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指南0704.docx

    • 资源ID:17903899       资源大小:66.36KB        全文页数:8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指南0704.docx

    1、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指南0704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指南第一节 儿童肱骨髁上骨【概述】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 约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 50% 70%,常见于 3 一 10 岁的儿童,以 5 7 岁的男孩最多见,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在手的非优势侧。早期处理不当可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 Volkmann 挛缩,造成终身残疾。骨折畸形愈合形成肘内翻, 影响患儿的肘关节外观, 需行截骨术矫正畸形。因此,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的严重损伤。【影像检查】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以普通 X 线片检查为主。因肘关节肿胀和疼痛,不能完全伸直肘关节, 拍标准的肘关节正侧位片困难。 怀疑肱骨髁上骨折时应拍肱骨远端

    2、正侧位片。若怀疑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而正侧位片未发现骨折线, 应拍斜位片。建议术前加照对侧肘关节,对于粉碎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常规行 CT检查。【分类】根据远端骨折块移位方向,可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骨折。远端骨折块向后上移位者为伸直型骨折,向前上移位则为屈曲型骨折 ;伸直型骨折又可细分为伸直尺偏型 (远端向尺侧移位 ); 伸直桡偏型 (远端向桡侧移位 )。伸直尺偏型多见(75 % ),可能与肌肉轴线偏内侧和受伤时多处于伸肘、前臂旋前位有关,易合并肘内翻。伸直桡偏型虽仅占伸直型骨折的 25 %,但易伴发血管、神经损伤。Gartland 依据骨折块移位程度,将伸直型骨折细分为三型 :1、I 型骨折无移

    3、位 ;2、型仅一侧皮质断裂,通常后侧皮质保持完整,骨折断端有成角畸形。3、型前后侧皮质均断裂,骨折断端完全移位。【诊断】严重移位骨折容易诊断,但要注意有无其他伴发骨折和神经血管损伤。约5%的患儿同时伴发同侧其他骨折 (通常为桡骨远端骨折 )。因而对诊断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应作详细检查,以免漏诊。查体可见肘关节肿胀, 髁上处有环形压痛,肘伸屈时可及异常活动。 肿胀严重者, 肘后三点触摸不清。 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并详细记录。 早期检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这是由肱动脉被骨折近端前侧皮质压迫绷紧所致。 可试行轻柔手法复位,以解除对动脉的压迫。【鉴别诊断】严重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需同

    4、肘关节脱位及其他类似损伤相鉴别, 如肱骨远端骨骺分离、 Milch II 型肱骨外髁骨折。肘关节脱位相对少见,多见于大年龄儿童,且多伴发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 肱骨远端骨骺分离多见于 2 岁以下患儿, 国外文献报道约 50%为虐待损伤。侧位片肱骨髁上骨折线位于鹰嘴窝, 呈横形或短斜形,肱骨外髁骨折线稍远,仅带有小的干骺端骨块。在正位片, Milch I 型外髁骨折肱桡关系破坏, Milch II 型骨折肱桡关系可看似正常,但肱尺关节可有半脱位。无明显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肿胀轻微, 有时难于同轻度移位的肱骨外髁骨折、内上髁骨折和桡骨颈骨折相鉴别。 此时需仔细检查, 肱骨髁上骨折内外侧均有压痛,外髁骨

    5、折和内上髁骨折压痛部位分别位于外侧和内侧, 桡骨颈骨折压痛部位在桡骨颈后外侧。【治疗】1.无移位骨折 单纯前臂中立位肘后长石膏托固定 3 周即可。伤后 48 小时内抬高患肢,使手高于肘, 肘高于心脏水平。 伤后 3 一 7 天拍片复查骨折有无再移位。固定 3 周复片示有骨痂生长后,去石膏托开始功能锻炼。2.有移位的型骨折 通常闭合整复即可使骨折复位,屈肘石膏托或经皮克氏针固定。3.完全移位骨折(1)目前对此类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是闭合复位、 经皮克氏针固定, 石膏托固定。(2) 尺骨鹰嘴牵引 :骨牵引住院时间长,不易解剖对位,且有发生针眼感染的危险。目前仅用于粉碎骨折,或多次整复、肿胀严重的骨折

    6、,暂时牵引,待消肿后再行整复和经皮克氏针固定。(3) 切开复位 :切开复位的指征包括 :血管损伤,骨折复位后血运仍不恢复者 ;开放骨折 ;不可复位骨折或整复后对位不理想的骨折。复位后残留矢状面轻度成角、冠状面轻度移位及冠状面轻度外翻为可接受的对位。 冠状面内翻尤其伴矢状面过伸或健侧携带角小者易产生肘内翻畸形, 需重新整复。怀疑血管神经损伤时,取前内外侧切口探查,骨折位置较低的单纯切开复位可取肘前方皮纹横切口。4术后可用止血药和促进骨愈合的药及维生素。局部创伤重,甚至有张力性水泡的骨折及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 术中可视情况安放引流管, 手术时间长的骨折术前半小时可预防用抗生素 (一代头孢 ),术后

    7、 24 小时内可再用一次。开放性污染重的骨折和有感染的骨折抗生素使用时间可适当延长。【并发症】近期并发症包括切口裂开、感染、骨折再移位、血管损伤、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 ;远期并发症包括畸形愈合、肘关节僵硬、骨化性肌炎等。肱骨髁上骨折处理不当可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 导致 Volkmann 缺血性挛缩。因此,必须仔细检查旱期缺血的征象,其典型表现为 :(1)出现与损伤程度不成比例的剧烈疼痛,尤其是手指被动牵拉痛 ;(2)前臂肿胀、张力高 ;(3)感觉异常。如有以上发现,应立即行前臂切开减张术,以多个小切口减张为宜。【健康指导和门诊随访】1. 加强护理和营养,多吃含蛋白质和钙高的食物,如肉类,蛋

    8、和牛奶;2提高患肢消肿,观察手指血循和活动情况。若有不好,及时就诊;312 周骨科门诊随访 X 片了解恢复情况。第二节 儿童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概述】儿童髋关节滑膜炎又叫髋关节一过性 (暂时性 )滑膜炎,是儿童骨科常见病。 3-10 岁左右的儿童易患髋关节滑膜炎, 其中以男性较常见,大多数患儿发病突然。发病高峰 36 岁,右侧多于左侧,双侧髋关节发病的占 5。发病原因可能与病毒感染、创伤、细菌感染及变态反应 (过敏反应 )有关。是预后良好的自愈性疾病。【临床表现】起病急,约半数患者起病前近期内可有上呼吸道感染、 中耳炎等感染病史,突发髋、膝部不同程度的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严重者可伴屈髋姿势畸

    9、形,痛性跛行,全身情况良好,体温正常或低热。查体患儿跛行步态,患侧髋关节活动受限,尤以内旋活动受限明显, “4字”试验阳性, Thomas 征可阳性,周围软组织不肿胀,皮温正常,髋关节前份可有压痛。【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并非特异性,主要用于鉴别诊断,主要检查项目为:血常规、抗 “O”+CRP+RF、血沉、病毒 4 号及大小便常规。白细胞和血沉、 C-反应蛋白血清内风湿因子多数正常或轻度升高,抗 “O”多为正常范围,无论体温是否升高,血培养阴性,病毒抗体滴度可有阳性升高,大小便常规多正常。【物理学检查】1.B 超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较大意义, 多提示髋关节滑膜增厚, 关节间隙增宽、 积液,周围

    10、软组织无明显肿胀及炎性改变。2.X 线检查:骨盆平片蛙式位片 X 线检查均无骨性病损,如关节积液较多可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股骨头可向外侧移位,主要用于鉴别诊断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3.如怀疑髋关节其它病变,必要时可行 CT或 MRI 检查。【诊断标准】1.病史特点: 3-10 岁左右的儿童, 近期内可有上呼吸道感染、 中耳炎等感染病史,突发髋、膝部不同程度的疼痛,痛性跛行;体征:患儿跛行步态,患侧髋关节活动受限,尤以内旋活动受限明显, “4字”试验阳性。2.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和血沉、 C-反应蛋白、血清类风湿因子均为阴性,抗“ O多”为正常范围,病毒抗体滴度可有阳性升高。3.物理学检查:

    11、B 超检查示髋关节滑膜增厚,关节间隙增宽、积液,髋关节X 线检查均无骨性病损。【鉴别诊断】1.滑膜型髋关节结核: 慢性起病,无原因的髋关节疼痛、 跛行,休息后好转,反复发作,髋关节 X 线检查无异常,须结合结核病接触史,肺部有无结核病灶、有无全身结核症状、定期髋关节 X 线片检查以明确。2.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 急性起病, 局部症状和体征较滑膜炎严重, 全身症状突出,体温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髋关节各方向活动均受限, Thomas 征阳性,白细胞升高,关节穿刺液为脓性,镜下见大量脓细胞,血培养或关节穿刺液培养可见致病菌。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临床表现和 X 线片检查与滑膜炎

    12、相似,难以鉴别,滑膜炎病程长达 3 周无好转者,可通过 MRI、ECT等检查鉴别有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对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者, 其患肢会有短缩, 萎缩等异常, X 线也会出现明显缺血坏死改变,易于鉴别。【治疗与预后】治疗方法简单,预后良好,一般不复发、不留后遗症。避免负重、卧床休息,因多数患儿年幼无知,很难坚持此治疗,建议予以住院治疗,患肢皮肤牵引,如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病毒抗体阳性者,可用抗病毒药物,局部 TDP 理疗,局部扶他林 (非甾体类抗炎药 )应用,疗程一周左右,复查 B 超了解关节滑膜炎症及关节积液情况,如好转可予出院。【随诊指南】出院后继续卧床休息一周,门诊随访复查 B 超

    13、了解关节滑膜炎症及关节积液情况,如无异常可嘱正常负重行走。个别病例 3-6 个月后可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每 3 个月门诊复查 X 线片,连续 3 次可确定或排除诊断。第三节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概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原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是小儿骨科三大先天性畸形疾病之一,致残率较高。女多于男,左侧比右侧多。在我国发病率较高,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病因与病理】有多种病因学说, 出生时婴儿关节囊较松弛, 但无其它解剖异常情况, 生后发生髋臼变浅,方向朝向后上,关节囊和髋臼软骨组成的盂唇增厚、内翻;股骨头发育迟缓、小、不规则,骨股颈前倾角增大, 晚期关节囊被牵位、 增厚、变形

    14、、粘连、髂腰肌、内收肌、臀中肌等出现挛缩。【临床症状】(一)新生儿: 6 月 X 片检查可确诊。(一)、X 线检查:测量如下:1、波金象限: (Perkin Square)双侧全脱位特殊情况: 正常股骨头骨化中心位于内下象限, 半脱位位于外下象限,全脱位位于外上象限。2、髋臼指数 acetabular index正常 :20 25半脱位 :25 30全脱位 :30 3、中心边缘角 (C.E角)(正常约 20, 半脱位时 15,主要用于大儿童半脱位的诊断 )4、兴登氏线 (Shenton 线 )Shenton 线不连续 or 中断5、罗伸 (Von Rosen)摄片法:小于 4 月的婴儿DDH

    15、时交点位于 L5 s1平面以上双下肢外展 45并极度内旋位摄片(二)、 B 超:早期诊断 DDH 有重要意义; 6 月(三)、关节腔造影 (关节镜 );(四)、CT检查:术前测量前倾角,有利于确定术中股骨截骨旋转与否及角度。(五)、MRI 检查:可见关节内软组织及软骨 (骨骺 )情况,排除病理性髋关节脱位及预测闭合复位成功的可能性大小。【诊断】(一)新生儿及小婴儿: 6 月根据新生儿期双下肢不等长、皮纹不对称、外展实验及 Ortolani 征(+),初步诊断。 X 片或 B 超、 MRI 可确诊。(二)年长儿: 6 月-12 月以上无痛性跛行或鸭步、双下肢不等长、外展试验 (+)、 Allis

    16、 征(+)、川德伦堡试验(Trendelenburg)。初步诊断。 X 片、 CT 可确定脱位程度。(三 )、髋脱位的分型:1、髋关节发育不良:又称为髋关节不稳定, X 线片常以髋臼指数增大为特点,多数采用髋关节外展位而随之自愈,约 1/10 将来发展为先天性髋脱位,还有少数病例持续存在髋臼发育不良,年长后出现症状。2、髋关节半脱位: X 线片有髋臼指数增大,髋臼覆盖着部分股骨头,这是一种独立的类型,可长期存在而不转化为全脱位。3、髋关节全脱位:股骨头完全脱出髋臼,根据股肌头脱位的高低可分为四度:1)、度脱位:股骨头骺核位于 Y 线以下、髋臼外上缘垂线之外;2)、度脱位:股骨头骺核位于 Y 线

    17、与 Y 线的臼上缘平行线之间;3)、度脱位:股骨头骺核位于臼上缘平行线高度;4)、度脱位:股骨头骺核位于臼上缘平行线以上,并有假臼形成。【鉴别诊断】1、先天性髋内翻 congenital coxa vara;2、病理性髋脱位;3、多关节挛缩合并髋关节脱位;4、其他麻痹性髋关节脱位;5、外伤性髋关节脱位。【治疗】(一 )总原则:早诊断、早治疗1、选择一个维持髋关节稳定的姿势;2、根据不同年龄选择固定支具;3、选择髋关节发育的最适宜的年龄;4、头臼比例相称或保持一致;5、复位后维持一定时间;6、步骤及要求: 1)、 有效的牵引; 2)、 有效的麻醉和复位; 3)、 有效的固定。(二)、非手术治疗:

    18、适应症: 2 岁2、保守治疗失败 (年龄 2 岁)3、术前准备;患肢牵引 ,骨牵引或皮肤牵引 3-6 周 ,牵引重量 =体重 ( 1/6 -1/8 )4、手术方式 :切开复位 +髋臼成形 +股骨截骨术,髋臼成形术有以下几种常用术式:1)、Salter: 3-5 岁,髋臼指数 45,3 岁以下手法复位失败者2)、Chiari 术: 6-10 岁,髋臼发育不良者。3)、Pemberton 术: 210 岁,髋臼发育不良者(四 ) 姑息手术:大于 10 岁,患儿不可能恢复正常的髋关节功能 ,手术只能改善步态 ,减轻症状 , 如 Schanz截骨术,其它手术方式: 1、股骨截骨术, 2、骨盆三联截骨术

    19、, 3、Staheli 髋臼延伸术, 4、Ganz截骨术, 5、Steel 截骨术, 6、Dega截骨术, 7、Shelf 造顶术。【术后并发症】(一)、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二)、术后再脱位 ;(三)、髋关节运动受限、僵硬;DDH 早期诊断很重要 ,同时早期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后遗畸形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 !【随访指南】(一 ).出院两周复诊, 6-8 周据病情渐功能锻炼。(二)、 2-3 月复诊一次。第四节 先天性肌性斜颈【概述】先天性肌性斜颈 (congential muscular torticollis CMT)是由胸锁乳突肌纤维变性引起的。病因不详,可能与胎位不

    20、正、产伤、感染及血管损伤有关。患儿多于生后 2 周内扪及硬结,多发于右侧,胸锁乳突肌锁骨端附近, 也可累及整个肌肉。硬结在 1 到 2 月达到最大尺寸, 之后可缩小或者消失, 若 1 年内不消失, 则肌肉将可能永久性纤维变性、挛缩,导致斜颈。【病理】病变常位于胸锁乳突肌中、 下三分之一处, 表现为质硬、 圆形或者椭圆形肿块,大体标本像软纤维瘤,切面呈白色,未见血肿及出血。镜下检查见肌肉组织不同程度变形,纤维组织增生,肌肉横纹消失,肌纤维溶解,细胞浸润,但无含铁血黄素沉着, 较大患儿肿块消失后, 纤维细胞成熟转化为瘢痕组织而取代肌肉组织。【临床表现】生后 2 周内起病,婴儿期表现为一侧胸锁乳突肌

    21、可扪及硬结, 头颈向患侧偏斜,下颌转向健侧,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双眼不在同一平面。儿童期除上诉表现外,还可表现为面部发育不对称,患侧面部变短增宽,健侧面部狭长、颈椎脊柱侧弯等。【辅助检查】(一 )颈部彩超:可发现患侧胸锁乳突肌增厚、回声增强。(二 )颈椎摄片:有可能颈椎出现形态和结构上的改变,这种改变多见于晚期病例。(三 )视力检查可除外斜视引起的眼源性斜颈。【诊断】1.多有臀位产史2.生后 2 周内出现颈部肿块,质硬,表面不红,边缘清楚,无压痛,可以活动,手与肩部无异常。3.颈部 X 片或者 CT未见颈椎及锁骨异常。4.颈部彩超见患侧胸锁乳突肌有一边界清晰的异常回声。【鉴别诊断】1.锁骨骨折

    22、:新生儿分泌引起的锁骨骨折,可在生后 1 周左右出现骨痂,骨痂呈球形,在锁骨上,较固定,按之有压痛,颈部斜向患侧, X 片或 CT 即可明确诊断。2.先天性颈椎畸形:可出现颈部偏斜,但胸锁乳突肌处无包块, X 片或 CT即可明确诊断。3.颈椎半脱位:多见于 35 岁的小儿,急性起病,可在损伤、上感或无特殊原因下出现,颈部肌肉挛缩,活动明显受限,颈椎张口位片及 CT可帮助诊断。4.眼源性斜颈:斜视患儿晚期也可以出现面部发育不对称、颈椎发育畸形、斜颈等,但胸锁乳突肌无包块,眼科检查交叉遮眼实验可鉴别。5.姿势性斜颈:颈部活动无明显受限,胸锁乳突肌无包块。此外,还需与婴儿良性阵发性斜颈鉴别。【治疗】

    23、1.非手术治疗:(一 )喂奶及逗患儿玩耍时尽量使其头偏向健侧,患儿熟睡时可进行胸锁乳突肌按摩,方法如下: A.操作者一手固定患儿肩部,另一手逐渐将患儿头颈拉向健侧,尽量使健侧耳朵靠近肩膀 B.将患儿下颌转向患侧,牵拉患侧胸锁乳突肌,防止其痉挛。C.以食指按于包块上来回按摩。 手法治疗一般需坚持 6 个月 1 年。(二 )注射疗法: 2 个月到 1 岁前的患儿可以考虑,以醋酸强的松龙注射于包括内,可改善血管通透性,抑制结缔组织增生。2.手术治疗:对上述疗法效果不佳的 1 岁以上的患儿,则需手术治疗,切除或部分切除挛缩的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手术方法有胸骨头和锁骨头下方一端切断松解、胸锁乳突

    24、肌上下两端切断松解。其中胸锁乳突肌单极松解适用于轻度畸形,远、近端的双极松解适用于中重度畸形或手术失败的患儿。但超过 12 岁的患者,手术常不理想,同时容易产生复视。术后处理:术后应用止血药、伤口换药、理疗,早期指导患者进行物理治疗,包括牵拉、肌肉力量的训练及主动活动锻炼,术后 612 周内进行枕颌带牵引或颈围固定。【随访指南】1.非手术治疗随访: 1 岁以内患儿每两个月复查一次彩超,观察硬结有无长大或者消失。2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对于行胸锁乳突肌松解术病人,出院后 24周第一次门诊随访,以后每月一次,持续 3-6 个月。观察有无复发。第五节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概述】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cong

    25、enital talipes equinovarus)是由足下垂、 内翻、内收三个主要畸形综合而成。以后足马蹄、内翻、内旋,前足内收、内翻、高弓为主要表现的畸形疾病。该病症是常见的先天性足畸形, 男性发病较多,男女比例:5:1,可为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可单独存在、也可伴随其它畸形。【疾病病因】先天性马蹄内翻畸形的真正病因迄今不清, 多数学者认为该畸形为胚胎早期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引起发育异常所致, 也普遍与胎儿足在子宫内位置不正有关。1、遗传因素:患有马蹄内翻足的家族,其子代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 25-30倍。2、神经肌肉病变3、基因突变:今年研究发现转录因子 Hox 基因有关。4、胚胎期骨骼发育

    26、异常和纤维组织挛缩5、其它 如血管异常、孕早期羊膜穿刺等也可能导致马蹄内翻足。【病理生理】先天性足内翻下垂的病理改变, 初期以软组织异常, 足内侧肌挛缩, 张力增加,关节囊、韧带及腱膜肥厚, 变短,以“跗间骨关节为中心, 导致足前部畸形:(1)跗骨间关节内收;(2)踝关节跖屈;(3)足前部内收内翻;(4)跟骨略内翻下垂。随年龄增长,体重越来越大,畸形更趋严重,跟腱、胫后、趾长屈,拇长屈等肌腱及跖腱膜极度挛缩, 具有强的弹性阻力, 足部外侧软组织及肌肉持续被牵拉而延伸,足外展功能基本丧失,但肌神经功能无损,肌电兴奋性尚存在。畸形矫正后,肌肉功能还可恢复,延误治疗者,逐渐产生骨骼畸形,跗骨排列异常

    27、,足舟骨骼变小内移,毂骨发育异常粗大,跟骨跖屈、内翻更加严重,距骨头半脱位及胫骨内旋等畸形。【临床表现】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出生后一侧或双侧足显示程度不等内翻下垂畸形。 轻者足前部内收、下垂、足跖面出现皱褶,背伸外展有弹性阻力,至小儿学走路后,畸形逐渐加重,足部及小腿肌力平衡失调,健康肌挛缩,加之体重影响,足内分下垂加重,步态不稳,跛行,用足背外缘着地,延误治疗畸形愈加严重,足前部向后内翻,足背负重部位产生胼胝及滑囊,胫骨内旋加重。【诊断依据】1.婴儿出生后即有一侧或双侧足部蹠屈内翻畸形。2.足前部内收内翻,距骨蹠屈,跟骨内翻蹠屈,跟腱,蹠筋膜挛缩。前足变宽,足跟变窄小,足弓高。外踝偏前突出,内踝

    28、偏后且不明显。3.站立行走时蹠外缘负重, 严重时足背外缘负重, 负重区产生滑囊炎和胼胝。4.单侧畸形,走路跛行,双侧畸形,走路摇摆。5.X 线摄片:距骨与第一蹠骨纵轴线交叉成角大于 15,跟骨蹠面和距骨纵轴线夹角小于 30。诊断检查畸形明显,诊断不难,但出生儿的足内翻下垂较轻者, 足前部内收,内翻尚不显著地常容易被忽略,无医学知识的家长亦不易识别。最简便诊断法,是家长用手握足前部, 各个方向活动, 如足外翻背有弹性阻力, 应及时就医确诊为宜,以便早期手法治疗,足内翻下垂,更加严重, X 线片显示跟骨下垂,其纵轴与距骨纵轴平行,足跗骨序列紊乱。【疾病分型】Dimeglio 分型 分为四度,即轻度

    29、、中度、中度及极重度。【鉴别诊断】1、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累及四肢多关节,畸形较固定不易扳正,早期有骨性改变。2、大脑性瘫痪马蹄足:脑性瘫痪肌张力增强,反射亢进,有病理反射,以及其他脑受累的表现。3、脊髓灰质炎后遗马蹄内翻足:为肌力平衡失调所致,肌电图或体感诱发电位诊断可确定腓骨肌麻痹。【治疗方案】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原则,以矫正畸形为主,早期畸形矫正,足功能均可恢复。治疗可分为四个时期。1,非手术治疗目前 ponseti 治疗方法在许多国家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法。生后7-10 天开始,手法轻柔、稳定有力,按照一定顺序在前足旋后位上通过连续外展的手法和系列管型石膏固定来矫正这类畸形,畸形矫正后强调用支具保持足外展背屈位, 24小时 / 天,连续 3 个月,以后穿戴时间缩短至夜间 12 小时,白天 2-4 小时,维持到孩子 3


    注意事项

    本文(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指南0704.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