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风景资源评价的主要学派及方法.docx

    • 资源ID:17841800       资源大小:29.91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风景资源评价的主要学派及方法.docx

    1、风景资源评价的主要学派及方法风景资源评价的主要学派及方法(本文发表在:青年风景师(文集),城市设计情报资料, pp.31-41,1988)摘 要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现代风景资源评价的主要学派及其方法。各学派在寻找自然风景美学规律及指导风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面都各有长处和不足;它们从风景风景审美者之关系的不同角度进行风景美学及风景评价的研究;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各学派之间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互相补充的。作者指出,今后我国的风景评价工作应是多学派,多学科综合的;并强调要把丰富的中国传统山水理论同现代风景美学理论及风景评价技术相结合。引 言工业、能源、交通等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得自然风景资源同其它自然资源一

    2、样,遭到严重的破坏;环境的视觉污染也与环境的其它污染一样,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面对这个问题,最早觉醒并采取积极措施的是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从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初期,一系列明确提出或强调保护风景美学资源的法令相继产生,诸如美国国会通过的野地法(1964),国家环境政策法(1969),海岸管理法(1972)和英国1968年通过的乡村法。这些法令的制定,标志着长期以来为人所享用但并不为人所珍惜的风景美学资源,将与其它有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一样,具有法律地位。然而,人们很快就发现,风景往往因为不可捉摸,缺乏价值的衡量标准而在法庭上受挫。这种现象最终刺激了科学风景美学研究的发展,而风景

    3、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就是风景质量的评价。二十多年来,风景评价及美学研究的队伍不断壮大;该领域研究的多学科综合性,是其它任何领域所难以伦比的。研究人员除了风景规划专家及专业资源管理人员外,还有相当比例的心理及行为科学家,生态学家,地理学家,森林科学专家等等。他们分别将本学科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带到风景美学研究领域里来,从而使该领域出现风起云涌万马奔腾的动人局面,学派林立,方法各异。目前被公认的有四大学派:专家学派,心理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或称心理学派),经验学派(现象学派)(Daniel 和 Vining 1983, Itami 1986,Zube 等 1984, Zube等1982)。本

    4、文将对各学派的主要思想及有关风景评价的主要方法作一简单的介绍。一、专家学派专家学派的指导思想是认为凡是符合形式美的原则的风景都具有较高的风景质量。所以,风景评价工作都由少数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来完成。它把风景用四个基本元素来分析,即:线条,形体,色彩和质地。强调诸如多样性,奇特性,统一性等形式美原则在决定风景质量分级时的主导作用。另外,专家学派还常常把生态学原则作为风景质量评价的标准。所以,Daniel和Vining (1983)又把专家学派分为生态学派和形式美学派。最早采用专家学派思想进行风景评价及其规划工作的当推 Lewis 等人(如Lewis 1964),而以 Litton 等人对专家学派

    5、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最大,该学派的主要思想和方法最典型地表现在Litton等人的研究中(如Litton 1968, 1974, 1979; Litton 和 Tetlow 1978, Magill 和 Litton 1986。专家途径直接为土地规划、风景管理及有关法令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近20多年来在英、美诸国的风景评价研究及实践中,一直占有统治地位,并已被许多官方机构所采用,如:美国林务局的风景管理系统VMS(Visual Management System) (USDA, Forest Servce 1976, Bacon 1979等),美国土地管理局的风景资源管理VRM (Visual R

    6、esources Management) (USDI, BLM 1984, 1986, Ross 1979等);美国土壤保护局的风景资源管理LRM (Landscape Resources Management) (USDA, SCS 1978, Schauman 和 Adams 1979);联邦公路局的视觉污染评价VIA (Visual Impact Assessment) (3 1986) 还有加拿大林务部门的有关风景评价及管理系统 (如Canada 1981) 以上各管理系统都是专家学派的思想和研究方法的具体体现,但由于各个部门的性质及管理对象有所不同,各个风景评价及管理系统也各有自己的

    7、特点。美国林务局的VMS系统和土地管理局的VRM系统主要适用于自然风景类型,主要目的是通过自然资源(包括森林,山川,水面等)的风景质量评价,制定出合理利用这些资源的措施;美国土壤保护局的LRM系统则主要以乡村,郊区风景为对象;而公路局的 VIA 系统则适合于更大范围的风景类型,主要目的是评价人的活动(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等)对风景的破坏作用,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风景资源等。尽管在具体对象和目的上有所差别,各风景资源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结构是相近的,在不同程度上,它们都具有下述各部分结构。以较为成熟的VMS和VRM为例,简单地介绍一下各部分结构。数据库、调查数据风景类型分类风景质量评价敏感性评价

    8、管理及规划目标视觉污染的评价决 策(一)风景类型的分类这是VMS系统的重要环节,根据地形地貌,植被,水体等特点,基本上按照自然地理区划的方法, 来划分风景类型(Charater types),在每一风景类型下面,又可根据具体区域内的多样性,划出亚型 (Sub-types),而在VRM系统中,虽然并不十分强调风景类型的划分,但在风景评价中也应用自然地理区划的成果。(二)风景质量评价VMS系统中,丰富性(多样性)是风景质量分级的重要依据,一般在每个风景类型或亚型中,根据山石地形的多样性,植被类型及水体形成的多样性,划分出三个风景质量等级:A特异风景B一般风景C低劣风景VMS把多样性作为风景一评价的

    9、依据是基于这样的假设的:任何风景都有一定程度的美景度,而多样性最好的风景具有最高的潜在美景度。对于这一假设, Keplan, R (1985) 曾给以严厉的批驳。而VRM则先对7个关键因素分别评分(1)地形地貌:据比例及陡峻度(15分)(2)植被:以丰实性为依据(15分)(3)水体:存在与否、形态、大小(05分)(4)色彩:强烈性及丰富性等(15分)(5)毗邻风景:毗邻风景对所评价风景的烘托作用(05分)(6)特异性:常见奇特(15分)然后将各单项评分值相加,划分出三个风景质量等级:A总分大于19 B总分1218 C总分小于11这些风景质量等级,都由专家在地图上标出。(三)敏感性评价敏感性(S

    10、ensitivity)是用来衡量公众对某一风景点关心(注意)程度的一个概念。人们注意力越集中的风景点,其敏感性程度就越高,即在该点的任何变化就越能影响人们审美态度的改变。在VMS系统中,把风景区域根据敏感性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1高度敏感区 2中等敏感区 3低敏感区敏感性等级是根据各风景点对风景欣赏者,娱乐者在穿行林中道路,或露营等活动的重要性来划分的。在各敏感性等级区内,又以主要观赏点及娱乐中心,划分出三个距离带,即:前景带,中景带,背景带。这些敏感性等级,距离带,也都在地图上标出。VRM系统的敏感性评价方法也与VMS系统相同,只是在三个距离带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鲜见带(Seldom See

    11、n zone)(四)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是以风景质量评价和敏感性评价为依据的。把标有风景质量等级的地图同标有敏感性等级和距离带的地图重叠起来,决定每一地段或区域内应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措施。在VMS系统中根据管理措施的差别,划分为五个等级区:保留区,部分保留区,改造区,大量改造区。相似类,在VRM系统中,划分为四个管理目标不同的等级区。(五)视觉污染评价视觉污染(或称视觉冲击)的评价(Visual Impact Assessment),就是评价或预测某种活动(如公路的开设,高压线路的架设等)将会给原风景的特点及质量带来多大程度的冲击(影响)。在VMS中,常用风景吸引能力(Visual Absorpt

    12、ion Capability) 这一概念来描述风景本身对外界干扰的忍受能力。一般认为,风景的吸收能力是由许多生物物理因素决定的,如坡度,植被类型,土壤色彩及生境的自我恢复能力等。VRM系统中的视觉污染评价体系较为完善,它首先以地形、地貌、植被、水体、建筑等的形体、线条、色彩、质地为基本元素,分析现状风景的特点,然后,将计划的活动(工程)也分解为形体、线条、色彩和质地四个基本元素,再对这两组基本元素进行对比度 (Contrast)评价,划分出四个等级:没有对比各对应元素之间的对比性不存在或看不到。 对比不明显各对应元素之间的对比性能够觉察,但不引人注意。对比中等对比性开始引人注意,并将成为风景的

    13、重要特征之一。对比强烈对比成为风景的主导特征,并使人无法避开对它的注意。一般认为,对比度越烈,则对原风景的冲击也就越大,风景的破坏也就越严重。据此,风景管理人员,将与其它土地利用规划及工程设计者们合作,作出决策采用或修改原工程的设计方案。风景的视觉冲击(视觉污染)评价,常借助于一定的模拟技术,包括计算机模拟技术(如:VIEWIT软件, Travis等1975),图画技术,照片及影视剪辑技术等等。 从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专家学派风景评价的方法是一系列的分类分级的过程,而这些分类分级的依据, 主要是形式美原则及有关生态学原则,对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质疑。关于该学派的优缺点,本文后半部分将着

    14、重讨论。二、心理物理学派该学派的主要思想是把风景与风景审美的关系理解为刺激反应的关系,于是,把心理物理学的信号检测方法应用到风景评价中来,通过测量公众对风景的审美态度,得到一个反映风景质量的量表,然后将该量表与各风景成份之间建立起数学关系。所以,心理物理学的风景评价模型实际上分两个部分:一是测量公众的平均审美态度,也即风景美景度;另一部分是对构成风景的各成份的测量,而这种测量是客观的。审美态度的测量方法有多种(俞孔坚1986)目前公认为较好的有两种。其一是评分法,SBE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procedure),它由Daniel 等人创立(如:Daniel 和

    15、Boster 1976), 该方法以Torgerson(1958)的归类评判法(Law of Categorical Judgment)为依据,让被试者按照自己的标准,给每一风景(常以幻灯为媒介)进行评分(0-9),各风景之间不经过充分的比较;另一种审美态度测量法则以Thurston(1959)的比较评判法为基础,由Buhyoff等人发展起来,被称作LCJ法(Law of Comparative Judgment) (如:Buhyoff Leuschner 1978, Buhyoff 等1980),该方法主要通过让被试者比较一组风景(照片或幻灯)来得到一个美景度量表。从数学角度上看,SBE法和

    16、LCJ法并没有根本的区别(Hull等1984)。至于风景构成成份的测量,也有多种方法,以下在结合具体例子时,再作介绍。风景评价景美学研究的心理物理学方法最早出现于60年代末期,如1969年,Rutherford和Shafer 就通过对5组被试(共160人)进行心理测量来评价森林间伐对森林风景质量的影响,并应用到森林经营中去,自70年代中后期以后,心理物理学方法迅速发展,目前看来,其应用之广,并不亚于专家学派的研究方法,下面只就几个主要的方面作一介绍。(一)心理物理学方法在森林风景评价及风景管理中的应用心理物理学方法应用的最为成熟的风景类型就是森林风景,它通过对森林风景的评价,建立美景度量表与林

    17、分各自然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直接为森林的风景管理服务。如Shroeder 和Daniel(1981)就用诸如林木的胸径,朽木、倒木的多少,下层灌木及地被的多少等7个因素来预测西黄松(Pinus Ponderosa)林分的风景质量(美景度):SBE(美景度估测值)=0.20(阔叶草,磅/英亩)0.60(胸径16英寸的西黄松,株数/英亩)0.10(采伐残遗物,立方/英亩)0.26(灌木,磅/英亩)0.04(禾草,磅/英亩)0.001(胸径5英寸的西黄松,株/英亩)0.02(胸径516英寸的西黄松,株/英亩)3.87,而且,模型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和可靠性:R20.52,(P0.001) Brown和D

    18、aniel(1984), 更系统地讨论了这种林地风景评价模型的建立和具体问题及相应的森林经营管理的改进等。Brush则注意分析各自然因素对森林空间的影响,由此分析人们的审美评判,这样,森林的采伐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如Brush1976, 1979) 至于作为评价模式中的自变量,应选用什么样的因素为好,Arthur (1977) 也作了系统的研究,他把各种因归为三大类:自然成份;设计因素,林木勘查指标。自然成份包括倒木,林木大小,密度等7个;设计因素则包括观景仰角,景深,多样性等20个;而林木勘查指标有11个,诸如单位面积的林木数,大小及郁蔽度等。研究发现林木勘查指标与自然成份之间的相关性很好,

    19、且这些因素都较容易定量和控制,所以特别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而设计因素虽然也能很好地用来预测风景质量(R=0.93),但这些因素较抽象,不容易定量也不容易通过经营管理得到控制,故实用性就差一些。在大部分的研究人员都着重于自然森林风景研究的同时,Buhyoff等对城市绿地也作了风景评价方面的研究(Buhyoff等1984), 他们从两个方面来建立数学模型,一是象Daniel等人一样,实地测量各风景成份,然后与公众的平均审美评判建立关系模型,另一方面,他们把风景成份的定量过程直接通过测量照片上的有关因素来完成,如各成份在照片上面的面积比例,天空的面积等等,然后将这些成份同公众的审美评判建立关系。研究发

    20、现,城市绿地中,树木大而少,往往比树木小而多更具有较高的风景质量。(二)心理物理学方法用于远景风景评价中在上述森林风景的评价研究中,取景都是以一个林分为单位,排除了林地本身以外的所有其它因素,如背景的远山等。Buhyoff等人着重对于远景风景进行了研究。仍以公众的平均审美评判作为应变量,而以峻山在照片上所占的面积,远景森林所占的面积等作为自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Buhyoff等1982)SBE=127.12+10.32SHRP-0.57SHRP2+1.79BVF-6.77MDAM-61.07FORDEN+ 0.93FLT其中,SHRP照片上峻山面积;BVF照片上远景森林面积; MDAM照片上

    21、中景林木受虫害的面积; FORDEN一照片上森林覆盖率;FLT照片上平地面积。该模型的预测能力: R2=0.57。对该模型中提到的森林虫害因素, Buhyoff曾有专门的研究 (Butyoff和Leuscher 1978, Butyoff等1980 ),并得到了森林受害面积对森林风景质量影响的关系函数:y风景质量=1.03-0.28ln(害受面积) (R2=0.84, P0.001)(三)心理物理学方法在娱乐风景评价中应用以上的各项研究中,都把人作为一个被动的风景欣赏者来看待,而事实上,风景往往作为人们活动的环境而存在,它也无时不召唤风景欣赏者进行积极的活动(Zube 1982)。那么,人的各

    22、种活动(娱乐)爱好,是否也影响人们的审美评判呢?有研究表明(Levine和Langenau 1979; Langenau 等1980),具有不同娱乐爱好的人对森林间伐具有不同的审美态度,爱好狩猎和娱乐兴趣较广的人,往往对间伐抱肯定态度,而爱好露营,漂流等活动的人,则对间伐持否定态度。在城市娱乐区的研究中,Schroeder和Anderson(1984)用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建筑及树木密度等29个变量来预测空间的风景质量和安全感,发现娱乐区的安全感与人们的审美评判不存在线性关系。(四)心理物理学方法在其它方面的应用心理物理学方法应用范围极广,远不只如上所述。如Latimer等(1981)深入研究

    23、了大气的光学特性与人的审美评判间的关系,发现,大气的光学质量与审美评判(风景质量)有很高的相关性,并建立了以大气物理因子和色度、光彩、太阳高度角、云量为自变量来预测风景质量的关系模型。类似的研究还有Malm等(1981)。与此同时,还有人用心理物理学方法来研究某些社会因素在人们进行风景审美评判时的影响,如Anderson(1981),研究了风景类型的名称对审美评判的影响,发现,那些冠有原始旷野、天然森林、国家公园等名称的风景照片,往往比标有娱乐区、商业区等名称的风景照片更能获得好评,尽管这些标签的分配是随机的。这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美的崇尚,这也说明了,风景评价不能只着眼于各个自然因素,而应考虑有

    24、关社会因素。作为小结,我们可以看到,心理物理学派有如下几个基本点:(1)风景审美是风景和人之间共同作用的过程,而心理物理学派的目的正是为了建立反映这种主客观作用的关系模型。(2)承认人类具有普遍一致的风景审美观,并把这种普遍的,平均的审美观作为风景质量衡量标准。(3)人们对风景的审美评判(风景质量)是可以通过风景的自然要素,来预测和定量的。至于该学派的优缺点,本文将在下文另作讨论。三、认知学派以上介绍的两大学派(专家学派和心理物理学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测量各构成风景的自然成份(如植被、山体、水体等)来评价风景质量(当然,在评价的标准上各有不同),认知学派则不然,它把风景作为人的生存

    25、空间,认识空间来评价。强调风景对人的认识及情感反应上的意义;试图用人的进化过程及功能需要去解释人对风景的审美过程。该学派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E. Burke(1729-1787),他认为崇高和美感是由人的两类不同情欲引起的,其中一类涉及人的自身保存,另一类则涉及人的社会生活。前者在生命受到威胁时,才表现出来,与痛苦、危险等紧密相关,是崇高感的来源;后者则表现为人的一般社会关系和繁衍后代的本能,这是美感的来源。(见朱光潜1986, Brown等1986)。但是,直到本世纪70年代中期,这种美学思想才在风景美学领域里得到系统的发展,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也即所谓风景美

    26、学的认知学派。对该学派发展影响较大的首先是70年代中期英国地理学家Appleton的了望庇护理论(见纽拜(英)1978, Kaplan,S.1979a,Brown等1986),该理论在分析了大量风景画的基础上,指出,人在风景审美过程中,总是以猎人猎物的双重身份出现的,作为一个猎人他需看到别人,作为一个猎物他不希望别人看到自己。也就是说,人们总是用人的生存需要来解释、评价风景的。几乎在同时,Kaplan, S. 也以进化论为前提,以人的生存需要出发,提出了风景信息的观点,相继提出并完善了他的风景审美理论模型(Kaplan, S. 1973, 1975, 1979, 1979a;Brown等198

    27、6),他认为,人为了生存的需要和为了生活得更安全、舒适,他必须了解其生活的空间和该空间以外的存在,他必须不断地去获取各种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去判断和预测面临着的和即将面临着的危险,也正是凭借这些信息,去寻求更适合于生存的环境。所以,在风景审美过程中,他既要风景具有可以被辩识和理解的特性可解性(Making sense)又具有可以不断地被探索和包含着无穷信息的特性可索性(Involvement), 如果这两个特性都具备,则风景质量就高。Kaplan又把这两个特性分别在二维、三维空间中进行了扩展,于是形成了四维量的风景审美理论模型:空 间 信息需要可解性 可索性二维平面 三维空间一致性 复杂性 可

    28、读性 神秘性多年来,Kaplan夫妇及其合作者们都为该模型的产生、发展、完善及在风景评价实践中的应用,作出了不少努力。如早在1972年Kaplan, R.就提出了用维量分析法来进行风景评价及其研究,强调风景的空间意义,继后又提出了从整体上把握风景空间,和对风景空间进行分类的有关思想(Kaplan.R1977, 1983, 1985)。Kaplan, R.还就复杂性、一致性及神秘性各维量进行了研究,发现神秘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风景质量,而这种神秘性往往表现?quot;向人们预示着无穷的新的信息,如河流的曲折,深远等往往能加强神秘性(Kaplan, R.1975,1977)。而Cimblett等则将

    29、Kaplan模型中的神秘性 专门拿出来研究,发现,在森林风景中,有5个因素决定着风景的神秘性,即:障景、视距、空间限定性、可及性和林中光线(Cimblett等1985)。近年来,Kaplan的风景审美理论模型,经Brown和Itami等人的加工,转化为反映具体地形地貌特征的实用模型(如Brown等1986)可索性可解性地形坡 度 相对地势 空间多样性 地势对比地物 自然性 和谐性高度对比内部丰实性这里的地形是指自然本身的风景(景观),而地物则表现为人文风景(景观)。这一实用模型是和Kaplan的理论模型相对应的,而这些反应风景空间特性的信息,大多可以直接从地图上得到,从而实现了心理学意义上(认

    30、知意义上)的变量,向具客观意义的物理量转化。基于Appleton和Kaplan和理论,另一位地理学家Ulrich也提出了相似的风景评价模型(Ulrich 1977)他把Kaplan, S.1975年的模型中的可解性扩展为四个维量,而把神秘性单独作为一个维量,于是得到一个五维量的风景评价模型:进一步地,Ulrich将进化论美学思想同情感学说相结合,提出了风景审美的情感/唤起模型(Ulrich 1983), 从而进一步开拓了风景审美过程的研究。他认为,在风景审美过程中初级情感反应(Initial affect reaction)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现为对眼前风景的兴趣及喜欢不喜欢的反应,由此产生唤

    31、起反应,即趋就回避反应,这一过程制约着随后的认识过程(对风景根据其对自己的利害关系,进行审评)的发展,最后表现为行为过程。初级情感/唤起状态(认识史)风景知觉初级情感反应(如:喜欢不喜欢)认识 评价行为冲动 行为实际上,Ulrich 的模型要比这复杂得多,这只将其模型的主要结构表示出来。其中,人的初级情感/唤起状态反映了他过去的和目前的经验和认识史,它决定了主体对于欣赏对象的定向作用,而初级情感反应产生于风景知觉过程中,受风景本身的整体特性(包括复杂性、总体的结构性、景深等等)的激发而产生,至于对风景的深入了解和仔细的评价,以及文化因素的影响,则主要产生于认识、评价阶段。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风景美学的认知学派经Appleton, Kaplan,和Ulrich等人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使得进化论美学思想、情感学说,及对风景的整体把握思想溶为一体,并且逐渐在风景评价及管理实践中显示出威力(如Brown等 1986);而且,近年来,Ulrich等人探索用脑电图、心电图等精密的科学测试手段,来客观地测量人的情感反应,避免了语言表达测试的种种弊病,使得该理论体系更趁于完善(如Ulrich.1981, 1983, 1986)。另外,Ulrich认为


    注意事项

    本文(风景资源评价的主要学派及方法.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