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大清华状元谈历史学习经验.docx

    • 资源ID:18039414       资源大小:143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大清华状元谈历史学习经验.docx

    1、北大清华状元谈历史学习经验第一部分 北大、清华状元谈学习经验朱坤(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生,河南省高考文科状元):历史是蛮有趣味的一门课。许多人畏惧历史,认为有太多的史实需要背诵,况且题目千变万化,实在难以把握。我觉得,只要对历史树立浓厚的兴趣,学起来就很简单,不费太大的功夫。平时考试,我的历史成绩也不算很好,但我从来就没有灰心过,因为历史题虽不少,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考察你的记忆能力的,只要你把书背会了,这种题并不难做;还有一类是侧重于考查历史思维和历史分析的,这一部分题目如果你没有那个能力,书背得再多也没用。因此,每次历史考试之后,你都要看清楚了,究竟是在哪一部分失的分多,如果分数主要是靠

    2、死记硬背的题堆出来的,那么你的历史成绩再要提高将会很困难;如果分数主要是靠思维分析得来的,那么你的分数有望再上一个新台阶。我认为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的惟一途径是多接触些历史著作,多对历史发展做些理性分析。刘春东(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吉林省高考文科状元):下面说一下历史的学习。先说课内,第一就是要熟悉教材。我当时把教材精读了数遍,一般是逐字逐句地读,不放过课文的注释和插图。然后要背教材,各个知识点都不能放过。背的时候我通常是先读一遍要背的内容,然后边写边记忆。过一段时间后,再在脑子里如放映电影一样地重读过一遍。由于记忆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其间伴随着遗忘,所以在进行下一步的时候,有必要再对前边的内容简略

    3、地重复一下。我的记忆就是这样在迂回中不断前进的,效果还不错。在记忆过程中也有多种方法,如记理论性的知识时,要注重理解性的记,通常是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或是引出具体的实例,这样有助于使干瘪的理论的种子在大脑中萌发出芽。如记忆过程性的知识时,可以将自己置于当时的环境中,即幻想出一个场面,而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这也算是一种联想式记忆法吧。对于章节的安排,可以按照教材顺序去记忆,然后再分成各个专题来记忆,还可以以时间为顺序,古今中外结合在一起来记忆。总之,要把教材内的知识分割成若干个小点,通过排列组合成若干个块,再排列组合成若干个面,这样才能做到融会贯通。历史的课外阅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可以浏览一下

    4、比较有名的史学家的观点,找到与我们的学习联系紧密的部分,加以分析掌握,是大有好处的,尤其对问答题来说。特别要说明的是应该掌握唯物史观,懂得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加以运用。邓芳(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江西省高考文科状元):对历史,则要注意理出线索。既应按时间顺序(一个国家、政党或地区在不同时代政治、经济、民族、外交等方面的状况),也应按空间顺序(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地区发生的大事。)例如共产党在各历史时期的活动,一战后帝国主义各国的状况,等等。这样,答题的时候就可以先限定时间上下限和空间范围,再在这段时空内抽出相关内容组织一下答上去。整理线索对时空跨度大的世界近现代史问答题是十分有用的。平时学

    5、习过程中还应注意把一些相似的小问题归类,如各国法西斯的上台时间、北京在各朝名称的更替等,以应付填空、选择之类的小题。另外,答题时还应注意史论结合,要有评论性的语句,不能光罗列史实。因此,要注意书上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有的老师讲的书上没有的观点更要注意记下来。赵晓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北京市高考文科状元):高中时,我采取列图表法来总结知识点,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以下我以历史一科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内容为例,进行了列表:通过上图,我就很清楚地掌握了共产主义运动的产生和发展的具体情况,不会再出现混淆。有些同学认为列图表太费时间,但其实这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列一次图表,就可以缩短以后每次复习的时间

    6、,何乐而不为?刘阳(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黑龙江省高考文科状元):历史,有人把它看作文科的代表性科目是不为过的,它对你的记忆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对社会的感知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学历史要扎实、牢固、脉络清晰。上下五千年都由一根时间的红线串起,切勿东一个人物、西一个事件地无规律的记。因为那样,虽然把所学的事件都记住了,但这些事件如一盘散沙,缺少战斗力。今天的历史考试已不是单纯考察你对孤立事件的记忆,它要求你在记忆单个事件的基础上,经常重复一项工作一串线。这样的线索可大可小,可横可纵,十分灵活。越是灵活串线,证明你的知识掌握得越牢靠。在此我简单提及一些:最常见的是以时间为线索。这是一条自始至终的大线。

    7、也可以人物、民族等为线索,比如佛教在我国的发展、航行事业的发展等等。“线不在多,有之则灵。”另外,要勤思考,千万不要以为历史就是前人的故事,我的任务只是记忆,实际上记忆只是一部分,只是手段,真正考察的是记忆基础上的分析、归纳、比较能力。这也是能暴露弱点的部分。梁霞(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天津市高考文科状元):高中的历史课,不同于小学、初中的历史,它要求更多的是“十大能力”(高考要求中有详文)。先提几个问题:A、你能逐个说出夏、商、西周、东周明、清各朝代的确切起止年限、开国皇帝和建都何地吗?B、你能逐个说出18世纪末到二战以后,历次民族解放运动的革命中心、运动的起止时间、主要领导人和反抗的国家吗

    8、?如果你说会,再仔细想一下,每个年代都确定吗?说实话,我相信大多数高三文科同学答不全,拿不准答案。这就不行。历史重在记忆、分析。记得刚上高二,我们年轻的历史老师傅捷就对我们说过:“高中学历史不再是说评书讲故事,而是从一个更高的层次去要求,同学们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点去研究、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的问题。”傅老师教导我们学历史要“死去活来”。“死”,是要背死、背准、背全。书上写的要背,图中有的要记。比如:书中介绍隋运河时写的“永、通、邢、南”四段,但如果仔细看图,还有从长安到洛阳的“广通渠”。“活”,是要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比如拿到一道题是关于“文、景之治”的,就要知道不管谁的盛世,劳动

    9、人民总是被压迫的,盛世的物质财富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要灵活地把诸如“历史不存在假设”、“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时势造英雄”这类观点运用到答案。再有如答历史问题时:A、先抓大思路:是按时间顺序、还是按人物分类B、把前面提到的那些大的观点运用起来,理出框架。C、对于题中的观点,正确的肯定,但不要忘了否定错误,找出历史的、阶级的原因。在历史课的学习上,体现出“熟能生巧”,适量做题是必要的,而且做练习不但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帮助发现漏掉或平时没注意的知识。同学们不难看出,要是能面对一张白纸,一点一点默出以上全部内容,并完善它,得需要怎样的功夫。记得高考之前,我把历史书看了不下七八遍,最后闭上眼能在脑

    10、子中浮现出课本上某一点的内容:哪个年代写在哪个位置,哪个图在哪段话下边,攻击袁世凯的那幅老猿舞大刀刀大杀人多的漫画在哪何忻(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甘肃省高考文科第二名):目前,高考历史由于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而成为复习任务最重的一门功课。历史课人物、事件繁多混杂,而且由于课本的编排顺序,许多在同一时期或同一地点发生的事件或存在的人物在我们的脑海里往往相隔很远。因此,复习历史最重要的是建立立体的知识结构。首先要将生产力的发展做为主线进行复习。因为正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从而造成了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也正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造成了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国力强弱不

    11、同,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也不同,这就导致了复杂的国际关系。高三复习时,我将历史分为两部分:古代史(原始社会1600年)按经济、政治、文化分别进行整理:在经济上注意经济重心的南移,政治上注意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文化上注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成就;再将这并行的3条线索用生产力联系起来:科学发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变化,从而导致上层建筑的变化政策的改变或朝代的更替(其中农民战争是这种变化的催化剂),变化了的上层建筑又使生产力得到发展,物质条件不断提高,导致了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如是循环,再穿插以民族融合问题、对外关系问题,中国古代史便有了一个立体的框架。近代现代史(1600年至今

    12、)中学的世界近代现代史课本是从1600年开始的,也就是说,从1600年起,我们所要考虑的就不再只是中国历史了,应把各国联系起来,放在同一社会历史时期的舞台上去。首先,纵向按国别分别列出中、美、英、法、日、意、德、俄几国的历史,然后再横向按照各个历史时期各国所处的地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整理,最后穿插入被压迫民族的斗争历史,便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近代现代史的系统了。复习历史,还要多注意比较和联系。目前历史高考题的趋势是小切口、深分析、大跨度。近几年的高考中,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人物、事件作比较的题目越来越多,因此,看书时头脑要灵活,看到一个人物、事件就应考虑历史上有没有相似的情况,如果有,就找出

    13、来做全方位的比较。如古代史中几次变法的比较,几次农民战争的比较,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的比较;近现代史中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英法美日意德俄几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等等。比较做多了,头脑中的知识便成了活的,而历史中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也就会比较清晰,再遇到同类题目就可以比较得心应手地回答了。除比较外,分类整理也很重要。鉴于目前高考的趋势,应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较细的分类整理,将较小的问题的前后继承关系理顺,从中分析出对社会历史环境的折射,如: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生产工具的发展,赋税制度的变迁等。另外,在回答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题目时,一定要把事件和人物放入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去分析。因为一个

    14、人、一件事的出现与其周围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架空”了看人看事,往往会导致片面,甚至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耿德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安徽省高考文科第二名):历史科的学习要着重把握两点:历史线索和历史理论。5本课本必须理解透、记熟。并注意把握每个知识点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同时要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有个系统准确的了解,比如阶级分析问题、个人历史作用问题。要把每一个人物、事件放到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考虑、分析,辩证客观地看问题,不要凭主观臆断。历史也要适当练习,但学习重心是基础知识。做大题目练习时,一定要自己先做,后与标准答案对照,看看答案是从何入手,运用哪些理论,又是如何分析表达的,自己与其

    15、又存在哪些差距,这样将有助于解题能力的提高。陈小凌(北京大学英语系学生,湖北省高考外语类第二名):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庞大繁杂,要理清脉络,必须对横的和纵的线索比较清楚。我当时费了很大的力气自己制作一个国别和一个年代的表格,边做边复习,做完了自己已经了然于心了。当然这只是一个框架,但头脑里时刻有个框架非常重要,至少不会犯一些荒唐的错误。复习历史只看课本上基本就够了,但对课本一定要读得非常仔细,包括注解和图画上的小字。在高考前的一个星期,可以快速把几本书最后再翻一遍。李宏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生,黑龙江省高考文科第三名):历史一向是我的薄弱环节,但我在复习过程中历史成绩有所提高,这同我对复习方

    16、法的总结密切相关。首先,我心中牢记历史教学的目标是“掌握分析、归纳、综合、比较、概括、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这是我进行历史复习时的指导方针,我侧重从这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应试性的历史复习,应注意把握模式与事例的结合,即把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作为答题的框架、结构,把各个重大历史事件的事例充当这种模式的基本内容,即使用历史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此种方法的应用是多进行各种形式逻辑的练习,以加强自己的应试技巧性。我在复习历史教材时,不仅按历史的具体面貌进行,还顾及抽象理论要前后一贯的原则。比较和分类,是我使用得最普遍也是最得心应手的方法,横向的,纵向

    17、的,比较始终是训练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选择、例举、材料、解析、问答是历史的基本题型,它们的题目和答案中都含有归纳和演绎的成分,所以我在答题时,特别是答问答题时很注意前后的关联性、条理性和系统性。我总结的历史答题技巧是发散性思维和收缩性思维的并用,思路要开放,要全面,但观点要统一,要准确,即思想要受观点的约束。同时答题时应先有条理的列出答题要点,即观点,然后再根据观点来扩充历史事件,以事实来证论观点,图表始终是解答历史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以上是我在历中复习中的一点心得,仅供大家参考。杨金丽(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生,天津市高考文科第七名):学史使人明智,妇孺皆知。但历史的庞杂的史实的记忆最令人头痛

    18、。为了清楚地记忆这些史实,我以为最好的方法便是“好脑瓜不如烂笔头”自己动手整理史实,不要只动口,更要动脑和手。要一边背,一边写,一边找规律。背时可以按书本的章节顺序记忆;可以“逆流而上”,加强课本后半部分的记忆;可以按朝代、国别整理;可以将同一时期的各国按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类别比较记忆;也可以将同一性质的不同时期的事件进行比较总之,记忆的形式多样,但要针对自己的特点,也可以编成“顺口溜”或同音词,记忆效果更好。如羌族建立前秦,可以记成“秦腔(羌)”。另外看书时要注意细节,诸如“大约”、“超过”等量词,注意专用名词及其称呼的变化,注意汉字的字型,如张“骞”与张“謇”。这样,基本的选择题和填

    19、空题才有全对的把握。最后,历史的复习也要做大量习题,可以说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看书。这样做可以将没有注意到的历史细节和相似的历史现象重视起来,弥补知识上的不足。要先看书,后做题,切不可倒置;否则会由于错的题太多而打击复习的信心。错的题要对照课本分析错误原因,加以改正。进入6月份后诸君要回归课本,强化基础知识,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经典题目,尤其在多项选择题上不必搞偏难偏怪的题目。毕竟课本是“本”,考试的题目不过是“本”之“末”。下面是一些历史方面的所谓“答题技巧”。材料题是近几年来较新较热也能考察能力的题型。做这个题型要注意题干有没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等提示。若有,便要将课本上有关方面的知识点结合材料

    20、反映到卷面上来;若没有,则要依题论题,从材料中寻找答案,书上的某些结论可以带上一两句,但只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能将课本内容生搬硬套;做问答题时要按一定的顺序答题,做到不漏答,分类方法类似于整理史实的情况。但要注意语言简洁,对历史事件点到为止,提一下名称便可以,不必叙述具体过程。在两种类型题中要注意以下两对关系:经济与政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当今国际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大环境下,试卷上对某些历史现象的解释往往涉及到这两对关系的具体应用。杨临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学生,毕业于安徽省枞阳中学):历史要学好,必须有正确认识。那种以为历史只要背些史实就可以应付考试的念头是千万要不得的。现在的

    21、历史试题已不是单纯考记忆,它还注意能力的考察。历史也有三大块: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学习历史,背诵当然必不可少,首先得对这三大块的史实有准确的记忆,这是前提,若不熟悉史实而空谈什么分析、综合、归纳等于空中楼阁,是靠不住的。对于历史,一个比较有效的复习方法就是专题复习法,通过某一特定专题将中外古今有关历史紧密联系起来,既利于记忆又利于应考。比如中国古代史就可分为政治史、经济史、农民战争史和对外关系史等专题。记忆年代时,可以把某一年发生的事罗列在一起,这样易于记忆。例如,1861年就发生许多重要事件,不但有中国清政府时期的,还有外国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还须强调一点,就是应对历史书

    22、本上的插图引起重视,每年高考历史试卷上都有考察这方面的内容的题目,如1997年高考就考了“泉州”的地理位置,许多考生就因平时对插图不够重视,白白丢了一题。历史的材料解析题一般来说是和书本某个知识点联系的,这就必须找到突破口,把材料和课内知识的联系找出来,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问答题不能畏难,拿到题后应逐字逐句地分析,就是要咬文嚼字。弄清题意就好办多了,尽量与自己复习的某个专题联系起来,那样,这道问答题是容易拿到高分的。历史还是要有准确的史料记忆,加上平时训练思维能力(尤其是发散性思维),历史是不太难的。于洪淼(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河北省高考文科第三名):历史、政治则有一句秘言:“死去活来,得意忘形

    23、”(即超越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能灵活运用,得其真意而不硬记单个知识点)。要善于寻找线索,善于联想,由此及彼,以期达到一幅洋洋大观的有机知识体系。套用一句卖油翁的话:无他,但心熟耳。韩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四川省高考文科第三名):历史是记忆性较强的学科,但仅仅死记硬背史实是远远不够的,高考将更加注重考查我们分史实、理解问题的能力。因而历史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理出一条线索,找出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每件史实的前因后果,在今后历史学科的学习中非常重要。同时,我们还应将历史与马列主义的方法论紧密相连,用科学的方法论作指导,去正确的评价每一历史事件。朱林(北

    24、京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安徽省高考文科第三名):说到复习历史,有些同学往往片面地理解成为背书,总是对书上的知识点如时间等死记硬背。固然这是必要的,但除此之外,能够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最终形成牢固的知识空间网络,从而把握住整个历史的发展线索,并且能够从竖向和横向的比较看待问题。多做比较是历史学习的好方法。还有一点极为重要的是,平时我们看书或是做题时,都不能简单的光记忆事件,一定要多多思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上升到历史理论的高度。陈若英(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贵州省高考文科第三名):历史、政治的学习,应强化基础,牢固掌握知识点,同时注意观点的形成和对新观点的吸收,使自己的答案不时有新意。关注时事,

    25、掌握新闻报导、专题分析中的一些角度和术语,便会使答案锦上添花。秦珏(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贵州省高考文科第四名):历史,是记忆量最大的一科,尽管老师们整天强调能力、灵活,但若背得不好,其他一切都别谈。所以,请安下心来,耐住性子,老老实实去认真背、仔细背、反复背,在背的过程中注意理解,注意横向、纵向比较,注意联系,注意总结。这样反复两三遍下来,你已得了80%,剩下的10%为做题技巧、方法训练,另10%为临场发挥。历史是最忠实的,好好对它,你会得到回报。王蔷(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天津市高考文科第五名):历史不是史实的简单堆积,有其连续性与必然性。于是,我在学习中就注意平时的总结,多为横向的归纳。如一

    26、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对外交往等情况,工业革命在各方面的成就,洋务运动种种措施等等。通过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每个时期历史概况特点就一目了然。在一段时间后,在横向归纳的基础上,作纵向联系。如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我国历代生产工具的演变,资产阶级革命发展的历史,影响中国革命命运的重大会议这样,平面上的历史系统化、网络化,立体起来了。同时由于历史书体例所限,有的史实安排按地域而并非按时间,对清晰掌握史实造成不便,我就自己设计编年表。如二战大事记,我就按时间顺序编排下来,同时标出重大事件:三次突袭,三次登陆,二个转折点。以这种方法清楚了二战史实,利于明了同一时期不同地域事件对全局的影响,更

    27、好理解重大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及其必要性。进行了归纳总结,只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只做到这点,充其量是一架记忆机器。只有结合史实,深入思考,才能真正学好历史。掌握历史,就是要抛开书本,透过史实,看到隐藏其后的本质的东西。如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看政治对经济的影响;民族大融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太平天国失败最本质的根源是什么,甚至开拓殖民地积极的一面。同时,历史知识是浩瀚无边的,仅靠书本上的只言片语只能获得简单的史实,在熟练把握书本知识基础上,阅读相关历史文献与资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可以和书本知识有机结合,这对高考中的材料分析题是大有帮助的。吕雪梅(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四川省高考文科

    28、第五名):如果说在高考路上数学、英语给了我较少的阻碍,那么最大的挑战、所有的“苦痛”都来自历史和政治了。这两科是我的“豆芽科”,到了高三,学习起来更有举步维艰之势。的确,高三的历史、政治学习和以前全不一样,比如历史吧,是在培养一种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思维能力,无疑,这种升华飞跃的过程当建立在充分占有材料(熟记)的基础上。因而我的历史复习就遵循这样的提导思想:记材料,找观点。我花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背,而且反复加强记忆。对于一个要参加历史考试的人来说,高考前对历史从头到尾的系统复习,至少应当有五六遍。我共复习了六遍:第一遍,是高二下学期为历史会考而准备的。这一次的复习与以前差不

    29、多,就是逐字逐句看,一个个知识点的背。记得当时背中国近现代史,看一个小节就得花上一两个小时,对史料不熟,由此可见一斑了。第二遍,是在高三开始。这一遍的复习比起第一次无太多变化,只是看的速度快了一些,有时先把一个整章快速浏览一遍,有一个整体印象,再细背下去。第三遍,是在高三第一学期末,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接触了一些高难度的问题,因而决心要将知识整理成体系。第四遍,是从第二学期开始,主要也是着眼于线索的整理记忆。例如世界历史中七大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别史,从封建末期资本主义革命一直理到二战后,从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人运动到在各件国际大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与它国关系。这是纵向整理,理

    30、清各国历史发展脉胳,各个事件之前因后果。又整理不同历史阶段,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进入垄断后各国情况之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及产生原因,又如一战前后民族解放运动之异同等等,这是横向整理。这样厚厚的几本历史书就被穿连成了一个有经有纬的网络。在整理中,为节省时间,我并不写下全部内容,只写出主要框架、思路、要点。复习时就将沿着框架进行,从而打破了历史书原有的编辑体系,在整理中,还可锻炼几种能力:概括归纳能力高考时间有限,为争取最多的分数,答题要答出要点、提炼出观点,而不是不加分析的原始史料罗列;分析判断能力事件之前因后果,任何事物的背后都有其深厚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背景;多角度考虑

    31、问题的能力从各个方面分析两种事物的异同,等等。第五遍,是在第二学期中期,这一次又回到课本上,加深课本在头脑中的印象,主要过程是:按块复习,有时包括几章的内容。先背标题,从章到节到黑体字,再往每个标题下填补内容,背完之后合上书,在脑子里回忆一下,看是否能记清标题,看是否能记住标题下的要点和大致内容。最后一遍,是临高考前,主要将课本逐字逐句看了一遍,旨在查阙补漏,是属于收尾工作了。这样在一年时间里,平均两个月,将历史彻底复习一遍,每一遍复习结束就着手计划下一次的复习。而在两个月内,由于要与遗忘作斗争,往往是背了的东西隔几天再温习一遍。这样的历史复习就是经历一个从点到块到面,然后又斫其旁枝,留下一个

    32、主干分明的网络,各块脉络清晰分明。在背的过程中,我也坚持粗细结合,有时就只背一下框架,有时面对一张图,也要仔细分析,其中经常隐藏高考涉及的考点,都必须一一清理。当然背的时候也有很多小窍门,如谐音法等等,相信每个文科生都有自己的体会。我认为准备历史考试,做题也是很重要的,从做题中才能发现问题,从做题中才能提高能力。我主要做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总共做了二三百道。这些题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知识块,而且通过看答案,分析和归纳能力提高不少,能看到各种分析历史事件的观点。这些都有力地促成了质的飞跃,而高考历史中,只会死记硬背的人绝不是最大的赢家。黄澍捷(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陕西省高考第十名):高一、高二我的历史成绩一直都是班上乃至年级数一数二的,从未下过90分,今年我的高考成绩历史又是最好的,我也引以为荣。很多人问我学好历史的“秘诀”是什么,我告诉他们,只有六个字,就是“下功夫,动脑筋”。历史中的很多是需要大量记忆的,诸如时间、地


    注意事项

    本文(北大清华状元谈历史学习经验.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