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山东省莱芜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 资源ID:17818022       资源大小:31.94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山东省莱芜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1、山东省莱芜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山东省莱芜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瘠薄(j) 捯气(do) 百鸟啾啾(ji) 连缀成文(zhu)B孱弱(chn) 臆测(y) 凄冷迷离(q) 引颈受戮(jng)C攫取(xi) 憧憬(chng) 如坐针毡(zhn) 狼嗥虎啸(ho)D寒伧(chn) 名讳(hu) 翩翩起舞(pin) 风姿绰约(chu)2下面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腻歪 荣膺 妙手回春 张袂成荫B罗纨 落辉 名门望族 一张一翁C窒息 沉湎 断壁残垣 奄奄一息D踟蹰 白晰 比肩继

    2、踵 舐犊之情3下列句子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四大样式:小说、散文、诗歌、戏曲。B想象不是对诗人的创作是一中必要,而且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关联词语运用正确)C她认真地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标点符号使用正确)D人民伟大 成果辉煌 黑了一阵 宿舍旁边 (全是主谓短语)4下列加红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他为群众做了很多好事,群众也给了他很多荣誉,这真是投桃报李。B我们对对方提出的要求一定要慎重考虑,切不可轻诺寡信。C谭嗣同是甘为变法而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确乎少

    3、些刚烈。D当今社会环保概念深得民心,新型的环保产品洋洋大观,层出不穷。二、诗歌鉴赏5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秋兴(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A首联借景抒情,渲染悲凉的气氛,并奠定整首诗的基调。B他不仅仅是悲秋,更是因看到秋天的萧瑟气息而想到国家的衰败,故乡的凋敝,蕴含着悲国悲乡的感情。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中“他日”是指“来日”。D秋兴(其一)前两联“因秋拖托兴”,后两联“触景伤情”。三、名著阅读6文化常识和名著阅读填空。(1)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

    4、的朋友称“_”;幼年相交的朋友,称“竹马之交”;生死与共的朋友谓“_”;情投意合的朋友称“莫逆之交”;哪怕砍头也不改变友谊的朋友称“_”;宝贵而有价值的交往称“金玉之交”。A、生死之交 B、忘年之交 C、刎颈之交 D、君子之交选词填空,文中处所填写内容正确的顺序是_(只填序号)(2)有人认为格列佛游记是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全面模拟,你对这种观点有何看法?四、综合性学习7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旧手机回收率不足2%,很多人家里都有一堆废旧手机。电子产品如果散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大量手机被闲置也是对其经济价值的浪费。材料二:一部智能手机制作过程

    5、中加入的挥发性溶剂含有铅、铬、水银等金属,如果随意抛弃,重金属会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而手机的锂电池都有寿命,放置太久就有发生火灾的危险。材料三:“我的手机上有银行账户、密码等个人信息,就算都删了,估计黑客还是能通过技术恢复。”家住盘锦市兴隆台区的王先生感慨,“我可不想为了几百块钱把手机卖给街边收手机的,谁知道他们会不会泄露信息?太冒险了,还是放在家里吧!”阅读上述三则材料,请为废旧手机的回收提出三条合理化的建议。五、句子默写8填空。(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诗经蒹葭)(2)晓镜但愁云鬓改,_。(李商隐无题)(3)_,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4)别

    6、云间表明诗人国破家亡的悲愤、誓死不屈的句子是_,_。(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于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诗句是_,_。(6)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是_,_,_。六、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甲)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选自柳宗元捕蛇者说)(乙

    7、)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地著:定居一地),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人之常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夫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廪:米仓。),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选自晁错论贵粟疏)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君将哀而生之乎 (_) (2)又安敢毒耶(_)(3)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 (_) (4)备水旱 (_)10划分句子节奏(3处)。夫寒之

    8、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2)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12甲乙两文都封建社会的官员针对当时社会现状写的文章,他们的写作目的各是什么?他们的写作目的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甲文:_乙文:_相似处:_七、现代文阅读(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父亲的背影章中林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

    9、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

    10、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翘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

    11、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无论

    12、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今天我的工作、我的生活13本文写了父亲哪几件事?14请从人物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子。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15第段中写到油画采石工有何作用?16作者在第段中说“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文章开头和结尾又说“常常梦到”“忘不了”一年多以前见到的父亲背影,这两者矛盾吗?为什么? 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刘世河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

    13、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洋的个如诗婚画的地方度过的。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一条小河蜿蜒渡过。过河不远便是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士岗子,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一到夏天使绿树浓荫,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母亲常说:“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

    14、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炊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 。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几个馒头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

    15、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懂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午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米”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水笔端。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愁,试从行路问村名”都是他的。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

    16、有多喜爱。后来又读到陆游“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突然觉得母亲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气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8年第3期,有删改)17请你概括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炊烟的特征。18读下列语句

    17、,按要求作答。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原来炊烟是和思念 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19第段中引用关于“炊烟”的诗句有何作用?20“炊烟”在文中有着丰富的意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八、作文21生命是一场奇妙的旅行,也像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一天又一天,我们感知世界的美好,享受成长的快乐,也体验深深浅浅的忧伤。回首过往,是否有某个时刻让你念念不忘?反思从前,是否有某些情景总萦绕心间?请以“那天,如果 ”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写作提示: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避开真实的

    18、人名、地名、校名;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参考答案1B【解析】【分析】【详解】A. 瘠薄(j)捯气(do)。C. 攫取(ju)。D. 寒伧(chen)。2C【解析】【分析】【详解】A.张袂成荫张袂成阴。B.落辉落晖,一张一翁一张一翕。D.白晰白皙。3A【解析】【分析】【详解】B错误,“不仅而且”。C“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问号改为逗号。D“黑了一阵”偏正短语。4D【解析】【分析】【详解】A投桃报李:投,赠送;报,回赠。表示朋友间的赠答来往。B轻诺寡信:轻易许诺,不守信约。C始作俑者: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首开恶例的人。D项,洋洋大观:形容事物丰富多彩,极为壮观,用在此处程度太重,显

    19、得太过。5C【解析】【分析】【详解】C项,“他日”是指“往日”。6(1)BACD(2)根本不是模拟,格列佛游记是对人生的悲观态度和对人性的抨击与批判,而鲁宾逊漂流记更倾向于记叙勇敢与坚强,两者主旨也不同;其次,格列佛游记写各国君王、人民的行为、价值观,而鲁宾逊漂流记写个人的冒险生活。【解析】【分析】【详解】(1)“年岁差别大”明显对应B、忘年之交;“生死与共的朋友”明显对应A、生死之交;“砍头也不改变友谊”明显对应C、刎颈之交。(2)结合对两部作品的阅读了解,当然不是了 这两部小说虽然都是讲海外冒险的故事 而且是同一时间写成的,但是在灵魂(思想)上有本质的区别。格列佛游记是以童话的形式写出了的

    20、讽刺小说,小人国就是对当时的英国的讽刺,而大人国则描述了一个理想的社会还有对雅虎和慧因的分辨上提出了对人的思考。鲁滨孙漂流记中的鲁滨孙是一个资产阶级的英雄,它反应的是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主人公的那种在恶劣环境下坚强生存、改善生活、与天斗的精神是资产阶级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所展示出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同时主人公与“星期五”的关系也正是一种主人与奴隶的关系。这两部小说不能说是谁模拟谁,是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下出现的两部相同题材的作品,但思想内容是决不相同的。7建议主管部门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规范有序的废旧手机回收体系;加大对手机用户隐私的保护力度;宣传回收废旧手机的益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

    21、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解答时,先要阅读材料,抓住关键字眼,提取或概括材料表达的主要信息,然后据此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作答本题,可分别向有关单位和手机用户提出不同的具体建议。8(1)在水一方 (2)夜吟应觉月光寒 (3)星垂平野阔 (4)毅魄归来日, 灵旗空际看 (5)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6)小大之狱 , 虽不能察, 必以情。 【解析】【详解】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阔、魄、郎”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9

    22、 (1)使活下去 (2)怨恨 (3)两次、两顿 (4)防备 10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11(1)如果我不做这个差事,那么我早就困苦不堪了。(2)国家即使有高大的城墙,深险的护城河,严厉的法令,残酷的刑罚,还是不能禁止他们。12 甲文: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用自己的话回答) 乙文:希望统治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 相似处:希望统治者能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维护国家统治。 【解析】【分析】9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

    23、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生:使活下去”,“毒”是“怨恨”的意思。10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这句话意思是:受冻的人对衣服,不要求轻暖;挨饿的人对于食物,不要求香甜可口。根据意思划分节奏即可。故停顿划分为: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11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向:从前。为:做。病:困苦不堪。虽:即使

    24、。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文章通过揭露永州百姓在封建官吏的横征暴敛下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示了“赋敛毒于蛇”这一中心。乙文,这篇文章分析了西汉初期社会经济上存在的严重问题,大地主、大商人兼并土地,聚敛财物,大批农民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希望统治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两文作

    25、者都涉及到国家民生,揭示农民现实生活的贫困穷苦,希望统治者能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点睛】译文甲文,蒋氏(听了),更加悲伤,满眼含泪地说:“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然而我干这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纳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假使)从前我不当这个差,那我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处处死人互相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

    26、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 可是我却凭借捕蛇这个差事才唯独存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嚣,到处骚扰,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民的气势,(不要说人)即使鸡狗也不能够安宁啊!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

    27、上,与我的乡邻相比,我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呢?”我听了(蒋氏的诉说)越听越悲伤。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暴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根据蒋氏的遭遇来看这句话,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的毒害更厉害呢!所以(我)写了这篇“说”,以期待那些朝廷派出的用来考查民情的人得到它。乙文,百姓生活贫困了,就会去做邪恶的事。贫困是由于不富足,不富足是由于不务农,不从事农业就不能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不能定居就会离开乡土,轻视家园,像鸟兽一样四处奔散。这样的话,国家即使有高大的城墙,深险的护城河,严厉的法令,残酷的刑罚,还是不能禁止他们。受冻的人对衣

    28、服,不要求轻暖;挨饿的人对于食物,不要求香甜可口;饥寒到了身上,就顾不上廉耻了。人之常情是:一天不吃两顿饭就要挨饿,整年不做衣服穿就会受冻。那么,肚子饿了没饭吃,身上冷了无衣穿,即使是慈母也不能留住她的儿子,国君又怎能保有他的百姓呢?贤明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让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减轻他们的赋税,大量贮备粮食,以便充实仓库,防备水旱灾荒,因此也就能够拥有人民。13国庆放假开电瓶车接我;年轻时帮人炸石头;父亲挑粪浇地;父亲上树为我摘苦柚。14用几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我印象中父亲健硕强壮的形象,与现在枯瘦的形象做对比,写出了父亲的辛劳与苍老。15通过与现实的比对,表明了父亲并没有那么强壮,写出了父

    29、亲当年的辛劳,和现在的苍老。16不矛盾。“”我喜欢那个砸石头的背影,这个背影让“我”崇拜,让“我”依赖;但是“我”常常梦到一年多以前见到的父亲背影,那时的父亲已经不再年轻,他需要“我”的陪伴。【解析】【分析】13概括主要内容,考查理解和概括表达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应根据: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主要事件:国庆放假开电瓶车接我,年轻时帮人炸石头,父亲挑粪浇地,父亲上树为我摘苦柚。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然后迅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概括文章

    30、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14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画线句子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我印象中父亲健硕强壮的形象,与现在枯瘦的形象做对比,写出了父亲的辛劳与苍老。 15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赏析。对比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文中通过与现实的比对,表明了父亲并没有那么强壮,写出了父亲当年的辛劳,和现在的苍老。16本题考


    注意事项

    本文(山东省莱芜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