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伤寒论试题库.docx

    • 资源ID:17918985       资源大小:147.81KB        全文页数:2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伤寒论试题库.docx

    1、伤寒论试题库概 说一选择题(一)A型题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A春秋时代 B西汉末年 C战国时代 D晋代 E东汉末年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A.王叔和 B.成无己 C.张机 D.林亿 E.华佗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A.孙思邈 B.王叔和 C.成无己 D.林亿 E.柯韵伯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 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

    2、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 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A.循经传 B.表里传 C.直中 D.并病 E.合病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A.直中 B.并病 C.表里传 D.两感 E.越经传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首 首 首 D397首 首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 B.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

    3、分杂病的证治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 D.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 E.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二)X型题1.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A.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汤液经 E.甲乙经2.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面: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E.制定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

    4、发展奠定了基础。3.影响六经病传变的主要因素有:A.正气的盛衰 B.发病的季节 C.邪气的轻重 D.治疗的当否 E.感邪的性质4.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八纲是对疾病的病位、病性、邪正盛衰、趋势等方面的总的概括B.六经辨证是八纲辨证的系统化、具体化C.六经辨证来源于八纲辨证D.八纲贯穿于六经辨证之中,六经辨证体现着八纲E.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相辅相成,互相补充5.影响伤寒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有:A.体质因素 B.自然因素 C.文化因素 D.种族因素 E.社会因素6.六经病传变的方式有:A.越经传 B.循经传 C.表里传 D.上下传 E.手足传7.六经病发病的方式有:A.合病 B

    5、.并病 C.直中 D.两感 E.晚发8.下列哪几项属于六经病证的基本治则: A.治病求本,本于阴阳 B.祛邪扶正,分清主次 C.调和阴阳,以平为期D.明确标本,分清缓急 E.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9.“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之“阴阳”指:A.表证与里证 B.三阴证与三阳证 C.实证与虚证 D.新病与痼疾 E.寒证与热证二非选择题(一)名词解释题1.伤寒:2.六经:3.六经病:4.六经辨证:5.传变:6.直中:7.合病:8.并病:9.两感:10.表里传:(二)判断题1伤寒论成书于西汉末年。2.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辨证论治的专著。3.伤寒论所论述的伤寒是狭义的。4.六经的实

    6、质是指外感热病的六个不同阶段。5.东汉末年,中医认为人体感受外邪的途径是“从口鼻而入”。(三)简答题1.试述伤寒论的学术渊源。2.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与素问热论的六经分证有什么关系二者有哪些不同3.六经病为什么会发生传变试述传变概念及影响传变的主要因素。4.简述“合病”、“并病”的概念及二者的区别。5.为什么说伤寒论系统运用了八法,请举例说明。6.如何才能学好伤寒论(四)论述题1.什么是六经、六经病、六经辨证三者有何不同2.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哪些。3.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是什么关系4.脏腑辨证与六经辨证是什么关系5.伤寒论的基本治则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一、选择题(一)A型题1下面

    7、哪项不属于太阳病提纲:A头痛 B.恶寒 C.项强 D.脉浮 E.身体痛2.下面哪项不属于太阳病中风证的脉证提纲:A.恶风 B.发热 C.汗出 D.脉缓 E.头痛3.下面哪项不属于太阳病伤寒证的必见之症:A.发热 B.恶寒 C.体痛 D.呕逆 E.脉紧4.太阳病中风证之“脉缓”是指:A.徐慢迟缓 B.脉沉弱 C.松驰 D.柔缓而不紧急 E.脉细弱5.太阳病中风证发热的特点是:A蒸蒸发热 B.翕翕发热 C.时发热 D.或已发热,或未发热 E.往来寒热6桂枝汤服法中,“后服小促其间”适用于:A一服后汗不出者 B.更服后又不汗者 C.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 D.病重者 E.一服汗出病差7以下哪项不是桂枝汤

    8、的适应证:A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 B.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者 C.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 D.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 E.外证未解,脉浮弱者8太阳病,发热汗出的主要病机是:A荣弱卫强 B.卫弱荣强 C.风性疏泄 D.热迫津泄 E.卫表不固9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的病机是:A 表邪内陷 B.邪热内扰 C.正虚邪扰 D.正邪搏击 E.阳郁不解10“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的处理方法是:A.当以扶正,以小建中汤 B.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C.当以温阳,宜附子汤 D.当表里双解宜桂枝人参汤 E.当表里双解,宜麻黄附子甘草汤11“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A.麻黄汤

    9、B.桂枝汤 C.桂枝加桂汤 D.苓桂甘枣汤 E.柴胡加龙牡汤12“伤寒发汗已, 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处理原则是:A.宜辛凉解表 B.可更发汗 C.宜清泻里热 D.宜解表清热 E.宜育阴清热13“病常自汗出者”的处理原则是:A止汗 B.发汗 C.固表 D.解表 E.收敛14桂枝加葛根汤的煎服法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啜热粥 B.温覆取汗 C.如桂枝汤将息 D.如桂枝汤禁忌 E.先煮麻黄,去上沫15关于桂枝加附子汤证的病机,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表证未除 B.阳气虚弱 C.阴亦不足 D.寒凝筋脉 E. 筋脉失养16桂枝加附子汤证之阴阳俱虚,仲景之法是:A.阴阳双补 B.扶阳以固阴 C.健中调阴阳

    10、D.温肾以固本 E.解表以护正17桂枝去芍药汤,去芍药的理由是:A因阴液未伤 B.因无腹痛 C.芍药阴柔,有碍宣通阳气 D. 更利于解表 E.无需调和营卫18“若微寒,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之“微寒”指:A轻微恶寒 B.指头寒 C.脉微恶寒 D. 胸微恶寒 E.脉微弱19以下哪项不是桂枝新加汤证的辨证要点:A.身疼痛 B.脉沉迟 C.恶风寒 D.发热 E.无汗20.麻黄汤证“无汗而喘”的机理是:A.风寒束表,腠理闭塞,肺气不宣B.外寒内饮,壅塞于肺,肺失清肃C.风寒束表,卫强营弱,肺气上逆D.素有喘疾,外感风寒,引动宿疾E.风寒束表,久郁化热,肺气上逆21.对于麻黄汤来说,下列煎服法哪项是错

    11、误的:A.温覆取微汗B.歠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C.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D.禁生冷、油腻、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E.先煮麻黄去上沫22.下列病证除哪项外,均可用麻黄汤治疗A.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B.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者C.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D.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E.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23.太阳伤寒如出现衄血是因为:A.感邪较重,病程日久B.阳郁过甚,损伤阳络C.热入营血,迫血妄行D.气虚不能摄血E.脾不统血24.小青龙汤证中“服汤已渴者”的机理是:A.水饮未化不能

    12、上润B.津液大伤难以上润C.温解之余,上焦津液一时尚少D.余邪化热,灼伤津液E.温解过度,津液受损25.大青龙汤证的病因病机是:A.风寒束表,阳郁化热,表寒里热B.风寒犯表,内陷心胸,心神受扰C.风寒犯表,营卫不和,卫闭营郁D.风寒袭表,营卫不和,卫强营弱E.素有郁热,复感风寒,外寒内热26.葛根汤的正确处方是A.葛根、麻黄、杏仁、桂枝、甘草B.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C.葛根、麻黄、半夏、桂枝、杏仁、甘草D.葛根、麻黄、黄芩、黄连、甘草E.以上均不是27.大青龙汤主治的烦躁是A.短气躁烦B.胸满烦惊C.口燥渴,心烦D.昼日烦躁不得眠E.不汗出而烦躁28.小青龙汤证的病因病机是

    13、:A.风寒束表,阳郁化热,表寒里热B.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表寒里饮C.风寒犯表,营卫不和,卫闭营郁D.风寒袭表,营卫不和,卫强营弱E.素有郁热,复感风寒,外寒内热29.小青龙汤正确组成是A.麻黄、桂枝、芍药、炙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B.麻黄、桂枝、炙甘草、干姜、杏仁、半夏、生姜、五味子C.麻黄、桂枝、芍药、杏仁、半夏、五味子、炙甘草、厚朴D.麻黄、细辛、半夏、五味子、桂枝、紫菀、冬花、炙甘草E.麻黄、厚朴、半夏、桂枝、细辛、五味子、炙甘草、干姜30.“淋家,不可发汗”是因为:A.失血过多,气血两虚B.热盛伤阴,阴伤火炽C.阴精亏损,营血不足D.湿热下注,久则伤阴E.阳气虚损,营阴不化3

    14、1.小青龙汤的作用是:A.化气行水解表B.健脾利水解表C.扶阳发汗解表D.外解风寒,内清郁热E.外解风寒,内散水饮32.葛根汤证的治法是:A.辛温解表,调和营卫B.辛温解表,升津止渴C.辛温解表,清热止利D.辛温解表,升津舒经E.辛温解表,温阳柔经33.大青龙汤证中烦躁的机理是:A.寒邪束于外,阳热郁于内而无从宣泄B.无形邪热内扰心神C.太阳中风,热邪内扰D.浊邪上干,犯扰心神E.少阴阳虚,心神浮越34.下列方中麻黄用量最大的是:A.麻黄汤B.葛根汤C.小青龙汤D.大青龙汤E.麻杏甘石汤35.以下除哪证外均可见喘证A.麻黄汤证 B.桂枝汤证 C.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D.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E.

    15、小青龙汤证36.以下哪项应取微似汗A.麻黄汤 B.桂枝汤 C.葛根汤 D.大青龙汤 E.皆须取微似汗37.太阳病变证的治疗原则为A.先解其表,后攻其里 B.表里双解 C.先温里,后解表 D.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E.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38.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应选何方A.桂枝麻黄各半汤 B.桂枝二麻黄一汤 C.桂枝二越婢一汤 D.小柴胡汤 E.大青龙汤39.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的病机是A.里虚 B.表阳虚 C.内外俱虚 D.脾阳虚 E.肾阳虚40.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細的治则A.扶阳益阴 B.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C.先补阳,后养阴 D.先养阴,后补阳 E.温

    16、补肾阳41.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發汗,治不為逆。是何病的治则A.表里同病时,里证不急不重,当循先表后里的原则 B.表里同病的治则 C.表里同病时,解表碍于里,治里碍于表的治则 D.表里同病时,里证为重的治则 E、表里同病时,表证为重的治则42.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為逆是何病的治则A.表里同病时,里证为急为重,先救其里,先里后表的治疗原则 B.表里同病的治则 C.表里同病时,解表碍于里,治里碍于表的治则 D.表里同病时,里证为重的治则E.表里同病时,表证为重的治则43.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用何方治疗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麻仁滋

    17、脾丸 E、以上都不是44.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治宜A.理中汤 B.四逆汤 C.五苓散 D.桂枝汤 E、以上都不是45.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治宜A.栀子豉汤 B、栀子甘草豉汤 C.栀子生姜豉汤 D.黄连啊胶汤 E、以上都不是46.发汗若下之,烦热,胸中窒者治宜A.栀子豉汤 B.栀子甘草豉汤 C.栀子生姜豉汤 D.黄连啊胶汤 E.以上都不是47.伤寒下后,心烦腹滿,卧起不安者,治宜A.栀子豉汤 B.栀子甘草豉汤 C.栀子生姜豉汤 D、梔子厚朴湯主之 E、以上都不是48.栀子干姜汤证的病机是A.胸膈有热,中焦有寒 B.上焦有热,下焦有寒 C.肺热脾寒 D.心下有热,下焦有寒

    18、E.以上都不是4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的病机是A.阳明热盛 B.邪热壅肺,宣降失司 C.肺与大肠俱热 D.邪热壅肺,热盛肉腐成脓E.以上都不是50.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 脉洪大者的确切病机是A.表邪化热入阳明 B.服桂枝汤后,热盛津伤,转属阳明,津气两伤 C.阳明气分热盛D.发汗太过,阴液不足 E.以上都不是51.葛根黄芩黄连汤的病机是A.热盛于里,邪热下迫大肠 B.重在表证未解,外邪内迫肠道而下利 C.太阳少阳合病D.大肠滑脱不禁 E.以上都不是52.自汗出,反不惡寒發熱,關上脉細數的病机是A.表邪已解而里气未和 B.胃中虚冷 C.里热盛 D.脾胃气虚 E.以上都不是53.病人脉

    19、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的病机是 A.胃实热 B.胃阴虚 C.胃虚热 D.发汗不当,致膈间阳气虚弱,胃阳衰微,中焦失于和降 E.以上都不是54.兩耳聾無聞的病机是A.少阳中风 B.湿邪蒙蔽清窍 C.汗后气液大伤,心阳虚损,甚则伤及肾气 D.肝阳上亢 E.以上都不是55.梔子厚朴汤的药物组成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梔子、厚朴、枳實 B.梔子、厚朴、豆豉 C.梔子豉汤加生姜 D.梔子、豆豉、生姜E.以上都不是56.梔子生姜豉汤的药物组成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梔子、厚朴、枳實 B.梔子、厚朴、豆豉 C.梔子豉汤合小承气汤,减豆豉、大黄D.梔子、豆豉、生姜 E.以上都不是57.梔子干姜湯的药物组成及

    20、用量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豆豉用量是四两 B.梔子十四个、香豉四合、干姜二兩C.梔子十四个、干姜二兩D.梔子十四个、豆豉四合、甘草二兩E.以上都不是58.梔子豉湯的药物组成及用量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梔子十四个豆豉四两B.梔子十四个、香豉四合C.梔子十四个、香豉四合、干姜二兩D.梔子十四个、香豉四合 甘草二两 E.以上都不是5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湯的用量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麻黄四兩杏仁五十个甘草二兩 石膏半斤B.麻黄六兩 杏仁五十个甘草二兩石膏半斤C.麻黄四兩杏仁五十个甘草二兩 石膏三两D、麻黄四兩 杏仁五十个甘草二兩石膏四两E、以上都不是60.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适用于:A.气血损伤惊

    21、悸证 B.心阳虚烦证 C心阳虚惊狂证 D邪气弥漫烦惊谵语证 E以上都不是6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治:A.脾虚而饮停中焦 B.胃虚而饮停中焦 C脾虚饮停兼表证 D脾虚心悸而腹痛证 E中风表虚而兼里证62太阳病,发汗过多,病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其治疗方剂是:A.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B.桂枝加桂汤 C桂枝汤 D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E桂枝甘草汤63原文见“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应用:A.四逆散 B.桂枝甘草汤 C四逆汤 D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E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救逆汤64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的病机是:A.汗伤心阳,心神浮越 B.心阳虚,心神不守,复被痰扰 C发汗过多,内伤心阳,

    22、水寒乘虚上逆 D心阳虚损,心神失养 E心肾阳虚,阴寒内盛,阴盛格阳65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症可见:A.心下满微通,小便不利,起则头眩,脉浮紧 B.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 C头眩,时时自冒,小便不利,脉沉紧 D心下痞满,脐下悸,头眩,脉沉紧 E小腹硬满,小便不利,心下逆满,脉弦66桂枝加桂汤中重用桂枝的目的是:A.温经通阳,疏风散寒 B.温经散寒止痛 C发汗解表,解肌祛风 D通阳化气以行水 E通心阳而平冲逆67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的辨证要点是:A.阵发性气从少腹上冲心、伴心悸等 B.脐下悸,欲作奔豚,小便不利 C心下逆满,气上冲心,心悸头眩,脉沉紧 D惊狂,卧起不安,心悸 E心悸

    23、,烦躁,舌淡,苔白68真武汤证有“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其中“身瞤动,振振欲擗地”的病机是:A.阳虚失于温养,水气浸渍四肢经脉 B.汗多血虚,气血不足,筋肉失养 C.发汗太过,津液受伤,筋肉失养 D.肾阴虚,水不函木,肝风内动 E.阴阳两虚,阴不濡养,阳不温煦69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治证:A.胃肠燥实腹满证 B.热扰胸隔证 C脾虚气滞腹账证 D脾虚不运,寒湿中阻之腹满证 E.中风误下脾虚水停证70原文“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应用:A.大建中汤 B.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C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D小建中汤 E桂枝人参汤71桂枝人参汤证的病机是:A.中阳不足 B.

    24、心阴阳不足 C血虚而血不养神 D气虚而肺气不足 E脾虚寒湿兼表邪不解72茯苓四逆汤的药物组成:A.茯苓、人参、附子、干姜、甘草 B.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 C茯苓、甘草、生姜、桂枝、附子 D茯苓、干姜、附子、葱白、人参 E茯苓、甘草、干姜、附子73原文“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其治疗方剂是:A.干姜附子汤 B.四逆汤 C茯苓四逆汤 D大青龙汤 E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74芍药甘草附子汤证的辨证要点是:A.微恶风寒,脚孪急,脉浮 B.心下悸,头眩,脉沉 C恶寒,脚孪急,脉心动悸,脉结代 E脚孪急,经脉挛急75炙甘草汤证的脉症见:A.心下悸,头眩,身瞤动 B.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C伤寒脉

    25、浮,自汗出,小便数 D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 E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76真武汤的方药组成:A.茯苓、泽泻、猪苓、桂枝、白术 B. 茯苓、人参、附子、干姜、甘草 C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D茯苓、桂枝、甘草、白术 E茯苓、干姜、附子、葱白、人参77小建中汤有“心中悸而烦”,其病机是:A.心阳虚,脾不运化,水气凌心 B.心阳虚,神失所养 C肾阳虚,水气泛滥 D脾虚而气血不足,心神失养 E中焦虚寒,气血不足,复被邪扰78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的辨证要点是:A.惊狂,卧起不安,心悸 B.阵发性气从少腹上冲心,伴心悸 C心悸,烦躁,舌淡,苔白 D心悸,欲得按 E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心悸头眩,脉沉紧79

    26、以下不是炙甘草汤方药组成的是:A.麻仁、生地黄 B.人参、生姜 C白术、芍药 D阿胶、麦门冬 E甘草、桂枝80伤寒挟虚误汗见厥逆,咽干,烦躁,吐逆,脚挛急。其正确的治法是:A.先温中复阳,后酸甘复阴 B.回阳救逆,益气养阴 C先温里,后解表 D温中复阳,回阳救逆 E先酸甘复阴,后温中复阳81.下列各项症状,不属干姜附子汤证的是:A.不呕 B.不渴 C脉沉心下悸 E夜而安静82“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应辨证为:A.脾虚心悸而腹痛证 B.中风表虚而兼脾虚证 C脾虚兼表证 D脾虚气滞胀满证 E脾虚水停证83由人参、甘草、白术、桂枝、干姜五味药组成的方剂是:A.炙甘

    27、草汤 B.桂枝人参汤 C小建中汤 D大青龙汤 E四君子汤84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脉象应为:A.脉浮弱 B.脉浮缓 C脉沉弱 D脉沉紧 E脉迟85黄连汤证的主证是:A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B心下痞,呕吐下利 C腹中痛,欲呕吐 D腹中痛,下利不止 E腹中雷鸣,下利86黄连汤与半夏泻心汤药物组成的不同点是:A有桂枝无人参 B有黄芩无半夏 C有桂枝无黄芩 D有黄芩无干姜 E有桂枝无半夏87治疗上热下寒证的主方是:A大青龙汤 B桂枝二越婢一汤 C栀子干姜汤 D黄芩汤 E黄连汤88结胸证最基本的脉证特点是:A按之痛,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 B按之痛,寸脉大,关脉沉 C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紧 D按之痛,寸脉

    28、浮,关脉沉 E按之痛,寸脉浮大,关脉沉89结胸证的成因为“病发于阳而反下之”,其“阳”是指:A太阳病 B三阳病 C太阳中风证 D阳热体质患者 E素体有痰水实邪内停之人90痞证的成因是“病发于阴而反下之”,此外“阴”是指:A太阳伤寒证 B阴寒体质患者 C素体无痰水内蓄之人 D少阴病 E三阴病91以下哪项不属于大陷胸汤证的证候:A心下硬痛 B短气躁烦 C舌上燥而渴 D不大便,日晡所小有潮热 E身黄,小便不利92大陷胸汤证的病机是:A水热互结 B水寒互结 C痰热互结 D瘀热互结 E燥热互结93大陷胸丸证病位偏上的证候特点是:A但头汗出 B项亦强,如柔痉状 C.气上冲咽喉不得息 D项背强几几 E头项强痛94大陷胸丸的药物组成是:A大陷胸汤加杏仁、桔梗、白蜜 B大陷胸汤加杏仁、贝母、白蜜 C大陷胸汤加杏仁、葶苈子、白蜜 D大陷胸汤加杏仁、瓜蒌、白蜜 E同大陷胸汤 95小结胸病的主脉是:A浮数 B浮缓 C浮大 D浮滑 E浮而动数96小结胸病的


    注意事项

    本文(伤寒论试题库.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