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docx

    • 资源ID:17862934       资源大小:31.45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docx

    1、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 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主题: 美丽的自然景观单元内容: 1、观潮 2、雅鲁藏布大峡谷 3、鸟的天堂 4、火烧云 语文园地一单元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3、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单元教学时数: 13课时 1、观潮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个生字,会写个词语。 2.整体感知,理清脉络。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板书课题,比较“观”字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第一课

    2、,谁来说说课题?(板书:观潮)2题目中,出现了一个“观”字,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个“观”字,翻开书,小声读一读,找一找。(板书:天下奇观)3比较:“观潮”的“观”字和“天下奇观”的“观”字的意思一样吗?在理解了“观”字意思的基础上,再去理解“天下奇观”。4小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这样才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二、初读课文,朗读正确1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2指名读,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读音。(薄雾闷雷涨注意学生在朗读加点字时的字音。)3出示词卡,朗读词语。(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

    3、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小声地再读一读课文,读完了课文,请你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日、盐官镇最好的地方、观潮人最多、响声最大、浪潮最壮观、人的情绪最高涨2你能把这六方面的内容连在一起吗?可以说一句话,可以说两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3通过你们的学习,已经把课文读成了几句话,由厚读薄了。能不能把这篇课文读得更薄一些,把整篇课文读成一句话?(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4指导朗读:()要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历史悠久;()突出它是天底下美丽而罕见的景象。5能不能把这句话再读厚?通读这篇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表现出

    4、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预设:学生很容易地从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中找出直接描写大潮十分壮观的语句。在学生找出后,教学进行小结:这就是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景象。板书:潮来时,潮过后。再启发: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板书:潮来前。)6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四、朗读全篇,感受“天下奇观”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分三大组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2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3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5、。教学重点、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作者一开篇,就点出了对钱塘江大潮的评价。作者是怎样说的?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绘这“天下奇观”的?二、抓住重点,感受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澎湃之美1用心地读一读课文,读后来谈谈你的感受。2自读课文,找出三、四自然段中描写精彩的句子。、哪部分内容最让你感受到大潮最雄伟、最壮观?、你来读一读三、四自然段,把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用括号标注出来,再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一些。3指名朗读学生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指导朗读:、什么样的响声呢?隆

    6、隆的响声,把这种声势读出来。这响声响亮吗?(不响亮。)为什么好像闷雷滚动。哪个字突出了响声不响亮?、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说这话的人会是怎样一番心情?读出人们内心中的惊喜。、看到白线后,人群又沸腾了,人群怎样沸腾?咱们演一演,怎么样?提示:人们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隆隆响声,看到了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了。人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沸腾了,刚才的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那就是人声鼎沸。一个人读,显然读不出人声鼎沸的感觉,得大家一起读。、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就越,读出你内心中的激动。、多么壮观啊!读出大潮这澎湃之美来。、谁来读,让大地颤动起来。4听读段落,感悟作者的表达

    7、顺序。、我们把精彩的段落打乱了顺序去朗读,实际上作者在描写大潮时是有顺序的。你听我来读一读,仔细听,看看缺少了哪些词语?、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吗?(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描写潮水的变化。)5自读三、四自然段,感受“变化”。、作者在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时,之所以把它描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那时因为作者突出抓住了它的“变化”,作者都突出了它的哪些变化呢?()潮声(越来越大):隆隆越来越响如同山崩地裂()潮头(越来越高):白线水墙白色战马()潮势(越来越猛):逐渐拉长、变粗翻滚浩浩荡荡、作者把潮声、潮头、潮势三方面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写,让我们

    8、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啊!6当大潮奔腾西去后,作者仍旧描绘出了它的变化?两丈来高,大约是、米,相当于三层楼那么高?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三、对话文字,感受大潮到来前的朦胧之美1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读一读,描写大潮到来前钱塘江景色的句子。2品味“横卧”。、这两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好?好在哪?、看看“卧”字,左边一个“臣”,又边一个“卜”,表示“人”。“臣”像什么呢?(上下排列着两只眼睛。)人的眼睛是左右排列的,那么什么时候人的眼睛才是上下排列的?(趴或是躺。)“卧”是什么意思?、作者说,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就是想突出什么呢?(一动不动,没有动静。)与后面哪个词语是呼应的?(平

    9、静。)3作者在潮来前还抓住了哪些景物?突出了它们什么特点?、理解“屹立”,来了解“古塔、中山亭、观潮台”的特点:高耸,稳固、小山:若隐若现4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是多么的高耸,多么的稳固,它们屹立在宽阔的钱塘江江边,远处还有几座小山。你觉得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朦胧、美丽、和谐、壮观)5此时此刻,高耸、稳固的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宽阔的、平静的钱塘江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远处的几座小山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这幅画面让你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美?四、抒发情感,总结全文作者在观潮之前,就评价到: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成为天下奇观。而现在,我们是亲临其境,耳闻其声,眼见其

    10、景,感受到了朦胧与澎湃,你不由得要发自内心地说上一句:钱塘江大潮,五、作业、背诵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模仿描写潮水来时的写作方法,写一场雨景。板书设计 观 潮 潮来前 远 雄伟壮观、 潮来时 近 潮过后 有声有色 2.雅鲁藏布大峡谷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2学写课文提纲。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阅读课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教学难点:学写课文提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西藏)同学们,一提到我国的西藏,你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根据课前了解的资料来谈,如:藏族、布达拉宫、牦牛、雪山、雅鲁藏布江)2其中

    11、,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一大奇观,不知令多少人为之惊叹。今天,我们大家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的魅力吧!(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整体感知,初感其“奇”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圈画文中重点词语。 2能谈谈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初步印象吗? (很特别、景观奇特、气势宏伟、使人惊叹) 3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总体感受吗? (提示学生浏览一遍课文内容,快速找出词语,如:惊叹不已、不可思议、鬼斧神工、无与伦比等。相机板书词语。) 三、精读细品,深感其“奇” 1如此壮丽的伟景,真令人叹服。让我们再走近些,去真切地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处所在! 认真默读课文,想想:读到

    12、我感到(“惊叹不已”、“不可思议”、“鬼斧神工”、“无与伦比”) 2学生认真默读,勾画内容。 3组织小组内交流。 4班上交流。(随机板书) (1)我读到“向下看,怪石突兀,绿树掩映,浩浩荡荡的雅鲁藏布江自西而来,然后转向,绕着南迦巴瓦峰作马蹄形大拐弯,向南奔腾而去。”感到“惊叹不已”,“不可思议”。 A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或理由。 B你愿意读出你的感受吗?(指导学生朗读) (2)我读到“听了这一美丽的传说,再看那好像被雅鲁藏布江冲刷出来的峡谷,让你更加不能不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也感到“惊叹不已”。 A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或理由。 B说说你对“鬼斧神工”的理解。 C 读出你的感受好吗?

    13、 (3)我读到“雅鲁藏布大峡谷比号称世界最长的美国科罗拉多峡谷长46。3千米,比号称世界最深的秘鲁科尔多峡谷深2082米”感到它是世界峡谷之最,“无与伦比”,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4)我读到第四段神奇美丽的自然博物馆时,感到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不已”,“不可思议”。 5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惊叹”、“折服”、“骄傲”、“自豪”的感情,来朗读课文,展现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壮丽的景观吧! 四、理清脉络,学写提纲 1回顾课文,想想作者怎样为我们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提示:“先然后再最后”) 2出示“金钥匙”,认识课文提纲。 五、作业练习 1朗读课文。(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抄

    14、写生字(对自己感到较难的字多写几遍) 3试写课文提纲。(在学过的课文中任选一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由点及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忆内容 作者是怎样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二、阅读对比,体会表达 1出示部分段落,说一说与课文中的段落有什么不同? (段落1摘选第二段,去掉了传说内容;段落2摘选第三段,去掉了段中的数字;段落3摘选第五段,用“非常”换掉了“最”。) 2学生互读比较,交流意见。

    15、 3学生在班上谈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段落1加入了传说故事赋予了神奇的色彩,而且更加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段落2加入准确的数字使得说明的事物更准确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段落3用“最”表示达到了极点、极限,表达的程度要比“非常”高。) 三、欣赏奇观,激发情感 1、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无音乐、无解说) 2、同学们,风光秀丽,景观宏伟,只是好像缺点什么?(学生会提出没有音乐和解说) 3、组织学生从课文中选择内容做解说。 4、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有音乐),学生做解说。 四、拓展 大自然有许多令人为之惊叹的奇观,你还知道哪些奇观?能不能介绍给大家。 (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了解到的奇观资料与大家

    16、交流分享)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谈谈听后的感受。 2、搜集整理资料,写一处你知道的奇观。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西藏) 神奇的大拐弯“惊叹不已” 奇观世界峡谷之最“不可思议” 瑰丽的自然博物馆“鬼斧神工” 地球最后一块秘境” “无与伦比” 3.鸟的天堂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2有关榕树的资料、图片、作者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3介绍

    17、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投影出示练习: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2自学生字,掌握字形。重点指导: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

    18、助工具书解决。灿烂:光彩鲜明耀眼。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留恋:舍不得离开。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暇:空间。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三、理清文章的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2汇报交流。学生甲: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学生乙: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3理清课文的脉络。(1)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2)学生汇报: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9、(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四、分小组合作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3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播放百鸟朝凤录音带。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2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大

    20、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鸟)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二、重点感悟。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一)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二)汇报交流。大榕树:1大学生甲: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你听出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2)重点体会“真”字。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21、出示投影,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3)重点体会“又”字。指树根很多。出示图片: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气根?(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4)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5)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6)课下大家丈量了操场和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操场?几个教室?(结合具体情况请学生作答。)(7)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1)重点体会“推”。请同学们演示

    22、,说明叶多而密。(2)重点体会“颤动”。(3)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3看录像:榕树的大与茂盛。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5请学生画板画,体现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鸟1播放课件录相:“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2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4学生汇报。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6看到这么一棵奇

    23、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学生齐读(投影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7教师追问:(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8配上欢快的音乐,把美术课上画的小鸟,“放飞”到大榕树上。9再读课文这一部分,体会热闹欢快的场面。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2学生根据查找的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24、3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1播放“鸟的天堂”的完整课件。2出示思考题: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五、总结全文。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板书设计 4*火烧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激发他们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兴趣。并学习观察的方法。2、学习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学写事物的动态和静态。3、有感情的朗读

    25、课文。教学重点:体会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教学难点 :区分事物的动态和静态描写。教学准备:CAI课件(火烧云的录像、重点段句的文字)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火烧云。大家把书打开翻到课文。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 明确什么是火烧云1 什么是火烧云?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提醒学生不能一概搬抄,添加适当的词语,使回答完整)2 全班齐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天空。着了火似的”)(1) 把句子中的“烧”换成“红”通不通?学生小声读一读,比较比较。(2) 既然通,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a避免重复b点题c与后文照应d

    26、写出火烧云动感)(3) 指导感情朗读。(突出“烧”字)3 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提醒学生从文中找出依据,完整而准确地说)(二)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绘火烧云的.1 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2 全班交流。(1颜色2形状)过渡: 课文第几自然段描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火烧云的形状?三 抓住特点,重点深究(一) 学习第三自然段1 点生朗读,其他同学思考问题:(1) 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2) 用“”和“ ”标出作者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和词。(3) 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2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3 小组派代表发言的形式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句子“。一会儿。一会儿。”)(a

    27、 五颜六色 b 变幻无常。在“一会儿”和颜色词下面标注)4 从火烧云颜色一多一快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小结:火烧云美,大家说得也美。正因为作者运用了具体而形象的表示色彩的词,在读者面前构成了一幅美妙奇异的晚霞图。5 观看录像,感受作者的观察仔细,用词丰富。(课件出示“火烧云颜色变化”录像。)6 感情朗读。突出变化多、变化快。(自由练读点生读全班齐读)7 仿说练习(1)仿说词练习(课件依次出示“红通通”、“半紫半黄”、“葡萄灰”等形式的颜色词说其他颜色词。)(2)仿说段的练习用上你们刚说的词,运用作者的写法说说我们这里的火烧云颜色的变化。(自由练说点生上台说)(二)引

    28、导学生总结学法。(课件依次出现“1、读段,整体感知2、讨论,理解特点3、精读, 体会写法,4品读,感受美景)(三) 自学第四、五、六自然段1 课件出示自学提纲:1、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有何特点?2、用“”和“”标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或词。3、你喜欢哪种形状的火烧云?为什么?2 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教师巡视辅导。3 全班交流。(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引导学生从写法上来说。)(学生说一个形状时,课件相应出示相关句子,并指导感情朗读。)小结: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动静结合的写法,生动逼真、形象化地写出了火烧云的形状变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 总结写法。(1) 进行四、五、六自然段的引读练习(2) 质疑:是否发现这三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小结:按天空出现了什么火烧云的样子火烧云的变化来组段。(课件出示“天空出现了什么火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