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前儿童学习的概述.ppt

    • 资源ID:18075146       资源大小:619.50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前儿童学习的概述.ppt

    1、第四章 学前儿童学习的概述,第一节 学前儿童学习的基本方式,一、婴儿学习的基本方式 婴儿学习是指婴儿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或由此引起个体倾向与能力变化的过程。(一)婴儿学习方式的发展 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习惯化:是一种由于重复或不断受到某种能导致个体选择性定向反应的刺激,而引起个体对该刺激反应减少的现象。习惯化表明婴儿已经习得了这种刺激,如果这时有新异刺激的出现,婴儿的注意就会转向它。对新异刺激的反应的增加就是去习惯化。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适当运用是促进婴儿学习的有效手段。,启示:(1)单调的、不断作用的刺激引起婴儿厌烦,失去兴趣,不利于学习经验的及时增长。(2)单调的、不断作用的刺

    2、激不利于婴儿提高对外界刺激的选择性和接受上的灵活性。(3)习惯化与新异反应性的适当运用是促进婴儿学习的有效手段。2、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二)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1、学习图式:简单图式;混合图式;社会性图式 图式:按皮亚杰的解释,婴儿出生不久,就开始运用他与生俱来的一些基本行为模式来对环境中的事物做出反应,从而获取知识。这里个体用以了解周围世界的原有的认知结构就可称为图式。2、因果关系3、使用工具:(1)将自己的身体作为工具;(2)将养育者作为工具;(3)将物体作为工具,年龄大一些的婴儿开始自己使用物体作为工具。4、理解空间:距离、运动、视角也是早期学习的重要方面。,二、幼儿学习的基本方

    3、式(一)幼儿学习方式的发展 1、换位:换位反应指选择“较大图形”;绝对反应是选出和训练中的正刺激图形同样大小的图形。2、辨别换位学习;3、概念学习;4、解决问题的学习;5、偶发学习:幼儿有时也会得到一些和所给课题并无直接关系的其他反应和信息。,有人从发展过程考察儿童学习,把幼儿学习划分为三种方式:自然学习、非正式学习、结构化学习。自然学习主要是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萌发出来的非正式学习是成人在儿童进行自然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引发而进行的学习。结构化学习即是成人进行正规的教学活动。,(二)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 1、观察模仿学习。2、语言理解学习:在成人讲解和指导下对行为与态度的学习。包括倾听、提问、对话

    4、等。3、操作尝试学习(1)操作学习及其特点 操作活动是幼儿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操作学习能够弥补语言理解和表达的不足;操作学习可以提高幼儿运动技能;操作学习使幼儿获得成就感和自我价值(2)操作学习的类型 手把手的操作;尝试错误的操作;模仿示范的操作;反复练习的操作,第二节 幼儿学习的途径与类型,一、幼儿学习的途径(一)活动中的学习(二)关系中的学习 1、同伴游戏中的学习;2、交往学习;3、合作学习;4、冲突中的学习,二、幼儿学习的种类(一)按学习内容可分为:1、知识学习 2、技能学习 3、社会性学习 4、创造性学习(二)按学习方法可分为:1、发现学习 2、接受学习,第三节 幼儿学习的特点,一、活

    5、动性与游戏性二、直观性与操作性三、指导性与模仿性(一)学习主动性需要成人保护 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表现为:好奇;好问;好探究;好模仿(二)学习积极性依赖兴趣激发四、情绪性与依存性,第四节 学前儿童学习的影响因素,一、学习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一)发展对学习的制约作用 首先,学习需要以个体的生理发展为自然前提。格塞尔的经典实验“双生子爬梯”其次,学习必须依赖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二)学习对发展的促进作用 个体身心发展的已有水平为学习提供必要的生理与心理基础和可能;而学习又使个体身心发展的可能变成现实,从而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格塞尔的经典实验“双生子爬梯”,二、影响学前儿童学习的内部因素,学习准备

    6、,又称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这里的适合性包括三个因素:一是个体生理因素的发展,特别是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与成熟,这是学习准备的物质基础;二是个体智力因素的发展,包括智力与技能两方面,这是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三是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兴趣等。,(一)脑的发育对学前儿童学习的影响 1、脑的神经系统发育 2、关键期与敏感期 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最容易学习和获得某种心理与行为反应并且一旦错过就难以弥补的特定阶段,这就是儿童行为学习的“关键期”。是指由生物学因素决定的、个体做好最充分准

    7、备来获得新的行为模式的发展时期。儿童行为学习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方面。已有研究表明,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研究尚不能证明除语言和感知觉以外的其他方面是否存在关键期,而且事实上,儿童心理发展的有些方面在错过特定时期后,并非不能弥补,因此关键期的概念不能普遍适应,后采用“敏感期”一词。是指个体比其他时候更容易获得新行为模式的发展阶段(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错过了敏感期,则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发展比较缓慢。一般来说,2-4岁幼儿语音学习的敏感期,在掌握数概念方面,

    8、敏感期在5岁-5岁半,4岁前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二)认知发展对学前儿童学习的影响,1、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 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前运算阶段(27 岁)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 岁),前运算阶段(27 岁),认知特点:1、自我中心 2、只能片面地看事物 3、不理解事物的可逆性 4、无逻辑性的转换推理 5、能通过语言认识事物 6、能做出延迟模仿 7、能进行象征性游戏,该实验的设计时,在桌子上放置三座山的模型,在高低、大小、位置上,三座山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实验时,先让一个三岁的幼儿坐在A边,然后将一个布偶娃娃放置在对面C边。此时实验要幼童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

    9、是:你看到的三座上是什么样子?第二个问题是:娃娃看到的三座山是什么样子?,自我中心,指儿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整个世界,不知道可以变换角度或者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例:三山实验,守 恒,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研究表明,儿童掌握数量守恒的平均年龄为67岁;掌握长度、物质守恒的平均年龄为78岁;掌握面积、重量守恒的平均年龄在910岁;掌握体积守恒的平均年龄为1213岁。,不可逆性,所谓可逆性,是指思考问题时可以从正面去想,也可以从反面去想;可以从原因去看结果,也可以从结果去分析原因。这一时期的儿童,在思维时他的图式功能表现不可逆性。,无逻辑性的转换推理

    10、,前运算阶段的幼儿往往凭着直觉去考虑事物之间的关系,不能正确地区分出事物之间存在着的本质联系和偶然联系。当两件事连续发生时,幼儿就会以为第一件事是引起第二件事的原因。,延迟模仿,接近两岁的婴儿,他不仅能当场模仿人或动物的动作,而且还能在事后凭记忆去模仿这些动作。这种仅凭事后记忆就能模仿出来的能力,称为延迟模仿。,象征性游戏,前运算阶段是玩象征性游戏的高峰期。在游戏中,幼儿既能表现出延迟模仿的能力,也显示他们已懂得使用具体象征物,即以物代物。,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能从多维对事物归类,具有了思维的可逆性和去自我中心(loss of egocent

    11、rism),具备了守恒的概念,并掌握了一定的逻辑运算能力,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形式运算阶段(1115 岁),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尽管能借具体形象的支持进行逻辑推理,但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辩证逻辑推理。而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形成了解决各类问题的推理逻辑,他们不仅能从逻辑上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考虑可能的情境(假设的情境),即可通过假设推理来解决问题。,发展阶段观点总结,感知动作阶段是智慧的萌芽前运算阶段出现表象和直觉思维具体运算阶段出现初步的逻辑思维形式运算阶段出现抽象的逻辑思维,2、认知发展与学前儿童学习的关系 皮亚杰认为学习从属于主体的发展水平。认知发展水平制约着学习,认知发展是幼儿学习的

    12、基础,这就提醒我们在开展幼儿的学习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不要人为地“拔苗助长”。另一方面则应精心组织幼儿的学习活动,促进幼儿认知发展,从而使认知发展与幼儿学习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三)动机发展对学前儿童学习的影响,所谓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着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内部动力。1、学习动机及其种类(1)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2)主导动机与非主导动机(3)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2、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耶基斯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之间是倒“U”形曲线关系。即并不是动机水平越高,学习效果越高,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也

    13、就是说,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高,一旦动机强度超过了这个水平,对行为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倒U型曲线,三、影响学前儿童学习的外部因素,(一)学习情境对学前儿童学习的影响 1、学习情境的含义及其理论依据 学习情境是指都通过想象、手工、口述、图形等手段高效学习的方式。情境学习是由莱夫和温格提出来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指在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方式。情境学习强调两条学习原理:第一,在知识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呈现知识,把学与用结合起来,让学习者像专家、“师傅”一样进行思考和实践;第二,通过社会性互动和协作来进行学习。,2、学习情境与学前儿童学习的关系(1)学习情境能把学

    14、科知识和学前儿童的经验、自然和生活的现实距离拉近,以形象直观展现抽象的科学概念,使呆板的科学知识转化为鲜活的现实场景,使知识活化,引导儿童主动、愉快地进行学习。(2)学习情境能把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可以解决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难以协调发展的问题,提高思维品质。(3)学习情境能把学前儿童要学习的学科知识和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可以解决学科知识原理与生产生活实际脱节的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家庭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学习的影响,1、家庭教养方式及其类型 鲍德温:情感温暖-敌意和依恋-干涉 希尔斯:温暖与控制 鲍姆林德:要求和反应性 白燕:启发诱导型、溺爱娇纵型、放任自流型和专制型 刘金华:拒绝型、严厉型、溺爱型、期待型、矛盾型和分歧型,2、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 学习品质是指幼儿具有的那些用于支持其取得学习成功的因素,包括学习的倾向、态度、行为习惯、方法、活动方式等。首先倡导启发诱导型教养方式,这种教养方式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其次,父母要转变自己对孩子的教养类型,尽量减少溺爱娇纵型教养方式,既要爱孩子,又要适当对孩子放手。最后,我们要遏止放任自流型和专制权威型,放任自流型和专制权威型的教养方式比较极端,教养方式不足取。,


    注意事项

    本文(学前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前儿童学习的概述.ppt)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