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届福建省仙游一中高三上学期历史周练六解析版.docx

    • 资源ID:17916458       资源大小:27.48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福建省仙游一中高三上学期历史周练六解析版.docx

    1、届福建省仙游一中高三上学期历史周练六解析版绝密启用前福建省仙游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周练(六)历史试题(解析版)2018年11月1日 基础训练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西欧中世纪,“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众多大领主分封的中小贵族可能会不接受最高王权的管辖。类似的情形,在我国西周时期A. 可能出现,周天子通过层层分封间接控制天下B. 可能出现,地方百姓只服从自己宗族长的管理C. 不可能出现,周天子对臣属具有绝对的控制权D. 不可能出现,周天子与臣属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众多大领主分封的中小贵族可能会不接受最高王权的管辖”

    2、可知,反映以土地关系为纽带的领主和附庸之间的臣属关系遭到破坏的现象;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形成以土地关系为纽带的等级关系,到西周后期随着周天子权威的削弱,诸侯势力的增强,这种关系遭到破坏,A项正确。B项“地方百姓只服从自己宗族长的管理”的说法错误,排除。CD项“不可能出现”的说法错误,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众多大领主分封的中小贵族可能会不接受最高王权的管辖”的分析,结合分封制的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2.两汉时期皇帝曾把外戚作为辅佐皇帝的重要依靠,如西汉初期的吕后家族,中期的霍光,后期的王莽、王凤。但明中期以后,选后妃、

    3、附马却有意选寒微之家。这一变化A. 反映了皇权专制的不断强化 B. 使外戚由此淡出了政治舞台C. 与明朝丞相制度的废除有关 D. 杜绝了外戚与朝廷官员的勾结【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相权较大,皇权为了制衡相权选择外戚辅佐。而到明代时丞相制度已被废除,皇权极大的加强,不需要外戚制衡丞相。另外外戚反而成为加强皇权的障碍,因此要选寒微之家。由此可知A选项正确,正是皇权强化的表现;B项绝对化,外戚权力受抑制并不代表淡出政治舞台,错误。丞相制度废除与外戚淡出都是皇权专制加强的表现,而不是原因,C错误。这种选法并不能杜绝外戚与朝廷官员的勾结,只要有权力存在,就不可避免。所以D项错

    4、误。点睛: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始终。但是从演变趋势来看君权越来越强,相权越来越弱。3.清明上河图中,酒店门首通常都悬挂着红栀子灯,虹桥附近有家“脚店”,门口设置了一个灯箱广告,上书“十千脚店”四字。“十千”为美酒的代称,如唐诗有云:“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灯箱广告的出现反映了A. 北宋家庭手工业技术的先进B. 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被打破C. 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D. 北宋时期酒店已广泛应用广告【答案】B【解析】材料“灯箱广告”说明夜间可以从事商业贸易,在此之前城中的贸易时间和地点收到严格的限制,说明此时贸易时间限制被打破,故B项正确。家庭手工业主要纺织业等,材料中没有体

    5、现,故A项错误;商业竞争不是材料体现主要信息,故C项错误;广泛使用说法绝对,故D项错误。点睛:材料“酒店门首通常都悬挂着红栀子灯,虹桥附近有家“脚店”,门口设置了一个灯箱广告”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点。4.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A.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 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C. 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D. 激发了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知识分子作品描写的人物更多的是普通百姓,他们不局限于旧思想的禁锢,

    6、更加关注个体的想法,这实际上是在心学的影响下激发了个体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C项正确;题干中强调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敢于冲破世俗观念,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没有表现这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民主观念在明朝中后期不可能形成,此项与史实不符,B项错误;明朝时宋代理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并未被冲破,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许多中国船只悬挂外国国旗,向外国公司购买票证,享受外商待遇,沿途关卡不交税厘,并可规避被征收、敲诈等风险。这一现象反映出A. 政府管理不善导致利权流失B. 列强利用特权压制民族工业C. 中外商人勾结损害国家利益D. 民族企业合法权益缺乏保障【答案】D【解析】【详解

    7、】根据材料国家利权的丧失是由于战争的失败签署了不平等条约而非政府管理不善,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并未提及列强压制民族工业,故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中外商人勾结,故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商人利用外国庇护规避国内不合理的秩序,故体现出民族企业的合法权益缺乏保障,故D选项正确。6.1907年,浙江巡抚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了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巡抚声名狼藉,调离浙江,后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A. 清末革命得到舆论支持B. 清末时民权意识逐渐觉醒C. 巡抚徇私枉法不得人心D. 革命派与保守派斗争激烈【答案

    8、】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说明社会舆论对清政府捕杀革命志士秋瑾强烈不满,认为清王朝没有按照法律处理,侵犯了人权,体现出清末民权意识逐渐觉醒。故答案为B项。材料不能体现舆论界支持革命,排除A项;巡抚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不能说是徇私,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7.民国后,“婚礼铁路”作为时髦的象征,或为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交通工具。当时,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这一市场,为凸显“人情味和生意经”,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这一现象反映了A.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B. 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C. 对西方

    9、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D. 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婚礼铁路”“蜜月旅行”,说明新式交通影响了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习俗,但没有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故选B,排除A。京沪铁路公司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是为凸显“人情味和生意经”,显然不是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排除C。题干没有体现近代中国交通被西方控制,因此无法得出殖民地特征,排除D。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社会生活。【名师点睛】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受到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的影响。反之亦然,这种影响,促进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西方工业文明对近

    10、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并进一步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8.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史(19491965年)一书中写到:“作为一项经济改革方案,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土地改革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这种政治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A.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得到农民的支持B. 为抗美援朝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C. 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D. 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顺利进行【答案】A【解析】由“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结合所学知识农民分到土地,大

    11、力支持新生政权,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错误,抗美援朝的胜利与土地改革无关;C项错误,新生的政权性质是新民主主义性质,不是社会主义性质;D项不选,农业合作化运动是经济领域的不是政治上的成就。【名师点睛】解题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作为一项经济改革方案,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和限制词“政治上的成就”。9.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认为,“皇帝所决定的都有法律效力,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这说明A. 罗马法蕴含一定的契约精神 B. 罗马法体现了“君权神授”原则C. 罗马皇帝享有国家最高权力 D. 罗马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答案】A【解析】从材料

    12、反映的皇帝的决定有法律效力的原因是“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来看,是因为皇帝和人民之间的契约使得决定有法律效力。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是“君权民授”,排除B项;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贵族意志”的法律效力,排除D项。10.1517世纪,欧洲水轮、风车的制造和控制、使用,冶金、纺织、玻璃和眼镜制造、钟表制造等行业,都有较快的发展。这些行业较快发展的主要作用是A. 推动了欧美国家殖民扩张的进程 B. 为近代科技创新提供了技术条件C. 成为地理大发现时代的科技基础 D. 为近代代议制确立创造政治环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意在强调

    13、这些行业技术的革新在客观上也为近代科技创新提供了技术条件,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技术革新,不能起到推动欧美国家殖民扩张的作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地理大发现时代的科技基础是中国的指南针,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些行业较快发展和近代代议制确立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很多行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必然为科技的创新提供技术条件。11.从1933年起,苏联政府对农业和农庄规定生产总量、各种作物播种面积、播种及收获期、各种畜禽头数和产品率等指标,逐级下达给集体农庄,并由机器拖拉机站负责监督集体农庄。这些措施A. 加速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

    14、B. 为保障工业化战略的实施而推行C. 表明斯大林模式已正式确立D. 推动了苏联农业的迅速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中显示,苏联的生产开始指标化。材料给出的时间是1933年,结合所学知识,这个时期苏联正进行着社会主义建设,一切经济活动都为国家工业化服务,所以农业生产的指标化是为了保障工业化战略的推行,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此时期不是苏联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单单从农业生产指标化无法看出斯大林模式正式确立;D选项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片面为工业化服务导致了农业的落后。点睛:回答本题需要学生学会联系历史背景来分析。一道题目给出的内容是有限的,我们需要结合材料的信息,联系所学的历史知识。本题

    15、涉及的是1933年的苏联,因此我们要联系所学过的1933年苏联的状况分析,由此便容易找出各个干扰选项的问题所在,并逐个排除。12.在亚洲各国人民成功地采纳西方的科学技术时,当社会主义国家放弃其计划经济和一党制的政治制度时,这绝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抗的问题。在第三世界中,存在着一种日益增长的对所有外来模式的幻想破灭感,但这种破灭感只留下了一个真空:没有统一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这反映出A. 多极化趋势下对全球文化趋同现象的挑战B. 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C.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模式的相互借鉴D. 全球化趋势下的不同地区的文化冲突增多【答案】A【解析】由材料“在第三世界中,存

    16、在着一种日益增长的对所有外来模式的幻想破灭感,但这种破灭感只留下了一个真空:没有统一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可得出在多极化趋势下,人们对全球文化趋同现象的挑战,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故B项排除;据题干“当社会主义国家放弃其计划经济和一党制的政治制度时,这绝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抗的问题”可知,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模式的相互借鉴,故C项排除;全球化趋势下的不同地区的文化冲突增多,与题意不符,故D项排除。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康熙初年苏州城门外“庐舍栉比,殆等城中”,闻门外的商业区更是与枫桥镇连成一片,延绵20里之长,成为中国最大

    17、的粮食贸易中心。据樊树志统计,与枫桥镇相似的市镇,在正德年间有14个,乾隆时期增加到了26个。19世纪初,府域及近都市镇都已没有了之前的隙地,“房满为患”“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居民总数约150万。其中,工业人口至少占了有劳动能力的成年居民总数的37.5%,如仅以成年男性居民计,则这个比例要上升到75%清代初期,江南棉布踹染业的中心,由松江转移到了苏州,府城的染坊、踹布工匠“总计约有二万余人”,“均非土著,悉系外来”。摘编自李伯重工业发展与城市变化:明中叶至清中叶的苏州材料二 18世纪末到19世纪30世纪,英国许多新城市并不是在原有的封建城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具有资本主义特征的工业村庄和

    18、工矿区发展起来的,特别是矿业资源丰富的城镇、工矿区,借助便捷的运河、港口、铁路的交通优势,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批无家可归的农民产业工人,资源、区位、交通优势的组合优势形成经济集聚的强大能量,呼唤着一批工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英伦大地。城市的繁荣则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商品批发、运输业、仓储、旅店等商贸服务业,信贷业务也发展起来。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初步实现城市化的国家,在新型的工业区出现了象曼彻斯特、格拉斯哥、伯明翰这样的大城市。技术的发明与应用,则为工业革命与城市化推波助澜,“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力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摘

    19、编自马先标英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与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苏州城市发展特点并分析形成特点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与明清时期苏州城市发展相比,指出英国城市化特点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答案】(1)发展特点:城市商品化程度较高;城市范围扩展;市镇增长较快;以成人男性的劳动力为主;吸纳大量外来技术人员;新的经济生产方式出现;全国多行业的生产贸易中心。原因: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税制改革,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临近全国粮食生产中心地区;土地兼并严重;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2)不同:工业化带动

    20、城市化的发展(在具有资本主义特征的工业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技术进步推动城市化的发展;信贷业务,商贸服务业推动城市化的发展;机器大工业的出现。主要原因:苏州仍处于农耕文明阶段;英国进入工业文明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解析】(1)发展特点:根据“闻门外的商业区更是与枫桥镇连成一片,延绵20里之长”得出城市商品化程度较高,城市范围扩展;根据“与枫桥镇相似的市镇,在正德年间有14个,乾隆时期增加到了26个”得出市镇增长较快;根据“成年男性居民计,则这个比例要上升到75%”得出以成人男性的劳动力为主;根据“均非土著,悉系外来”得出吸纳大量外来技术人员;根据所学,明清时期苏州城市出现新的经济生产

    21、方式-资本主义萌芽。原因:结合所学,可从促进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交通便利,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税制改革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等角度分析总结。(2)不同:根据“在具有资本主义特征的工业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得出在具有资本主义特征的工业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根据“资源、区位、交通优势的组合优势形成经济集聚的强大能量,呼唤着一批工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英伦大地”得出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根据“技术的发明与应用,则为工业革命与城市化推波助澜”得出技术进步推动城市化的发展;根据“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力的利用,机器的应用”得出机器大工业的出现。主要原因:可从苏州仍处于

    22、农耕文明阶段,英国进入工业文明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分析回答。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以下是社会学领域著名的青蛙现象: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对某些特质的惯性依赖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请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近现代历史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性强)。【答案】示例一:19世纪末,广阔的殖民地束缚了英国的重工业化。18C中期,通过对外殖民扩张,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23、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建立了殖民地,拥有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促使英国进行技术革新,在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金融中心。19世纪后期,当以美德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正在积极开展新的技术革新时,英国资本家由于满足于殖民地带来的丰厚利润而把大量资本投放海外,并因此忽视了新的技术革新,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展缓慢,终被美、德超越。示例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20世纪30年代,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下,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苏联国力迅速增强。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这一模式也被战后许多社会主义

    24、国家借鉴。但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做法,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和生产积极性,使农业长期停滞不前,轻工业发展缓慢。用行政命令指导经济发展,束缚了生产力,阻碍了经济长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政治问题,虽经二战后的一系列改革,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首先需要阅读史料,紧扣“某些特质的惯性依赖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的理解,确立自己的观点,如可以结合英国的广阔殖民地、苏联的斯大林模式等,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对自己的的观点进行分析评述,要做到史论结合,表述科学,

    25、史料选取准确等。【评分参考】分值要求1012观点指向明确。能够引用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79观点指向明确。能够围绕所定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46观点指向明确。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03论点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确。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点晴:开放性试题,灵活性较大,不易把握主题,因此解答起来有难度,本题的关键是对“某些特质的惯性依赖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的

    26、准确理解,即可以理解为固守制度,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等。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1月)各类学堂培养目标初等小学堂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普通小学堂以施较深之普通教育,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进取者升入各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柢为宗旨;以实业日多,国力增长,即不习专门者亦不至暗陋偏谬为成效。高等学堂大学堂以各项学术艺能之人才供任用为成效;通儒院以中国学术日有进步、能发明新理以著成书、能制造新器以利民用为成效。实业学堂以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其学专求实际,不尚空谈。(1)根据材料并结合

    27、所学知识,分析1904年清政府教育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概括清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严重;“清末新政”推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近代教育模式与内容的传入;中国近代教育实践经验;实业救国思潮兴起;科举制弊端日益暴露。(2)特点:形成较为全面的教育体系(学制系统完整);注重伦理爱国教育;注重培养实用人才;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突出教育的渐进性与差异性。【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和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上,随着民族危机加深,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实行“新政”;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西学

    28、东渐、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文化上西方近代教育模式与内容的传入等四个方面考虑即可。(2)本问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各类学堂的设置可归纳为学制系统完整;根据初等小学堂培养目标“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可归纳为注重伦理爱国教育;根据高等学堂培养目标“大学堂以各项学术艺能之人才供任用为成效”和实业学堂培养目标“其学专求实际”可归纳为注重培养实用性人才;根据高等大学堂培养目标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点睛:解决本题的几个关键:1.审设问,明确设问“改革的背景”、“主要特点”;2.阅读材料和提取关键信息,如材料表格中的关键词“奏定学堂章程”“初等、普通、高等、实业学堂”“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振

    29、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等;3.联系所学知识,准确运用材料和课本语言;4.组织答案,按设问要标明答题项“改革的背景”“主要特点”等,做到分点作答,语言表述准确。1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范祖禹(10411098年)把复兴儒学,重整纲常,提倡道德,遏止私欲具体落实在规劝哲宗皇帝的失礼行为上.这是对前代统治者忽视儒家伦理而带来不良社会影响和后果的反思。他说:天下治乱皆系于人君之心,君心正。则朝廷万事无不正。古者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论道经邦,變理阴阳,无他术焉,唯正君心而已。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道之教训,皆所以正君心也。如欲正心,未有不由稽古好学而能致也。臣

    30、窃考之前世,揆之当今,恭帷本朝累圣相承,百有余年,四方无虞.中外底宁,动植之类,蒙被涵养,德泽深厚,远过前世,皆由以道德仁义文治天下。人主无不好学故也陛下今日学与不学,系天下他日之治乱,巨不敢不尽言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祖禹复兴儒学的主要主张。(2)根据材科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范祖禹复兴儒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答案】(1)指出天下治乱兴亡,与人君之心密切相关;认为正君心为朝廷万事之本;肯定以道德仁义文治天下的重要性;人主须好学求道,学做圣王。(2)宋代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民族矛盾尖锐;中央集权强化;复兴儒学、重整纲常之风盛行。【解析】(1)从材料“天下治乱皆系于人君之心,君心正。则朝廷万事无不正。”可知范祖禹认为天下治乱与人君之心密切相关;只要君心正,朝廷万事无不正。指出本朝兴盛百余年都是因为道德仁义文治天下,肯定了儒家思想的重要性;皇帝好学则天下治等主张。(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北方边境战乱不断,民族矛盾尖锐。商品经济发展,国家财力雄厚;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宋代重文轻武。儒学进入重要的调整期,不断吸收其他学说,重视对政治的干预。


    注意事项

    本文(届福建省仙游一中高三上学期历史周练六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