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学案doc.docx

    • 资源ID:17929357       资源大小:635.72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学案doc.docx

    1、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学案doc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考纲要求】1.稳态的生理意义()。2.神经、体液调节及免疫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学科素养】1.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内环境的组成成分间通过物质交换实现稳态。2.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结合内环境的成分与理化性质稳定的实例得出结论。知识点1细胞外液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基础回顾据图回答有关内环境的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体液。(2)根据提示表示出内环境。3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3)几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连线)(4)填写内环境三大理化性

    2、质的概念图方法规律1.比较三组易混淆的概念(1)体液内环境体液指生物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内环境细胞外液)(2)血液血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3)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血浆蛋白是血浆中200多种蛋白质的总称。2总结归纳内环境的三类成分(1)血浆运送的气体及各种营养物质:如O2、水、蛋白质、脂质、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核苷酸、无机盐等。(2)血浆运送的各种代谢废物:如CO2、尿素、尿酸、氨等。(3)血浆和组织液中的各种功能性物质

    3、:如血浆蛋白、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等。3归纳不属于内环境的两类成分(1)细胞内及细胞膜上的成分(不分泌出细胞):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呼吸酶、H2O2酶以及与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2)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中存在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知识点2内环境的稳态基础回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直接相关的结构d皮肤、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泌尿系统、e循环系统。(3)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方法规律1.

    4、归纳内环境稳态的五个要点2生命系统的稳态是相对的、动态的、有限的,细胞的稳态是基础;内环境的稳态既是组织细胞稳态的条件,也是细胞稳态的结果。考点1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典例精析(2018海南卷)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A淋巴管内的液体 B输尿管内的液体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 D消化管内的液体破题关键体内细胞外的液体环境。(内环境的实质)解析输尿管内的液体、汗腺导管内的液体、消化管内的液体均属于外界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淋巴管内的液体属于内环境,A正确。答案A(2018浙江卷)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

    5、入肌细胞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破题关键体内的CO2来源于细胞内呼吸作用。解析心肌细胞的有氧呼吸不断产生CO2,使其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A错误;血管中的药物需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B正确;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由血浆进入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诱发人体组织水肿,C正确;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D正确。答案A考什么(1)考查内环境的组成(2)考查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以选择题为主学什么(1)理解内环境的组成(2)内环境组成的判断方法知能拓展1把握内环境及其组成中的三个要点2“

    6、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角度训练角度1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及作用1(2018厦门模拟)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CCO2、解旋酶、Cl、尿素DCa2、载体蛋白、神经递质解析内环境中含有各种离子、血浆蛋白、抗体、淋巴因子、葡萄糖、激素、O2、CO2、各种代谢废物等成分,A正确;唾液淀粉酶分泌到消化道,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解旋酶在细胞内使DNA双螺旋解开,不是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神经递质通过胞吐释放到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答案A2(2015海南卷)人体中血浆

    7、、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有关知识。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通过血浆、组织液运送到相应部位,发挥作用,A项正确;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B项正确;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C项错误;组织液中蛋白质的含量远低于血浆中的含量,D项正确。答案C角度2细胞与外界物质的交换3(2015全国卷)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

    8、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解析维持血浆和组织液渗透压的无机盐离子主要是Na和Cl,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生理盐水为兔内环境的等渗溶液,内环境渗透压相对不变,细胞内液的量不会增加,输入的溶液(主要是Na)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因此A选项正确。答案A4(2018太原模拟)右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

    9、组成的B中含激素、乳酸、消化液、CO2等物质C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D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解析图中为淋巴管中的淋巴,是毛细血管(内有单行通过的红细胞)中的血浆,是组织细胞间的组织液,是细胞内液,内环境由构成,A错误;消化液存在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B错误;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C正确;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血糖含量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进入血液中,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高于右侧,D错误。答案C考点2内环境的稳态典例精析(2017江苏卷)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

    10、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解析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饥饿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形成血糖,因此血液流经肝脏时血糖浓度会升高,B正确;寒冷环境下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故寒冷环境中产热量高于炎热环境中的产热量,C错误;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则其上含有抗利尿激素受体,即其细胞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不能受其调控,则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中不能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D错误。答案B(2

    11、017全国卷)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解析0.9%NaCl溶液是血浆的等渗溶液,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不会导致血浆渗透压的变化,A项、D项错误;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直接增加了血浆量,机体通过水盐平衡调节,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可以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项正确;若仅排出相应量的水,

    12、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而不能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项错误。答案C考什么(1)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2)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和失调以选择题、非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学什么(1)记忆内环境稳态的实质、调节机制及意义(2)学会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知能拓展1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1)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2)体温、pH相对恒定酶的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3)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2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健康问题理化性质失调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失衡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失水过多可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蛋白质含

    13、量降低可出现组织水肿代谢废物上升可导致尿毒症O2缺乏可导致乳酸中毒血浆中Ca2过低可出现抽搐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3.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包括2大层面和5项原因,如图所示:4人体pH稳态的维持(1)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等。(2)维持机制: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以H2CO3/NaHCO3缓冲对为例)。角度训练角度1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及调节机制1(2018武汉调研)以下关

    14、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解析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都可以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因此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血浆中含有多种物质,如水分、血浆蛋白、无机盐等,其中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的含量是决定血浆渗透压的主要因素;人体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但是在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下,血浆pH维持在7.357.45,不会显著下降。答案D2(2018北京丰台期末)下列

    15、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pH稳态的维持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共同参与B体温的动态平衡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C大量出汗后血浆渗透压升高会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D各种离子的量在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之间趋于相等解析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的平衡,不是各种离子独自的平衡或者相等,而是累积的总量效应,D选项错误。答案DD选项中可以用特例法排除,如细胞内的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细胞外的钠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内。角度2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3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下面列举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人体组织水肿的是()c周围的管壁破损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淋巴管阻塞花

    16、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 B只有C只有 D解析组织水肿是由组织液过多引起的,导致组织液过多的原因有过敏反应、肾炎、营养不良、淋巴管阻塞以及毛细血管壁破损等。答案D4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解析剧烈运动时机体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乳酸,使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过少,会造成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引起组织水肿。中

    17、暑是由于体内热量积累过多,不易排出体外,超出了内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体温调节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佝偻病患者体内Ca2缺乏,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答案C考点3内环境成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分析与应用典例精析(2017衡水四调)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图中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B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解析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神经体液调节可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18、答案A(2018武汉模拟)下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补充完整组织细胞从食物中获得氨基酸的途径:消化系统_(以图中文字和符号表示)。B代表_,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等代谢终产物主要由此排出。(2)医学研究发现高血压病的发生与食盐摄入量密切相关,过量摄入食盐,可能导致血浆渗透压_,下丘脑分泌_增多,水的重吸收增加,导致血量增多,血压上升。(3)体检报告单上甘油三酯含量为图示_(以图中文字或符号表示)中该物质的含量。解析(1)组织细胞从食物中获得氨基酸,应从消化道吸收经A(循环系统)进入血浆,再进入组织液,经进入组织细胞;图中B代表泌尿系统。(2)过量摄

    19、入食盐可能导致血浆渗透压上升,下丘脑对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将增多。(3)体检报告单上甘油三酯应代表血浆中该物质的含量。答案(1)A组织细胞泌尿系统(2)上升抗利尿激素(3)知能拓展构建与内环境及其稳态相关的三个基本模型模型1为物理模型,模型2、模型3为概念模型模型解读(1)模型1中A为组织细胞,细胞内的液体为细胞内液,组织细胞间隙内的液体为组织液。两端开口的为毛细血管,只有一端开口的为毛细淋巴管。(2)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进行物质交换,因此都是双向箭头。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因此,组织液淋巴血浆是单向箭头。单方向(箭头) 双方向

    20、(箭头) 因此,模型2中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细胞内液,d为淋巴;模型3中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读图技法(1)解答模型1类题目时,首先要准确记忆体液的组成及其存在的部位,以及其中生活的细胞种类;其次是根据有无盲端分清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2)解答模型2、模型3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体液各部分的转化关系,然后根据单、双箭头做出准确判断。角度训练1如图为人体内某组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体液,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c的成分和含量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a中含有较多蛋白质B人体剧烈运动后,b中的pH将会由弱碱性变成酸性C如果图

    21、示为肺部组织,则端比端血浆中葡萄糖含量低、O2含量多D如果图示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端比端血浆中胰岛素含量高、葡萄糖含量高解析据题图可知,图中a、b、c分别表示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成分和含量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含蛋白质较少,A错误;人体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可调节血浆pH,使血浆pH维持在7.357.45之间,而不会因剧烈运动导致血浆pH由弱碱性变成酸性,B错误;如果图示为肺部组织,当血液流经肺部组织后,端比端血浆中葡萄糖含量低、O2含量多,C正确;如果图示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端比端血浆中胰岛素含量高、葡萄糖含量低,D错误。答案C2如图为人体体液进行物

    22、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叙述正确的是()甲、乙、丙、丁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丙中丁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DNA解旋酶可以存在于乙内A BC D解析从题图中分析可知:甲、乙、丙、丁依次为淋巴、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出来后可以存在于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的液体属于丙(组织液);血浆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DNA解旋酶是胞内酶,存在于乙(细胞内液)中。答案D3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甲高,丁中O2浓度比甲中高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丙中,乙酰胆碱可存在于甲中D剧烈运动后丁中产生

    23、的大量乳酸通过过程、进入乙,导致乙的pH明显降低解析分析图示可知,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丁是细胞内液。过程受阻时,会导致组织液过多,引起组织水肿。乙(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甲(组织液)高;由于组织细胞有氧呼吸不断消耗O2,O2将由组织液进入细胞内属于自由扩散,丁(细胞内液)中O2浓度比甲(组织液)中低。T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以位于淋巴(丙)和血浆中;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当神经末梢有兴奋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甲)。由于血浆(乙)中存在缓冲物质,剧烈运动后细胞中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浆不会导致血浆的pH明

    24、显降低。答案C1(2014全国卷)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解析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血液运输的氧气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端,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组织液进入血液被运输到肺排出体外,因此生成的组织液中的氧气的含量大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两者氧气的含量不相等。血浆可以形成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也可以回渗到血浆,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流到血浆,因此组织液处于不断生成

    25、与回流之中,并保持着动态平衡。动脉中的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吸收进入血液。答案A2如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各种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乙,O2浓度最高的是乙B营养不良时,甲的含量会增多,乙的含量会减少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甲和乙D淋巴细胞只分布在丁中解析依题图中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出甲、乙、丙、丁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O2通过血液运输至组织液进而被组织细胞所利用,因此

    26、甲处O2的浓度最高。营养不良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组织液将增多。毛细血管壁内侧为血浆,外侧为组织液,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淋巴细胞分布在血浆和淋巴中。答案C3(2015江苏卷)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ANa浓度 B渗透压CK浓度 DO2浓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故A项错误;细胞内液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平衡,故B项正确;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故C项错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不断消耗O2,细胞内液O2浓度低于组织液,故D项错误。答案B4(2014全国卷)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在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中的意义。A项中,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正确。B项中,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pH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正确。C项中,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N

    28、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正确。D项中,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中,不彻底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是发生在内环境(细胞外液)中,D项错误。答案D5(2018郑州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引起组织液增加B某种器官的功能障碍引起机体稳态失调C细胞的代谢产物参与内环境的维持D组织液中的物质大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解析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造成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液增加,造成组织水肿,A正确;某种器官的功能障碍,会造成内环境成分或理化性质的改变,从而引起机体稳态失调,B正确;细胞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等会参与内环境的维持,C正确;组织液中的物质大部分可直接渗回毛细血管,少数被毛细淋巴管吸收然后回流到血浆中,D错误。答案D


    注意事项

    本文(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学案doc.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