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七八年级的文言文整理共16页.docx

    • 资源ID:18041419       资源大小:81.28KB        全文页数:5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七八年级的文言文整理共16页.docx

    1、七八年级的文言文整理共16页七年级上册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世说新语两则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2、”。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一、生字读音。 陈寔(sh) 在不(fu) 谢道韫(yn) 无奕女(y) 王凝之(nng) 二、重点字词解释。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聚会) 2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急速) 3。公欣然日(高兴的样子) 4撒盐空中差可拟(差不多、大致;相比) 5未若柳絮因风起(比不上) 6太丘舍去(离开) 7去后乃至(才) 8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9门外戏(玩耍) 10与人期行(约定) 11相委而去(舍弃) 12友人惭(惭愧)

    3、13下车引之(拉) 14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三、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陈太丘与友期 尊君在不.“不”通“否”,读 fu,表示否定,相当于“吗”. 四、古今异义。1.儿女:古义 家中年轻一代 今义 专指自己的孩子2.期:古义约定 今义 日期3.去:古义离开 今义 到4.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 照顾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

    4、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

    5、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五、词类活用“友人惭” 意动用法.惭:感到惭愧六、古今异义咏雪1、儿女 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指子女2、因 古义:趁,乘,凭借.今义:因为3、文义 古义:诗文.今义:文章的意思陈太丘与友期1、去 古意:离开.今意:到、往2、委 古意:丢 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 3、顾 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4、期 古意:约定.今意:日期5、引 古意:拉.今意:引用七、一词多义 日:日中不至:太阳;寒雪日内集:天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表判断)2、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所何似”,宾语“何”前置)3、省略

    6、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寒雪日”前省略介词“于”,“在”的意思) 去后乃至(“乃至”前省略主语“友人”)论语十二章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三、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7、)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19.曲肱而枕之

    8、(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

    9、: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六、一词多义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成为,做)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温故而知新(得到)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七、成语归类1.不亦乐乎2.温故知新3.

    10、择善而从4.三人行,必有我师5.逝者如斯6.匹夫不可夺志7.富贵浮云8.箪食瓢饮八、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1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虽有佳肴一、注音 嘉肴(yo ) 自强( qing ) 兑命(yu ) 学学半(xio )二、划分节奏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3.知困,然后/能自强也。4.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三、重点翻译1、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

    12、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6、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所“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7、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四、重点字词解释:1、虽有嘉 肴 虽:即使;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吃;旨:甘美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故: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6

    13、、: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长:促进 推测语气;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学学半 音xio,教学 学学半 向别人学习1、通假字兑命曰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2、古今异义A、虽有至道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B、不能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C、教然后知困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D、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今义:增长3、词类活用A、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B、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4、一词多义学学半 音xio,教学学半 向别人学习其此之谓乎 表推测大概,恐怕不知其旨也 它的五、简答题: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文章

    14、运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2、 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答: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3、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答:以类比论证的方法,从“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着讲到教和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指出“学”和“教”的作用

    15、(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最后点明“教学相长”的观点。文章短小精悍,逻辑严密,有条有理。4、 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类比论证。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由“嘉肴”、“至道” 作比喻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 ,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5、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谈谈“教学相长” 给你怎样的启示?答:答案一:教学相长原则阐述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学本身是一个双边活动,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不可能高效迅速地获取知识,没有学生的而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便得不到施展,事倍功半。答案二:一方面,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

    16、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另一方面,“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河中石兽通假字 曳铁钯 (“钯”通“耙”,平整土地用的农具)古今异义1.二石兽并沉焉 ( 并,古义:一起 ;今义:并列 )2.阅十余岁 ( 阅,古义:经历; 今义:阅读 )3.盖石性坚重 ( 盖,古义:句首发语词 ;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4

    17、.但知其一 ( 但,古义:只 ; 今义:表转折 但是,却 )5.是非木杮 ( 是,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是 )6.求之下流,固傎 ( 固,古义:副词,本来;今义:坚固 )7.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今义:物理学 )一词多义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介词,被)2.为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用为动词 ,划船)一老河兵闻之 (代词,指”“求之地中” 这种观点)之3.其反激之力 (结构助词,的)词类活用1.棹数小舟 (名词用为动词 ,划船)2.暴涨 (动词用作名词,洪水)句式1.被动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可译为“被”)2.倒装句当求之于上流(状语后置,状语“于上流

    18、”放在动词“求”的后面)3.省略句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得”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写作背景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沧州“老河兵”(卷十六),徽州“唐打猎”(卷十一)等故事,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正直、纯朴和智慧,尤属佳品。作家作品作者纪昀(17241805),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识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谪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主题思想这则故事用和尚、道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的石狮子

    19、的三种不同结论,来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主观臆断。写作借鉴1、层层铺垫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最后写老河兵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的结果,巧妙地表现自信的讲学家“不更颠乎”,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 2、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 不管讲学家的观点是否与实际相符,其阐述的道理是能“究物理”的,所以人们能信服;老河兵的观点处看上去似乎不合常理,但其分析有着不可辩驳的说服力,事情的结果也验证其看法的科学性和推理的合理性。3

    20、、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 如讲学家的“笑”(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一种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老河兵的“笑”(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七年级下册伤仲永出处: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2.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代表作: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宦新义残卷、老子若干条。 4.内容理解: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5.字词句: A.字音:环谒ye 泯min然 称chen 夫fu B. 词义: .通假字:

    2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 .未尝识书具: “尝”同“曾”,曾经。 .古今异义: .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eg: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eg: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一词多义: .自:a.自己,eg:并自为其名;b.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闻:a.听说,eg:余闻之也久;b.名声,eg:不能称前时之闻。 .其:a.这,eg:其诗以养父母;b.他的,eg:稍稍宾客其父。 .并:a.连词,并

    22、且,eg:并自为其名;b.副词,全,都,eg: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名:a.名词,名字,eg:并自为其名;b.动词,说出,eg:不能名其一处也。 .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eg:稍稍宾客其父;b.名词,客人,eg: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就:a.动词,完成,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动词,从事,做,eg:蒙乃始就学。 .然:a.代词,这样,eg:父利其然也;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eg:泯然众人矣。 .于:a.介词,此,eg:贤于材人远也;b.介词,在,eg:与厅事之东北角。 .为:a.动词,作为,eg: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动词,成为,eg:卒之为众人。 .夫:a.指示代

    23、词,那些,eg:今夫不受之天;b.名词,丈夫,eg:夫起大呼。 .词语活用: .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 .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父利其然(利,作动词。)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 .重点词语翻译: .世隶耕(隶,属于。) .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通悟:通达聪慧。 .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彼其:他。 .泯然:完全。 .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判断句:金溪民方仲

    24、永,世隶耕。(全局表判断。)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 .省略句:a.不使学。(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 不让方仲永学习。 b.令作诗。(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我叫方仲永作诗。 c.还自扬州。(省略主语“我”) (我)从扬州回乡。 d.受之天。(“之”后省略“于”) 先天得到的。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

    25、人高的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叫他做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跟以前听说的相当了。 .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之成为普通人就完了吗?孙权劝学文言知识词语翻译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帝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3、谓:告诉,对说

    26、,常与“曰”连用。4、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5、今:现在。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7、辞:推托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9、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12、但:只,仅。13、涉猎:粗略的阅读13、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14、乃:于是,就。15、及:到了的时候。16、过:到。17、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18、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19、非复:

    27、不再是20、更:重新。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23、见事:认清事物。24、但:只,仅。25、孰若:谁像。孰:谁,若:像。26、就:从事。27、遂:于是,就。28、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29、何:为什么。30、吕蒙:东吴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人31、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32、吴下:指吴县,现在江苏苏州 。33、始:开始。34、与:和。35、论议:谈论,商议。36、大:非常,十分。37、惊:惊奇。38、今:现在。39、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40、复:再。41、即:就。42、拜:拜

    28、见。43、待:等待。44、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对吕蒙亲昵的称呼45、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睛。46、更:重新。47、阿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48、邪(y):通“耶”,语气词。49、乎:啊。表感叹语气。50、当涂:当权,当道,即当权的意思。51、当:掌管。52、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53、吴下:指吴县,今江苏苏州。54、及:到了到时候。通假字邪(y)通“耶”,语气词,表反问;“涂”同“途”一词多义1.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2.当涂掌事(动词:正)3.见:见往事耳(了解)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古今异义词1.博士:古

    29、,当时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一种学位。2.往事:古:指历史。今:过去的事。3.以:用1.更 古:重新。今:更加,越发。2.及 等到.时候。3.大 很,非常。4.岂 难道。5.就 本意靠进,此为去做。6.士 人物的通称。7.过 到,经过。8.但 【但当涉猎】 古:只。 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9.耳 古:语气词,译为“罢了”。今:耳朵10.治 古:研究。今:治理11.博士 古:当时专管传授经学的学官。今:求学的高学位。12.见 古:知道。今:看见特殊句式倒装句:1.蒙辞以军中多务。即:蒙以军中多务辞。(介词结构后置)反问句: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吗)!2.卿言多务,孰若孤? 文学常识司马光

    30、,(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出生于今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专心编纂资治通鉴,用功刻苦、勤奋。用他自己话说是:“日力不足,继之以夜。”口技一通假字 满坐寂然 坐通座 二、古今异义词 1、两股战战 股: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2、虽人有百手 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3、稍稍正坐。 稍稍: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今义:稍微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中间:古

    31、义:当中夹杂 今义:当中 三、词类活用 1、妇抚儿乳 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2、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3、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四特殊句式倒装句:会宾客大宴。(应为“会大宴宾客”,宾语前置。)五文学常识林嗣(s)环,号起八,字铁崖,明末清初人,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湖舫集、过渡诗集、回雁草、口技等,其中口技至今仍为初中语文课文。六一词多义意: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内容】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心情】3.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情】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企图、想要】5.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思】6.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意思】7.略无慕艳意【意思】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情趣】绝:1.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极点,独一无二】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注意事项

    本文(七八年级的文言文整理共16页.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