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各大洲气候分布.docx

    • 资源ID:18061896       资源大小:1.03M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各大洲气候分布.docx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各大洲气候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考点一气候形成因素(必考加试)基础梳理1.世界气候分布规律与大气环流、洋流的关系(以北半球为例)(b加试)2.气候的形成因素(b加试)(1)太阳辐射:影响地表气温的最基本因素。(2)大气环流(3)下垫面因素: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4)人类活动。深度思考1.影响气温的因素因素说明纬度位置纬度高(低),太阳高度小(大),太阳辐射能少(多)海陆位置海洋性气候(比热容大:冬温夏凉,温度季节变化小;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均匀);大陆性气候(比热容小:冬冷夏热,温度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季节变化大)地形地势高(低),气温低(高);高山阻挡冷空气侵入(地形封闭

    2、不易散热)洋流寒(暖)流,气温低(高)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2.影响降水的因素(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湿,寒流减湿。(6)地面性质: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8)空气的上升与下沉:上升气流多雨,下沉气流少雨。考点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必考加试)基础梳理各种气候类型的比较(b加试)气候带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气候成因气候特点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

    3、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中部、巴西南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干、湿季明显交替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全年气温高,旱、雨两季分明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全年干旱少雨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

    4、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我国华北、东北,日本、朝鲜半岛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西欧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亚寒带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北纬5070之间的大陆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冬长严寒,夏短温暖寒带苔原气候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全年严寒冰原气候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南极大陆、格陵兰岛纬度最高,太阳辐射

    5、弱,受冰洋气团控制全年酷寒高原和高山气候高大的山地、高原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地势高,地形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特别提示】 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四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南

    6、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主要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深度思考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具体见下表:(1)根据温度确定南北半球“以形定位”:由于南北半球热量分配不均,南北半球的季节刚好相反,所以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根据气温最高月和最低月以及气温曲线的形状可以确定该

    7、地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半球气温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曲线形状北半球7月8月1月2月峰形(凸形)南半球1月2月7月8月谷形(凹形)(2)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的均温值,确定该地温度带(即气候带)“以温定带”:热量带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最冷月均温值15C0C15C0C25C18C15C10C5C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性湿润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3)根据降水量的多少与季节分配,确定气候类型“以水定型”:根据降水量柱状图中年降水量(降水量柱状图中各月降水量相加)和降水季节分配 (

    8、主要是雨季)来确定气候类型。各大洲气候类型分析一亚洲:1. 热带雨林气候:A. 成因: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气温高,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多对流雨。B. 分布:马来半岛南部,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菲律宾群岛南部(如马来西亚吉隆坡,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菲律宾棉兰老岛)C.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D. 景观及(标志):热带雨林景观,板状根,砖红壤。E. 代表性经济作物:橡胶、金鸡纳、可可、胡椒、油棕等(粮食作物:水稻)2. 热带沙漠气候:A 成因:位于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少雨。B 分布:阿拉伯半岛,印度河平原(塔尔沙漠)C 景观:热带沙漠景观,D 农业特点:发展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9、中代表植物:枣椰树3. 热带季风气候:A 特点:夏半年盛行西南季风,高温多雨。冬季盛行东北风,温和少雨。故全年高温,但干湿季分明。但季风条件下,多洪涝和干旱。B 成因:(1)西南季风成因: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向右的地砖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南风。由于经过印度洋空气湿润,带来大量降水。(2)东北季风的成因:冬季陆地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海洋上气温相对较高,气压相对较低,风由高压吹向低压。故该地冬季盛行东北风,来自亚欧大陆较干燥,形成干季。C 分布: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斯里兰卡岛大部分,菲律宾群岛北部,我国海南岛,西双版纳。D 代表性景观及标

    10、志:热带季雨林(景观和热带雨林相似,但不及热带雨林茂盛)4. 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A特点:夏季盛行东南风,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盛行西北风,低温少雨。多洪涝和干旱。B成因: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巨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陆地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海洋上气温相对较高,气压相对较低,风由高压吹向低压。C分布: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包括巴颜喀拉山和冈底斯山以南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台湾岛。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群岛南部。(如上海,重庆,武汉,东京等)D景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如马尾松)注意:我国季风气候和日本季风气候比较大陆性较强,日本海洋性较强。(海洋性表现:温差较小

    11、小,降水较为均匀)5. 温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A特点:夏季高温多雨(东南风),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西北风)。雨季比亚热带季风气候要短。B成因: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相同,都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分布: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朝鲜半岛北部,日本群岛北部及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地区。D景观:温带落叶阔叶林(注意:在温带海洋性气候下的景观也是温带落叶阔叶林)E农业特点:气温较低,小麦。6. (此种图标偏南的为温带大陆性气候):A特点: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较少,略集中在夏季。B成因:亚欧大陆面积广阔,加上高山高原的对水汽的阻挡,内陆地区距海遥远,降水较少。受大陆气团

    12、控制故而温差较大。(如我国的吐鲁番围着火炉吃西瓜)C分布:亚欧大陆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注意:该气候在亚洲分布最广,北美洲其次D景观:因距离海洋远近和降水多少的不同,使得温带大陆性气候内部的景观差异很大。通常应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而形成从 温带森林-温带森林草原-温带草原-温带半荒漠-温带荒漠依次更替。(如我国从内蒙古东部到其西部就符合这种变化)7. (此种图标偏北的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A. 特点: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较少,略集中夏季。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相似。B. 成因:受大陆影响同时也受附近海洋影响。C. 分布:北极圈沿岸,主要位于俄罗斯D. 景观:耐寒的亚寒带针叶林注

    13、意:大陆东岸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纬度较低,而大陆西岸分布纬度较高原因:大陆东岸受沿岸的寒流影响明显,而同纬度的大陆西岸为暖流。(如亚欧大陆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北纬60度左右都为温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但大陆东岸俄罗斯远东地区在北纬55度左右就已经是较为寒冷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8.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A. 特点:夏季因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向北移,此处(在北纬30-40度左右)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晴朗为主,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因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位于30-40度的西风带向南移正好控制该地区,西风带来丰富的降水,气候温和多雨。B. 成因:风带和气压带季节

    14、性移动,导致该地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C. 分布:亚洲地中海附近地区,如小亚细亚半岛黑海沿岸和地中海沿岸(土耳其),塞浦路斯岛,叙利亚,以色列沿海地区等。D. 景观:亚热带常绿硬叶林9极地气候:包括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A特点:全年严寒,酷寒,少雨 B成因:终年受极低高压控制。C分布: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岛屿D景观:苔原气候下可生长一些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驯鹿),冰原气候终年冰雪覆盖(北极熊)10高山高原气候A特点: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山腰最多。因为空气要抬升到一定高度降水才会形成降水,但到一定高度后湿度减小,不易凝结。B成因:亚欧大陆高山高原集中于中部,随着海拔升高,水热条件变化

    15、引起气候变化。C.分布:亚洲中部高山高原,青藏高压最典型。D.景观:随着高度增加景观也会变化。例如:喜马拉雅山,如右图所示,但南坡的自然带更丰富,发育程度更高。注意:高山山地自然带丰富的条件:纬度低 相对高度大总结:1.亚洲气候复杂,但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因为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而亚洲西部是陆地,没有西岸。二非洲(因为赤道横穿中部,气候南北对称,没有温带和寒带气候)1热带雨林气候:A分布: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几内亚湾沿岸, 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如刚果,利比里亚)B特点:全年高温多雨C成因:(1)刚果盆地: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气温高;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多对流雨。 (2)几内亚湾沿岸:夏半

    16、年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该地正好位于西南风迎风坡,降水丰富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3)马达加斯加岛东侧:该岛中部有一列南北走向的山脉。其东侧正好处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地形抬升作用使岛的东部降水十分丰富。(属于非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D景观:热带雨林景观E代表性作物:油棕,香蕉,咖啡注意:为什么非洲赤道东部也位于赤道,却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非洲赤道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较高2热带草原气候:A. 分布:分布于热带雨林两侧(东非高原,南非高原等,马达加斯加岛西侧)B. 特点:夏半年高温多雨,冬半年高温少雨,干湿季节明显。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大约在5-10月

    17、为雨季。(辨析:热带季风气候也有明显的干湿季节,但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较多且更集中,北半球的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大约在6-9月)C. 成因:大致位于南北纬1020回归线之间地区风带和气压带季节性移动导致热带雨林两侧受赤道低压(多雨季节)、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的信风带包括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但都来自于陆地,都较干燥,故受受信风影响时气候干燥。 但非洲有些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是因为地形地势造成的。如东非高原,南非高原D. 景观:热带稀树草原(萨瓦纳)E. 代表性生物:猴面包树,豹子,狮子,羚羊,斑马,长颈鹿等3热带沙漠气候:A. 分布:位于回归线附近,北半球撒哈拉沙漠面积最大,横贯大

    18、陆东西岸,南半球纳米布沙漠沿西海岸分布。(可见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B. 特点:全年高温少雨C. 成因:纬度较低,气温较高,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或来自陆地的信风控制,降水稀少。注意:为什么在沿海也会有热带沙漠气候分布?该地位于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大,盛行下沉气流。非洲大陆西岸有两支强大的寒流,加那利寒流和本格拉寒流,寒流有降温降湿的作用。4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A. 分布:非洲北半求地中海沿岸和南半球西南角。(南非开普敦)B. 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C. 成因:夏季因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向北移,此处(在北纬30-4

    19、0度左右)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晴朗为主,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因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位于30-40度的西风带向南移正好控制该地区,西风带来丰富的降水,气候温和多雨D. 景观:亚热带常绿硬叶林5高原高山气候:(略)三欧洲:(位于回归线以北,没有热带气候)1地中海气候:A. 分布:欧洲地中海沿岸及黑海附近,即伊比利亚半岛南侧,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科西嘉岛,撒丁岛,西西里岛等。(如意大利罗马,希腊雅典,法国南侧)B. 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少雨C. 成因及景观:参考非洲地中海气候的成因D. 对农业影响:该地夏季高温且少雨,有利于某些农业的发展。如法国在其南部,园艺业发达,以葡萄著名。注意:为

    20、什么亚热带夏干气候要以地中海命名? 答:亚热带夏干气候是因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压控制下多晴朗天气,所以称之为“夏干”。地中海海域在夏季和周围两大陆相比,因海洋升温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高压,这个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高压和控制该地的副热带高压叠加在一起,使高压势力更加强大,“夏干”特征也更加明显,因此亚热带夏干气候在地红海海域附近最为典型。所以用地中海命名该气候。2温带海洋性气候:A. 分布:欧洲西部地区,包括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日德兰半岛,英吉利海峡海域,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南侧等地区。(伦敦,巴黎,布鲁塞尔等)B. 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终年温和多雨(气

    21、候海洋性明显,温差小)。C. 成因:位于北纬40-60左右,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加上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使这里气候温和,适宜人类居住,多为人口密集区。D. 景观: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季风气候的景观相似)E. 对农业的影响:这里人口城市密集,市场广阔,加上优越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生长,是世界重要的乳畜业分布区。(相关链接:乳畜业主要分布在美国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我国包括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乳畜业局限于大城市的周围。)辨析:北京和伦敦纬度相当,但为什么冬季北京的气温远远低于伦敦?夏季气温高于伦敦?北京和伦敦纬度相当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冬冷夏热,降水集中

    22、的夏季。伦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凉,降水均匀。3温带大陆性气候:A特点: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较少,略集中在夏季。B成因:距海遥远,西风难以深入。C分布:分布于中欧和东欧地区。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部,典型城市如莫斯科。D景观:从沿海到内陆逐渐降水减少而形成从 温带森林-温带森林草原-温带草原-温带半荒漠-温带荒漠依次更替4.极地气候:见亚洲四北美洲 (巴拿马运河以北的美洲)1热带雨林气候:A.分布:中美洲巴拿马运河附近(巴拿马,尼加拉瓜,洪都拉斯等)B成因:(1) 本身纬度低,且位于东北信风破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2)沿岸墨西哥暖流,增温增湿的作用。墨西哥东南部的

    23、热带雨林气候是受赤道暖流的影响。C特点:终年高温多雨2热带草原气候:A分布:中美洲墨西哥中部西部。以及西印度群岛。(如古巴,牙买加等岛国)B.成因:(1)大陆上热带草原气候夏半年 因赤道低气压风带向北移动,受赤道低压控制,多雨。冬半年副热带高压控制而少雨。(2)岛屿上的热带草原气候成因:夏半年处于东北信风迎风坡,多雨。冬半年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而少雨。C特点:终年高温,夏半年(5-10月)为湿季,冬半年为干季。 D景观:热带草原(热带稀树草原)3热带沙漠气候:A分布: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地区,包括墨西哥北部,加利福利亚半岛,美国西南部部分地区B成因: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东北信风控制,降水稀少 C特点

    24、:终年高温少雨 D景观:热带荒漠4地中海气候:A.分布:美国西部加利福利亚州,大致位于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典型城市如:洛杉矶,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B.成因:参考欧洲地中海气候,和其它的地中海气候成因相同 C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5温带海洋性气候:A.分布:北美洲美国加拿大的大陆西岸北纬40-60度左右,典型城市如,美国西雅图,加拿大温哥华B.成因:终年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并受沿岸北太平洋暖流影响,是气候更加温和。C.特点景观参考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 6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A分布:美国东南部亚热带气候区,包括密西西比河下游密西西比平原,佛罗里达半岛,大西洋沿岸平原等地区。

    25、典型城市如:华盛顿,迈阿密,新奥尔良,休斯顿B成因:位于大陆东岸,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季风环流影响,夏季盛行来自大西洋的偏南风,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偏北风,但季风特征不及亚洲明显;降水也较集中于夏季,但集中程度不及亚洲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故称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C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D景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7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面积仅次于亚洲,是北美洲主要的气候类型)A.分布:广泛分布于北美中部和北部地区,包括美国西部高原,中部平原内陆地区,五大湖地区以及美国东北部,加拿大中部地区以及东部沿海的温带地区。B成因:(1)北美洲北宽南窄,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2)北美洲西部为一

    26、系列紧逼海岸的高大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3)北美中部为纵贯南北的平原,北通北冰洋,南通墨西哥湾。冬季可以让来自高纬的寒冷空气毫无阻挡的长驱南下,所经的广大内陆地区急剧降温;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也可毫无阻挡的北上,使内陆地区增温;于是增强了冬夏温差大的大陆性特征。 (4)东部低缓的山地和高原对冷暖气流都没有很大的阻挡作用,冬季冷空气可以直逼东北部沿海,因此形成大陆性气候。C特点: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较少,略集中在夏季。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内部因降水量不同,景观差异较大。D景观:从沿海到内陆降水逐渐减少而形成从温带森林-温带森林草原-温带草原-温带半荒漠-温带荒漠依

    27、次更替。辨析:为什么北美洲东北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温带季风气候,取而代之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美大陆东北部濒临大西洋,大陆和大洋之间也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但在北美温带地区和大洋之间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不足以产生明显的随季节变化转向的季风。因此东北部没有形成如亚欧大陆东岸的温带季风气候,而是温带大陆性气候。8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在图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北部的亚寒带地区)相关内容参照亚洲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注意东西两岸分布纬度高低,并试着解释原因9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都属极地气候,包括加拿大大陆北部地区和附近岛屿,如格陵兰岛10高山高原气候:A分布:西部高山及部分高原地区B特点及成因:由于南北美洲西部

    28、高山呈南北走向,而西部中纬度地区盛行偏西风。西风受高山阻挡,使西风影响的范围仅局限于西部沿海地区。在迎风坡(西坡)因海拔升高水热条件发生变化,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显著;背风坡,气流下沉气候干旱;山间高原和山间盆地,因地形封闭,气候干旱。五南美洲:(三分之二的地区位于热带,热带气候为主,湿润气候为主)1热带雨林气候:A分布:赤道两侧,主要分布于亚马孙平原(如秘鲁伊基托斯),以及巴西高原的东南部,南美洲西北地区如巴拿马,哥伦比亚西部沿海地区,厄瓜多尔沿海地区(如巴拿马城) B特点:高温多雨,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C成因:(1)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成因: 位于赤道两侧,终年

    29、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雨; 亚马孙平原北南西三面较高,开口朝向大西洋,有利于湿润空气深入内陆;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均来自大西洋,能带来丰富的水汽。(2)巴西高原东南侧热带雨林气候成因(非地带性):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巴西暖流增温增湿作用。(3)南美洲西北沿海热带雨林气候成因:位于赤道地区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明显; 受赤道暖流影响;D景观:热带雨林景观2热带草原气候:A分布:大陆西岸南纬10度附近的沿海地区,以及南美大陆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区两侧(大陆北侧沿海地区和大陆中部地区),如巴西高原B特点及成因: 夏半年受赤道低压影响,高温多雨;冬半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的影响,高温少雨,干湿季明显。(注意:赤道附近的热带草原气候受地形影响形成)C景观:形成热带草原景观3热带沙漠气候:A.分布:大陆西岸热带沿海地区,主要在秘鲁,智利太平洋沿岸地区。B特点:终年炎热干燥,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干的沙漠阿塔卡马沙漠。C.成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或位于信风的背风坡; 沿岸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注意:为什么热带沙漠气候成南北走向狭长状分布,没有向内陆延伸而仅分布于沿海地区?西部高山的阻挡作用使热带沙漠气候没有向内陆延伸4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A. 分布:南美洲大陆东岸,南回归线附近以及以南


    注意事项

    本文(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各大洲气候分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