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马克思主义原理电子教案政治经济学部分.docx

    • 资源ID:18019930       资源大小:27.09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马克思主义原理电子教案政治经济学部分.docx

    1、马克思主义原理电子教案政治经济学部分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商品的含义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使用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3、生产商品的劳

    2、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它们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不存在只有具体劳动没有抽象劳动的劳动,也不存在只有抽象劳动没有具体劳动的劳动。(三)价值量的决定1、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劳动量是由劳动时间来计量的,所以,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多少。生产某种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越多,它的价值量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个别生产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即

    3、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而应该由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所谓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一般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掌握一定知识和技术才能从事的劳动。少量的复杂劳动可以折合为多倍的简单劳动,因而复杂劳动是自乘的或倍加的简单劳动。同样,少量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可以等于多倍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价值形式即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

    4、,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偶然的物物交易这种价值形式可用如下的等式来表示:2只羊1把斧子;或1担谷1头牛。这是商品交换处于萌芽阶段的价值表现形式。商品交换最初是在原始公社之间发生的。原始部落都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由于自然环境不同,生产条件不同,偶尔会发生互相交换余缺产品的行为。例如,内陆的原始人集团拿粮食同沿海的原始人集团交换食盐,平原地区的原始人集团拿牲畜同山区的原始人集团交换石刀石斧。由于原始公社自给有余的产品不多,原始部落之间的这种商品交换,只是偶然现象。所以,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交换从另一种商品上

    5、表现出来,也只是偶然发生:1把斧子只是偶然地成为2只羊的交换价值,1头牛只是偶然地成为一担谷的交换价值。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多物交易这种价值形式可用如下的等式来表示:2只羊1把斧子,或1担谷,或1包盐,等等。这一价值形式反映了生产力和社会分工有了发展的条件下日益扩大的商品交换关系。在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以后,尽管畜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基本上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给以后可以用来交换的产品已较前增多。交换成为比较经常的事情,交换的范围也扩大了。一种产品已经不是只能偶然地同另一种产品相交换,而是可以同多种产品相交换了。因此,商品的价值表现扩大了它的范围。2只羊的

    6、价值,现在有了1把斧子、1担谷、1包盐等等一系列的交换价值,即一系列的价值形式。3、一般价值形式。一般等价物这一阶段商品交换的特点,就是出现了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一切商品都首先同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发生价值关系,然后借助于一般等价物的中介,完成交换过程。例如,在羊成为一般等价物的情况下,谷物与牛的交换便是通过“1担谷2只羊1头牛”的形式来实现的。一般等价物出现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它来表现。千千万万种商品的价值,有了一般的即统一的表现形式,因此称做一般价值形式。直接的物物交换有很大的局限性。交换双方必须恰巧互相需要对方的产品,交换才能进行,而这样的情况是不容易碰到的。一般等价物便

    7、是适应商品交换发展的需要,为着克服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生的。它的出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标志着商品交换的巨大发展。4、货币形式。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往往带有地域性和时间性。在各国历史上,羊、布、贝壳、兽皮、公牛等等都曾充当过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的地域性和不稳定性,限制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必然要突破一般价值形式的这种局限性。在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中,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一般等价物的职能逐渐固定在贵金属金、银身上。这种稳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金(或银),便是货币。自从出现了货币,一切商品首先同货币相交换,用货币表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就出现了价值的货币形

    8、式。它是价值形式发展的最高阶段。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具有五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价值规律及其作用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要实行等价交换,为此,就要求价格必须符合价值。但是,在市场供求的作用下,商品的价格和价值并非始终保持一致,而不一致的现象却经常发生。这是因为虽然商品价格是以其价值为基础的,但价格的形成又会受到商品的供求关系的影响。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

    9、时,其市场价格往往会高于其价值;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其市场价格往往会低于其价值。但这并不是对价值规律和等价交换原则的否定,相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一现象,是价值规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因为:(1)无论商品的市场价格怎样变动,它都必须以价值为基础,各种商品之间的比价与它们的价值比例总是一致的。(2)商品的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会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但价格的波动也会反过来调节供求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止价格与其价值的背离。(3)就短期来看,市场价格与其价值不一致,但从长期来看,商品的市场价格上涨下落可以互相抵消,因而长期的平均价格和其价值是一致的。3、价值规律的作用:(1

    10、)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六)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使得每个生产者都被固定在某一生产领域专门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其生产的产品并非自己消费而是供他人和社会消费,因而其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性质,是社会劳动。私有制的存在,使得生产者的劳动成为私人事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怎样生产都是生产者自己的事情,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为什么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

    11、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2)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其他矛盾的基础。(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是包括价值本质、价值量、价值形式、价值规律等的完整体系。(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给予生产性劳动新的界定。即从物质生产领域拓展到科技、文化、管理、服务等领域,并确认其为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第二

    12、,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第三,深化认识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第四,深化认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1.劳动者是自由人,可以自由地支配属于自己的劳动力。2.劳动者自由得一无所有,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因而不得不以出卖劳动力为生。(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特点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二,为维持劳动者

    13、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三,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特点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部分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二、资本主义所有制(不讲)(一)所有制与所有权(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一)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程度的表现。用公式表示: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

    14、余劳动/必要劳动(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必要劳动时间不变,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工作日长度不变,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三)资本积累(不讲)1资本的再生产(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2资本积累(1)资本积累的原因和实质(2)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变化趋势(3)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4)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不讲)1资本循环(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2)产业资本连续不断循环运动的条件2资本周转(1)资本周转的时间(2)生产资本的构成3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1)社

    15、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2)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3)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五)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不讲)1资本主义工资2剩余价值的分配(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3)各部门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的方式(六)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1、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2、阐明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3、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

    16、过剩的危机。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即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或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第二,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同整个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危机、萧条、复苏、高涨经济危机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每次危机都使生产倒退几年甚至几十年,为资本主义世界带来莫大的灾难。危机使社会财富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在30年代的大危机中,被毁坏的炼铁炉,美国达92座,英国为72座,德国为28座,法国为10座。1933年,美国有1040万英亩的棉花被毁在地里,巴西有2

    17、200万袋咖啡被销毁,丹麦有117000头牲畜被消灭。这种现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并未绝迹。例如美国在19731975年的危机中,仅在1974年5月15日和16日两天内,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牛奶垄断组织就把 38000多加仑的优质鲜奶倒入水沟中。当千百万人饱受失业痛苦的时候,当广大人民仍在贫困线上挣扎的时候,资产阶级竟如此毁坏由劳动人民辛勤创造的社会财富,这充分反映了它的腐朽性、反动性和历史局限性。斯大林有一句名言:“如果一种经济制度竟不知道怎样来处置自己生产出来的多余产品,而在群众普遍遭到贫困、失业、饥饿和破产的时候却不得不把它们焚毁掉,那末这种经济制度本身就给自己宣判了死刑”(斯大林全集第1

    18、2卷,第282页)。只有资本主义制度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才能最后消灭经济危机。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讲)一、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1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分为对内和对外两个基本方面: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首先是镇压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反抗巩固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思想卜的统治地位,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不受侵犯。其次,资本主义国家还有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主要表现在:一是保卫本国领土完整,防御外敌的侵略和颠覆,以保证本国资本主义生产的正常进行。这是资本主义国家首要的和固有的职

    19、能。二是致力于对外的侵略、扩张和掠夺,扩大对外商品和资本的输出,控制别的国家和地区,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对其他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渗透。也包括对社会主义各国进行武装颠覆和和平演变,以保证资产阶级获得巨额利润,这是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职能。2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是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暴力机关。(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1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实现形式,它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法律制度、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等内容。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1)历史进步性一是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

    20、,在战胜封建社会和取代小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中,保护、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二是突出了人本主义思想,重视人、尊重人,使得人民群众有比封建社会里更多的社会政治自由,调动了人们生产劳动和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历史地促进了人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三是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经验,特别是他们在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就业、构建社会福利制度等方面的经验仍然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经验。(2)历史局限性一是民主是金钱操纵和精英统治下的民主。二是法律是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三是政党制度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作为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

    21、的各种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和观念,是资产阶级在长期的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第一,它是资产阶级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的。第二,它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一)垄断的含义及形成的原因1垄断的含义p183 2垄断形成的原因p1833垄断组织形式:托拉斯,英语trust的音译,是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之一。由若干生产同类商品的或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大企业为垄断某些产品的产销以获取高额利润而联合组成的垄断组织。特点是,参加托拉斯的

    22、企业,既失去了商业上的独立性,也失去了生产上和法律上的独立性,所有托拉斯内部的一切业务,如生产、销售及利润分配等,全由托拉斯的领导机构董事会及其所属机构进行处理。董事会的领导权完全由原来加入托拉斯的一些最大企业的资本家所操纵。独立企业的所有者或股份公司,在加入托拉斯后,即丧失其原有的独立地位,而成为托拉斯的股东,可以按自己所持有的股份取得红利。参加者只有通过拥有大量股票来取得对托拉斯的控制权,也只有通过出售股票来退出托拉斯。我理解相当于一种控股公司。托拉斯有两种主要类型:以金融控制为基础而组成的。其参加者在形式上是独立的,实际上却完全从属于总公司。这种总公司实质上是一种持股公司,它通过持有其他

    23、公司的股票控制额,对它们进行金融上的控制。1899年,美国洛克菲勒建立的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是这类托拉斯的一个典型。通过这一持股公司控制了所属的各个石油公司,从而形成了一个石油大托拉斯。1972年,该公司改名为埃克森公司。1984年,埃克森公司雇佣职工15万人,其销售额和资产额分别为908.5亿美元和632.7亿美元,不但是美国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家工业公司。以企业完全合并为基础而组成的。这种合并或是由规模相近的同类企业合并,或是由强大企业吞并实力较小的其他同类企业。这种托拉斯的总公司是直接掌握产销的业务公司。1916年建立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是这类托拉斯的一个典型。它除了把新泽西通用汽车公司

    24、(成立于1908年,先后合并了数家汽车公司)的股票接收过来外,又于1918年和 1919年相继合并了“雪佛莱汽车公司”和“费休车身公司”,从而成为一个汽车大托拉斯。1984年,通用汽车公司雇佣职工74.8万人,销售额和资产额分别为838.8亿美元和521.1亿美元,在美国500家最大工矿业公司中仅次于埃克森公司而居第二位。美国被称为“托拉斯帝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生产的集中十分迅猛,在钢铁、石油、铁路、汽车、采煤、制糖、火柴、烟草等各个部门,都先后形成了规模巨大的托拉斯。1904年,美国各经济部门的托拉斯有440个,资本达204亿美元,其中1/3的资本掌握在7家大托拉斯的手中。1

    25、910年,托拉斯在美国一些工业部门的生产中所占比重是:纺织工业为50,玻璃制造业为54,棉布印染业为60,食品制造业为60,酿酒业为72,金属工业(不包括钢铁)为77,化学工业为81,钢铁工业为84。托拉斯之所以盛行于美国,主要是由于在生产高度集中的基础上,少数几个大企业在其刚建立时就采用先进的新技术,并在各该部门中迅速取得了统治地位。在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托拉斯也得到广泛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电力托拉斯控制了全国电力生产的40。在英国,帝国烟草公司占全国烟草生产的一半;电线托拉斯、制盐托拉斯、漂染业托拉斯分别占各该行业生产的90;精梳棉纺业托拉斯实际上控制了英国该行业的全部生产

    26、。卡特尔,法语Cartel的音译,原意为协定或同盟。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了垄断市场,获取高额利润而达成有关划分销售市场、规定产品产量、确定商品价格等方面的协议所形成的垄断性企业联合,是垄断组织的一种重要形式。1865年最早产生于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国家迅速发展。随着垄断资本的国际化产生了国际卡特尔。按协议内容卡特尔可以分成规定销售条件的卡特尔、规定销售价格的卡特尔、规定产品产量的卡特尔、规定利润分配的卡特尔、规定原料产地分配的卡特尔等。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作为卡特尔成员,各自在法律上保持其法人资格,独立进行生产经营,但必须遵守协议所规定的内容。卡特尔成立时,一般签订书面协议,有的采取口头

    27、协议形式。成员企业共同选出卡特尔委员会,其职责是监督协议的执行,保管和使用卡特尔基金等。由于成员企业之间的经济实力对比会因经济发展而变化,卡特尔的垄断联合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经常需要重新签订协议,甚至会因成员企业在争取销售市场和扩大产销限额的竞争中违反协议而瓦解。最著名的国际卡特尔就是“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辛迪加是法语Syndicat的音译,原义是“组合”。辛迪加是垄断组织的一种基本形式,它是指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通过签订共同销售产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而建立起来的垄断组织。参加辛迪加的各个企业虽然在生产上和法律上仍然保持独立性,但是,它们商业上却已经失去了独立性。它们

    28、销售产品和采购原料的业务都由辛迪加的总办事处统一负责办理,然后再在参加者之间按照协议规定的份额进行分配。通过这种在流通领域内的集中和垄断,辛迪加可以按照抬高的价格销售商品,并按照压低的价格收购原料。由于辛迪加促进统一经营,辛迪加的成员事实上就不再与市场发生直接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它们很难退出辛迪加组织,因为一旦退出,就脱离了现有的商品和原料市场体系,不得不重新组织自己的销售网络和采购渠道,而这都是非常不易的。因此,辛迪加的组织形式一般比较稳固。辛迪加大约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德国和俄国最为流行。俄国早在1886年就出现了辛迪加,那是一个由铁钉和铁丝工厂组成的辛迪加,在20世纪初的前10

    29、年,在俄国的钢铁、采煤、采矿和机械等部门,辛迪加垄断了大部分生产。康采恩 (konzern) ,即关联企业 (verbundeneunternehmn)一个表示对若干法律上独立的企业进行集中管理的术语。其所谓关联企业指法律上独立之企业相互间有联合关系。康采恩一词来源于德语,原义为多种企业集团,是一种最为典型的企业集团 ,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关联企业。康采恩是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 ,它比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的出现为晚 ,在德国最为流行和普遍。根据德国股份公司法的规定 ,从康采恩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来看 ,其康采恩存在着两种类型 :一是合同型康采恩;二是事实型康采恩。前者是指通过合同手段建立起来的

    30、康采恩组织。在德国 ,涉及企业之间组织关系的企业合同有很多种,与康采恩企业集团有关的企业合同主要有“控制合同”和“利润移转合同”。这种类型的康采恩的特点是 :所有企业必须置于一个统一领导之下。这意味着从属企业将丧失经营自主权。同时,缔结控制合同需要履行一定的手续 ,如合同应以书面形式为之 ,必须有关企业股东大会至少 3/ 4以上的多数同意 ,最后还需要商业登记确认才能生效。后者则是指某一企业的多数股权为另一企业所控制而形成的母公司子公司孙公司形态的康采恩企业集团。这种事实型康采恩是指母公司通过控制所属企业的多数股权,借助股东大会、董事会或监事会对从属企业的经营政策施加决定性影响。因而,对事实型

    31、康采恩来说,其法律后果可能包括由控制企业对从属公司的损害予以补偿、制定关联报告和审计等问题。除上述二种重要类型的康采恩之外,如果不是一个企业从属于另一个企业,而是法律上独立的企业合并到统一领导之下,那么,它们也构成一个康采恩。显然 ,康采恩属于一种典型的关联企业形态。(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p184(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不讲)1银行业的垄断和银行的新作用随着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银行的新作用就是由普通的信贷关系中介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形成及其统治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主要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其经济上的统治,同时还通过其它各种办法来实现对上层建筑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全面统治。(四)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不讲)1垄断利润及其来源2垄断价格及其确定垄断价格的确定受制于多种因素,它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的存在和作用。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p186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1)国有国营企业(2)国私合营企业(3)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4)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缓解资本


    注意事项

    本文(马克思主义原理电子教案政治经济学部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