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最大古墓群邙山.docx

    • 资源ID:17829348       资源大小:22.93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最大古墓群邙山.docx

    1、中国最大古墓群邙山中国最大古墓群邙山 邙山,地处河南洛阳城北。“生居苏杭,死葬北邙。”邙山地区拥有的古墓冢数量之多、面积之大、延续时间之长,世界罕见。在面积达余平方公里、地跨洛阳所属个区县的陵墓群范围内,冢连冢、墓压墓,长眠着自东周一直到明清各朝代数不胜数的王侯将相、才士名流。但由于年代久远、历史变迁、风剥雨蚀及近代以来遭疯狂盗挖等原因,邙山古墓冢的数量、每座墓主的身份,今天已难以准确统计和确认。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历史上对邙山墓葬群最大规模的考古调查与勘测即将全面展开。这次考古调查与勘测将动用包括计算机技术、测绘技术、航空影像技术、遥感技术等在内的先进科技手段,以寻找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代

    2、座帝陵为重点,对古墓群进行全面普查。1、王侯将相“扎堆”埋“生居苏杭,死葬北邙。”这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但只有到了邙山,你才知道这话的含义和分量!在邙山土岭上,数百座高大巍峨的覆斗形古墓冢,星罗棋布,森然壮观。据史料记载,刘秀、元宏等十数位君临天下的帝王,张仪、樊哙、班超、狄仁杰等数千位将相名流,扶余王、泉男生等众多外邦国王,乃至刘禅、李煜等亡国之君,都安息在洛阳城北这几十里的土岭上。至于一般富贵人家的墓葬,更是不计其数。邙山上的陵墓都是谁的,一直是个难说清的问题。由于墓葬位置的文字资料流传下来的很少,墓碑往往散失难以寻觅,频繁的战乱中,墓主的后代流散各地。要确定每座墓主的身份,实在困难。清代

    3、乾隆年间,洛阳知县龚松林搞了一次“立碑运动”,在大大小小的陵墓前都竖起了石碑,刻上墓主人姓名。但龚松林急于求成,根本没下足考证工夫,结果常常张冠李戴。经他这一捣乱,邙山古墓更是乱上加乱,再也弄不清楚了。尽管如此,由于有出土的墓碑佐证和史料记载,还是有些线索能够证明邙山长眠者身份的不一般。根据文献记载,洛阳邙山地区主要埋葬着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代帝陵及其陪葬墓群。这一区域面积达余平方公里,地跨今洛阳市所属的西工区、老城区、涧西区、河区、洛龙区、偃师市、孟津县个区县。这四代帝陵中有东汉陵:光武帝原陵、安帝恭陵、顺帝宪陵、冲帝怀陵、灵帝文陵;曹魏陵:文帝首阳陵;西晋陵:宣帝高原陵、景帝峻平陵、文

    4、帝崇阳陵、武帝峻阳陵、惠帝太阳陵;北魏陵:孝文帝长陵、宣武帝景陵、孝明帝定陵、孝庄帝静陵。帝陵周围还密布着大大小小的墓冢,它们是王公贵族、皇亲国戚的陪葬墓。除了以上四代帝陵以外,世纪初在洛阳西郊、邙山脚下的金村附近还发现了东周时期的大墓群,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一些考古专家认为这是东周王陵。另外又据文献记载,五代后唐的帝陵亦在邙山地区。去年月,洛阳考古工作者对邙山帝陵进行了初步调查确认,在陵墓群区域范围内,目前尚有包括帝陵在内各个时期的古代墓冢大约余座。孟津平乐镇一带,有一字排开的三座大墓,当地人称为大汉冢、二汉冢、三汉冢。有考古学者认为,这应该是几位东汉皇帝的陵墓。据考证,刘备儿子“阿斗”刘禅

    5、的墓就在这几座大汉皇帝陵东南几里地外。蜀国灭亡后,刘禅被押解到了西晋的首都洛阳,封为安乐公,软禁在阿斗小城。公元年,刘禅死后葬在孟津平乐镇翟泉村东。据说,刘禅墓冢在世纪年代还有米高、直径米。后来农民浇地,墓室坍塌,今已夷为平地。邙山上埋葬的另一个亡国之君,是才华横溢的南唐后主李煜。史书记载,亡国后的李煜不明不白地死在开封,“以王礼葬洛阳北邙山”,他的墓冢约在孟津县朝阳镇后李村、周寨村一带。在邙山上千古长眠的,还有苏秦、吕不韦、樊哙、狄仁杰等数不胜数的青史留名人物。2、邙山古墓缘何多据专家介绍,早在苏杭成为鱼米之乡之前千年,邙山就已是古人心目中最佳安息地。“北邙山头无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

    6、家归葬多,堆著黄金无买处。”唐朝诗人王建的一句诗,活生生地告诉我们,唐代的邙山竟然是“寸土寸金”!从汉代到唐代,洛阳北邙一带一直是人们向往的长眠之地,历代达官贵人、富商巨贾都以能得到邙山一块墓地而自豪。一代又一代的洛阳人,还有数不清的异乡、异国人,把邙山当成了自己人生的终点。邙山之所以会成为“热门”的大墓地,与洛阳的古都地位紧密相连。邙山脚下的洛阳,在中国七大古都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从多年前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夏朝起,曾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个朝代在此建都。在累计多年的时间里,洛阳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历史上,洛阳城建了毁、毁了

    7、建,但经常是“城池雄伟,宫苑壮丽,为天下之冠”,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达官贵人、富商巨贾、文人雅士云集其间。繁荣时的洛阳常有数十万人居住,最辉煌时城市居民超过百万。邙山古墓中长眠的人,都曾目睹洛阳城的辉煌与沧桑。对风水的迷信是邙山被看好的第二个原因。洛阳城外的邙山,北带黄河,南望伊阙,在古洛阳人眼里是绝好的风水宝地。南北公里、东西公里、面积约有平方公里的北邙,地势高,视野开阔,土层深厚,土壤紧硬密实,适于安置墓穴;东汉皇陵又赫然兀立于邙山岭上,所以这里自然成为洛阳人向往的安葬之处。3、近代遭受疯狂盗挖对邙山墓葬群的偷盗,从古代至近代断断续续一直没有停止。但使墓葬遭受严重破坏的盗墓行为,却发生在近

    8、代,是由汴洛铁路的修建引发的。年,清政府向比利时一公司借款修筑汴洛铁路(现陇海铁路一部分),随后又修建洛潼铁路。铁路通过邙山南麓,就地取土时不断挖出了古墓,引起在场外国技师的极大兴趣,他们大量收集古物寄回欧美。听说墓里的东西能卖钱,邙山各村庙里以前存放的古物,一夜之间没了踪影。当时的中国经济凋敝,国家混乱,很多贪图暴利的人开始到处搜寻、挖掘古墓。邙山之上从此打破千古幽静。在盗墓分子“发财”的示范效应之下,邙山上几十个村庄互相效法,竞挖古墓,视为发财捷径。大量的古冥器被从邙山地下挖了出来,流向北京、上海,再流向国外。据知情者回忆,当时每年秋庄稼收完之后,邙山上盗墓的像赶会一样,成群的人刨红薯般挖

    9、古墓,卖包子的、卖羊肉汤的搭起棚子招徕生意。挖出来的玉器、铜器用箩筐装、马车拉,到底挖出多少谁也不知道。有人说,庞家沟挖出来的东西卖的钱,可以用元宝把沟填满。许许多多的文物就此流落海外,现在欧美、日本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洛阳邙山珍贵文物不计其数!年前后,洛阳四郊成立民团、红枪会等武装组织后,当地恶霸依靠枪支,驱使穷人,变夜间盗墓为有组织的白天公开挖掘。邙山上很多地方不再种地,专门挖墓。年,洛阳驻军为搜刮财物,以筹措经费为名,勒令古玩商人交纳的税金,开了古玩业征税的先例。年,军阀韩复榘占据洛阳,接受古玩商人的建议,成立“古玩特税局”,大量发行经营许可证性质的行贴,对卖古物的人征的税,等于把盗墓行为

    10、合法化了,自此盗掘买卖之风更严重。到韩复榘离开洛阳时,邙山古墓已是“十墓九空甚至十墓十空”。4、“洛阳铲”因邙山而生到世纪年代,墓中古物价格越来越贵,盗掘之风随之愈刮愈烈,邙山上以盗墓为生的多达万多人。利益驱使之下,洛阳盗墓者挖掘古墓的技巧也越来越精,大名鼎鼎的“洛阳铲”就是这个时候发明的。由于古墓年代久远,很少保留着封土堆,在地面上已看不出任何痕迹,找出古墓的准确位置是盗掘的前提。经常找墓,使盗墓者逐渐掌握了辨别各种土壤的技能,地面下的土都是一色的生土,如果发现有“花土”(土色不一),就说明有人动过,就可能是古墓。当时,盗墓者用厚实锐利的钢锨在地上捣出方形洞穴,鉴别锨头沾带出来的土,以此来找

    11、墓。但这种方法很费力,钢锨经常带不上土,也不能探得很深。据专门研究洛阳盗墓史的考古专家赵振华介绍,“洛阳铲”的发明者是邙山南麓马坡村的李鸭子。李因家境贫寒,以刨古墓为生。年,他到孟津县赶集,见集上卖水煎包子的正在搭棚子,用一把筒瓦状的短柄铁铲子,在地上挖坑插棚杆。那铲子往地下用力一戳,提起就带出不少土来。李鸭子灵机一动:这样的铲子探墓肯定比钢锨容易多了。于是他用纸贴着铲子撕出一张图样,回家后找铁匠琢磨着打造了一把。果然好用,形的铲子,每次带出三四寸深的土,铲子的柄接长了,地下几米、十余米的土壤都能带出地面。老练的盗墓者眼观鼻闻手搓,从土的颜色、结构、包含物,就能知道有没有墓葬、是什么年代的墓、

    12、墓穴有多大。从此,“洛阳铲”就在盗墓者手中传开了,地下的众多古墓又开始遭殃。虽然当时洛阳地方政府也曾发布公告禁止挖掘古墓,但从来都是执行不力,公告如同一纸空文。邙山古墓噩梦的终结是在年洛阳解放后。人民政府以崇高威信,发布公告禁绝盗墓行为,终于让沿袭近半个世纪的盗墓恶习一朝终结。但损失已经无法挽回,邙山的伤痕永远难以抹平。据黄明兰研究,洛阳解放前出土历代墓志约万方,平均每座古墓出土一方,即被盗掘古墓万座;平均每座出土件文物,即有万件之巨,其中的文物都流失海外。盗墓者进入墓室,取走他们认为值钱的东西后,常把墓中取不走但可能更有价值的文物砸碎,把珍贵的壁画涂抹得面目全非。这种现象在考古发掘中时有所见

    13、。 5、邙山古墓群将得到研究和永久保护洛阳邙山地区拥有的古墓冢数量之多、面积之大、延续时间之长,世界罕见。年月,邙山陵墓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古墓家底不明一直制约着文物保护工作和考古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在面积达余平方公里的陵墓群范围内,不仅拥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代帝陵及其它古代墓茔大约余座,还汇集了东周、西汉、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等其它时期其它类型的墓葬约有数十万之多,它们与陵墓群犬牙交错难以分辨。由于年代久远、历史变迁、风剥雨蚀及人为破坏等原因,邙山古墓冢的数量不断变化,难以准确统计。具有地面标识的墓茔已由解放初的座左右减少到目前的不足座。为尽快保

    14、护、研究这一古墓最集中的地区,世纪年代初,洛阳文博界的专家学者们倡仪开发邙山墓葬文化,并从洛阳地区数十年来科学发掘的万多座古墓中,精心遴选出座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墓葬,在邙山乡的冢头村修建了洛阳古墓博物馆,于年建成对外开放。去年月,在年文物普查的基础上,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又对邙山帝陵进行了初步调查,确定了陵墓群区域古代墓冢的数量。日前,有关人士表示,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全方位、大规模、专题性的考古调查与勘测工作即将全面展开。这将是历史上对邙山墓葬群最大规模的考古调查与勘测,前期准备和专家论证工作已经就绪。此次考古调查与勘测将对古代墓冢进行全面普查。帝陵是洛阳邙山陵墓群的主体,展开的考古调查与勘

    15、测工作将以寻找座帝陵为重点,在不影响墓冢、墓葬和陵园整体的前提下,对个别重要的帝陵和陪葬墓的周边地方进行试掘。寻找帝陵的工作将分为三步:找到帝陵的确切位置;确定帝陵的陵园范围;最后,找到帝陵的陪葬墓群。在搞清楚陵墓群的结构布局、划分出陵区与陵墓群范围的基础上,测绘陵墓群总平面图、各陵区分布图和帝陵、陪葬墓的遗迹平面图,制作帝陵的立体景观图。考古工作者将综合运用传统和最新的现代技术,进行这次考古调查与勘测,以廓清古墓群的“真面目”。先进的科技手段包括计算机技术、测绘技术、航空影像技术、遥感技术,以记录调查成果,寻找未知古代墓冢。据介绍,承担此次任务的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

    16、院遥感信息工程系,已经共同研制开发出邙山陵墓群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信息库,将对调查区域进行监测、建档和管理。调查中发现的任何墓冢、遗迹点均可利用(全球导航定位)定位在电子地图上,而已经标注在电子地图上的墓冢、遗迹点均可通过找到具体地点。同时,计算机将以强大功能把有关帝陵、陪葬墓、遗迹点的各种文字、图片、摄像资料全部汇集在一起,以便研究和整理。此项工作将分三个阶段实施,年至年为第一阶段,年至年为第二阶段,年至年为第三阶段。最后,调查的结果将落实在地形图、摄影图片、航测片等现代形象载体上。特别链接邙山陵墓在遭受严重的人为破坏记者在洛阳邙山地区采访时了解到,邙山古墓年来减少过半,不仅仅是被盗的原因。谈

    17、到邙山的现状,郑州大学历史与考古系教授韩国河心情沉重地说:“邙山陵墓在遭受着严重的人为破坏。邙山陵墓的地面封土正在迅速地被蚕食,正以可怕的速度日益减少!”他说,在调查和初步测量的过程中,直接的感受是与年前的地图对照,许多墓冢已经完全从地面消失,只有借助访问上年纪的老乡才能指认和寻觅踪影。他所看到的墓冢,大多数四壁盗洞多处,有很多还是新近被盗,盗洞中废弃的电灯泡和手电筒赫然在目。有的墓冢被农民开垦逐渐蚕食,仅存一土墩、土柱,有的被人打成窑洞或凭依筑房居住,有的被就地取材改造为烧砖窑,有的被利用建成水塔而更多的墓冢已被基建施工、砖场取土、开辟农田、盖房垫院完全破坏,甚至彻底消失了。一些建设单位置文

    18、物保护法于不顾,直到在建设工地挖出毁坏文物经群众举报的情况下才被迫补办手续,交钱了事。而由于受经济利益驱动,一些管理单位也对危及和毁坏文物的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致使人为破坏文物事件愈演愈烈,远远超过了自然损毁。另外,许多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几近于零。当调查人员寻访墓冢位置时,老乡几乎不问来意,立刻热心指点、带路,完全没有任何防范意识,这无疑也给盗墓者提供了可乘之机。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队长朱亮介绍说,多年以来,地方乃至国家考古单位的学者们就已经开始为邙山陵墓群的历史和现实价值能够得到充分的认知、启动邙山帝陵的研究和调查、保护事业而奔走呼吁。但邙山古墓群实在是太特殊了,在古墓最集中的孟津县平乐、

    19、三十里铺一带,现存古墓约座,平均每平方公里个左右。其面积之大,墓冢之多,延续时间之长,使得考古调查工作异常复杂和繁重。所以直至今日,邙山陵墓群的保护和调查工作才刚刚起步。“如果再不进行调查,我们就会永远搞不清楚了。这个工作是一个历史责任,再不做我们将无法面对祖先,更无法向子孙后代交待了。”朱亮说。 (桂娟 顾立林) 邙山又名北邙,是崤山向东延伸的余脉。广义的邙山西起三门峡,沿黄河南岸绵延至郑州市北的广武山,长度多公里;狭义的邙山,是指洛阳市以北,黄河与其支流洛河的分水岭。驱车出洛阳城北,要不了多久,堆积着厚厚黄土层的矮山就会出现在人们面前,其地貌形态和黄土高原非常相似。邙山既无巍峨陡峭之险,又

    20、无风光秀丽之美,但这道普通的丘陵,却是古都洛阳的北部屏障,历史上很多战争发生在这里,不少重大事件与邙山有关。尤其是邙山之上冢连冢,墓压墓,古墓之多堪称中国之最。“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的诗句真实记录了这一情况。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洛阳的考古工作者黄明兰每个星期天都要在茫茫邙山考察,十余年不辍。据这位如今已经七十高龄的老先生介绍,邙山上都是粘土,一下雨,水就从这路上流,慢慢就冲成了几十米深的沟。夏天、秋天暴雨倾盆的时候,大水冲向沟中,沟塌崖崩,就会有古墓暴露,陪葬的陶器等被雨水冲刷而出。以前当地农民认为墓中的东西是不祥之物,拾到了不敢拿回家,都放在村子的庙里。他们更不知道,这邙山下埋葬的帝王、名人之多,连考古学者都为之惊讶。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最大古墓群邙山.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