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一部分 古代历史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

    • 资源ID:17902574       资源大小:339.35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一部分 古代历史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

    1、第一部分 古代历史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部分 古代历史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一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3课标1,24,4分)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2013广东文综,12,4分)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

    2、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3.(2013浙江文综,14,4分)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禅让制 分封制 世官制 宗法制A. B. C. D.4. (2013山东文综,9,4分)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5. (2013海南单科,2,2分)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 A. 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

    3、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6.(2011课标,24,4分)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7.(2010广东文综,12,4分)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8.(2009宁夏文综,25,4分)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

    4、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9.(2009广东单科,2,3分)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10.(2009海南单科,4,2分)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 )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11.(2009北京文综,12,4分)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

    5、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12.(2009天津文综,1,4分)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13.(2009山东文综,9,4分)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14. (2013安徽文综,37,6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

    6、题。材料一: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拊(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曰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新唐书狄仁杰传(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6分)15. (2013重庆文综,14,10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年在位)与肥义谋胡服骑射。国人皆不欲,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父)曰:臣闻中国者,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穿

    7、)远方之服,臣愿王熟图之也!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騎射焉。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1)根据材料一,归纳赵武灵王颁布胡服令的目的及其关于服饰的基本观点。(6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服骑射改革的时代背景。(4分)考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 (2013北京文综,12,4分)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口国,天下分而为七。口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口县。更口、口分裂,至口灭

    8、陈,天下方合为一。口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周 B.秦 C.汉 D.唐2. (2013浙江文综,15,4分)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下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 A. B.C. D.3. (2013山东文综,11 ,4分)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4. (2012海南单科,3,2分)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

    9、君权神授5. (2010课标全国,25,4分)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6. (2011浙江文综,38,8分)(节选)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

    10、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8分)考点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 (2013江苏单科,3,3分)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4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2. (2013福建文综,17,4分)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

    11、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3. (2013大纲全国,12,4分)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4. (2012安徽文综,13,4分)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巳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

    12、)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5. (2012山东文综,10,4分)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6. (2012广东文综,13,4分)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7. (2012北京文综,13,4分)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

    13、图。该都城是( )A.唐长安 B.宋开封C.元大都 D.明北京8. (20江苏单科,2,3分)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9. (2011江苏单科,4,3分)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10. (20

    14、11广东文综,13,4分)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11. (2010江苏单科,2,3分)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2. (2010广东文综,14,4分)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

    15、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13. (2010山东文综,10,4分)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14. (2010浙江文综,16,4分)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15. (2010江苏单科,1,3分)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

    16、.唐朝16. (2010海南单科,4,2分)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17. (2010江苏单科,3,3分)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18. (2009江苏单科,2,3分)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

    17、进步19. (2009浙江文综,14,4分)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20. (2013天津文综,12,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鄹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 万户以下设县长。樊树志国史概要(1) 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5分)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

    18、;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2) 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 (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分)材料三: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 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賜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5分)并分析其意义。(2分)21. (2012江苏单科,21 ,13分)著名学

    19、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 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即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 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

    20、史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请回答:(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7分)(2) 据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3分)(3) 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

    21、价值。(3分)22.(2011课标,40,15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 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 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与政缋考核: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

    22、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有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据新唐书(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考点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 (2013北京文综,13,4分)读下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 )A.汉武帝

    23、在颁布推恩令B.北魏孝文帝从迁都到C.和先后是两宋的都城D.明太祖在废除了丞相制度2. (2013江苏单科,5,3分)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3. (2013山东文综,12,4分)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 ( )嘉庆二十一年七月初六曰内阁奉上谕:和世泰等奏英咭蜊国贡使连日演习礼仪极为敬谨,即派苏楞额、广惠各戴原品顶戴沿途伴送,钦此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

    24、礼部4. (2013重庆文综,5,4分)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碰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5. (2013山东基本能力,55,1分)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 (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6. (2012课标全国,28,4分)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

    25、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7. (2012课标全国,29,4分)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8

    26、. (2012天津文综,2 ,4分)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9. (2012江苏单科,4,3分)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 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

    27、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10.(2011北京文综,13,4分)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11. (2009浙江文综,16,4分)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12. (2009广东单科,5,3分)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

    28、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明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13. (2009宁夏文综,28,4分)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14. (2013四川文综,13,28分)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

    29、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宋英宗欲摧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贩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更)(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6分)

    30、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6分)材料三: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 1215年 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1265年 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1689年 权利法案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1721年 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 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1832年 议会改革法案 19世纪50年代 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 19世纪中叶 两党制度形成 1867年 第二次议会改革 19世纪晚期 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 1884年 第三次议会改革 1911年 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 进一步削弱 1948年 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 确立“一人一票”制度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一部分 古代历史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