜充血肥厚,黏膜下有广泛的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形成咽喉壁颗粒状隆起的淋巴滤泡,如咽侧索淋巴组织增生肥厚,则呈条索状隆起。(3) 萎缩性咽炎及干燥性咽炎:主要病理变化为腺体分泌减少,黏膜萎

    23、缩变薄。初起粘液腺分泌减少,分泌物粘稠,黏膜干燥,继因粘膜下层慢性炎症,逐渐发生机化和萎缩,压迫粘液腺和血管,使腺体分泌减少,黏膜营养障碍,致黏膜萎缩变薄,咽喉壁上可有干痂附着,或有臭味4、 病机:本病主要由脏腑虚损,咽喉失养及痰凝血瘀,结聚咽喉所致。体质病理基础为虚弱质,可兼夹失调体质偏热型,偏寒型及偏瘀型(1) 肺肾阴虚,虚火上炎(2) 脾胃虚弱,咽失濡养(3) 痰凝血瘀,结聚咽喉5、 症状:咽部可有各种不适感觉,如异物感,干燥,灼热,发痒,微痛等。常有粘稠分泌物附着于咽喉壁,晨起时可出现频繁的刺激性干咳,伴恶心,甚至吐出带血的分泌物6、 体征(1) 慢性单纯性咽炎:可见咽黏膜弥漫性充血,

    24、血管扩张,色暗红,咽喉壁有散在的淋巴滤泡,常有少许粘稠分泌物附着于粘膜表面(2) 慢性肥厚性咽炎:可见咽黏膜充血肥厚,咽喉壁淋巴滤泡增生,可散在突起,也可融合成片。咽侧索亦充血肥厚(3) 萎缩性咽炎及干燥性咽炎:临床少见,常伴有萎缩性鼻炎,可见咽黏膜干燥,萎缩变薄,色苍白发亮,咽腔宽大,咽喉壁颈椎椎体轮廓清楚,常附有粘稠的分泌物,或带有臭味的痂皮7、 诊断要点(1) 本病的病程一般较长,多有咽痛反复发作史(2) 临床表现以局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多不明显。咽部可出现异物感、干燥、灼热、发痒、微痛等多种不适症状(3) 检查可见咽黏膜充血、肥厚,咽喉壁淋巴滤泡增生,或咽黏膜干燥萎缩。慢性单纯性咽炎与

    25、慢性肥厚性咽炎的区别在于黏膜肥厚与淋巴滤泡增生的程度不同,干燥性咽炎和萎缩性咽炎则为同一疾病的不用阶段8、 鉴别诊断:(1) 咽异感症:多见于中年女性,咽部感觉异常,如堵塞感、烧灼感、痒感、紧迫感、黏着感,患者常能指出咽部异物部位,空咽时明显,而进食时减轻或消失,一般无疼痛。症状随情绪起伏而波动,异常感觉也可以随时改变。咽部检查多无异常发现。病程较长者,常伴有焦虑、及早和紧张等精神症状,其中以恐癌症多见(2) 茎突过长:表现为一侧咽部刺痛、牵拉痛或咽部异物感,在扁桃体窝处可触及坚硬物,茎突X线拍片可确诊(3) 咽部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一般都可出现咽部不适感觉。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仔细检查。通过

    26、物理及咽喉镜检,CT、MRI及病理检查,可以确诊9、 治疗:辨证论治(1) 肺肾阴虚,虚火炎咽证-养阴清热,生津利咽-养阴清肺汤加减(肺阴虚为主)、六味地黄汤加减(肾阴虚为主)、(2) 脾胃虚弱,咽失濡养证-益气健脾,升清利咽-补中益气汤加减(3) 痰凝血瘀,结聚咽窍证-祛痰化瘀,散结利咽-贝母瓜蒌散加减三、 急性扁桃体炎1、 定义: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咽黏膜和淋巴组织炎症。相当于中医的“急乳蛾”“风热乳蛾”2、 病因: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其次为费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及腺病毒或鼻病毒等。3、 病理:(1) 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病变较轻

    27、,炎症仅限于黏膜表面,扁桃体实质无明显炎症改变,多为病毒引起。(2) 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炎症侵及扁桃体实质内的淋巴滤泡,表现充血,肿胀,甚至化脓,在隐窝口间黏膜下呈现黄白点状(3) 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炎症位于扁桃体隐窝,扁桃体充血、肿胀,隐窝内充塞之渗出物包含脱落上皮、纤维蛋白、脓细胞、细菌等,液化成脓,自隐窝口排出,可形成假膜,易拭去临床上,常将急性滤泡型扁桃体炎和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统称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4、 病机:临床证候多为阳热亢盛之症,其潜在的中医体质为失调质偏热型,可兼夹偏湿及偏瘀型(1) 风热外侵,肺经有热(2) 邪热传里,肺卫热盛5、 症状:急性卡他型者,局部症状和全身症

    28、状较轻,表现咽痛、低热等;急性化脓型,局部及全身症状较重,表现为起病急,眼痛剧烈且常放射至耳部,伴吞咽困难,全身可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乏力、周身不适等。小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和昏睡6、 体征:急性卡他型,检查可见扁桃体及腭舌弓黏膜充血肿胀,扁桃体实质无明显肿大,表面无渗出物。急性化脓型者,检查可见咽部黏膜充血,腭舌弓、腭咽弓充血肿胀,扁桃体红肿突起,陷窝间之黏膜下火隐窝口有黄白色渗出物,可连成片状假膜,但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易于拭去,黏膜表面上皮无坏事,伴下颌角淋巴结肿大,压痛。7、 并发症:扁桃体走脓肿,急性中耳炎,急性鼻炎,鼻窦炎,急性喉炎,急性淋巴结炎及咽旁脓肿8、 诊断要点:

    29、临床表现起病急,咽痛剧烈,吞咽困难,检查见扁桃体及腭舌弓、腭咽弓充血肿胀,扁桃体表面可见黄白色脓点,或隐窝口有黄白色点状渗出物,或成片连成假膜。9、 鉴别诊断,咽白喉:咽痛轻,咽部检查假膜呈灰白色,常超出扁桃体范围,不易擦去,强行剥去则易出血,有时颈淋巴结肿大呈“牛颈”状,全身情况可见面色苍白,精神萎靡,低热,呈中度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白喉杆菌。 10、治疗 原则:正规抗生素治疗(1) 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肌注或静脉注射(2) 手术治疗:如反复发作,特别是已有并发症者,应在急性炎症消退后施行扁桃体切除术(3) 辨证论治1 风热袭咽证-疏风清热,消肿利咽-疏风清热汤加减2 胃热熏咽证-清泄胃

    30、热,消肿利咽-清咽利膈汤加减四、 慢性扁桃体炎1、 定义:多因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隐窝内感染演变为慢性炎症。本病相当于中医的“慢乳蛾”“虚火乳蛾”2、 病机:素体虚弱,抗邪无力而表现为慢性迁延过程,或因久病损耗正气,体虚无力抗邪而成。其慢性炎症过程多表现虚实夹杂证型。发病的体质基础主要为虚弱质。(1) 肺肾阴虚,虚火上炎(2) 脾胃肺虚,喉核失养(3) 痰瘀互结,凝聚喉核3、 症状:常有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史,频发咽痛,易“感冒”,平时自觉症状较少,可有咽部不适,咽干、咽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口臭等症状、小儿扁桃体过度肥大,可致呼吸不畅,出现打鼾,言语含混不清,吞咽

    31、不利等症状。由于经常咽下脓性分泌物,刺激胃肠,或因隐窝内感染性坏死产生的毒素被吸收,可引起消化不良,头痛,乏力,低热等全身症状4、 体征:扁桃体和腭舌弓慢性充血呈暗红色,隐窝口可见黄白色脓点,挤压时可见干酪样物溢出,扁桃体大小不定,青少年多肥大,成人则可缩小,但有瘢痕形成,表面凹凸不平,常与腭舌弓及腭咽弓粘连,下颌角淋巴结肿大。5、 诊断要点:根据常有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史,经常存在的咽痛、咽部不适等症状,以及扁桃体检查所见的典型体征由于慢性扁桃体炎可以通过变态反应(特别是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引起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肾炎等,常被视为全身性感染病灶之一。6、 鉴别诊断:(1) 生理性扁桃体肥大: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多无自觉症状,扁桃体表面光滑,无充血,隐窝口无分泌物潴留,触之柔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2) 扁桃体角化症:由于扁桃体隐窝口上皮过度角化而出现的白色尖形沙粒样物,触之坚硬,不易擦去,咽喉壁或舌根等处也可见此类角化物。


    注意事项

    本文(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学.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